说真的,去年我那小加工厂差点关门大吉,客户跑了一半,剩下的还老挑刺降价。急得我嘴角起泡,坐在办公室盯着那堆退单邮件,突然明白这跟人身体虚一个道理——核心竞争力明显不足了!光着急没用,我干了这么件事:
第一步:全车间停工三天查病根
不是机器真开不动,是我把工人全召集到食堂,一人发个本子。我说:“今天咱不聊老板员工,就当合伙人在医院会诊!谁觉得厂里‘虚’在哪,只管往本子上扎针。”
- 老王第一个拍桌子:“机器趴窝等零件能等三天!这叫啥效率?”
- 新来的质检姑娘小声嘟囔:“每次返工都怪测量仪不准,操作手册字都磨没了…”
本子收上来,我蹲在仓库地上扒拉,才发现毛病比我想的土:螺丝型号对不上库、切削液配比全凭老师傅手感、连扳手都丢得只剩一把!
第二步:墙当病历本贴纸条
干脆把食堂白墙清空,所有问题写黄纸条贴上。比如“车床三号换刀平均耗时48分钟”(财务大姐拿秒表蹲点记的)、“图纸版本混乱导致三批零件报废”(技术员红着脸写的)。
再让每人撕红纸条写对策。机修工贴:“车床边挂常用零件盒”;搬运工写:“货架分ABC区贴反光条”——最戳心窝的主意往往来自一线。
第三步:别贪多先治最要命的
满墙纸条乱飞,我抓了三大痛点: 设备趴窝等救援(老机器总罢工) 新手两眼一抹黑(全凭师徒口传)
从仓库翻出落灰的维修记录本,第一页先拿红笔写:“换刀超过20分钟算事故”。又在每台机器贴流程漫画——小张画的,铲车怎么倒角画得像奥特曼打怪兽。
第四步:每月回诊别怕疼
上个月接了个急单,机器真没掉链子。但月底复盘会,老王又举手:“现在刀换快了,可新来的小李不敢自己调参数!”得,下个月重点练技术员跨岗操作。昨天我看小李教新人调机,居然拿着手机拍操作视频存云盘——这招比我花钱搞培训管用多了!
折腾半年才懂:核心竞争力不是搞黑科技,是把库房管明白、让螺丝对上孔、帮新人不抓瞎。现在机器故障率降了五成,客户投诉单从月均八张变两张。上周老王还问:“老板,食堂墙还留着复盘用不?”那面贴满纸条的墙,现在是我们厂最贵的“战略地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