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桥事件,英国的玫瑰战争是怎么回事?
谢邀。关于玫瑰战争,很明显只言片语是说不完的,这里面牵扯到了两个家族和两代人的恩怨情仇,其中过程十分复杂。为了便于大家理解,子渊这里就尽量挑重点事件和人物,和大家简要地谈谈“玫瑰战争”的来龙去脉及其影响。
喜欢追美剧的朋友一定不会对《权力的游戏》感到陌生,事实上这部影视作品有大量情节与真实历史相对应,其中最核心的内容来源于著名的“玫瑰战争”。这场战争的名字虽然听起来温情浪漫,然而战况却极度残忍——数万士兵在冬日鏖战厮杀,洁白雪花覆盖被血水染红的荒原……
▲“玫瑰战争”油画
“玫瑰战争”,又称“蔷薇战争”,乃是英王爱德华三世的两支后裔之间为争夺英格兰王位而爆发的内战。爱德华三世第三子冈特的约翰及其后裔,为兰开斯特公爵家族,家徽为红蔷薇;爱德华三世第四子兰利的埃德蒙及其后裔,为约克公爵家族,家徽为白蔷薇。这两大家族都是金雀花王朝王室分支,由于黑太子爱德华逝世早于爱德华三世,而爱德华三世死前并未明确继承人,于是约克家族第五代、第六代继承人与兰开斯特家族第四代、第五代继承人为争夺英格兰王位而大打出手,不断发动内战。
▲红玫瑰、都铎玫瑰及白玫瑰家徽
起初,人们并未使用“玫瑰战争”这个称呼定义这次内战,直至公元十六世纪莎士比亚在其所创戏剧《亨利六世》中,用两朵玫瑰被拔除作为战争爆发的标志来形容这场夺位内战,这个温情十足的名字才逐渐为世人熟知。两大家族的对立始于公元1399年,因不满英王理查二世(爱德华三世长子之子)将爱德华三世次子莱昂纳尔的重孙埃德蒙·博福特立为王储,理查二世的堂弟——兰开斯特公爵亨利·博林布鲁克发动政变,将堂兄推翻。事后,亨利·博林布鲁克自行加冕为“亨利四世”。由于理查二世统治不得人心,英格兰臣民对这场政变表示支持。
▲英王爱德华三世画像
公元1413年,英王亨利四世病逝,次子亨利·兰开斯特继任为亨利五世。彼时正值“英法百年战争”,骁勇善战的亨利五世数次亲征,获得诸多胜利,顺势赢得英格兰贵族们的普遍支持,由此强化了兰开斯特家族的统治权。不过在亨利五世死后,英格兰形势陡然生变,继承王位的亨利六世由于性格软弱,丢失了其父留下的所有法国重要据点,大臣和贵族们眼见利益受损,便将其视作昏庸无能的君主。再加上亨利六世罹患间歇性精神疾病,几次在召开朝政会议时发作,令英格兰王室颜面尽失,贵族们也不再信任亨利六世。随着时间推移,英国部分贵族转而支持约克家族继承王位。
▲英王亨利五世剧照
早在亨利五世加冕次年,埃德蒙之子剑桥伯爵因“叛国罪”遭到处决,爵位被褫夺,而其兄长约克公爵又不幸阵亡,膝下并无子嗣,亨利五世与贵族们协商后,便令剑桥伯爵之子理查·金雀花继承其伯父约克公爵的爵位。由于理查的母亲妮·莫提梅是爱德华三世次子莱昂纳尔的孙女,所以新任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在理论上享有英格兰王位继承权。公元1453年,亨利六世精神疾病愈发严重,贵族们组建摄政理事会,选举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为英格兰摄政王,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的争端由此展开。
为加强自己的权威,理查囚禁了亨利六世堂叔——索姆赛特公爵埃德蒙·博福特,并对国王支持者进行打压。约克公爵理查摄政两年后,亨利六世疾病痊愈,理查被王后玛格丽特赶出王宫。玛格丽特王后来自法国安茹,在挫败理查夺位野心后,她特地建立起多数贵族参与的政治同盟,取代丈夫成为兰开斯特家族的事实领袖。理查被驱逐离宫后极为恼怒,他决定付诸武力,挑起“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
▲圣奥尔本斯古城墙遗迹
公元1455年5月22日,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以“清君侧”的名义,率领小股精锐部队突袭伦敦,结果在圣奥尔本斯平原,理查就遇到了得知消息赶来的亨利六世禁卫军,“第一次圣奥尔本斯战役”就此爆发,标志着“玫瑰战争”的开端。虽然战役规模甚小,但由于是仓促生变,兰开斯特家族还没来得及组阵抵抗就损失了大量核心成员,其中甚至包括埃德蒙·博福特。取得战争胜利的理查与约克家族重获大权,继而强行宣布亨利六世病患复发,理查再次出任摄政王。在新一届摄政理事会组建时,王后玛格丽特权力受限,无法行使决策权,理查还特意规定即使亨利六世日后康复,他依然拥有决定性发言权。
▲英王亨利六世画像
在自身地位稳定后,理查的野心越发膨胀,转而开始谋取王储之位。虽然玛格丽特王后断然拒绝了这一无理要求,但事实上,此时的她对于约克家族的夺位手段毫无招架之力,只要约克家族及其同盟继续保持着军事优势,兰开斯特家族早晚会失去英王宝座。亨利六世夫妇在约克家族的打压下,民心逐渐丧失,不得不以出巡为由远离伦敦。出逃之后,亨利六世在考文垂建立起小朝廷,发文宣布解除理查的摄政王一职,后者被迫离开伦敦,回到爱尔兰封地。虽然约克家族此时退场,但其盟友沃里克伯爵理查·奈维尔在伦敦却越来越受民众欢迎,兰开斯特家族的王位仍然岌岌可危。
▲亨利六世剧照
公元1459年9月,约克公爵理查重返伦敦,两大家族冲突开始激化,由于罗马教皇公开支持约克家族,沃里克伯爵等人很快就组建起军队对兰开斯特家族展开攻击,叛军在肯特和伦敦建立起军事据点后,亨利六世率军南下迎敌,王后玛格丽特和王储爱德华留守北方。次年夏天,在“北安普敦战役”中,亨利六世兵败被俘,给兰开斯特家族造成了沉重打击。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的约克公爵理查·金雀花,遂以兰开斯特家族统治缺乏合法性为由,对王位提出要求。进入伦敦时,理查和妻子塞西莉·奈维尔甚至以君王和王后的规格举行入城式。
▲英国国会内景
国民大会召开时,理查径直走向王座,这一举动引发全场哗然。严格地说,大多数贵族并未做好推翻亨利六世的准备,他们原本只想以“清君侧”来获取更多利益而已。在理查拿出详细的家谱证明血统后,国会最终同意废黜爱德华的王储之位,并将约克公爵理查任命为王位继承人与英格兰摄政王,不过亨利六世的王位依然被保留下来。得知这一调解法案后,兰开斯特家族认为这是奇耻大辱,表示绝对不能接受,兰开斯特家族迅速在北方组织起一支四倍于约克家族的庞大军队,想要维护王位不失。
▲“韦克菲尔德战役”场景绘画
双方展开“韦克菲尔德战役”,此役理查·金雀花不幸阵亡,其子瑞伦伯爵埃德蒙与萨尔斯堡勋爵被捕并杀,玛格丽特王后下令将三人头颅悬挂于约克郡城门,以威慑约克家族其余人等。此时,约克公爵长子爱德华继承了父亲的公爵爵位与王位继承人。为彻底平定内乱,玛格利特王后北上前往苏格兰寻求帮助,最终以割让贝里克镇并与苏格兰王室联姻为条件,获得大批军队援助。然而,兰开斯特家族此前已斥费巨资招募军队,拿不出足够的军饷酬劳苏格兰军队,玛格丽特王后只得纵容苏格兰士兵在英格兰随意掠夺,这便为其日后失败埋下伏笔。
▲新任约克公爵爱德华剧照
在“第二次圣奥尔本斯战役”之后,兰开斯特家族虽然凭借强大外援成功寻回亨利六世国王,却被伦敦市民拒绝入城,他们害怕自己会被那群“野蛮的北方人”洗劫一空。与此同时,新任约克公爵爱德华和沃里克伯爵刚好进入伦敦,他们则受到了伦敦民众的热烈欢迎。新一届国会召开,亨利六世由于纵容王后“迫害”王位继承人理查,被国会剥夺统治合法权,王储爱德华随即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了简洁登基仪式,伦敦市民此起彼伏地大呼“爱德华国王”。爱德华登基后,迅速组织起一支大军,在陶顿与兰开斯特家族军队交战,这是“玫瑰战争”期间参战人数规模最大的战役,双方共计投入十万大军,其中超过两万人战死沙场。战争结束后,爱德华率领约克家族军队成功占领约克郡,并且夺回父兄头颅。爱德华盛怒之下,处决了俘获的众多兰开斯特家族成员,他们的头颅同样高悬于城门之上。
▲爱德华四世加冕场景绘画
至于亨利六世夫妇,则被迫逃往苏格兰避难,寻求国王詹姆士三世的庇护,并继续遥控指挥手下抵抗。然而资金断绝的兰开斯特家族,势力迅速衰减,最终被约克家族吞并。公元1461年6月,爱德华在伦敦正式加冕成为“爱德华四世”,亨利六世则在四年后被捕,软禁于伦敦塔中。此后虽然兰开斯特家族仍掀起数次叛乱,但都被约克家族平定。有意思的是,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联姻,导致沃里克伯爵与之决裂,在爱德华四世弟弟乔治的唆使下,沃里克伯爵发动政变,将爱德华四世扣押在约克郡米德勒姆城堡,而后者很快就被另一个弟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所救。
▲伦敦塔远眺
发动政变的沃里克和乔治被爱德华四世定义为“叛国者”,仓皇逃往法兰西,不久接受法国国王路易十一的建议,与玛格丽特王后结盟。公元1470年秋,联军入侵英格兰,亨利六世复位,宣布爱德华四世及其父为“叛国者”。可惜没多久,爱德华四世在勃艮第统治者支持下又卷土重来,这次他彻底歼灭沃里克伯爵以及兰开斯特家族的残余部队,亨利六世与其子爱德华均被弑杀,约克家族彻底占有英格兰王位。公元1471年,爱德华四世在威敏寺正式复位,一些史学家将此视作“玫瑰战争”的结束。
▲“白王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剧照
不过事实上,这场内乱还未彻底结束。爱德华四世逝世时,其子爱德华五世年仅12岁,混乱于是再度爆发,外戚伍德维尔家族与约克家族为争夺内阁控制权产生激烈冲突。在斗争中,英格兰摄政王、爱德华四世之弟格洛斯特公爵理查德发兵俘虏侄子,将其与幼弟约克公爵理查(年仅9岁)一并拘禁于伦敦塔中。随后,理查德宣布爱德华四世与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的婚姻“非法”,并将二人所生两个孩子视作私生子,国会对此表示同意,通过《王室权利法案》任命理查德为新任国王,史称“理查德三世”。作为约克家族的杰出将领,理查德三世很快就获得了英国贵族们的支持。
▲英王亨利七世画像
这样的局势给落败的兰开斯特家族带来一线希望,趁着约克家族内斗之时,他们推出了新的候选人——亨利·都铎,其父乃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兄弟,其母更是爱德华三世后裔,因而具有无可置疑的王位继承权。公元1485年,亨利·都铎率军击败理查德三世,加冕为“亨利七世”。为一劳永逸地解决战争,他迎娶了爱德华四世之女伊丽莎白为妻,重新统一两个家族,红白两种玫瑰合并,成为亨利七世的特有徽章。如今史学家普遍认为,亨利七世继位才是“玫瑰战争”的结束标志。这场漫长血腥战争的终结,标志着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统治的结束,威尔士都铎王朝统治得以开始,也代表着英格兰结束黑暗的中世纪,以崭新姿态走向新的文艺复兴。
参考文献:
《英国通史》《玫瑰战争简史》
赌场鬼才马恺文到底有多厉害?
数学天才和赌场鬼才,他该如何抉择?
你敢相信吗?“大吉大利,今晚吃鸡”,风靡全球的《绝地求生》游戏的胜利宣言,其实最早来自他的赌桌。 他毕业于世界顶级名校麻省理工学院,凭借着“英特尔运算芯片”般神准的算牌能力,横扫美国各地赌城,成为“最不受欢迎的人”,被美国100多家赌场联合封杀。 他还被拍成电影。2008年3月,根据其真实故事改编的好莱坞大片《决胜21点》在北美首映,火爆大荧幕。他就是被冠以“华裔赌神”之名的数学天才——马恺文(Jeffrey Ma)。 他传奇般的人生,到底有多牛? 1世界顶级名校的数学天才 马恺文出生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一个华裔家庭。 父亲是位大学教授,很注重培养马恺文的数学思维,和对工程学的兴趣。马恺文也遗传了父亲的高智商,从小就表现出了超强的运算能力和记忆力。 14岁时,父亲把马恺文送进了全美有名的埃克塞特私立中学,接受“哈克尼斯圆桌式”精英教育。 在这里,12名学生和1名老师一起围着圆桌,用提问、讨论和辩论的方式交流学习。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培养了马恺文深厚的数学基础、敏锐的思维分析能力,还塑造了他坚毅冷静的性格,以及游刃有余的沟通交流能力。 之后,马恺文顺利考入世界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麻省理工学院,其在计量分析领域展现出的卓越天赋,令他成为了全校公认的数学天才。 ▲ 麻省理工学院 1994年,正在麻省理工读大三的马恺文,受两名同学的邀请,加入了一个算牌兴趣小组——“麻省理工21点小组”。 他的人生,从此开了挂。 2初入赌场,一鸣惊人 早在1979年,麻省理工学院就出现了一个名叫“非赌不可怎么赌”的迷你课程,让数学系的学生彼此切磋“21点”与算牌的技巧。 “21点”又名黑杰克,是一种在西方十分流行的扑克牌赌博游戏。该游戏一般由2~6个人玩,使用除大小王之外的52张牌,努力让自己手中牌的点数之和不超过21点且尽量最大。 马恺文凭借自己神一般的算牌能力,很快成为了小组的核心灵魂。 但是,高智商的天才们绝不甘于“纸上谈兵”。 有这“练家子”的手段,为什么不去捞点真金白银呢?他们抱着所有赌徒都有的心理,将目光瞄准了校外的真正赌场。 几个人一合计,凑了10万美金,到世界第一大赌城拉斯维加斯下注。 与一般赌徒最后输得精光不同,这一次,他们赌赢了。光那一晚上,他们赢走了90多万美金,连露营用的行李袋都塞得满满当当。一夜暴富,尝到了甜头的马恺文一行人,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每逢周末,马恺文一行人便携带10万美金,转战于美国各地赌场,大玩“21点”。回校时总能赚得盆满钵满。 在那时,他们是麻神理工神话般的存在,而马恺文一谈到这样的神操作,却异常冷静,仿佛他只是钞票的搬运工:“算牌能够提高3%的赢牌几率,这种几率不算高,但足以战胜几乎全部的对手了。” 3把赌场当提款机狂刷1000万美金 碰到这样一个稳赚不赔的主儿,赌场当然不甘心。 马恺文一行人在赌场多次封神之后,一些赌场以各种理由禁止他们入内。 他的脸,可能是那时赌场老板心头的噩梦,想起来,都要忍不住打个寒噤。但马恺文还是有办法。为了不被认出来,马恺文和同伴们巧妙地进行化妆。 赌场和马恺文,开始玩起了“猫捉老鼠”。 赌博集团的私家女侦探说:“他们有时候打扮成网球队员,有时候化妆成西装革履的商人,你根本不知道他们会如何出现。我们只能像玩大拼图一般,把各种线索一点一点地拼凑起来,逐渐发现一些相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玩牌。” 在这种斗智斗勇下,马恺文带领同伴们利用算牌方式,从各大赌场狂捞了1000万美金。 4胜利者的台词: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马恺文在进入赌场时,经常会念出一句话:“Winner winner , chicken dinner!”译为:“大吉大利,今晚吃鸡!” 为什么要说这句话呢? 因为过去美国的许多赌场,都提供一种米饭套餐,套餐里除了土豆和一些蔬菜之外,还包括了三块鸡肉,其售价是1.79美金,而那时赢一次赌局的基础回馈是2.00美金。所以,当你赢了一次赌局之后,就有足够的钱去买一份带有鸡肉的饭了,这是求好运的一个说法。 火爆全球的大逃杀游戏《绝地求生》,引用了这句话,作为玩家在游戏中获得第一名时的庆祝语。 因为这句话过于顺口且接地气,“吃鸡”已渐渐成为了《绝地求生》等游戏的代名词。 5常胜不败?美国境内100多家赌场联合封杀! 马恺文的常胜不败,精于乔装,让各大赌场老板十分恼火。 赌场老板也想不通,我一开赌场的,怎么能有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只赢不输呢? 他们查阅监控,看他是不是出老千,结果发现他没有任何作弊的举动,依靠的完全是惊人的算牌能力。那不行,得封杀。而且还要联合所有赌场,一起封杀。 于是,这些赌场将马恺文和他同伴们的大头照存盘,列入了赌场黑名单,并进行信息共享。 从此,马恺文等人成为了美国境内100多家赌场的“拒绝往来户”。只要他们进入赌场,赌场员工便会以防贼似的眼神紧盯着他们,拒绝为他们提供服务。 即使化妆也不能解决问题。 为了防备马恺文等人,各赌场纷纷升级了人脸识别系统。把监视器拍摄到的赌客影像,立即与“算牌者”的照片进行对比,计算机也根据已建立的算牌模型,随时监测异常的玩牌形态。 更有甚者,一家名为“洗牌大师”的公司,发明出一款“持续洗牌机”,让人根本无法推算发牌顺序。虽然这台机器售价昂贵,但各大赌场为了对付“算牌者”,也只能忍痛购入了。马恺文和他的同伴们,成了所有赌场的公敌。 一些赌场直接向他们发出警告:“你们不被欢迎,若执意进场,将会背上侵入私人产业的罪名。” 对于赌场的这一做法,就连法院也表示支持。 6传奇经历拍成好莱坞大片 重重的阻碍,让马恺文无法继续进出大型赌场,最终被迫金盆洗手。 但很快,他的传奇经历被作家本·梅兹里希写入畅销书Bringing Down the House(《攻陷拉斯维加斯》)中,并引起了好莱坞导演罗伯特·路克蒂克的注意。 2008年3月28日,根据马恺文真实经历改编的电影《决胜21点》在北美首映,终以8116万美金的票房收入,在当年的北美电影票房百强榜中,占据第36位。 ▲《决胜21点》海报 有趣的是,马恺文本人除了担任影片指导之外,还在片中客串了赌场庄家的角色。 ▲ 马恺文(右)客串《决胜21点》 时至今日,算牌在赌城拉斯维加斯仍然是敏感话题。《决胜21点》当初在选择拍摄地点时,许多大赌场就曾拒绝提供场地。 由于片中饰演马恺文的男主角吉姆·斯特加斯是英国人,起先他有点担心马恺文可能会因此感到不悦。 ▲ 吉姆·斯特加斯在《决胜21点》中饰演马恺文 但吉姆发现,“他很好玩,我们第一次见面时,还一起到赌场饭店的顶楼抽雪茄……他试图教我怎么算牌,我只能目瞪口呆,他就像是活的英特尔运算芯片。” 7从游戏人间的赌徒,到商业大咖 离开赌场后的马恺文,开始利用自己几年来积累的算牌经验,投身到网络赌博业中,出任《马恺文的疯狂赌博世界》栏目主持人。 除此之外,又以“21点研究所”的名义在纽约、拉斯维加斯开办研讨会,专门讲述算牌技术。 不过,马恺文似乎意识到这些并非长久之计。 他在个人著作《大概率思维》中写道:“我在麻省理工学院拿到了机械工程学学士学位,但我几乎完全没有将这种正规教育运用到我的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相反,我正在利用数学和统计学从事21点游戏。” 于是,2011年,他划时代地将数学和计量分析方法引入商界,创立了位于旧金山的公司tenXer。该公司建立了专有的数据驱动平台,使员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改善他们的工作绩效,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Twitter(推特)公司看中了tenXer在运营和管理中的价值,高价将之收购。 2014年11月,马恺文加入ESPN(美国娱乐与体育电视网)。这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体育有线电视网,向超过180个国家和地区播放体育电视节目。马恺文在其中担任预测分析专家,每周进行电视直播,并兼任专栏作家。 2017年,马恺文开始出现在体育赌博和分析播客中。传奇般的人生经历和超强的分析能力,让他迅速走红,成为了美国一位备受追捧的演讲者。 通过巡回演讲的方式,他向企业和运营者们展示如何利用数字的力量,做出更好的业务决策。 2018年11月,随着数据分析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酒店业唯一的收益策略平台Duetto公司,聘请马恺文担任公司产品和分析高级副总裁。马恺文的传奇,看来并未停止。昔日这位游戏人间的赌徒,正在渐渐转型成为一代商业大咖。 或许马恺文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就是封神的存在,或者是一种遥望吧。 有人说:“成大事者必对风险有所偏好。”诚然,传奇人生或许需要一些勇气,在关键时刻敢于下注。 但马恺文人生经历对我们的启示,远不该如此。他超强的推算能力,才是他无论赌场还是商场都混得风生水起的根本。 或许生命无法像他一样传奇,或许生活无法像他一样多彩,或许我们耗尽心力却仍旧平庸,但愿我们都能找到立身之本,找到热爱这个世界的理由。 我们也会像马凯文一样,只要敢折腾,未来还有无数可能。加拿大也有重大发现?
虽然说世卫组织多次表明新冠病毒并非人造而是来自于自然。中国也表态病毒虽在中国最早发现,但源头并不一定就是中国。现在法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四国研究发现其从新冠肺炎分出来的毒株并非由中国传播输入。
而截止北京时间5月3日9时,全世界因疫情确诊达340万以上,其中以美国为首已经确诊110万以上,死亡接近七万,这是全世界确诊病例最多,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
而起初疫情在中国发现时,上报世卫组织时,美国并未重视病毒带来的危险性。而到了疫情在美国爆发时却指责中国引瞒事实,说武汉病毒所研究病毒导致泄露所暴发,要中国对其负责!
可是最近加拿大研究者发现在加拿大爆发的疫情不是由中国传播输入导致,研究发现是由美国传播输入。同时,法、意两国也发现在法国和意大利暴发的疫情也并非是由中国传播输入!
让人更吃惊的是和中国近邻的日本也研究发现,日本新冠肺炎的毒株也不是由中国传播输入,而是美国!日本也是第一个怀疑美国是疫情暴发的源头,因为去年2万死于流感的人中有人因不明肺炎死去,所以这就是日本认为疫情虽在中国最初被发现,源头不确定是中国而指向美国!
对此我有点个人看法:美国去年因流感死去的2万人中,是否真正死于流感。为何在短短时间内确诊就超过所有国家,你们美国去年是不是就已经暴发疫情而封锁信息?而中国首先疫情被发现是否是你们故意为之,这样的话就可以嫁祸于人,说其中国才是疫情源头!
我有三点问美国,你们是否在隐瞒事实的真相?意、日、法、加四国疫情表明并非我国输入,而是你美国传播输入,你们为何还在说是中国造成的??为何你们在短短时间内就达一百万确诊病例?你们要给我们解释!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
让人想来细思极恐的真实历史故事?
田忌赛马的故事都学过吧?齐国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三局两胜制。原本田忌是没什么胜算的,因为他的马不如齐威王的马跑得快。好在当时田忌身边有位门客,叫做孙膑,此人乃是战国时期有名的军事家,脑袋瓜非常灵光。
孙膑通过观察发现,田忌的马虽然整体水平不如齐威王,但是双方差距也并不是太大,只是顶尖层次稍差而已。他结合赛制,将田忌的马按速度分为上中下三个级别,然后用最慢的下等马去对齐威王最快的中等马,再用最快的上等马去对齐威王的中等马,用中等马去对齐威王的下等马。结果田忌三局两胜,赢了齐威王。
单就从胜负角度而言,孙膑无疑是干得漂亮,他巧用智谋,只是把相同的马调换一下出场顺序,就帮助田忌扭转了劣势,转败为胜。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田忌赛马的故事才会被搬上课文,意在教导学生们去养成认真观察分析的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
但如果结合整个历史背景而言,你就会发现,孙膑这一招其实很阴险,他不是在帮田忌,而是在害他。大家要搞清楚,和田忌赛马的人是谁?齐威王,齐国的国君,田忌的主公。田忌赢了齐威王,就相当于员工把老板给赢了,而且还是老板在占据优势的时候,反败为胜,很明显一点面子不给老板嘛,这不是等着被穿小鞋吗?
孙膑之所以这么做,无非两个可能。首先可能是他好心办坏事儿,一心只想帮田忌赢得比赛,从而没有想到所谓君臣有别这一点上来。要知道孙膑这个人虽然行军打仗是把好手,但情商一直都不怎么样,否则也不会遭到师兄庞涓的残害。
其次也可能是孙膑故意而为之,他想要通过这件事来在齐王面前表现自己,从而得到齐王的重视。毕竟当时的孙膑只是田忌的一个门客而已,毫无成就。而经过田忌赛马一事后,他则是得到了齐威王的重用,成为了齐国的军师。
当然,这些其实都不重要,毕竟当时的孙膑人微言轻,他只是提个建议,真正做决断的是田忌。君臣尊卑有别的道理,孙膑不懂,难道他田忌也不懂吗?他怎么敢赢自己的领导,一点都不给齐威王面子,谁给他的胆子?
其实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来一个问题,那就是田忌在齐国的地位很高,高到足以让他可以无视齐王的权威。关于这一点,我们其实还可以从孙膑的经历中找到一些证据。当初孙膑为庞涓所害,处以膑刑。虽然目前关于这个膑刑到底是砍掉双腿还是挖去膝盖骨,尚有争论,但都是没法正常走路了,基本上成了废人。孙膑失去了行动能力,而庞涓在魏国又是权势滔天,看样子孙膑几乎是难有出头之日了。
好在有齐国使者慧眼识英雄,觉得孙膑是个人才,就偷偷将他带回了齐国。而有趣的是,当时使者并没有第一时间将孙膑带给齐威王,而是交给了田忌。作为齐国使者,不以齐王为先,而是以田忌为先,这就很说明问题了。
当然,这里不仅仅是权臣和帝王之间权力争斗那么简单,因为田忌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他是陈姓田氏,大概率是齐国的宗室子弟。如果再结合田忌的武将身份,那么田忌很可能就是当时齐国的宗室代表,掌控着齐国兵权。有着如此的身份和权力,他自然不会太在意齐威王的想法。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当时的齐威王其实是比较憋屈的,手中权力是遭到了田忌所代表的的宗室压制。
关于齐威王早期的尴尬处境,其实我们也可以在其他地方找到一些证据。一鸣惊人这个成语许多人应该都听过,其讲的就是齐威王从昏君转变为明君的故事。大致故事就是齐威王原本是个荒淫散乱、不理国政的昏君,结果被大夫淳于髡讥讽为不飞也不叫的大鸟。齐威王听后,突然就醒悟了,立志要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然后他就变成了一代明君,威震七国。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励志,其实现实中哪有那么简单?一个整日沉迷酒色的昏君,难道一句话就能让他改变了?那还要监狱干什么?
如果将田忌和齐国宗室带上,那么其实就说得通了。齐威王原本就不是什么昏君,她有能力有才华,也有志向,但是没有绝对的权力,处处受制,才华能力得不到施展,志向更是无法实现。后来自己一步步夺得了权力,才华得以施展,自然就一飞冲天了。
而这其实又和后来的邹忌挖坑陷害,田忌出走楚国给联系上了。《战国策》记载,齐国国相邹忌与田忌不和,为了扳倒田忌,劝说齐威王派田忌讨伐魏国。打赢了,他作为策划者,自然有功;而打输了则全是田忌的责任,邹忌便可乘机对田忌发难。当然,更为理想的情况是,田忌战死沙场,皆大欢喜。
《战国策》:公孙闬谓邹忌曰:“共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战而不死,曲挠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然而,邹忌没有料到,这田忌太猛了,或者说是他身边的孙膑太厉害了。讨伐魏国期间,田忌三战三捷,大胜而归,邹忌根本就没有机会发飙。当然了,邹忌没有放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他派人假冒田忌下属,花重金去街上找人占卜,并宣称是将要图大事,所以来占卜吉凶。然后,邹忌又贼喊抓贼,把那人抓到齐威王面前,然后举报田忌想造反。
《战国策》: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而往卜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欲为大事,亦吉否?”卜者出,因令人捕为人卜者,亦验其辞于王前。
被诬陷的田忌十分生气,于是就带着亲兵去讨伐邹忌,然而邹忌早有准备,田忌无功而返,随后出走楚国。表面上看,整个事件似乎都是邹忌在主导,其目的是为了扳倒政敌。但实际上,邹忌不过只是一枚棋子,真正想动田忌的乃是齐威王。如果不是齐威王想动田忌,单凭邹忌那蹩脚的编剧,根本对田忌就构不成威胁。如果田忌想要造反,他会傻到让属下如此招摇过市的跑到街上去给自己占卜吗?这么明显的漏洞,齐威王他难道看不出来?
如果是齐威王想要对田忌动手,那么这个漏洞就变得不重要了,因为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动田忌的理由罢了。或许田忌正是意识到了这一点,他才会选择起兵“清君侧”。否则作为一名战功赫赫的老将,再加上自己宗室的身份,面对如此没有水平的诬陷,田忌根本就不需要去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举动。毕竟如果他起兵,那么这个造反的罪名就坐实了。
关于这个论点,其实我们同样可以从其他地方找到依据。比如说田忌伐魏归来,孙膑就劝他不要解除武装返回齐国,而是乘着兵权在手,直接带兵攻入齐都,拿下邹忌。虽然没有明说造反,但也差不多了。
《战国策》:孙子曰:“将军无解兵而入齐。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主者,循轶之途也,击摩车而相过。使彼罢弊老弱守于主,必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然后背太山,左济,右天唐,军重踵高宛,使轻车锐骑冲雍门。
田忌大胜而归,理应是获得封赏,孙膑为什么劝他造反?因为孙膑很清楚,此次伐魏,就是齐威王给田忌挖的坑,赢不赢的无所谓,关键是能够找到动田忌的机会。结果田忌和孙膑的组合过于厉害,三战全胜,不仅没有给齐威王发飙的机会,反而是再添军功,声望大增。
对于齐威王来说,田忌的威胁无疑更大了,此时已经不是夺权的问题了,而是田忌功高震主。田忌是否有造反的想法,那都不重要,只要他的这个威胁存在就行。这就是咱们所常说的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所以,田忌虽然打了胜仗,但其实处境更加危险,孙膑这才提醒他。
当然,田忌并没有听孙膑的,知道被邹忌如此轻而易举的诬陷,他才明白,孙膑说得对,于是起兵清君侧,不过已经晚了。
除了孙膑的提醒以外,邹忌的结局也很能说明问题。齐威王去世之后,儿子齐宣王登基,他知道田忌是被冤枉的,所以就把田忌接了回来,官复原职。按理说,此时邹忌应该要被清算了,毕竟是他诬陷了田忌。但是,田忌回来后,邹忌依然活得好好的,继续当他的丞相。很明显,齐宣王很清楚,邹忌当初就是给齐威王跑腿的,一切也都是为了齐国,齐王自然不会降罪于他。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齐威王费尽心思扳倒田忌,为何后面齐宣王又会把田忌接回来,又给他官复原职?其实这里并不矛盾,因为没去楚国的田忌与去了楚国的田忌,其实完全就是两个人。因为之前起兵造反,田忌几乎是失去了在齐国的一切,他再也不是那个功高震主的宗室大佬了。就算后来他又回到齐国,也无法再拥有当年的权势。这样的田忌,不仅不会对齐宣王造成威胁,还会因为齐宣王还他清白,并且重新起用他,而对齐宣王感恩戴德。毕竟当初整他的是齐威王,又不是齐宣王。
这样一来,新登基的齐宣王手中,就多了一位忠心耿耿的心腹,而且他还是丞相邹忌的死对头,正好能帮齐宣王制衡邹忌这位齐宣王的旧臣。不得不说,齐威王这一手棋下得妙啊,其眼光之长远,实非一般人所及。
所以,不仅邹忌是齐威王的棋子,田忌其实也是齐威王的棋子,齐威王不愧为战国的一代雄主。
总结来看,在田忌赛马这么几个简单的历史故事背后,则是隐藏着一段惊心动魄的帝王权谋。这样的历史,是不是细思极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