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冬天拍板搞分公司,结果差点把自己折腾散架
当时在办公室啃着外卖,我合伙人老王突然冲进来说:“老张,隔壁市订单量炸了!客户天天催着咱们开分部,干脆整个分公司算了!”我嗦完一口酸辣粉的汤,脑子一热就拍桌子喊“干!”结果这一脚踩下去,水花比想象中深太多了。
第一步:注册跑断腿,公章盖到手软
以为找中介挂个名就行,结果工商局大爷甩给我一沓表:“自己填!分公司负责人必须法人亲自来!”得,抓着身份证高铁来回窜。光核名就耗三天,系统里各种“重复”“敏感词”,改得我头皮发麻。定了个“xx市闪闪发光科技有限公司(没错这憨批名字一次过)”,财务妹子抱着公章陪我蹲注册大厅。从上午九点干等到下午四点,窗口小妹冷着脸把执照拍出来那刻,我差点给瓷砖磕个头。
第二步:银行开户比追姑娘还难
本来觉得工行老客户能速通,客户经理笑眯眯收材料,转头电话就追过来:“得实地验场地老板!”我租的三十平办公室刚刷完墙,空调都还没装机,只好连夜买绿植挂画充门面。柜员举着印有logo的泡沫板拍照时,隔壁装修队电钻声哐哐响,差点把我收款二维码震掉。
- 搞笑的是搞税务登记时,专管员翘着脚问:“独立核算不?”我懵逼反问:“啥叫独立核算?”老头笔一摔:“自己百度去!”
- 硬着头皮搞了三天流水账,结果第一次报税系统卡死,半夜12点抓会计视频会议,俩人对着屏幕干瞪眼到凌晨
第三步:招人招到怀疑人生
本以为本地招人能省成本,挂招聘写8K居然被求职者嘲讽:“这点钱喝西北风?”咬牙提到10K,面了二十个愣是没招到会计。最离谱有个小哥带着他妈来面试,阿姨拍桌喊“我儿在国企当替补都有15K!”。从总部调了俩骨干才支棱起来,结果人家拖家带口过来租房,房租补贴发得我肝颤。
现在说说砸完钱才发现的三坨黄金:
1. 省钱省到想哭(反话正说版)
本地招销售确实便宜,但省下的工资全贴给办公室了!电费比总部贵三成,物业动不动就要修“新风系统”。上个月消防来检查,开口就要买八千八的灭火设备套餐,老王差点和人家干架。账本摊开一算:养分公司花的钱,都够总部全员加鸡腿了!
2. 背锅甩锅终于有伴儿了
以前客户投诉直接骂到我头上,现在总算能推给分公司负责人:“找李经理处理哈!”结果上周客户指着合同骂街:“分公司章和总司章颜色不一样!假合同!”法务部连夜出公告说印泥用错批次,整得跟发布新品似的。
3. 挖墙脚不用跨市了(但全是豆腐渣)
原以为本地化招聘人脉广,事实是人才库直接变池塘。分公司销售冠军干满仨月跳槽时,把我办公室的咖啡机顺走了。更绝的是他撬走三个客户还抢我供应商,现在本地批发商见我都喊“那个被薅秃的张总”
折腾半年才搞明白:开分公司就是给自己造个合法挨打的沙包。但你要问我后悔不?看着税务系统里那个闪烁的“独立核算”按钮——真香!至少总部被查账时,还能把财务室的烂账本往分公司保险柜里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