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条件一般的不要学经济学,在经济收入一般的情况下?
在人们的普遍思维中,保险会被挂上有钱人的专属标签。
这些人对保险的看法大致是这样的:
“每年近万元的保费支出,只换来一张缴费确认单,能不能获赔,什么时候能赔完全每个准数,买保险跟打水漂一样。其将钱花在这种不确定的事情上,不如让自己吃一顿大餐更是在。”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保险是一种滞后性很强的服务型产品,在出事之前是摸不到看不着的。这就给人造成了一种心理落差,交了钱却没能享受到服务,在快节奏的生活下,有悖于常规的消费习惯。
实际上我认为,经济一般的人一定要买保险,而经济条件好的人也一定不会不买保险。当然也不排除2个极端,经济差到买不起保险和经济好到不需要保险。
当有钱到一定程度是,某些风险可以自行承担,的确可以不用买保险了。
有多少钱可以不用买保险?这个问题和“有多少钱可以不用上班”一样,没有标准答案。
500万可以规规矩矩地在小县城以备衣食无忧,10亿元随意挥霍在西虹市也撑不过30天。毕竟对金钱的价值观一级面对的风险,人各有标准。
就以我们正常人必备的四个险种: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定期寿险为例。
个人粗略地认为,按照现在的物价,保证500万的净存款,在二线城市小心翼翼地生活,可以不用买保险。
500万元放到信托基金中,按照年利率10%计算,每年收益50万。扣除掉日常生活开支,结余20-30万元没问题。
能代替重疾险和医疗险么?
常见重大疾病的治疗费用在12-50万之间,扣除掉社保85%报销比例的20万上限,即使是高达50万元的手术费,也能够应付。
收入损失、康复治疗费用等后续治疗费用同理。代替重疾险和医疗险,基本没有问题。
能代替意外险、寿险么?
即使是家中顶梁柱不幸身故了,信托的利息也足够保障家庭未来的正常生活。大病医疗费用都够,意外的小磕小碰更不在话下。
但是并非钱多就可以不用买保险。
有能力消化风险不等于一定要自己硬抗风险。
有能力消化风险不等于一定要自己硬抗风险。
有能力消化风险不等于一定要自己硬抗风险。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而且对于财务自由的高产阶级来说,可能就不光追求于“有钱治病”,而是追求于“更好的医疗条件”。我们耳熟能详的明星,即使月入百万,也会时刻想起给自己买一份保险,填一份保障。
月入过不过万,照样要买保险需不需要买保险这个问题,深挖一层来看就是“保障能力能否对抗大病风险。”所以与收入无关,与存款有关,与风险保障能力有关。
我们算一笔账,
独自在北京生活的阿牛年薪20万。每年租房支出5万,吃穿用度支出6万,养车花去2万,其他花费约2万元,赡养父母花费3万,每年结余2万元。 生活在二线城市的阿花年薪10万,租房支出3万,吃穿用度3.5万,赡养父母2.5万,每年结余1万元。在重疾几十万的医疗费用面前,1万元和2万元的结余一样是杯水车薪。在风险面前同样不堪一击,没有结实的存款,没有厚实的家底,对风险的保障能力几乎为零。所以月薪过不过万,一样用保险来保障风险。
经济一般的更需要买保险按理说经济就更需要用保险来转移风险,没有风险自留资本,一次打击就可能击垮整个家庭。但就目前在国内的现状是:越有钱越买保险,越没钱越不买保险。
富人有风险管控意识,知道利用金融杠杆将风险转移出去,在保障上他们是不嫌多的。
而经济差的人,每天为眼下的生活操劳奔波已经疲惫不堪,更没有力气去考虑未来不确定的事情。
除了极其贫困的人,低产家庭对保险的抵触主要源于思维方式和固有观念上。
一方面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到这个世纪初,中国混乱的保险市场、无良的代理人,造成了很多人对“保险都是骗人的”这一观点的根深蒂固。另一方面,在长期紧衣缩食的环境中,人们会形成一种固有的“节约”观念。
所以在风险来临时,富人保本,穷人越穷,低产家庭也会陷入因病致贫,因病负债的困境中。越穷越省,越省风险越多,风险越多越穷,这就是恶性循环。
买保险到底要花多少钱?讲到这里依然有人不知道,买保险要花多少钱。原则上来说,买保险遵从“双十定律”:保费支出不超过年收入的10%;保额上限不超过年收入的10倍。
按照个人年薪10万来说,拿出1万元来配置保险,绰绰有余了。
总计约500万的保额,保费仅需2615元。
配置保险,仅考虑刚需,完全没有一些人危言耸听那般“几万元”那么夸张。
每年不到3千元,大部分人都能够负担得起。
总结越困难反而越应该买保险,因为我们没有中产和高产阶级一样的风险自留能力。
就算真的是为果腹在拼搏,起码每年花两三百配置一份百万医疗险,做为生命线最后的保证。
少吃两顿肉,换来关键时刻百万的医疗费用,给自己一个重新爱自己、爱别人的机会。
人间值得!
请问家庭理财有什么书籍推荐?
现在市面上的理财读物非常多,大家的理财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不是单纯的希望通过节约、节省的方式来省钱,而是希望通过理财,让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现在寻找理财的方法很多,网络的信息、自媒体、理财课、读书都是不错的选择,但是如过对理财并没什么经验,我个人觉得该从读书开始。理财类书籍,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有以下几本:
《小狗钱钱》《小狗钱钱》是一本理财类童话故事书,主要是为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和理财观的童话类读物,同时也适用对理财一窍不通的成年人,是一本理财的入门级书籍。
这本书通俗易懂,受众面广,非常适合全家阅读,不仅能帮全家增长理财知识,还能当做亲子活动,全家共同探讨理财知识,培养孩子良好的读书习惯。
《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财务自由之路:7年内赚到你的第一个1000万》也是《小狗钱钱》的作者博多•舍费尔所著,是一本介绍极简理财术的书籍,旨在通过理财,在7年内实现财务自由。
我个人觉得实现财务自由有点困难,但是《财务自由之路》里的很多理财知识非常值得学习,对很多人来说,只要通过理财能让经济变的更好一些就达到目的了。
《会赚钱的妈妈》《会赚钱的妈妈》是帮助女性通过创业或兼职提高自己和家庭的收入,特别是在孕期、离异单亲等情况下维持和改善经济状况,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进行慈善捐助,创造影响力。
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很大程度上受经济程度影响。林青霞多年前在一次访谈中曾说过,她女儿曾说过林青霞只会花爸爸的钱,不会赚钱,所以她才开始考虑写《窗里窗外》这本书的。林青霞尚且在家中受到误会,更何况普通女性呢?
《会赚钱的妈妈》不仅能帮助女性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而且会在无形中对孩子也有影响,能让孩子树立正确的平权观和金钱观:赚不赚钱与性别无关,赚钱不是爸爸一个人的事情。
好的理财类书籍真的是不胜枚举,但是如果你看3—5本,就会发现大部分理财书籍都会突出两个观点:
无论哪种理财方式,开源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要开拓自己的赚钱渠道;理财最重要的是投资自己,只有投资自己才有更多的机会开拓赚钱渠道。理财最重要的是跟着书上的方法做,不要觉得书上说的简单或是觉得没用就不做,只有实践才能理财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反馈,然后才能在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理财方法,毕竟书里面都是大的方法,具体每个人和每个家庭的情况并不一样。
注:图片均来自网络
没背景没关系的穷苦人家子弟选读什么专业好呢?
没背景,没关系的贫苦人家孩子,那上大学就得完全靠自己了,那选择什么专业呢?
首先我不知道你的平时成绩怎么样,因为不知道成绩进行指导,那绝对是月黑风高夜,瞎马临悬崖,非常的危险啊。
首先学工科不要学文科靠技术吃饭,就要学一些踏踏实实有用的学科,不要去学那些屠龙之技,什么是屠龙之技,就是看着高大上,世界啥也不会的专业,比如各类管理学科,这些学科必须是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学习才有用,或者是给二代们镀金用的学科,普通人不要学这些专业,其实所有文科专业(除财务,会计,金融)都存在这个问题,而文科中的财务金融会计分数又特别的高,这些专业还有一个人脉的问题。
当然能选择这些专业,就业也是不成问题的,财务会计都可以任选,不要以为学财务会计是女生才学的,其实男的干的更多,尤其拿到注册会计师证,那待遇就嗖嗖的往上涨,混口饭吃不成问题,对于金融这个专业,除了顶级的院校外(清北复交,两财一贸),普通211就不要选择了,这个专业毕业基本得拼爹了。
文科就学财务,会计,其他学科有多远躲多远,尤其是各类哲学,马克思,管理,新闻等等
学工不是理工注意我说的是学工科,不是学理工科,意思就是所有理科一律排除了,因为所有的理科几乎都不好找工作,绝大部分最后都去当了老师。说实话,现在中小学老师的竞争激烈程度是超乎想象,各大名校轮番上场,所有当老师没点关系还真不行。
学那些工科呢?关注我的都知道,学电子信息类专业。
最优先选择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人工智能
这两个专业,基本上所有的大学都有这俩专业,分数也基本是最高的,尽量保证这俩专业的情况下选一个好点的大学。当然211/985那是最好的结果,如果选不到211/985,选一个差不多的公办二本,基本上毕业年薪十万还不是个事。
第二选择: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等
这三个专业呢,两个弱电,一个强电,就业绝对不是问题,弱电当然越好的院校就业越好,最好是两电一邮,及其他985院校,或者是南京邮电,重庆邮电,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电气工程最好是选择华北电力大学,及其他985重点大学,211重点大学,如果考不上,就选择原电力部直属的六所高校:上海电力大学,东北电力大学,三峡大学,沈阳工程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长沙理工大学。
这些院校的电气工程毕业,去国家电网基本上问题不大。
第三选择:电子信息类专业
这些专业就是和电子相关的专业,比如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生物医学工程,测控技术和仪器,轨道交通信号等,具体可以看我的相关文章。
其他行业比如化学,生物工程,材料,化工,水利,机械,热能动力,力学,土木,食品,地质,千万不要选择,否则待遇会感动的你天天掉眼泪。而且和你努力无关,行业决定了收入。
具体各行业收入在表里,一看一清二楚,最佳的选择,就是计算机,软件,电子信息,别的我不多说了。
老铁们,看到这里,点个关注,点个赞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