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报告,什么是三聚焦三落实?
- 审计报告里一定得有附注吗?
- 支出责任履行情况怎么填?
-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成果中的增加经济效益挽回经济损失避免经济损失节约资金这几项之间如何区别和计算?
-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落实情况报告,什么是三聚焦三落实?
一、落实党的方针路线。
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
三、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四、落实上级巡视巡察及审计反馈问题整改。
三个聚焦
1、要聚焦落实党的政策。
2、要聚焦组织动员群众。
3、要聚焦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审计报告里一定得有附注吗?
一定会有
1.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财务报表审计报告一定会有财务报表附注。
2.财务报表附注是对财务报表的补充说明,是财务会计报告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以及人们对相关信息要求的提高,附注在整个报告体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但在我国,对报表附注的重视性却不令人满意,其编制和使用状况也存在着局限性。
3审计报告是指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计划对被审计单位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就被审计事项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审计意见和审计建议的书面文件。
支出责任履行情况怎么填?
支出责任履行情况是指一个单位或个人在一定时期内所承担的各项经济支出的实际完成情况。如果这些支出完全按照预算进行,并且经过审计合规,可以填写为“未发生违规行为,支出责任履行情况良好”。
如果存在某些支出不符合规定,可以详细列举出哪些支出有问题,并注明违规情况和后续整改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填写支出责任履行情况要准确无误,应该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同时,应该清楚地注明支出的金额数目和具体的用途,方便审计人员对财务支出情况进行审查。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成果中的增加经济效益挽回经济损失避免经济损失节约资金这几项之间如何区别和计算?
1、增加经济效益 增加经济效益是综合性指标,主体范围较大,通常是扣除所有成本因素并修正客观条件后较历史值增加的净利润,一般以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体现——部门或局部经济效益往往会有一些政策性、人为调节收益的嫌疑,不便理清关系。
计算:增加经济效益=项目涉及总收益-所有成本投入(含监察措施投入)-历史值+客观条件修正 难点:涉及收益的范围和数值确认;成本计算范围和数值确认;历史值与现值的统计口径一致性确认;客观条件修正(包括市场价格浮动的修正)。技巧:设置历史值与现值的统一统计口径、范围、价格;使用相对数表达(缺点:没有绝对数那般容易让人流鼻血);合理摊销监察措施投入。2、挽回经济损失 挽回经济损失是特定范畴指标,特指已经因过失失去、通过一定手段收回的经济价值。挽回经济损失应有对应的惩戒和整改予以证明与监察工作的因果关系。计算:挽回经济损失=收回的经济价值累加-监察措施付出值 难点:证明过失的存在、挽回经济价值与监察措施的关系,须惩防配套。技巧:采用对过失处置结束后的审计结论。3、避免经济损失 避免经济损失是特定范畴指标,特指存在装备、材料、方法或规则缺陷,以及社会、自然等其他本不可避免的因素预期可能的损失,通过纠正弥补后,使之不发生或少发生量折算成的经济价值。影响因素包括客观善意的和主观恶意但未能行为的。计算方法:避免经济损失=预期付出值-实际付出值(含长期付出和须摊销的当期投入措施成本) 难点:确认预期损失值与因素、监察措施的有效性;措施成本中,一次性投入的摊销和长期投入的划分和计算;统计口径、方法的确认。技巧:建议撇开没有变化的固定投入,如没有发生变化的固定资产折旧、人工费等,仅可变成本相比较的相对数辅助说明更能突出挽回经济损失的效果;采用同价计算。4、节约资金 节约资金是指相同客观条件下,通过主观努力获得同等功能、实物或价值,资金投入较参照对象少付出。节约资金包含避免经济损失中少付出资金、不购买标的可舍弃附加物等少付出的资金。节约资金的实际价值还应合理扣除减少资金投入后可能的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计算:节约资金=参照对象投入资金-实际投入资金-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客观条件修正值 难点:证明客观条件一致或客观条件修正(包括市场价格浮动的修正);减少资金投入后的功能、实物和价值风险计算。技巧:大凡节约资金的监察措施都能用前述三个指标更简单明了地说明,将节约资金放入辐射效果里,锦上添花而又避免难点犯难。总之,效能监察项目的成果中,这四个经济指标能够很好地吸引眼球,要善于使用,避免难点犯难。但比这四个指标更有价值的是形成长效机制的管理举措和过程总结,因为企业前进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那几个干巴的数字——或许那几个数字别人也撞上了。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哪些内容?
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
按照《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审计机关对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监督;对有国有资产的其他企业进行审计监督,则必须是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据此,目前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主要是国有独资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股份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长或总经理)。离任审计是审计人员对受托管理资财的运用及其效果所负责任进行的监督、评价活动。其理论根据为:审计是因两权分离后受托经济责任的产生而产生的,归根到底审计就是审查资财管理者对资财所有者应履行的经济责任。现代审计中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是离任审计的两种表现形式。前者审查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后者审查资金运动的效果和效率情况。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