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cpa和cpa,考过CPA之后你收入多少?
今年刚满30岁,19年拿到的CPA证书,现在是北方某一线城市的上班族,任公司的财务经理一职,年薪大约21w左右。 拿到CPA后,没有什么大富大贵,没有什么人生开挂,依然和城市中大部分大工人一样,每天忙忙碌碌为了金钱而奔劳。
但要比没有拿到CPA之前多了些从容: 不用担心自己找不到好的工作,每次都有公司主动发来面试邀请; 不用担心薪资月月光,虽然现在的薪资在知乎上也不算什么,但我的日常开销较低,足够我存下一些自己的钱; 不用担心自己没竞争力,有了CPA后,也有一个可以拿出手的履历亮点,增加一些竞争砝码,让我在日常工作中更有一些竞争力。
自从拿到CPA证书以后,很多朋友都在问我CPA备考有多难,怎么备考,有什么用的问题,下面我就着手写写自己的经验贴,以帮助我的朋友还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各位。 我是从17年开始备考,到19年通过专业阶段6科,六科成绩一般,智商也一般,所以,这篇帖子主要针对普通人希望在2—4年时间拿下CPA的考友准备的。 全文4000字,用了一个下午时间,修修改改,希望能有帮助... 关于CPA备考阶段,从五个方面来说: 一、CPA真实考试特点 二、精准把握,科学报考 三、想要成功,工具不能少 四、六科特点和我的备考方法 五、时间分配好,轻松又高效 一、CPA考试特点 1、从报名人数上看:CPA去年的报考人数大概在80万左右,官方统计往年6门平均通过率大概在10%左右,还是很低的通过率。 2、从实际参考人数上来说看:报名人数虽然多,但能认真复习到最后的人不到20万。 3、从通过率上来看:不要只看官方通报的通过率,那个数据不准确,毕竟每年都是报的人多但真正考试的人少。实际上,CPA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付出就能过的考试,没有必要妖魔化。 4、从知识上来看:在广不在深,偏题怪题很少,CPA考试不会把单个知识点用来出一些偏题怪题。 因此在备考CPA的时候不要过分纠结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而是要尽量保证所有知识点都学到,不要有任何的遗漏。 二、精准把握,科学报考 (一)科目报考的搭配 CPA专业阶段有六门科目:会计、税法、审计、财管、战略、经济法。 我是三年完成考试的,第一年会计、税法,第二年财管、经济法,第三年税法、战略。 我建议大家在整个备考过程中都要求稳不求多,每年2+2+2专业课通过就OK,不要想着一年辛苦点搞定6科,普通人就不要抱着这个天真的想法,说实话:“不可能做到”!!! 普通人考试精力保住2—3科是可以的,但想要一年6科,不仅仅是需要充足的时间,还要有足够的精力和自律能力,但这些对于绝大部分普通人来说,基本都没有!! (二)备考前科目类型分类: 题海战术类:税法+会计+财务管理。(题海战术最强的是会计) 理解背诵类:审计、经济法、战略(战略和经济法需要背诵、背诵再背诵) 建议大家可以分别选择一门题海战术类+一门理解背诵类。 还有一点最重要:会计和审计不在同一年考,会计要第一年考。 因为在CPA考试科目里会计和审计是最难的两科,而会计某种程度上是其他科目的基石,因此最好放在第一年考,学过了会计,对其他科目或多或少还是有些帮助的。相反审计不要早于会计,除非你是做审计工作的,否则“不说人话的天书”。
三、想要成功,工具不能少 其实,对于备考资料个人觉得,资料不要贪多,贪多嚼不烂。并且一定要买今年最新的,不要用往年的。 另外不要相信一些伪大神的忽悠,不买教材,要知道2021年审计部分的考试内容都是教材上新补充的知识点!!!!!! 我这个人属于一看书就困,平时很难看得下去书的,并且每天的工作都已经很累了,所以坚决不想跑来跑去上课,于是就报了线上班。 东奥网校,是我看的最早的一个课程,当时选择的时候没有什么特殊原因,看到大家都推荐就报了,后面感觉用习惯了,也就不再打算换其他网校的班。 其中的张敬富和苏苏老师的课都比较不错,对会计、财管和经济法三科的讲解都很细,苏苏老师风格更轻松一些,虽然经济法都是各种法规,但也没有让我有想睡觉的感觉。富富老师对会计和财管的讲解更简单一些,一些复杂的知识点和公式都能用浅显的案例讲解清楚。 南文文CPA红宝课,CPA备考中绝对的必刷课,想要六科成绩稳过线,一定要细刷,特别是对科目的考点讲解,又准又细,备考过程中也不用担心听不懂的问题,老师直接通过具体例题讲解考点和做题方法,课上认真听,课下认真做题巩固,成绩拿到60+过线不是问题。 除了网课外,还有轻4和中华网校的真题,也都是我后期主要用的资料,看完网课后主要的备考过程就是刷真题,把学到的考点和做题方法运用到实战做题中,以加深对考点和做题理解。 还有思维框架和记忆考片等等,这些都是备考中有用到的小工具。
四、六科特点和我的备考方法 (一)税法 这门课大部分都是简单的计算,难点在于知识点小而多,最易记混和马虎出错。建议结合南文文课件+练习题进行复习。可以一章一章地来,听完课件做完课件的题,再做练习题。这样是一次过。 如果有时间进行两轮复习,就课本+东奥和南文文课件,听完之后,再做两套过关题进行巩固。 最后,强烈建议大家在做真题和模拟题以前。总结出来自己的薄弱之处及容易粗心大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 (二)会计 我认为《会计》是CPA考试当中第二难的科目。其中难度最大的章节应该是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长期股权投资、收入及金融资产。这几章也是最为出题的重点章节。 我这里不建议一轮看完,因为如果你课件+练习,进度很慢很慢的,而且很难,遇到太多难题会强烈打击自信心。还是建议先过一遍,最起码自己有底气了再慢慢做。 第一轮:东奥课件+官方教材。要非常注意课件里的例题。一定要自己做一遍,不要只是听懂了就行。并且建议大家根据自身情况基础班和强化班二选一。 第二轮:南文文课件+模拟题。总结出来自己的薄弱之处及容易粗心大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 (三)财务管理 这门课可以说是计算量最大的一门。在这里强调一点,计算机考试录入公式的时候比较耗费时间,大家要提前练习一下。网上有很多简便的快捷输入方法,我也整理出来了许多~这门课简单可以一轮过,但是要注意课件和课本的例题,一定要做。 另外财管跟其他科不一样,公式多。建议大家准备个小本本,把一些认为难背的公式给记下来,多看多用就记住了。
(四)审计 审计这门课重在理解,需记的东西不少,但不用全记,记住大概的重要内容就行。如果,有审计经验的朋友多看看书,做做案例就好。 没有审计经验的朋友还是老老实实听听课件看看书吧。 最后,强烈建议大家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总结出来自己的薄弱之处及容易粗心大意的地方。这点非常重要。 (五)经济法 都说经济法需要大量背,其实不然,理解了,多看几遍,大概意思关键点记住,就能回答得不错。 不过,证券里的一些条例是要死记硬背的。我认为难记忆的就是公司法和证券法。它们很多都是政府为了规避一些风险规定的数字。比如创业板上市的条件,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的条件,等等。像合同法、民法、破产法等这些法律还是挺容易理解的,比如买卖不破租赁条款等。从我们日常生活的角度是可以理解的。 经济法的准备也可以一轮过,东奥+南文文课件+练习题,难度不大,只要坚持第一遍,之后做些真题和模拟题,巩固一下,就知道大概考点在哪儿,如何应答。 最后重点记忆一些容易考和容易忘记的知识点就可以。 (六)战略与风险管理 战略这门科目题海战术是行不通的,所以还是围绕课本和真题吧。模拟题做一些就可以,查漏补缺嘛。 这个科目比较简单,书很薄,里面的内容要说多也不多。但考题一般出得比较难,需要结合案例,给出一些措施。 这种问题,需要对课本知识相当了解,并且结合案例,才能拿到高分。 另外,战略是比经济法背诵难度要高,死记硬背程度也要高的科目。如果能理解当然理解是最好,死记硬背也可以勉强过关。 因为,我第二年考了2科,所以,我在听课期间就跟着老师的讲解,自己整理知识点,后来这个知识点还被当成了学校的大神笔记,一些学弟学妹们开始找到我拷贝资料,好在最后他们的战略都成功飘过,不然我可会坐立不安的~
五、时间分配好,轻松又高效 关于时间分配这个跟每个人的可利用时间以及个人习惯还有效率非常有关系,因为我的工作平时时忙时闲,而我又不喜欢拉长战线的人,更不喜临阵磨枪的人。(有含金量的考试,临阵磨枪简直是个笑话~) 我一般是在考试前5个月左右开始看的。第一年时间还好,比较空余,第二年时间特别紧张,搞得我考试前一个月竟有点慌张,不过好在工作太忙,后来竟没时间去考虑慌乱的事情~(不知该哭还是笑~) 备考注会是个很消耗精力的事情。不过好在每次在我想要放弃的时候,都有同样备考的朋友耐心地鼓励着我,让我坚持到最后(在这段话不是乱加的,是真心的!!!) 大家在备考前期可以慢些踏实些,中期距离考试2-3个月的时间一定要进入状态,有所计划地准备。最后一个月是巩固的时候。 最后,再强调一次,考前一定要做一次上机模拟考,中注协每年都会开放模拟系统。一定要全套做完,可以看看自己在上机方面有哪些问题,便于考试安排好时间。 后记:CPA证书并不是什么开挂密码,普通人拿到CPA证依然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但它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支撑点和竞争力,后续你能成功走到哪一步,都由你的个人能力决定。 不要神话,不要妖魔化,正常眼光看待CPA。 最后,祝愿拿到CPA的普通人都能一年比一年更有钱~加油!!!
CPA与ACCA有什么区别?
CICPA——中国注册会计师
• 6科专业课+1科大综合
• 约 2 年至 5 年考完(3 至 4 年为多数)
• 每科平均通过率9%
• 参加考试条件:本科毕业
• 考场:到处都是
• 成本:培训+教材+考试+考试相关差旅等=¥3,000
• 涵盖学术领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部分企业管理知识
• 学术领域欠缺:金融、企业管理知识
• 考试特点:传统中式考试,多体型、大题量、极其注重记忆和背诵,多陷阱题
• 最大优势:中国审计报告须由 CICPA 签字生效
• 劣势:无国际性、考试难、学程长
• 适合人群:
1. 无 ACCA 证书者,欲在中国大陆跳槽到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大型外企、大型国企、优秀民企;
2. 已考 ACCA者,欲长期从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工作 7 年以上,获得中国审计报告签字权者。
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
• 9科基础阶段+4科专业阶段
• 约2年至3年考完
• 每科平均通过率 50%
• 参加考试条件:16周岁以上人士,本科在读
• 考场:一线、二线城市,国外各主要城市
• 成本:培训+教材+考试+考试相关差旅等=¥50,000
• 涵盖学术领域: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法、经济法、企业管理、初中级金融分析
• 学术领域欠缺:高级金融分析
• 考试特点:前 3 科机考选择题;剩余 6 科基础阶段无选择题,以专业知识论述、分析、计算为主;专业阶段(P 阶段)以案例分析结合专业知识分析
• 最大优势:全球屌丝逆袭神器
• 劣势:学程长、成本较高
• 适合人群:本科在读,欲在国内谋求会计师事务所、外资企业、国有外向型企业、民营外向型企业、金融企业分析岗位
ACCA 与 CICPA 有哪些区别?Answer:
(1)两者目标不同: CICPA 培养的是执业注册会计师,它的目标在于培养专才。而 ACCA 的目标在于培养复合型的高级管理人才,而非一般的记账员或审计员。
(2)涵盖知识体系不同: CICPA 只包括《经济法》、《税法》、《财务成本管理》、《会计》、
《审计》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这并列关系的六门课程,及综合阶段《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而 ACCA 包括财务呈报体系、审计体系、财务管理体系、法律体系和税收体系、管理决策体系在内的 13 门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三个阶段,层层递进、逐渐深入,涵盖了本科财务教学的所有科目和硕士研究生教学的部分科目。
(1) 考试角度和题型不同: CICPA 侧重于会计审计技术标准,一般只考虑财务因素,关键在于计算的快、精、准,考试的题型是主客观题各占一半,往往不要求联系实际,具有唯一的标准答案;而 ACCA 以实际案例为背景,强调的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综合考虑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题型除第一阶段的客观题外,之后阶段全部为主观题,且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考官喜欢看到独到的见解,出其不意却言之有理的逻辑分析,以及恰当地联系实际生活中的案例。
(2) 通过率不同: CICPA 每年的通过率为 10%左右,面对中国如此众多的考生,要达到这样的通过率,考官们往往会呈现一些偏题和怪题;而 ACCA 每年全球的平均通过率为 40%- 50%,低级别科目通过率甚至更高,这是因为 ACCA 不去刻意控制通过率,当学员的真实水平达到及格标准的时候,往往都会通过考试。
(3) 采用语言不同: 这是两者的直观区别,相比于 CICPA 的中文形式,ACCA 从教材、习题到考试全部为英文,所以要参加考试对英语能力有一定的要求,而最终完成 ACCA 考试的人士毫无疑问是精通专业英语的国际复合型人才。
(4) 评分规则不同: CICPA 以结果给分,从头到尾精准无误才给分。而 ACCA 是按过程给分, 就算结果错误,考生思路和步骤合理,会一分一分按步骤得分。
有必要考注会吗?
如果要从事会计工作,有必要,而且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期。
根据你的具体情况可以作如下分析:
你目前是会计专业大三的学生,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将毕业。而注册会计师考试周期是五年内通过专业阶段,然后才是综合阶段,综合阶段没有时间限制。从时间上来看,最快也要两年才能通过这门考试。
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执业证书的含金量很高,但考取的难度却很大。考了十多年都没通过的大有人在,所以如果决定了考注会,一定要有极大的决心和毅力,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就是浪费时间。
你现在的优势是还在学校,可以心无旁骛的学习备考,有大量的时间去做这个事情。很多已经工作的人只有在晚上或者节假日复习,时间上少了很多。但也有一个问题,你目前只有不到两年时间就要毕业,到了最后一年,就要面对最重要的论文撰写以及答辩,还有找工作。这些都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到时肯定会影响注会的备考,你是否做好了准备?
目前,我能给出的建议就是,你还很年轻,智力状况和身体状态都处于人生巅峰,最好在未来五年时间内结束注会的考试,具体就是:
大三这一年,报考会计+财务管理+审计,这三门是最难的,通过了这三门,注会就算过了一大半。你现在有时间,有精力,可以专攻这三门,而且学习这三科对你的大学课程没有任何影响,都是相互对应的。大四,暂时放下,准备论文和找工作。工作第一年:备考剩下三门;第二年:备考综合阶段,争取在毕业后三年之内考过。
时间越短越有利,后面的未知因素太多,工作后,很多事不是你自己能控制的。
当然,这是你决定要从事会计行业才需要做的事,如果不准备做会计,以上可以全部忽略
金融本科生毕业想进入金融行业?
上面是以上四张证书的一些基本信息,但是要回答各自的优劣势,还需要先弄明白两点:一) 证书的作用是什么?二) 对谁而言的优劣势?对于第一点,证书是职场上的工具,帮助应届生/跳槽者找工作,助力中层员工晋升/提薪酬。专业证书最有价值的两个用处体现在:求职/跳槽,晋升。针对第二点,同样的证书对学生、在职人士、非财会专业人士等不同人群,在不同劳动力市场,优缺点可能会有不一样。因此,我们下面分别探讨对于受众的不同情况。A)先来看看求职在校大学生——财会专业类本科生显然,对于本科生CFA及CICPA不可能在大学第四年第一学期(秋季招聘)之前通过任何一门(一级)考试,很难成为本科生的选项。ACCA和FRM相比起来,投入的时间更长(最快两年,通常3 – 4年),财务成本更高(大约多出7000元),这是劣势;但ACCA数理要求远低于FRM ,就业前景的广泛性和职场认可度也胜于FRM (FRM的认可和就业主要集中在银行内部的风控部门,ACCA则更加广泛),可以看到很多财会相关专业会直接对本科生的ACCA 通过的考试数量提出要求,但不要求FRM。因此该类人群如果求职目标是银行风控类职位,FRM更佳;如果是以外所有,则ACCA更有优势。在校大学生——非财会专业类本科生同上,单就毕业求职而言,CFA及CICPA不成为该类人群可选项。对这类人群,ACCA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 入门简单,知识架构从浅入深,涵盖广泛(商业、会计、税务、审计、管理、金融、公司治理);2) 同时对于非理工类学生,考试不涉及艰深数学知识;3) 一年有四个考季,认真学习要通过还是很快的;4) 给予非财务类专业同学一个很好的机会跨入商科类领域;5) 求职广泛度及认可度。而FRM的优势在于:1) 只有两门考试,不似ACCA需要考14门,适合不太有毅力的学生;2) 理工科类对数理统计比较OK的学生考起来会相对轻松。在校大学生——研究生对于研究生来说,CFA, ACCA,CICPA,FRM在求职时都成为可选项。如果就业目标是在国内:就财务成本和国内认可度而言,CICPA当然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历年的低通过率成为了很多考生的一大障碍,如果不能在踏入职场之前通过尽可能多的考试,工作之后考试压力会很大。如果就业目标是在国外:ACCA比之CFA和FRM更能帮candidate在海外市场获得职位(新加坡&香港为首的东南亚市场更为显著),CICPA则需要完成与当地的资格互换后才获竞争力。B)然后是晋升在就国内而言,如果从事财会行业,初级职位到中层管理的职位,拥有CICPA和ACCA都能起到很好的助力(非外资企业CPA受认可会更广泛,然而现在很多大型国企及上市公司也都非常认可ACCA的持证人);中层管理到高级管理层的过程中,证书几乎是最基本必备项,这个时候哪种证书反而影响不大,更多取决于个人管理能力,当然ACCA考试当中会涉及到更多的管理知识,让考生分析的层面也会更高、更全面一些。金融行业,CICPA、CFA、ACCA/FRM也是国内金融行业一些职位的敲门砖(影响力依次减弱),但也是作为敲门砖的作用(且比之证书而言,国内金融业更看重教育出身:是否名校硕士学历?本科的学校是否top4、985等?)更大一点,对于晋升来说,证书能起到的作用就比较有限了。事务所,三块业务(审计、税务服务、咨询)对证书要求各不相同:1)审计业务,大多数的会计师事务所要升到经理级别都要求考出CICPA;2)税服部门则有更多选择,持有ACCA, CTA, ICAA, AICPA, HKICPA等等也可以晋升经理(但CFA&FRM不行);3)咨询服务,以上证书都可以作为晋升经理的助力,但证书并非必要条件。C)跳槽一是行业内跳槽。在资本市场内部跳槽,企业财务、事务所、银行、券商、私募、基金、信托等。 跳槽时雇主看重的是行业经验和个人工作能力,但是当雇主尚未聘用candidate时又如何详细了解其能力呢,证书作为一种信号,就起到了一定的识别作用,这样的识别作用,在国内,自然还是CICPA更有优势,但CFA和ACCA同样受到青睐。二是跨行业跳槽。跳出资本市场,有兴趣从事其他行业的话,ACCA帮助会更大,尤其是在国外。 由于考试内容中涉及领域更广,更加战略管理导向,使得具有经验的ACCA持证人有更加广阔的工作选择,有很多人后来选择了不同的职业道路:零售、人力资源、时装、财经记者、市场营销、监管者等等。有些同学私信问了些问题,答主在访谈了各行各业的各路中高层持证人之后,来补充一些各种证书的用处吧,以供参考:许多企业对考出各类证书(CPA, ACCA, CFA含金量较高的等)会有奖励,企业内部政策不一样,奖励金额也不一样,e.g., 某些国企会有一次性奖励(2000到上万元不等),而事务所则是有Qualifaication Qayment,也就是每个月的工资会额外多一些(四大第一、二年多1000 —1500 per month, 第三年及以后多 2500+ per month),内资所会少一些;各级政府/半官方机构有奖励或激励措施,这里各种奖励比较多,举两个重磅的来说,比如:1)深圳市对CFA及FRM的地方领军人才的认定(深圳买房打五折噢 ^ ^)2)上海市政府对CFA/FRM/ACCA的引进人数提出了要求和激励证书当中的某些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问题高度相关。比如ACCA当中F7,P2中的考题都会要求考生就财务报表根据某些事项issue进行调整,这其实就是事务所中年审或尽调时的主要工作内容,如果你在四大工作的话,这种调整许多时候会以英文底稿 working papers的形式完成,几乎跟考试内容相差无几。尤其现在过渡到机考以后,这种特征更加明显。文章来源:金程网校
cicpa与aicpa互免?
AICPA和CICPA可以互免吗,首先要告诉大家,CICPA是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虽然很多国家或地区对AICPA有免考政策,但是目前在豁免名单中并没有看到CICPA,所以暂时没有互免政策。
不过大家在考取AICPA证书后无需持证,就可以获得ACCA的F1-F6、F8-F9课程的免试资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