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今之人下一句,这披麻是啥讲究?
(原创)丧葬文化由来已经非常久远了,披麻戴孝就是丧彝文化之一。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一种封建陋习,而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的一种。直至目前,不仅在农村,即使在城市也是一样讲究,只不过形式不同罢了。
上古时候,因为经济水平和科技落后,虽有丝绸,那是富人穿的。普通老百姓穿的衣服大都是用麻织成的布。所以披麻带孝是普通老百姓常穿的衣服,丧服当然是麻衣方便。久而久之,“披麻”便成了约定俗成的规矩了。
披麻戴孝的出处众说纷纭。有说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当然这种说法也许是一种猜想罢了。
有说出自古时候,有一个母亲,生下两个儿子,两个儿子都不孝顺,并且互相远离母亲。母亲到了晚年,将两个儿子叫到面前对他们说:“我死后你们不必安葬,用一床席子裹着尸体,抛向乱岗坟中就行了。但是从现在开始,你们天天看着,那门前大树上有一对喜鹊和一对猫头鹰”就算是尽孝了。
两个儿子一听,喜出望外。想到母亲逝世后,不用花费银子了,天天望着门前那棵大树上两对鸟儿。
眼看着那两对鸟儿,从下蛋、孵蛋到幼鸟长大。小喜鹊长大后,将母亲留在窝里,每天从外面寻食让母亲享受三天,然后再离开。这就是“反哺之恩”的来历。那小猫头鹰长大后不仅不喂食母亲,反而将其食之。
兄弟两被喜鹊报答母亲的孝举深受感动,从此精心地侍候母亲。待母亲逝世后,一个穿着与喜鹊羽毛一样的白色衣服,一个穿着黑色的衣服送葬,表示白色学习喜鹊,黑色是以猫头鹰为戒。从此白色和黑色衣服便成了孝服。
孺家文化在中国古人中是深深地扎根于民间,由于文化人的带头,民间便流行起来。
比较靠谱的是传说是孺家的始祖孔子先生,周游列国传授他的孺家学说。有一天,家里传来消息说他母亲已经病故。孔子急坏了,也不讲究,急忙随手抓了一件麻衣披在身上,并戴上白帽,立马赶回家安葬母亲。所有的宾客见孔子这身打扮,认为这么有学问的人的穿戴一定有道理,是一种很好的纪念方式。从此披麻戴孝流传下来,便成了后人丧葬的礼服。
随着人类的发展,在我们家乡有穿白衣服,头上裹着一条白帕为丧葬礼服的;有腰上缠着一条白帕,头上裹着一条白帕送葬的。到目前,也有手臂上戴着象当年红卫兵一样的袖笼,只是袖笼的黑颜色代替了丧葬礼服。
至于丧葬的讲究,那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了。
在我们家乡,老人去逝后,自有专门的所谓支客士根据当地的时俗,安排各项治丧活动。亲人首先是儿女都要穿孝服迎接宾客,并行跪拜礼。这个跪拜礼是不分辈分大小,都要行的。当地有句俗话叫做“孝子头,值狗球”,也就是孝子看到狗都该磕头的意思。
接着就是亲朋好友参灵。参灵前,后人以长子为首,全家按长幼、辈分依次从左到右一字排开,向前来悼念的亲朋好友、左邻在舍行跪拜礼,以示对前来悼念者的感谢。直到悼念结束。
披麻戴孝的主要讲究是从儿女开始至孙辈及以后辈分,家中无论大小都得穿丧服。丧服至少要穿戴三天才能脱去。这就是家乡当地的讲究。
传统的丧事礼仪并不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落后习俗,它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并且是对逝者无尽缅怀的表现形式。这种表现形式是文明的,它不同于风建迷信活动,又不污染环境,是值得传承的传统文化。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立即删除。
为所需之人尽己绵薄之力下一句?
绵薄之力下一句是涌泉相报。绵薄之力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微不足道的力量 。指尽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是一个谦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帮助了自己,无论恩惠大小,都应该报答。绵薄之力与鼎力相助不同,前者表自己的贡献或帮助微不足道;后者表他人的帮助作用很大,是一个敬词。绵薄之力出自《聊斋志异.青凤》:“必欲仆效绵薄,非青凤来不可。”
奈何眼高手低之人什么意思?
"奈何眼高手低之人"是一个成语,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眼光很高,但实际能力却不足以达到自己的期望。这个成语源自于《红楼梦》,形容贾宝玉这个角色,他有着很高的情趣和文化修养,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常常表现出无能和软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有着很高追求但实际能力不足的人,提醒人们要实事求是,不要过于自负或自我膨胀。
哪位历史人物的临终遗言最让你感到震撼?
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项羽的武力值在整个中国史上可以排到前三名,他的英雄气概也是杠杠的。
这是楚霸王项羽在进行必死战斗前夕所作的绝命词。在这首词中,既洋溢着无与伦比的豪气,又蕴含着满腔深情;既显示出罕见的自信,却又为人的渺小而沉重地叹息。以短短的四句,表现出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复杂的感情,真的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项羽是在秦末举兵反秦,辉煌的战功、无双的勇气、杰出的才能,使他成为反秦群雄的领袖。但在秦亡以后,他与刘邦之间又展开了残酷的战争。这场战争,以项羽的失败而告终。
作这首诗时,项羽被包围在垓下,粮尽援绝。项羽知道自己的灭亡已经无可避免,但他没有留恋,没有悔恨,甚至也没有叹息。他唯一忧虑的,是他絷爱的、常陪伴他东征西讨的美人——虞姬。
作为一位众望所归、叱咤风云的义军领袖,其强弩之未竟然不仅于战无计,而且连自己的爱妃也保护不了,这是何等震撼人心的悲哀!
总是被项羽和虞姬那段千古流传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感动。一个力拔山河、顶天立地的英雄在四面楚歌的时候,没有想到他的江山,竟然只念念不忘他的骏马与爱妃。也不枉虞姬为他自刎身亡。
不以成败论英雄,项羽虽然是一个失败者,可他的故事千古流传,他的这首《垓下歌》亦成为千古绝唱。
周瑜:“既生瑜,何生亮。”东汉后期,曹操称雄一方,向北灭了大敌袁绍统一北方,之后又灭了大大小小数个诸侯。
刘备为了自己的势力也在不断努力,却敌不过曹操。谋士诸葛亮提出连孙抗曹,被刘备采纳,终于在赤壁大败曹操……
周瑜想要一举占据曹操的荆州势力,但却被聪明的诸葛亮抢了先。周瑜不甘心,几次追要荆州,却又总是无功而返。他甚至想到了美人计,但反被诸葛亮识破,搞得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瑜三番五次地失败,聪明的诸葛亮却认为不够,又在信中讥讽周瑜。终于,随着一声“既生瑜,何生亮”的叹息,周瑜去了!
以上就是“既生瑜,何生亮”的来历。当然,现在,这句话的寓意已经引申为叹息一山还比一山高了。
“既生瑜何生亮”的言论为君子所不齿,原因很简单,因为没有正确的心态。面对一个才能和智谋都高过自己的人,周瑜不是去讨教,而是嫉妒、想方设法地争斗甚至陷害,这种不好的心态终究使自己心愿难遂、英年早逝。
试想,如果他能以一颗谦虚诚挚的心去接纳诸葛亮,中国历史上岂不多了一段佳话?
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熠熠闪光的诗人,也是忧国忧民的政治家。
他的一生是在宋金对峙中度过的。从童年开始,他看到的是疆土沦丧、山河破碎,因此,收复中原、重整河山便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心结。尽管他官职不高,但“位卑未敢忘忧国”,只要有机会,他都上书言事。一旦有胜利捷报,他便涕泪满面,欣喜若狂。
但是,南宋统治集团醉生梦死,苟且偷安,积极抗金的陆游屡遭贬斥,几起几落。虽然仕途蹭蹬、命途多舛,但他并不消沉颓唐,个人荣辱从未放在心上,只念念不忘请缨杀敌,虽已是桑榆晚景,但豪情不减当年,这是何等高尚的情怀!
而直到嘉定二年底,85岁的陆游撒手尘寰,赍志长逝,中原仍未恢复。易箦之际,他写下了那首千古绝唱:“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念念不忘的仍是他深深爱着的国家!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被绑,北去见元世祖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在元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文天祥怒喝道:“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概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这是屈原放逐后和渔父的对话,显示出屈原的忠君爱国的崇高品质。大家都污浊,只有我一个人清廉;大家都沉醉,只有我一个人清醒。这就是被放逐原因。
这话听起来似乎很离奇。但仔细一想,这真是亘古不易的道理。试想,大家都腐败,大家都沉醉,又怎能容得一个清廉、清醒的人呢?被排挤、被放逐,还要落下奸邪的罪名。
短短的两句话,把楚国的昏庸、腐朽概括得淋漓尽致。从另一个方面,则又把屈原的忠实、高洁对比地显示了出来。
鲁迅先生曾经说:“在一个已经完全封闭的屋里,氧气都快用完了,众人皆睡我独醒,也许把他们叫醒会令这些人闷得痛苦,但要是所有人都醒了,谁说一点冲破闷屋子的希望呢?至少,这也是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义吧!”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是一个伟人的无奈。随波逐流者易,出淤泥而不染者难。
屈原这震撼人心的诗句,曾使历代无数文人为之感伤,为之辛酸,为之解脱,为之欣慰。它凝聚的,是中国文人的个性精神和人格魅力。
阮玲玉:“不死不足以明我冤。”阮玲玉(1910——1935),中国早期影星,1910年4月26日出生于上海,因为当工人的父亲早逝,孩童时代就随母为人帮佣。母亲节衣缩食,让她上学读书。1926年,为自立谋生,奉养母亲,她考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主演处女作《挂名夫妻》,从此踏入影坛。
阮玲玉端庄大方,清丽脱俗,表演才华横溢,光芒四射,达到了中国无声电影时期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赢得广大观众由衷的倾慕。
然而,这位卓越的女演员婚姻生活十分不幸。1935年,封建恶势力利用有关她的婚姻讼案大作文章,造谣中伤,把一桶桶脏水泼到她的身上。她不堪被辱,留下“人言可畏”四字。
阮玲玉的死因真的是人言可畏吗?一句人言可畏把所有的人都解脱了,一句人言可畏把阮玲玉的死归咎于小报记者,归咎于无聊的小市民,所有的当事人都干净了,都没有关系了。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新的历史资料的披露,特别是当年的一些当事人,当他们进入晚年的时候,为了求得自己良心的安宁而打开了自己记忆中封存的那些资料。于是我们可以看到,阮玲玉的死不仅仅像我们当初以为的那样是人言可畏。
夏云杰 - “我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革命先烈们的梦想是多么的简单又纯粹。
夏云杰(1903—1936)别名夏云阶,汤原抗日游击队负责人。
夏云杰像1936年秋天,抗联6军在汤原丁大干屯遭到日伪军伏击,夏云杰受重伤,流血过多,陷入昏迷。
后来一个夜晚,伤重的夏云杰突然醒来,高兴地对别人说:“我梦见日本人被赶跑了,我俩骑着马,走在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到处都是彩旗和鲜花……”说着,泪水流满两颊。
不久后夏云杰因流血过多伤重不治,壮烈牺牲。
李白骊歌行?
李白没有写过骊歌行,倒是有《笑歌行》《怨歌行》《鞠歌行》。
下面就来看看这首:
《鞠歌行》
唐代:李白
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
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号泣血人,忠臣死为刖足鬼。
听曲知甯戚,夷吾因小妻。
秦穆五羊皮,买死百里奚。
洗拂青云上,当时贱如泥。
朝歌鼓刀叟,虎变磻溪中。
一举钓六合,遂荒营丘东。
平生渭水曲,谁识此老翁。
奈何今之人,双目送飞鸿。
译文
美玉自知自身高洁无瑕,但不与桃李攀比,非要与之争个上下高低。但那些小人却不懂得谦虚、不争是一种美德,反而鱼目混珠,不分优劣,把劣质的当成好的,把美玉当成引以为耻的东西。
堂堂楚国,颠倒黑白的小人怎么那么多呢?价值连城的美玉屡次遭到谗言和毁弃。怀抱美玉而痛哭于荆山下的卞和,本是忠信之臣,却遭到割足砍脚的不幸。
宁戚报国无门,在桓公门前唱小曲。管仲经过小妾的解释而最终获得了齐桓公的重用。百里奚流亡到楚国,秦穆公用五张牡黑羊皮把他赎回来,并任用他为大夫。
朝歌的屠夫吕望在渭水之滨垂钓,九十岁终于得到周文王的重用。周武王取得天下以后,封吕望在齐国营丘之地,治理齐国。吕望一生都在渭水之滨垂钓,有谁人认识他,关注他呢?
如今的人,更是无人来关注像他这样的垂钓者了,目送飞鸿而去,却无意于他的报国之心。
《鞠歌行》,乐府旧题,属于《相和歌辞》。李白在这首诗中借卞和、宁戚、百里奚、吕望等人抒发了自己强烈的用世之心,他期望施展自己的抱负,但报国无门,在诗中流露出了他抑郁不得志的愤懑。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合称为“大李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