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d电阻,测试工作台符不符合ESD要求?
确定工作区域内的起静电电压小于500V?简单的检测方法可以用Simco FMX-003静电场检测仪,检测各处的起电电压。如果测试数据在-500-+500之间,说明符合要求。
1、人员、工作区、周转设备用具为防静电产品,电阻在10的6-11次方,最好是6-8次方。
2、如果避免不了接触绝缘体工具,需要用到离子风机。
3、有防静电工作台,地板等基础设施。
4、人员培训要跟上。
总之,对待静电的办法有三个,导通接地、中和、屏蔽。根据情况选择适合的办法。
美商卫利公司可以为您分忧解难!
esd防护表面电阻在什么范围?
ESD(静电放电)防护表面电阻的范围通常在 10^3 至 10^11 欧姆之间。这个范围是根据国际静电放电协会(ESDA)的标准和建议来确定的。
具体来说,ESDA 建议对于不同的静电放电环境和应用,应该选择相应的表面电阻范围。例如,对于一般性的电子产品,推荐的表面电阻范围为 10^4 至 10^11 欧姆;对于高敏感度的电子产品,则需要更低的表面电阻,例如 10^3 至 10^5 欧姆。
需要注意的是,表面电阻只是 ESD 防护的一个方面,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材料的介电常数、厚度、接地和屏蔽等。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来选择合适的 ESD 防护材料和措施。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有哪些?
静电对电子产品的危害:
1、静电吸附灰尘,降低元器件绝缘电阻(缩短寿命)。
2、静电释放(ESD)破坏,造成电子元件不能工作。有些电子元器件也能承受静电破坏的静电电压,但大部分器件的静电破坏电压都在几百至几千伏,而在干燥的环境中人活动所产生的静电可达几千伏到几万伏。这种电压太大的,电子元器件就无法承受了。
3、静电放电产生的电磁场幅度很大(达几百伏/米)频谱极宽(从几十兆到几千兆),对电子产品造成干扰甚至损坏(电磁干扰)。 这3种形式对元器件造成的损伤,既可能是永久性的(如功能丧失,不能恢复),也可能是暂时性的(如静电放电产生的干扰使功能暂时丧失)
esd人体模式和接触模式的区别?
人体模式:
人体模式是ESD模型中建立最早和最主要的模型之一, 在IC制造和使用过程中,人体和IC接触的机会最多, 由人体静电损伤造成IC失效的比例也最大, 而且在实际应用中,工业界也大多采用HBM模式来标注IC的静电等级。
人体模式指人体在地上走动、摩擦或者其他因素在人体上已积累了静电, 当此人直接接触IC时, 人体上的静电便会经IC管脚进入IC内, 再由IC 放电到地. 此放电过程会在短至几百纳秒的时间内产生数安培的瞬间放电电流, 此电流会把IC内部元件烧毁。
接触模式:
机器本身积累了静电, 当此机器接触IC时, 该静电便经过IC 管脚放电。 金属制造的机器放电等效电阻极小, 因此其放电过程更短, 在几纳秒到几十纳秒之内会有数安培的瞬间放电电流产生, 因此对元件的破坏力更大。
en1149?
EN 1149-1规定防静电服表面电阻不大于2.5×10的9次方Ω。
GB12014规定点对点电阻小于10的11次方Ω。
HBM的分级(ANSI/ESDSTM5.1-2001)
敏感类别电压范围(V)
0<250
1A 250~<500
1B 500~<1000
1C 1000~<2000
2 2000~<4000
3A 4000~<8000
3B ≥8000
MM的分级
敏感类别电压范围(V)
M1 <100
M2 100~<200
M3 200~<400
M4 ≥400
CDM的分级
敏感类别电压范围(V)
C1 <125
C2 125~<250
C3 250~<500
C4 500~<1000
C5 1000~<1500
C6 1500~<2000
C7 ≥200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