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个学弟学妹跑来问我建筑考研的事儿,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哥/姐,到底要考哪些玩意儿?看得我头晕眼花!” 这问题当年也狠狠折磨过我。今天就掏出我的小本本,把当初自己趟过的路,踩过的坑,还有扒拉出来的那五门躲也躲不过的必考科目,一股脑儿倒给你们。
一、头铁的开始:被信息淹没
记得那会儿刚动了考研的心思,第一反应就是冲上网一顿猛搜。“建筑学 考研科目”几个字一打,哗蹦出来一堆学校一堆公告,那叫一个眼花缭乱。学校A说考ABCD,学校B考ACEF,还有个学校C直接来个大综合WXYZ... 看得我头皮发麻,感觉像掉进了科目迷宫。连着扒拉了好几天网页,笔记本上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可能的科目名字,心里头反而更乱了,感觉像个无头苍蝇。
二、抽丝剥茧:撞出来的五大必考
这么扒拉下去不是个事儿!我心一横,决定换个笨法子:找真题!我翻出去年、前年十几个不同学校(甭管我想不想考)的招生简章和专业课考纲,铺开在桌子上像摆地摊儿似的,拿着笔一根筋地圈、划、对比。那段时间,桌面上除了试卷就是外卖盒,搞得挺埋汰。就这么折腾了小半个月,终于让我从一堆五花八门的“花样”里扒拉出几个雷打不动、几乎每所学校都点名要考的科目轮廓。我自个儿总结了一下,主要就这五大门槛儿:
- 政治理论: 甭管你是不是建筑生,想考研都得过这一关。公共课里的定海神针,躲是躲不掉的。主要考的就是大学那点思政基础,加上当年的时政热点。
- 外国语(主要是英语一): 建筑学考研考英语一的居多,难度摆在那儿。阅读理解、翻译、作文这些老大难问题,都得硬着头皮啃。
- 建筑学基础(或者叫中外建筑史): 这门可太要命了!考的就是你脑子里装了多少中外建筑那些老故事。哪个朝代啥风格,哪个大师干了啥事儿,哪座楼长了啥模样...全靠背。啃书的时候觉得脑子就是个漏勺,一边装一边忘,头发都薅掉不少。
- 建筑设计(快题设计): 这是重头戏!限时 6小时(或者3小时),现场给你个题目,要求你唰唰唰画出来一个方案,手绘!我那会儿天天抱着图画板练,练得肩膀酸手抽筋。这玩意儿就是个手艺活儿加脑力活儿,平时不练手残,临场没灵感抓瞎。后来实在心里没底,还咬牙报了个手绘班去折腾了俩月。
- 建筑技术(主要是构造、物理或结构基础): 这个科目名字花头最多了,有的学校叫建筑构造,有的考建筑物理,有的还捎带点结构基本原理。刚开始一看那些材料做法、热工声学计算、结构节点图,简直头大如斗。教材写得贼抽象,没办法,只能死磕课本+狂刷课后题+看图集,一点一点把这硬骨头磨下来。
三、定下我的“战略方针”
明确了这五大“山头”,心里才算有点谱了。立刻针对它们给自己排了个“作战”时间表:政治英语靠平时刷题打底;建筑史当成“练字”一样天天早起背;快题设计是主攻,一周练一套,手都磨出茧子;建筑技术就看图、算题、默构造节点,硬是磨成了一种条件反射。这个过程,就是个持久战加消耗战,咖啡续命是常态,图纸堆得比枕头高是日常。
四、趟完这趟浑水的一点唠叨
说一千道一万,政治、英语、建筑史、快题设计、建筑技术这五门,基本上是所有想考建筑研的兄弟姐妹们都绕不开的坎儿。具体细节必须!必须!必须!去看你要考的那所学校的招生简章和专业目录,上面白纸黑字写最准,差一点都不行,千万别道听途说!我当初吃了信息不全的亏,硬生生比别人多耗了好几个月调整方向,想起来就后悔。信息要准,下手要狠,认准了这五大块,咬着牙往死里磕。坚持住,咱在岸上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