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材料的核算,原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
1、发出材料采用实际成本核算的方法有很多种,如: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售价法等。具体采用那种方法,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但是,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改变。
2、上面的核算方法,采用的是“个别计价法”,采用这种方法核算是正确的。
3、个别计价法是以每一批商品的实际进价作为计算销售成本的一种方法。个别计价法的优点:计算发出存货的成本和期末存货的成本比较合理、准确。缺点:实务操作的工作量繁重,困难较大。适用于容易识别、存货品种数量不多、单位成本较高的存货计价。
原材料耗用率要怎么计算?
假设5吨矿石能产出1吨矿粉,那么就可以用这个5:1的比例从产值推算出材料耗用量。由于这个比例不是固定不变的,例如可能受设备新旧程度,设备技术水平,生产工人责任心,生产场地条件,运输条件等的影响。
如果企业在一定度的区间内加大这个比例,假设投入产出比提高到6:1,则企业的生产成本就增大了,在产品销售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越大,企业利润就越小,应纳的企业所得税就少。
当然这种成本的调节要在一个度的范围内且可以合理解释,否则,税务机关检查和汇算时,会让企业将不合理的部分调增,纳税。
钢材原材料检测取样标准?
检验标准:
1.原材试验应以同厂别、同炉号、同规格、同一交货状态、同一进场时间每60t为一验收批,不足60t时,亦按一验收批计算。
2.取样数量:每一验收批中取试样一组(2根拉力、2根冷弯、1根化学)。低碳钢热轧圆盘条时,拉力1根。
3.取样方法:
⑴试件应从两根钢筋中截取:每一根钢筋截取一根拉力,一根冷弯,其中一根再截取化学试件一根,低碳热轧圆盘条冷弯试件应取自不同盘。(25/45,30/50)
⑵试件在每根钢筋距端头不小于500mm处截取。
⑶拉力试件长度:7d0+200mm。
⑷冷弯试件长度:5d0+150mm。
⑸化学试件取样采取方法:
1)分析用试屑可采用刨取或钻取方法。采取试屑以前,应将表面氧化铁皮除掉。
2)自轧材整个横截面上刨取或者自不小于截面的1/2对称刨取。
3)垂直于纵轴中线钻取钢屑的,其深度应达钢材轴心处。4)供验证分析用钢屑必须有足够的重量。
原材料和材料采购有何区别?
企业材料核算采用计划成本就要用“材料采购”科目来核算,如果不是用计划成本法,不用此科目,直接记入“原材料”科目就行。
收到发票等结算单据,但材料还没有收到并验收入库,这种情况先记入“在途物资”。收到验收入库的单据后再转入“原材料”科目即可。
原材料一般指验收入库的材料,材料采购一般指在途或尚未验收入库的材料。
“材料采购”是企业按计划成本核算使用的科目。“原材料”科目是按实际成本核算使用的科目。
企业材料核算采用计划成本就要用“材料采购”科目来核算,只要在计划成本下,不管材料是否入库,都先记入材料采购。然后结转采购成本。如果不是用计划成本法,不用此科目,直接记入“原材料”科目就行。收到发票等结算单据,但材料还没有收到并验收入库,这种情况先记入“在途物资”。收到验收入库的单据后再转入“原材料”科目即可。
原材料采用计划成本怎么核算?
计划成本的入库和实际成本的入库是不一样的。 计划成本在做会计分录时,用的会计科目是 “材料采购”而实际成本做会计分录时,用的会计科目是“原材料”计划成本——借:材料采购 应缴税费——应缴增值税(进项税)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 两者会计分录的记账规则、借贷方向可以说差不多,就是会计科目不一样。但是因为出现了 计划成本,所以 就有了 “材料成本差异”这个科目,表明 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
入库时,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就是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在借方 节约在贷方超支时:
借:原材料 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节约时:
借:原材料 贷: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2。出库时(和入库时相反)
材料成本差异 超支在贷方 节约在借方比如节约借: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 材料成本差异贷:原材料这是每次入库都结转的情况。
你如果是一月结转一次,那平常入库时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材料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时 借:材料成本差异 贷:材料采购(计划--实际的差) 超支时作相反科目 明白了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