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拍自拍qvod,质疑「水滴直播」平台直播餐馆网吧侵犯隐私?
92年女生再致周鸿祎:我告诉你谁是幕后黑手
在日前发布《一位92年女生致周鸿祎:别再盯着我们看了》一文引发网络热议后,陈菲菲今日再度发文称,在此事中,从始至终没有收一分钱;我也没有花一分钱用来推广,花钱找大V来转发。文章称,“很心寒地看到周鸿祎先生不去正面事实,承认错误,反而怀着阴谋论的心污蔑收黑钱,做黑公关,还要悬赏比特币要找到幕后黑手。”
昨日,周鸿祎官方公众号发布《怎样以“90后创业者”的身份干黑公关》一文,指其为黑公关,称陈菲菲把大众点评和跟男人上床约炮联系在一起,把360水滴直播跟未成年人和色情联系在一起,再把老周跟偷窥联系在一起。并爆粗口:“陈菲菲,你黑的牛逼啊!
昨日下午,周鸿祎直接表态,文章作者—92年女创业者陈菲菲,抹黑360,只因360前一阵承诺送家长监督版摄像头给幼儿园得罪了某位卖监控器材的大哥。
周鸿祎称,该事件背后有黑手,他打算拿出几个比特币做悬赏,找出“幕后黑手”。
以下为陈菲菲今日发文全文:
92年女生再致周鸿祎:我告诉你谁是幕后黑手
今天我很心寒地看到周鸿祎先生不去正面事实,承认错误,反而怀着阴谋论的心污蔑我收黑钱,做黑公关,还要悬赏比特币要找到幕后黑手。我再此郑重声明:我在此事中,从始至终没有收一分钱;我也没有花一分钱用来推广,花钱找大V来转发。
我就是写了文章,第二天大家都在讨论。这说明了什么?不是我一个人的呐喊,而是民意。
您在今天下午对媒体说在想得罪了谁,我来告诉您得罪了谁,您得罪了消费者,得罪了普罗大众;您想知道幕后黑手是谁,幕后黑手就是他们。当我看到他们在各种水军充斥的评论里愤怒地发表看法的时候,我真是很心酸。
我背后没有人指示,也不代表任何人的利益,我个人和我公司的账目可以接受权威部门的审查。
请周鸿祎先生拿出我“做黑公关”的证据。是怎样一种经历让您一遇到问题,就下意识跳出来喊:得罪了谁?幕后黑手是谁?我只能想到那句话:在一个拿着锤子的人眼里,满世界都是钉子。
本人已经与律师一起保留证据,将择机就诽谤行为采取法律行动。
我相信公众自有判断,恰恰是您在大量捏造事实,转移视线。今天早上周鸿祎官方微信“老周开讲”发了一篇文章《怎样以“90后创业者”的身份干黑公关》,此后的一天时间内,我注意到很多人在各种群、朋友圈微博中开始推广这篇文章,转发词惊人的一致。之前的文章的评论里,开始大量出现各种“黑公关”、“收钱”的评论,也与那篇文章保持步调一致。更有甚者无中生有说我背后是5亿的大买卖,说我如何混迹创投圈,投资人给我买玛莎拉蒂。我想问下,我连桑坦纳都没有,玛莎拉蒂是您买给我的吗?
这才典型的买水军的黑公关节奏吧?您也不闲着,挨个给你的微信好友私信这篇文章。我们的共同好友看不下去,甚至给我发了聊天截图。
这篇文章意思很简单,就是简单粗暴地说我是受人指示做黑公关。还说我公号连续10个月不更新,突然更新就是为了黑您。我想再告诉您一个事实,我从2016年创业开始就是做互联网生活方式短视频,《胸大吾脑》(现改名为《嘻网公社》)到目前为止连续更新了80多期,累计播放2亿次,在腾讯、微博、搜狐、爱奇艺、秒拍等10几个平台都可以看得到。也就是说,水滴直播事件只不过是我80多期选题中的一个,并不是突然针对360。而且我的重点在全网视频播放,微信公号本来就是有一搭没一搭在做,偶尔推广下视频。何来我突然用微信黑您呢?
对了,本来火的应该是我的视频而不是文章。12月11日我第一次把视频上传到某平台,1小时50万播放,400多评论,但突然就被直接从后台删掉了,问平台得知不是平台操作的,平台称有可能是被举报了。
到了第二天我的文章才突然被广泛转发,周鸿祎多方找过来让我删稿,聊天记录以及截图均有保存。此后又有大量转发我们官方微博的微博遭到删除。我的微博后台到处是粉丝反应这种情况的私信。
还说我花钱让大v转文章才有这么大的量。这真是匪夷所思的逻辑:他们的思维就是我粉丝少,转发多就是花钱买的?是不是他们只会花钱买?我是一个小创业者,花不起钱做推广。文章又猜测说,是有人给我们钱做推广。话是能随便这么说的吗?可以直接拿出证据,如果没有证据,那这是直白的毁谤。
对了,是有一个用户花了200多块钱给我们官微买了粉丝头条给我们做推广了,感谢。
我看了《怎样以“90后创业者”的身份干黑公关》文章后很能理解,水滴直播真的可能是“无意”中侵犯隐私了,因为周鸿祎先生真的是完全无视证据、逻辑和他人感受这些基本的概念。
关于水滴直播,我还想强调下:
今天下午,您对媒体说,水滴直播也有好事,农村的一些养殖场直播他们养猪、养驴的过程,透明公开,带来很好的宣传效果。是的,我同意您的观点:直播猪可以,咱不直播人可以吗?
我再重申下我的观点:监控是监控,直播是直播,监控直播是不应该存在的东西。
既然知道100多人的审核团队不管用,既然知道让商家张贴告示不管用,既然知道用户签署了隐私免责条款也不管用,怎么做都无法完全控制商家直播对公众的侵权,那为啥还要开这个口子?直接关掉商家直播不就好了吗?360数次声明都甩锅给水滴直播的商家,按照这个逻辑:菜刀厂卖给你菜刀,但上面有个按钮,按一下就变成AK47,那用户用AK47去杀人,菜刀厂也没错?我只能理解默许就是纵容。
再看一下用户后台私信我们在某H网站看到的水滴直播的视频,我觉得这可能不仅仅是个人隐私问题,平台可能涉及的更多吧。
还有360官方声明称我说的360通过提供免费智能摄像机来推广水滴直播,并不是我所说,而是店员自己讲的(水滴直播画面在文章末尾)
我看到360水滴直播上面大Banner位置赫然挂着蓝底白字《关于某92年女生文章的声明》,包括360连续的公关回应都指向92年女生,开始转移公众视线,混淆视听,请问你们什么时候可以给你们的用户以及被直播的人一个说法?什么时候回应一下在你微博留言求解释的用户,我也想再问一句我所写的文章与视频的所说的问题,您是否承认?
如果水滴直播没有问题,为何第二天就开始大量下架商家直播视频?还进一步关掉了水滴直播的评论?之前100多人团队过了一天就雷厉风行起来了?
周鸿祎先生,您在商场戎马一生,打了很多胜仗,低头认认真真给大家一个说法,说一声道歉很难吗?前段时间,有篇文章说“人民怀念周鸿祎”,我看了很感动,我也想念当年的您。但我们怀念的是当年单枪匹马挑战权威的周鸿祎,是为公众谋求“选择自由”的周鸿祎。今天呢?您站在了我们的对立面。
末尾是水滴直播画面
中间桌是我和同事,棕色衣服是我本人,两个戴帽子的是我同事,一个同事去付钱,店员跟我同事亲口说这是360送的摄像头
麻花影视如何?
麻花影视应该是属于比较小众的观影软件,至少我是比较少用的,虽然有些剧免费,但是也有很多不方便之处。那肯定是没有爱奇艺优酷腾讯财大气粗的。
1、资源不全面,没有自己一些电视剧独播权,一般电视剧电影先上映的话就会吸引一大批粉丝来注册账号开会员啥的,如果别人用你这个app,打开一看,全是过时的影片,估计马上就会卸载了,这样的话,久而久之就会被淘汰掉。
2、广告插件多,一些app网站都是靠广告赚钱,但是网站在如果一直有广告的话,用户也会很烦的,这样给到客户的体验就不太好。
3、知名度不高,建议先引进一些小众的口碑好不贵的片子,稳定观众群体,再根据观众兴趣口味发展其它。
4、新闻帖子沉降做的不够好,打开网页全是在问,麻花免费看是真是假,麻花影视黄色等不利于客户选择的问题,建议做一下百度搜索引导啥的,不好的帖子沉一下。
如何看待主播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直播,短视频,微博博主,知乎和今日头条问答形式的发展,网络自媒体走的越来越快,如果自媒体带来的经济效益犹如房地产泡沫一般,那未来主播行业的发展趋势当然不被看好,但赢家通吃的收入局面,势必不会让所有人趋之若鹜。笔者认为在长时间直播热后,这个行业会遇冷,网民的爱好和兴趣可能会成直播行业的支撑力。
当下最火的直播行业主要有电竞直播,吃播,微博一直播中的美女帅哥拼颜值,拼歌喉,快手直播中各种搞怪,东北大V直播等很值得让人注意的一点是,直播带来的经济效益并不稳定,这些大V,红人,大多选择线下开展各自业务,发展实体经济,有的选择买衣服,买化妆品,有的开店,有的进军娱乐圈。可见直播行业只能创造前期知名度,平台对其的支持不可能一直持续,网络带来的爆红让一批批新人上线,直播行业只能发展一时。
当正常直播的吸引力下降了,投身直播的年轻人会选择更出格的播出形式抓人眼球。比如,色情行业转身直播,裸聊,直播色情等等,这些危险行为给直播行业带来政策上的严抓严管,最后直播如果平淡无奇,还是会被市场抛弃。
如何评价支付宝和微信?
移动支付成了互联网金融眼下的“兵家必争之地”。互联网巨头们围绕支付进行的战争,背后实际上是对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争夺。
而说到移动支付的发展史,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大互联网巨头之间的大战不能不提。
2013年,就在支付宝紧锣密鼓布局无线端的时候,微信也开始从社交向支付切入。2014年春节期间,微信红包的火爆走红犹如一枚重磅炸弹。马云也被微信抢红包的推广策略所震撼,并表示这是一场“珍珠港”式的偷袭,计划和执行都相当完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支付宝红包早在微信红包诞生之前就已存在,却被有浓厚社交属性的微信红包完美反超。
微信凭借红包完成了大规模的用户绑卡,并立即在3月宣布微信支付全面向商户开放,开始大手笔布局线下支付场景。此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两者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2014年,支付宝的市场占有率高达80%,短短两年时间,占有率就大幅减少了25个百分点,而这一部分基本上是被微信支付吞噬掉的。微信支付的市场占有率则从2014年的10%,迅速上升到2016年的32%。
于是,硝烟弥漫的O2O大战就此开启。O2O,即Online To Offline,是指将线下的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近几年在国内也成了一个热门话题,且应用非常广泛,只要产业链中既涉及线上又涉及线下,就可通称为O2O。
打车软件的烧钱大战和线下商场的短兵相接,正是支付宝与微信支付两大移动支付巨头争夺线下支付场景和商户资源、抢跑移动支付高地的巅峰之战。2013年末,由于腾讯与阿里等互联网巨头的资本介入,打车软件迅速火爆,打车软件市场也逐渐形成了“滴滴”与“快的”双寡头局面。2014年初,“滴滴”与“快的”背后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宝火拼烧钱数十亿元,抢夺线下用户,掀起了全国范围内“免费打车”的潮流,快的甚至打出了补贴“永远比滴滴多一块”的招牌。
短短3个月,凭借社交入口和出行的高频场景,微信支付“大跃进”,从绑卡量低到忽略不计,到“已经成为一方诸侯,不再那么怕友商了”的地位。此次移动支付市场的激烈竞争,是移动支付O2O的一次试水。
移动支付被看做移动端最大的入口之一,随着应用场景的增加,移动支付介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意味着,只要锁定了支付,就在很大程度上锁定了用户,因而移动支付成了互联网金融眼下的“兵家必争之地”。互联网巨头们围绕支付进行的战争,背后实际上是对移动互联网未来的争夺。
从“双11”到“双12”:
线上到线下的完美联动
支付宝从2014年起重磅推广的线下购物狂欢节“双12”,首次把战火从线上全面引到线下,支付宝、淘宝共联合线下近100个品牌、约2万家门店参与“双12”活动,范围覆盖餐馆、超市、便利店等多个生活消费场所。不过,由于支付宝和阿里在当时的O2O布局不完善,第一次涉足线下购物狂欢,商家和支付宝之间也需要磨合。“双12”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支付宝钱包的安装量急剧扩大,移动支付的用户群被打开。据估算,当天阿里发放的补贴达到亿元量级。
2015年6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融服务集团联合宣布,双方将合资成立一家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公司“口碑”。半个月后,支付宝9.0新增“商家”一级入口,全面接入口碑网及数万口碑商户。外界普遍认为,这是支付宝全面走向线下的标志,也是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的一个风向标。
自从2015年阿里和支付宝重启口碑之后,“双12”真正找到了其存在的意义:它成了阿里巴巴和蚂蚁金服新的发力点。这也意味着,“双12”已经成为一个互联网与线下商业融合的标志性事件,互联网反哺线下的时代真正开启了。
“复活”口碑是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在生活服务O2O领域的再次明显发力。既然口碑1.0遭遇了滑铁卢,为何这次阿里和蚂蚁金服还要花大价钱再造个口碑2.0呢?
答案其实很简单——入口和整合。阿里一直想要打造属于自己的闭环领域,尽管其在线上已有淘宝天猫动辄亿级的流量,却缺乏一个完善的可以将用户牢牢黏住的本地生活圈子,而本地生活服务是最容易贴近用户和增加用户黏性的项目。再造口碑,就是为了补上这关键的一环,完成整个生活服务的O2O生态链条。
通过此前旧口碑网和淘点点的运营,以互联网和电商起家的阿里巴巴得到的一个教训是:生活服务O2O平台的竞争已经发展到了拼线下资源和服务的阶段,不能只靠线上平台化运营思路,这对于能否在这片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存活下来至关重要。对于新口碑网,阿里多次强调要“尊重线下”。
公司在声明中表示,生活服务O2O需要具备将线上互联网运作与线下传统商业相结合的混搭能力,与纯互联网操作有质的区别。“口碑团队必须首先敬畏线下市场,向市场学习,在此基础上将我们对互联网、大数据的理解提供给本地生活服务产业,帮助大家顺利地实现向移动互联网和DT时代的升级。”
支付宝的线下支付是造节“双12”的一大动力,但这仅仅是一方面。口碑 CEO 范驰认为,给用户优惠固然重要,它能够给线下商户带来流量,培养用户的支付习惯。但在这个基础上,口碑更希望赋能商家,帮助它们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做更精细化的运营。在用补贴培育了两年消费者市场之后,口碑的核心诉求转向了服务商家。
“双12”之于线下商业,如同“双11”之于线上网购,将成为一个重要标志。它以狂欢为名,凝聚数以百万计的商家、上亿的消费者以及数万家第三方服务商,共同推进O2O生态的发展。
试水社交:对还是错?
在B(商户)端,支付宝整合了阿里巴巴与蚂蚁金服集团的强大资源拓展商家;而在C(用户)端,如何提高用户黏性,为用户带来价值,也是支付宝费尽心力考虑的重点。
单一的支付功能很难长久地绑住用户,唯有把握住连接支付的生活场景,才能黏住用户。彭蕾也在多个内部场合反复强调:“支付之争就是场景之争,场景是我们最重要的事情。”也正是基于此,支付宝将自身定位于生活服务平台,并把生活场景、消费场景和金融场景一并纳入。
在支付场景的拓展方面,除了覆盖更多电商与线下支付场景,支付宝还上线了公共事业缴费功能,支持水、电、煤气、宽带、固话等缴费。2013年的余额宝,及其后来衍生出的招财宝和蚂蚁聚宝,则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理财服务。此外,支付宝还不断深耕生活服务,为用户提供几乎包罗万象的服务,包括政务、医疗、交通、旅行、文化生活等。支付宝推出这些便民服务的初心,是让更多人足不出户就能解决方方面面的缴费琐事,而也正是因其解决了用户的痛点,为支付宝赢得了大批忠实的用户。
单从场景来看,支付宝确实优势明显,令其他第三方支付机构难以望其项背。然而,微信的出现却让支付宝如临大敌。对于用户数为4.5亿的支付宝来说,社交一直是其短板,这使得其用户活跃度低,打开频次低。也正因为如此,支付宝在与微信支付的竞争中时常被掣肘。意识到社交的重要性后,支付宝“不得不”做出一个选择——在“社交”上发力。
樊治铭告诉手下,支付宝所做的社交不同于微信,它不是以单纯聊天为目的,而是基于支付宝的场景来满足用户自然的沟通需求。比如,在转账前后,双方通常都会沟通确认账户信息、是否收到款项等,如果支付宝只有转账功能,用户还是会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沟通。而微信除了方便好友间沟通交流,还能通过红包或转账功能轻松实现转账,因此用户很有可能将支付宝上的转账行为迁移到微信上去。
自2015年开始,支付宝一直努力向社交靠拢。2015年7月上线的支付宝9.0版,被称为支付宝无线发展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版本,支付宝一级页面推出了“朋友”菜单功能。3个月后,9.2版本更新了生活圈和“现场”功能,利用网红吸引流量。
2016年7月,支付宝9.9版发布,首页上的发布动态、好友推荐以及朋友圈信息流显示方式基本上沿袭了Facebook与微信的路线。不久,支付宝9.9版再推出新功能,向用户推荐“你可能认识的人”作为支付宝好友。
支付宝就是支付,社交让别人玩去吧!
支付宝向社交领域大举挺进的过程,引致了不少用户的反感和批评。为什么用户不反感微信做支付,却反感支付宝做社交?
因为微信用微信红包的方式,将社交和支付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发红包既是社交行为,也是支付行为。微信支付不断拓展消费场景,甚至受到了用户的热情欢迎,因为用户收到的微信红包有了更多实际的用处。而习惯了将支付宝定义为支付工具的用户,则很难再通过一个“支付工具”聊天,因为这一社交需求不是叠加出来的,而是被强加的。甚至于有网友调侃:“支付宝做社交,干脆做个‘附近的有钱人’功能吧。”
2016年11月26日,与第三方合作运营的支付宝圈子功能突击上线,其中,对于正在进行灰度测试的“校园日记”和“白领日记”,第三方运营者限定了条件,只允许受到邀请的女性发布状态,评论和打赏仅限芝麻信用750分以上的用户。支付宝用户们很快发现,这两个圈子中多数状态是通过晒靓照求打赏,甚至出现了一些尺度非常大的照片。一时间,“圈子”因扯上“情色”信息,引发外界强烈质疑。
直到11月29日晚间,蚂蚁金服董事长彭蕾正式发布内部信予以道歉:“错了就是错了”“过去的这两天,是我到支付宝七年以来,最难过的时刻”“自己做错的事,永远不要怪别人”。所有打擦边球嫌疑的“圈子”立刻解散,相关负责人也因追责被调岗。
危机的爆发体现了支付宝的焦虑,也体现了其快速发展过程中管理机制、价值观等方面出现的一些漏洞。高管们需要一段时间静静心,忘记竞争,忘记“高频”这些东西,回归用户价值的基本点,回归那些‘最基本’的问题:用户是谁、要解决什么需求。
痛定思痛后,支付宝团队认为,社交类支付虽然能把支付笔数做上去,但场景单一,对信用、风控、金融拓展的价值不大,与其在社交这棵树上吊死,不如依靠自己擅长的、更有价值的支付。因此,支付宝最终决定放弃社交,回归金融和商业,重新专注自身最擅长的支付领域。
面对竞争,“永远不要跟在张三、李四的后面亦步亦趋,别人有别人的思路和实现愿景的路径,别人的愿景跟我们也不一样。应该专注于把自己的路走好,成为一个独特的自己,并创造独特的价值,这才是最关键的。”蚂蚁金服现任CEO井贤栋总结道。
百度的核心战略为什么摇摆不定?
2011年,41岁的马东敏好不容易生下了儿子。但即便是高龄产妇,马还坚持在大洋彼岸,跟踪了解百度的业务进展,负责百度对外公关项目。
不过这样的日子没坚持多久,2012年刚到,这位Melissa公主就不得不彻底退出百度的管理层,专心留在美国照顾四个儿女。
传言说,当时Robin求子心切到了狼厂上下皆知的地步。可这种小事怎么能让家财万贯粉丝遍地的厂长痛苦呢?于是一位清华美女小三及时出现,为其生了一个儿子。正在美国给小儿子喂奶的马东敏心灰意冷,决定离婚。
故事传得有板有眼,加上度娘爆红,李彦宏还说过“回国创业的海归中,离婚率是很高的。但是,现在我太太和孩子都回国了”,免不了“李彦宏马东敏婚变”这样的负面消息传遍整个网络。
于是百度股价大跌超过10%,但马东敏也没有任何复出回应之意,只是在年底发出了一张夫妻两人在挪威的合照。百度公关部门从此荒废三年。
展示李彦宏实力的时候到了,他却押宝一个毛头小伙子
那时候百度就真的是李彦宏的百度了——Google也退出了中国,设立的全面商业化目标形成了赛马氛围,创始元老该走的都走了,公司管理架构看起来像模像样越来越成熟,技术部门与商务部门的主动配合联动,更是达到了前人未及的高度。当然更重要的是,百度营收节节攀高,不仅是互联网企业里的第一,而且眼瞧着就要赶超央视了!
大权在握的Robin恢弘大气,骄傲的搂着自家的“凤巢系统”,就连当时国际上风起云涌的“云计算”,在他的眼里也显得那么的不合理(当然国内的云计算市场确实不怎么样)。电子商务业务发展不力,前任COO叶朋、产品总监俞军离职。CTO李一男、COO沈皓瑜也说走就一起走了。而我们的Robin并没有展示过多的疼惜。
但即便是再不疼惜,我们的李厂长也还是要反思——创始元老全部出走只剩自己一个光杆司令——的局面。此前为了讨好资本市场,用内部赛马机制做全面商业化,虽然短期的数据非常好看,但造成的严重内耗内斗就不是什么长久之计。
那如何形成良好的管理体系?在Melissa公主彻底退出百度管理层的情况下,我们李大帅哥展示自己英明神武的时机到了。
这时候,李厂长听到和看到了移动互联网的未来,于是大手一挥要攻进移动互联网腹地。
在产品为王的移动互联网世界,厂长开始想办法在百度的管理体系上嫁接一个苹果腾讯的组织架构,毕竟Google一直在努力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而百度的产品部门一开始就是用来协调技术部门、商务部门的桥梁,有过成熟经验。于是刚离开百度一年、正在UC修行的李明远,被召回了。
作为百度曾经的王牌产品经理,李明远创造了百度贴吧、知道、百科等明星产品,被百度第一个产品经理俞军称赞——“做什么成什么”。俞军、李明远这对产品搭档,在业界享有极高声誉。
当然,两人并不是没有失败项目,百度有啊等电子商务项目的失败,导致俞军2009年、李明远2011年离开百度,这也是两人心中的痛。
俞军曾对百度产品部门的工作,做了很好的总结——用户是不是有需要?是不是能对百度的核心搜索业务带来补充?百度现在是不是擅长?
这三条标准很受厂长认可,也成为李明远搭建百度产品部门的重心,更是帮助李明远成为统领百度所有业务规划的执事人。
李明远一个毛头小伙子来领导百度肱骨大臣?谁会服?毕竟2012年,李明远只有29岁。
于是,展现李彦宏领导能力的时候到了。李厂长机智的设立了新的深度学习技术目标,而要做好深度学习就必须先做好移动互联网产品,有移动APP提供数据,工程师们才有继续研究的可能。李明远就是为大家服务的,或者说就是李彦宏控制公司的傀儡。
当然,做深度学习不是吹牛皮,李明远刚回来,深度学习大拿余凯就被请进百度。这一套其实在2010年百度内斗最激烈的时候用过,当时引进的是王劲,其曾负责Google中国的广告系统。
如此,技术团队拿下了,商务团队还敢不从?
大手笔投入,李明远交出了成绩与绯闻
李明远回归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力推百度收购自己的前东家——UC,但最后百度自己设立了百度浏览器项目。不过李彦宏随后就送了李明远另一个大礼,2013年百度收购糯米团购,曾在电子商务领域失意的李明远,有了再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在此之前,还有一份属于马东敏的大礼。在闹了一年多婚变传闻后,李彦宏与马东敏在2012年12月合体,为业界发了一张合照。李彦宏还在随后的“2012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上,亲自澄清离婚传言。但大跌的股价让厂长伟光正的决策,看起来有些粗糙。
李明远蒸蒸日上,但是百度元老们却一直心存不满,不久后的2013年,百度创始元老王梦秋翻脸出走。据说当时王梦秋为自己老公徐易容的美丽说项目疯狂导流,李彦宏却顾不得元老们的心情,决定要按照自己的意志,对百度进行整风。
也是在2013年,在李明远的规划下,百度输入法、百度浏览器、百度影音、百度安全助手、百度云OS等产品迅速攻城略地,连李彦宏曾经不care的百度云也在李明远的主导下,正式发力。
百度搜索移动端流量快速超过50%,成功超越PC端。
到了7月份,更让业界震惊的事情发生了——百度19亿美金收购91无线。同时李明远也被晋升为百度副总裁。
这么密集的动作,带来的收获也不少。百度输入法、手机百度、百度影音等多款软件产品不仅在手机软件商店中霸榜,更是广泛覆盖到PC端。百度立下的移动战略、影视战略成果斐然,背后核心的云计算服务也顺利发展起来。
2014年7月,李明远顺利晋升为百度E-Staff成员,进入百度最高决策层。
但与预想的“厂长英明决断、任人唯贤、扶持80后新人”画风不同,这些力排众议的决断,迎来的不是行业一片喝彩声,反倒传出了李彦宏、李明远的暧昧断臂情。也有知情人说,这是某数字公司故意放出的谣言、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的公关战。
百度股价又应声下跌。这一次马东敏的合照也救不了了。
同时飓风般的网络扫黄、版权监管风暴来袭,已经快要打败快播的百度影音迅速整改,此前在影视市场上的攻城略地,迅速清零。好在百度网盘及时崛起,接收了部分遗产。
明明业务发展披荆斩棘,但就是听不到凯歌奏起,甚至没有一个元老愿意说句好话。
这是当时李彦宏还没来得及理会的困惑。
战略摇摆、反腐祭旗,马东敏回归收拾残局
2015年,百度又看上了智能硬件,提出“连接人与服务”战略,准备力推百度直达号。2016年,又换成了流行的“O2O”战略,声称要拿出200亿投入到O2O市场,原因是2015年百度糯米、百度外卖表现喜人,物流团队、金融业务都有了迅猛发展。
但随后的剧情就惊险起来,百度血友吧卖贴吧事件、医药推广事件、魏则西事件等等一个接一个的负面新闻,将其打得措手不及。正处在48岁本命年的李彦宏遭透了心,曾经的英明神武变得暗淡无光。
厂长决定发挥百度职业道德委员会的威力,接连拿下王湛、曾良两位高管。王湛更是李彦宏学弟,有着15年资历,属于百度创始员工。
禁不住元老们的逼宫,2016年4月,Robin学习Google成立了“百度搜索公司”,将百度业务架构进行重组。而2015年2月,百度才刚刚进行过业务重组。曾在百度广告业务凤巢系统上有过突出贡献、负责核心搜索业务的向海龙成了新公司总裁,曾经被器重视为太子的李明远,地位一落千丈。
年底,心力交瘁的Robin找来了百度所有创始元老,要对百度进行全面的复盘。席上,元老们言辞激烈,处处炮轰李明远,将其业绩贬的一文不值。厂长忍不住维护——百度金融就做得不错,用户量成长非常快,一元老直接回复“十块钱一个”。
于是11月份,李明远主动离职。接着李明远违反职业道德的消息就传遍了整个互联网,而据称这一消息是百度内部高管刻意传出的。
好在经历过纷乱复杂后,由李彦宏盯梢的云计算核心技术,已经快速发展到了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自动驾驶。虽然在此过程中,余凯、倪凯、吴韧、顾嘉唯、吴恩达等技术大拿,来了又走心思不一,引发的内斗也是闹得满城风雨。
2017年初,李彦宏显得非常失意,开始萌生退意,马东敏坐不住了,主动选择回归。夫妻两人找到了在硅谷大名鼎鼎的陆奇,希望借他的经验重整百度乱局。
但厂长依旧喜欢年轻气盛的新人,2016年最后一天,百度收购了年轻的李叫兽团队;2017年2月,一个初创的智能硬件团队渡鸦又被收购。两名90后创始人李靖、吕骋进入百度,成为高管。
当然,这也是陆奇在微软任副总裁时的惯常套路。厂长用这种方式迎接陆奇的到来,也显得诚意满满。但李靖的副总裁职位着实显得浮夸,让人不得不联想到李明远此前的待遇。
然而自始至终,扶持李明远,收下李靖团队、吕骋团队,这些到底是李彦宏的想法,还是马东敏的操作,显得模糊不清。毕竟李明远被召回时,正值马东敏全面淡出之时,而收购李叫兽、渡鸦的时间点,正是马东敏预备回归、开始掌握投资部门的时间点。
所以,或许从百度诞生到现在,马东敏都从未缺席。即便完全淡出的四年半,马东敏也帮李彦宏做了细心的布置,挑选了一个最不会内斗的李明远作为内部风气的风向标,而李明远撑不住的时候,马又及时出现掌控局面收拾残局。
谁能代表百度的意志?
整个2017年,百度终于有了COO,陆奇在这个位置上帮百度设立了全新的Ai战略,带着百度学习微软的转型经验,开启了快速的“关、停、并、转”之路。
但李彦宏却在活动中表示“从未说过All in Ai”,甚至李彦宏、陆奇都未参加今年AIG事业群年会。百度2018年的战略又要变了?曾经到处“是Ai吸引陆奇加入百度”的宣传不作数了?
百度的战略从来都是受内斗影响,妥协出来的产物。技术、商务、产品三个部门无休止的战争,让李彦宏不知道该宣传什么好。2017年宣传了厂长最引以为豪的Ai技术,2018年受够了业务低迷的百度,是时候该宣传自家的商务能力了。
而依照医疗广告、黄金眼事件的负面影响,2018年再不通过宣传手段重塑自家商务形象,百度就难以在资本市场抬头。
一个庞大臃肿充满内斗的公司,能够做到一年一个战略,说明他还在积极求变,证明他还在成长。但什么时候这家公司,能够在一个战略里,展示出自己所有部门的目标,才能说明过往的努力没有白费。
马东敏在去年回归时曾表示:“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回归,我想说为什么是现在。我说是危机感和使命感。大家还清晰地记得我们曾是中国互联网市值No.1的公司。这四年半的时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有太多需要复盘反思。”
是啊,究竟发生了什么?让李彦宏的完美设想化成了泡影!厂长大气凛然的这几年,具体又干了些什么?
马东敏在百度最需要她的时候离开,元老们在公司转型的关键期内讧出走,难道就因为李彦宏一句“我认为一个人的创造力高峰是在30岁以前,所以你们全都过了创造力最高峰了”?
或许这些都是从2008年,李彦宏马东敏下决心全面商业化,所埋下的伏笔。这导致百度的产品部门倒下,技术元老内讧,一切开始停滞不前。没有元老主持局面的百度,越来越难以达成内部的和谐。
这让我们弄不清百度到底要表达什么意志。这家公司有什么是确定的?
2016年到今天,百度的公关也开始起效。李彦宏儒雅有担当,马东敏眼光独到更果断,全网还突然流传起,两人只有三个女儿,没有生儿子。
那李彦宏的儿子去哪了?
百度总有一些不明不了的事情,所以他总是显得摇摆不定,即便他在努力的拨乱反正,也显得无能为力。想来,靠李彦宏的一张脸是解决不了所有问题。
文/水上焱
本文系百略网(www.ibailve.com)原创,微信ID:wwwbailve。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