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课后答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我们知道声是由振动的物体发出的。但有的时候,比如敲桌子时,我们能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办法证明桌子发声时也在振动吗?答案:学生想出的办法只要能说明桌子是振动的就可以。比如在桌子上竖立一支铅笔,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铅笔振动或倒下,由此说明桌子是振动的。或者仿照课上的实验,在桌面上放一些
泡沫塑料
颗粒,当用手敲桌子时,就可以看到泡沫塑料
颗粒在振动。对于前、后两种方法,教师应该都予以肯定,尤其是前一种方法,要大加赞赏。凡利用课上没有讲过的方法来做验证的,就要给予充分的肯定。鼓励举一反三,鼓励联系实际,这是新课标所强调的。2.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约为1000km。假设声音在空气中能够传得这么远,那么从北京传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火车从北京到上海需要多长时间?大型喷气式客机呢?自己查找所需的数据,进行估算。答案:此题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首先在实际中声音是不可能从北京传播到上海的,这里题目的设问,只是一种假设。另外声速、北京到上海的距离、火车的速度、大型喷气式客机的飞行速度等数据,都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需要学生自己查找数据。实际上,由于这种计算不要求太精确(也不可能太精确),根据查找到的数据,或者自己知道大致的数值,最后估算即可。在这里,切忌用物理计算题的标准要求学生。不要打击学生参与问题研究的积极性。有关数据如下:北京到上海的铁路线距离约为1 500km(实为1 463 km);北京到上海的航线距离约为1 200 km;Z13(北京一上海)快车大约平均每小时运行120km;737客机平均每小时行驶约600km。此题中体现两个能力培养点。①假设。这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常用的解决问题的出发点。提出假设,在物理问题中起到的主要作用是建立理想模型和简化问题。②估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在许多场合,估算比精确计算更有实际意义,更能说明问题。这里估算的目的是让学生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对疑问给出令人信服的说明。3.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个敲打的声音?亲自试一试,并说出其中的道理。答案:会听到一次或两次敲打的声音。具体能听到几次,与铁管的长度有关。此题不能只给出一个绝对答案,否则就会种下“重计算,轻事实”的恶果。如果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应该请他告诉其他同学能听到两次声音的条件(主要是铁管的长度足够长)。如果没有学生听到两次声音,师生共同讨论是否有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需要哪些条件才可能听到一次以上的声音?总之,不要把此题当成一道计算题简单地处理。此题的实验体验对于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是有困难的。40 m长的铁管、安静的环境等都不容易满足,最好教师在这方面能为学生提供一些方便的线索。对于数学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领他们从这里走向第二阶段——理论探究。4.声音遇到障碍物能向相反方向传播。一个同学向一口枯井的井底大喊一声,经过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米?(声速按340m/s计算) 答案:255 m。此题不拘格式,只要能计算正确就可以。同时可以询问学生,这个问题可以有几种解决方案。5.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小资料知道: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气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在固体中的速度比在液体中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影响。答案:小、大、温度。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如果你家中有乐器,观察—下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又是怎样改变音调和响度的。答案:可就这个问题让学生写篇小论文或召开个小研讨会,互相交流一下。老师上课感觉听懂了看老师解题感觉很简单?
能够听懂老师的讲解,也能理解解题的过程和基本思路,但是自己不能够独立地完成解题。这是很多中等程度的学生非常常见的现象。
能够达到这种程度,说明你对基础的知识点和基本的解题思路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缺乏的是对题目整体的把握。
例如,题目理解不够深刻,不能够很快地找到问题的突破口,把握不住题目中的关键词。
或者是,对于综合性题目缺乏一定的锻炼,高三物理开始接触综合性题目,每道题目中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点和考点,有可能会综合多方面的内容,需要你对高中物理有整体的把控能力。
因此,想解决困境,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借势一轮复习,将高中物理知识点系统化、模块化。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导图,对高中物理的整体脉络及各部分的要点要做到了然于胸。
二、加强做题。刷题是提高物理成绩的必经之路,没有任何投机取巧可言,做题的目的不是为了做题,一方面是为了检查自己的知识点是否有漏洞,二是为了提高对知识点的应用。
三、养成独立专研题目的习惯。学习过程中遇到不会的题目,要发扬专研精神,通过查课本、查资料来解决问题,不要急于向别人求助。
四、及时总结。每次做完试题、考完试后,要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原因,并及时改正。在分析的过程中,重点要知道做错的题是属于那部分的知识点,是因为知识点没掌握还是题目分析不透彻,并改正答案后,结合题目和解题思路,在大脑中形成思维定式。
进入高三,物理提成绩进入了关键期,把高三的时间好好利用起来,物理成绩是有很大希望得到提升的。
物理八年级上期93页1234题答案?
1.过光心往右测量3cm(或5cm)即为焦点 就像下面热心网友所画
2. 把小灯泡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上,小灯泡发出的光经过凸透镜后就可以变成平行光;利用了光路可逆的特点。
3. 甲
4. 甲乙两图都是凹透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