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补丁,有什么好手机游戏?
这里是无氪手游推荐,头条上推荐了200多款好玩手游的作者,小伙伴们看过来!
这个提问者是想玩那种不坑钱,不滚服的卡牌类手游,这里推荐四款吧。
(一)【魔龙之魂】品质很不错的一款竖版卡牌类手游,游戏上线时间较早了,所以肯定也不会滚服了。
而这款手游又被玩家称作“大腿之魂”,新上线的玩家只要多添加高等级好友,一直抱大腿,前期推图进度简直像飞一般。
虽然说这是一款卡牌类手游,但是卡牌获取并不难,主要是针对卡牌的养成。总的来说是一款养老的好游戏,但是如果想要霸服,光氪还不行,必须要肝。
(二)【银河足球队】C社研发的一款足球题材的卡牌类手游,提起C社可能玩家不知道, 但是如果说起【魔灵召唤】可能不少玩家就会恍然大悟了。
这款手游美术是二次元题材,足球射门抢断之类的全靠拼数值,所以游戏的主要玩法就变成了抽卡和培养卡牌,还有等待各种限时活动。
对于氪金来说小氪起点作用,中氪基本没用,想要厉害,必须大氪多抽卡,所以建议玩家慢慢玩,休闲玩玩就好了。
(三)【物种战争】(BAD 2 BAD DELTA)小制作的卡牌射击类打丧尸的手游,主要玩法就是闯关,完成各种任务,收集金钱,解锁各种角色和武器。
后期爆的武器还能进行合成,比较刺激。
游戏在关卡中的操作还是很自由的,玩家可以在地图中自由移动,控制一个主要角色,其他的角色会进行自动跟随和攻击。游戏没有体力,暂时也没看到交互玩法,可以当单机玩。
(四)【古代战争】一款竖版挂机卡牌类手游,美术非常一般,虽然说游戏的数值和养成是那种氪金玩法手游,但是开发组很有节操,玩家每天都有大量钻石福利可以领取,聊天系统也非常不错,经常深夜还有玩家进行互动。
游戏不滚服,所以这款手游不会玩着玩着就凉凉了,如果玩家在某个关卡卡住了,第二天难度会自动降低,这个设定可以说非常的新奇了,看得出开发者是很想玩家好好的玩游戏的。
一般来说玩家要么小氪,要么就大氪冲榜,氪一两个648的中氪玩家基本上没有太好的体验,所以一般玩家慢慢玩就可以。
好了,本期卡牌类的手游就介绍到这里了,觉得不错的小伙伴可以多多关注一下,后续会推荐更多好玩的手游。遇到一个苦行僧?
苦行僧是盛行于印度的一种修行方式,即使是在如今的印度,也经常能够见到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苦行僧。那么苦行僧为何要自甘遭受这些极端之苦?其实这只是他们为了能够进入天堂而走的一条捷径。
苦行僧也被称为禁欲者或苦行修道者,在印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苦行”一词的梵文原意为“热”,因为印度的气候炎热,所以,印度的宗教徒便把受热作为修行的主要目标。但是到了后来,苦行僧主要的修行方式则发展为“三不”,即不性交、不撒谎、不杀生。因此,苦行僧可以理解为为了某种信仰而实行自我节制、自我磨练、拒绝物质和肉体之引诱,能忍受各种恶劣环境的人。
如今印度的苦行僧人数大约有400至500万人,其中女性苦行僧人数约占10%。
这些苦行僧们带着象征湿婆神的三叉杖,背着简单的行囊向深山进发,并边走边吟诵古经文。苦行僧们一般居住在远离尘嚣的喜马拉雅山上,或是寄居在某个寺庙之中,或是过着居无定所、漂泊流浪的生活。他们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事情,诸如长期断食断水、躺在布满钉子的床上、行走在火热的木炭之上,以此来锻炼修行者的忍耐和毅力。
在印度有位叫做阿玛尔的苦行僧,他就有着超出常人的忍耐和毅力,据说他高举手臂多达50年不曾放下,导致手臂肌肉严重萎缩。
些苦行僧一生只洗两次澡(出生和死后各洗一次),身上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头发不剪不洗,只是胡乱的盘在头顶,长长的胡子打着卷,上面沾满了灰尘。而且苦行僧大多都是赤身裸体,身上涂抹着木炭灰甚至是死人的骨灰,只在腰上裹一块已经看不出颜色的破布条。可以说,苦行僧们把对生活的需求,已经降到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最低限度。
说起苦行僧,您一定以为他们都是一些穷的叮当烂响之人吧?
如果您那样认为就大错特错了,苦行僧中多数是穷人不错,但也有女人,也有中产阶级,甚至是达官显贵、百万富翁。他们在一朝顿悟之后,便散尽家财,远离父母妻儿,加入苦行僧进行修行。
苦行僧之所以叫苦行僧,是因为他们视自己的身体为罪孽的载体,是臭皮囊,必须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方能获得精神的自由和灵魂的解脱,他们必须要做到"三不",即不性交、不撒谎、不杀生。
苦行僧的脸上大都画着各色条纹,据说这是代表这不同的教派。
经过多年的发展,苦行僧内部也分为很多的派别,因为门户之见也曾多次兵戎相见。苦行僧们各自有自己的教主、教义和教规,主要是信奉毗湿奴神和信奉湿婆神。
从衣着上来分辨,苦行僧又可分为天衣派和青衣派。天衣派即为裸体派,即全身一丝不挂,最多用一条窄窄的布条遮住下身的敏感部位,而青衣派则体面多了,他们一般都是身穿黄色的棉布衣服(及似丐帮里的污衣派和净衣派)。
大多数苦行僧都是温顺平和,但也有好勇斗狠的苦行僧,由于他们早已无惧生死,因此,打斗起来也是勇猛无畏。
过去苦行僧也曾拥有过武器,例如棍棒、长矛、佩剑和三角铁叉,如今的苦行僧仍然携带着棍棒或三角铁叉。或许是心无旁骛、艺专而精的缘故吧,苦行僧们大都有着自己的绝活,例如刀尖上行走、荆棘上睡觉、火堆上赛跑。而且有些苦行僧的眼睛都是红红的,这是因为他们吸食了大量的大麻脂,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拥有洞悉别人心思的能力,即他们称之为的“神功”。
那么苦行僧为何要自甘遭受这些极端之苦?其实这只是他们为了能够进入天堂而走的一条捷径。
其实印度教并非佛教,虽然印度也一直在把他们打造成佛教圣地之形象,但此举无疑令尼泊尔人很是不爽。印度教认为,人是需要经过多次的轮回才能进入天堂,而有些人则希望能够早日进入天堂,所以便加入了苦行僧的行列。
每当苦行僧们感觉自己的大限将至时,就会来到他们心目的“圣河”恒河岸边,静静的坐在岸边等待那一时刻的来临。所以,苦行僧们自甘遭受这些极端之苦的目的,其实只是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天堂而走的一条捷径。
人性能有多阴暗?
1、别人的甜言蜜语不过有两种,一种是有求于你,为了利益,一种是笑里藏刀,不是讨好你就是算计你。
2、在市场买海鲜时,要盯紧点,不要走开。
3、男人不要在老婆面前夸别的女人漂亮。
4、女人不要跟自己的老公说以前的恋爱史,说不介意,其实是很介意的。
5、亲戚朋友不希望你过得比他好,除了自己的父母。
6、世界上有两种东西不能直视,就是太阳和人心。
7、哪怕是好朋友,也不要合伙做生意。
8、训斥别人的孩子,除非你不想和他往来。
9、大家聚在一起,聊天最多的都是有钱人,房子有几套,因为他们是成功人士,是焦点。
10、人穷少走亲戚。特别是有钱的亲戚,他们会打心里瞧不起你。
11、如果有人问你工资多少,赚1万就说5000,就怕人家眼红。
12、不要在亲朋好友面前聊自己孩子成绩优秀,别人会妒忌的。
13、不要在邻居面前说别人的家事。
14、当一个人的秘密告诉另一个人时,就不是秘密了。
15、人老了,手里要有钱,子女用你的钱开心,你用子女的钱揪心。
16、结婚后,男人透支自己的身体挣钱,有可能是为另一个男人打工。
17、在职场上,女人打扮时尚,和领导往来次数多一点,哪怕是工作需要,背后人家还会指指点点。
18、男人30多岁还没结婚,走亲戚,走到哪里,人家都会说上两句。
19、翻脸比翻书还快,连续两次让你难堪的人,不要往来。
20、口口声声说要辞掉工作的人,你走了,他还在。
21、同事之间平时相处融洽,当涉及到个人利益时,对方翻脸不认人。
22、经常在你面前说别人不是的人,他也会在别人面前说你的不是。
23、在酒桌上,往往敬的第一杯不是最年老的,而是能带来个人利益的那个人。
24、不要轻易地帮助别人,时间长了,你有一次做不到,他就会记恨。
25、平时吃吃喝喝的酒肉朋友,一遇到事连个影都没有。
26、当你穷时,第一个嫌弃你的是你的妻子。
27、陷害你的人往往是你的熟人。
28、别拿钱去考验人性,到最后连自己都搭进去。
29、有些事不能太讲究,你退一步,对方还会得寸进尺。
30、学霸的家长都不会承认,自己背地里有多努力,往往会说是他自己学习好,那你是上当了。
31、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32、对同事不要掏心掏肺,要守住自己的底线。
33、领导找你谈话,要小心应答,领导不会没事找你聊天的,他有可能是套你的话。
34、把钱借出去,有时反而变成仇人。
35、看清很多看清人的嘴脸,却不能随意拆穿,讨厌很多人,却不能轻易翻脸,有时候生活逼自己变得荣辱不惊。
36、不要和熟人买东西。
37、人在情急之下,容易说出一些伤人的话,但这些伤人的话大部分是真心的。
38、总有一天,我们都会明白人,首先爱的永远都是自己。
如何评价司马光这个人物?
司马光
上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有一篇课文叫《司马光砸缸》,通过这篇课文,笔者知道中国古代有个叫司马光的人,机智勇敢的形象从此植根脑海。
说到司马光就不得不说司马光与王安石变法的关系。北宋中期,朝廷深受冗兵、冗员、冗费之苦,辽和西夏长期威胁宋朝的北方和西北,问题重重,积贫积弱。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项改革,这些改革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政治改革,触及到了当时恩荫制、官僚主义、军事废弛等核心问题。松仁宗原则同意改革,次年开始施行新政。但是,这种改革等于是统治阶级的自我革命,理所当然地遭到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坚决反对,庆历五年(1045年)初,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相继被排挤出朝廷,新政彻底失败。
宋神宗赵顼
22年后(1067年),仁宗的孙子、20岁的赵顼(赵顼为仁宗养子英宗的儿子)继位,是为宋神宗。到这个时候,国库不但没有钱,还出现1750万的赤字,这样下去肯定是不行的。神宗年少气盛,很想有一番作为,改变财政空虚和积贫积弱的状况,为此他广泛征求意见。继位第二年的上半年,神宗召见了长期在地方为官、颇有政绩的王安石,此时王安石在地方为官已20多年,时年47岁。
王安石向神宗提出了一系列富国强兵的改革措施,青苗法、募役法、市易务、农田水利法等等。王安石的这些改革措施,吸取了范仲淹“庆历新政”迅速失败的教训,尽力避开敏感的政治问题,从经济角度开展改革,走先易后难的路子。
这些改革总体上看,明显有利于改变当时濒临危亡的时局。比如:青苗法,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这个利息比民间借贷的利息低得多。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发生了不少强迫农民贷款的事情,一时搞得民怨沸腾。
王安石
司马光是反对王安石变法的带头人,司马光认为,变法名义上是为了老百姓,但实际上损害了老百姓的利益。但是由于宋神宗支持王安石,司马光无奈,在变法的第三个年头,自己跑到洛阳写《资治通鉴》去了。此后王安石变法并非一帆风顺,相反是困难重重,但总的来说还在推进,即便1074年,王安石罢相后,变法没有因此而停止。而在此过程中,国家的财政的确增收了,期间还收复了被西夏占领的大片土地。
但司马光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国家总财富基本是不变的,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就是把民间的财富以变法的名义收归政府,就是与民争利。与民争利是变法引起冲突的根源所在,历朝历代,若不是迫不得已,没有谁会多从民间征税,与民争利是不符合儒家的精神要义的。
王安石何尝不知道司马光的道理。但是,王安石的变法初衷不是要掠夺普通老百姓,实际上是旨在以政府有形之手直接干预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在大幅度减轻商人和地主对老百姓剥削的基础上,政府也增加一些收入,充实国库。比如青苗法、市易法等,把原本该由商人和地主赚的钱,转而由政府来赚,但政府赚的利润率明显低于商人和地主。按照设想,是老百姓和政府双赢,大商人和地主吃亏。王安石也企图增加社会总财富,比如农田水利法,提高农业总收成,也取得一定的成效。
事实上商人和地主赚钱的这个模式,在中国存在了上千年,是老规矩老传统,虽然剥削较为严重,但已被社会普遍接受,形成了保持社会正常运转的经济规则。而这个规则,每个朝代经过一定时期的运转,必将导致穷的越穷,富的越富,最后土地高度集中,社会严重失衡,后来的元朝、明朝、清朝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安石变法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社会公平正义的历史趋势。
但是,王安石的路子走的过快,摊子也铺的太大,操之过急,加上干部队伍适应新工作得有个过程,所以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强迫贷款等经常发生,给反对派足够的借口。青苗法是一开始收到批评最多的改革,但这的确是一项直接惠及穷苦百姓的好举措,只要总结经验,加强教育监督,不断改进,这项改革完全可以长期发挥积极作用,惠民惠政。在变法的后期,青苗法事实上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1085年,年仅37岁的宋神宗驾崩。后世不少人批评宋神宗,但在笔者看来,宋神宗是这个古代历史上少有的明君之一,从20岁登基到去世,18年来,一直不忘富国强兵,一直推行变法,期间也有动摇,但都顶住压力坚持下来了,矢志不移,虽然后来迫于压力将王安石罢相,但罢相用其法,并没有废止新法。
神宗去世后,年幼的哲宗继位,高太后听政,司马光在洛阳写完了《资治通鉴》,这时正好回到朝廷,将新法全部废除。并将神宗时期无数将士用献血夺回的广大疆土拱手送还西夏,理由是不送还,人家会来武力夺回,避免麻烦,干脆主动送回去。
司马光给王安石的行事作风总结了“三不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现在听取来觉得这是好品格,在当时可是了不得的高帽子,古代社会都是奉行西周的天下家国观:敬天、敬宗、保民。意思就是要警惕天变、效法祖宗、听取民间呼声,如果套用“三不足”,就是“三足”:“天变足畏,祖宗足法,人言足恤。”而这“三足”,就是司马光的真实写照。
司马光和王安石斗了十几年,但是都是君子之斗,两人只是政见不同。王安石比司马光早去世半年,王安石死的时候,司马光正得势,他请求朝廷厚葬王安石,指出王安石人不坏,只是一时蒙蔽了眼睛,情有可原。司马光废其法厚葬其人。司马光是晋朝司马皇室后裔,出生于1019年,比王安石大2岁,自小聪明伶俐,少年中进士,官场也算如意,入阁拜相。他的一举一动都是以儒家的标准为准则,据说一辈子只在小时候说过一次谎话。字写得规范有力,文章也写得好,《资治通鉴》就是他主持编写的;生活上和王安石一样,不贪财好色、不享乐放纵,举止端庄,被视为“醇儒”,醇厚的儒者,通俗说就是儒家的僵尸。
王安石去世后,一切又回到了从前,半年后,司马光也去世了。不用王安石的法子,自己又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这不是不负责任又是什么?北宋的灭亡那只是时间问题了。43年后,内忧外患的北宋王朝以极其耻辱的方式结束了167年的历史,首都城破,徽钦二帝连同后宫、皇室三千多人被金人掳到哈尔滨。
南宋高宗赵构开始,将王安石列为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说变法乱政,以至于北宋灭亡,后世也有人这样认为,实在是齐天大冤,罪魁祸首是司马光们,因循守旧不图自强。
司马光去世8年后,绍圣元年(1094年),神宗的儿子哲宗下诏削除司马光的赠谥,毁坏所赐碑。但是,后世又陆陆续续把司马光请进庙堂大殿,司马光得以长期享受人间烟火,毕竟他是“德才”兼备、方方正正的儒家楷模。
司马光这样的“醇儒”后世经常出现,这样的人如是在开国之初、太平盛世,足为道德楷模,而难成其害。但在危机之际,往往是前进的大绊脚石。800年后,洋务运动也失败了,失败的道理和王安石变法失败的道理没有质的不同,为了洋务运动,仁人志士不可谓不努力,披肝沥胆、呕心沥血,毁于一旦。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清末的倭仁和翁同龢的事迹,他们就是清朝的司马光。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他也算有自知之明,确实是个迂腐的老头子。一个小时候知道砸缸救人的机智少年,长大后被僵化的儒家思想搞得不懂变通,墨守成规。魏王召见庄子的寓意?
1.寓意是:世道上昏下乱,衣锦玉食的人统统都是生疮流脓的家伙。2.魏王召见庄子。庄子贫困,靠编草鞋过日,向监河侯借过米。按理,他为了解决无米之炊,应当象孔子困于陈蔡一样,苟且就食,而在鲁哀公国宴上才讲究“肉不正不食”。但他没有这样做。
魏王召见庄子,见他一身补丁,问道:“先生这么有学问,为什么这么狼狈呢?”他是一针见血地回答:“活在这种世道,怎么能够不狼狈呢?”言下之意,世道上昏下乱,衣锦玉食的人统统都是生疮流脓的家伙。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