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鸡为什么能报晓蚂蚁庄园,雄鸡报晓是几更?
通常鸡是在凌晨4点到5点之间鸣叫,差不多是5更。
在我国古代,公鸡报晓是民间一种重要的计时方法。农耕的人们往往随着公鸡打鸣的时间起床,开始一天的辛苦劳作。
其实,现在大多数公鸡都是在早上四五点左右打鸣的,但是也有少数公鸡要到七八点才会打鸣。
甚至,也有一些公鸡在半夜一两点就会打鸣。
因此,公鸡何时打鸣,其实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因素,和人什么时候起床一样,虽然有个大致时间,但还是存在个体差异。
雄鸡报晓的意思是什么呢?
雄鸡报晓的意思公鸡早晨打鸣。
预示着新的一天开始了,公鸡在告诉人们早晨到了。
雄鸡报晓象征吉祥如意。鸡与吉谐音,人们将鸡寓意吉祥如意。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龙和凤都象征着祥瑞和地位,而凤的形象就来源于鸡。传说中,鸡是一种神鸟,鸡鸣则日升,会带来光明,能够驱逐妖魔鬼怪。据考,晋董勋《答问礼俗》中说:正月初一为鸡日,正旦画鸡于门。魏晋时期,鸡成了门画中辟邪镇妖之物。
在中国古代,没有报时的钟表,人们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以天亮作为一天工作的开始,而何时天亮却是由公鸡报晓来决定,人们信赖公鸡,是因为公鸡有信德,而雄鸡报时从不会报错,古人说这是“守夜不失时”,是信德的表现。
金鸡报晓是什么时辰?
寅时,无更时分,3-5点;
金鸡(金鸡)词语解释农历正月初一,又称为“鸡日”。自秦汉以来,传统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为鸡日,初二日为狗日,初三日为猪日,初四日为羊日,初五日为牛日,初六日为马日,初七日为人日。传说这是因为女娲创造万物生灵的时候,先造的六畜,后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1.传说中的一种神鸡。《神异经·东荒经》:“盖扶桑山有玉鸡,玉鸡鸣则金鸡鸣,金鸡鸣则石鸡鸣,石鸡鸣则天下之鸡悉鸣,潮水应之矣。”后为报晓雄鸡的美称。唐韩愈《桃源图》诗:“夜半金鸡啁哳鸣,火轮飞出客心惊。”《白雪遗音·九连环·五更》:“金鸡报晓咿呀哟,五更嗳。
过去的鸡都是清晨才打鸣报晓?
家鸡的祖先叫原鸡,生活在山林里。早上就高声鸣叫,目的是向大家发出警告,这是它的领地,别的公鸡不能侵入。另外,鸡喜欢群体生活,一只公鸡常常带领许多母鸡,这就需要通过鸣叫,来维持共同的生活纪律。从科学观点看来,公鸡对光线特别敏感,当天刚刚发亮时,就能感到光波,所以就鸣叫报晓。
公鸡夜里打鸣的原因是:鸡的生物钟受到夜晚(黑暗中)时分泌的褪黑素影响。同时,公鸡打鸣和鸡的雄激素也有关。
绝大多数鸟都是夜盲症患者,鸡也不例外,一般情况下,夜里鸡都在睡觉。鸡的大脑里有个“松果体”。松果体可以分泌一种称为褪黑素的物质。只有伸手不见五指,松果体才会分泌褪黑素,如果有光射入眼睛,褪黑素的分泌便被抑制。褪黑素能抑制性激素的分泌,也直接控制鸟类的歌唱。
晨光乍现,褪黑素的分泌受到抑制,雄鸡便不由自主的“司晨”;一年之中,当白昼渐渐变长,鸟儿体内的褪黑素水平下降,它们便开始“叫春”。公园里提着鸟笼的大爷也知晓这个道理,平常鸟笼都被厚厚的布罩盖着,一旦摘下布罩,光线惊醒了鸟儿的“鸣叫中枢”,歌咏会便开始了。
古代,公鸡可以安享黑暗静谧的夜晚。有时遇到满月,月光偶尔也会刺激太过敏感的公鸡“起夜”。而到了战乱时候,被声音和火光惊扰的公鸡夜啼的概率大大增加,于是古人以“雄鸡夜鸣”为战争的凶兆。
日本名古屋大学的两位研究者通过实验证明,公鸡打鸣是由内在的生物钟控制的,但外在的光线和声音刺激也会诱发公鸡打鸣。
研究者们让公鸡单独居住,不过独居的公鸡停止了打鸣,试了好几个品种都是如此。研究者读了很多历史文献,发现公鸡的打鸣是一种宣布自己领地的方式,于是研究者改为让40只30周龄纯种PNP公鸡每4个住在一间隔音隔光的房间里,但每只公鸡有自己独立的笼子,防止它们互相啄伤。
公鸡们居住环境恒温20℃,保证公鸡随时可取食和饮水。研究者先让公鸡们在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中适应了一周,后把公鸡置于12小时光照12小时黑暗的房间中观察两周,发现公鸡会在光照出现前2小时打鸣。
而把公鸡置于24小时黑暗中观察两周时,公鸡打鸣周期约为23.7小时,打鸣时间不是很固定,随着处在黑暗中的时间增加,公鸡打鸣的规律性逐渐下降了。这些都是公鸡打鸣存在一个生物钟的有力证据。
为何把丑时?
因为古代中国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今的两小时,而丑时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时间为凌晨1时至凌晨3时。丑时又称鸡鸣、荒鸡。“鸡鸣”一词,源牙《春秋左传正义》中“鸡鸣而食,唯命是听”之句。早于此例的句子里,即或有“鸡鸣”,也均非特指时间,而仅仅表示“鸡叫了”这种情况。如:“风雨如晦,鸡鸣不巳”。所以鸡叫一般是4点多钟,属于寅时,从生活习惯来看,古今都是一样,没什么差别,也不会半夜鸡叫。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