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费计提是什么意思,职工福利费应该按照什么标准计提?
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企业可以根据职工的工资总额的14%来计提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职工福利费(按人员所在部门入账)。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
如果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福利费可以提取,也可以不提取。如果提取,按职工福利费会计分录录做。如果不提取,发生的福利费支出,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
集体福利的补贴,包括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与收入相抵后的差额的补助,以及未设托儿所的托儿费补助和发给职工的修理费等。
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实际支付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性补助。包括因公或非因工负伤、残废需要的生活补助。
什么是计提拨备?
计提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分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拨备:拨备是对企业经营中可能已经构成的风险和损失作出准备,反映企业承担的风险和成本,直接冲减净资产,更真实地反应企业的经营水平和资产质量。
企业职工福利费的计提比例是多少呢?
职工福利费指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准备用于职工福利方面的资金,企业可以根据职工的工资总额的14%来计提职工福利费。根据《企业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14%的部分,准予扣除。
职工福利费包括1.职工的生活困难补助,对生活困难的职工实际支付的定期补助和临时性补助。包括因公或非因工负伤、残废需要的生活补助。2.集体福利的补贴,包括职工浴室、理发室、洗衣房,哺乳室、托儿所等集体福利设施支出与收入相抵后的差额的补助,以及未设托儿所的托儿费补助和发给职工的修理费等。3.职工医药费:职工及其供养直系亲属的死亡待遇。如果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福利费可以提取,也可以不提取。如果提取,按职工福利费会计分录录做。如果不提取,发生的福利费支出,直接计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职工福利费会计分录: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生产成本--职工福利费(按人员所在部门入账)。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费。职工福利费的计提如何进行账务处理求答案?
答:《企业财务通则》取消了职工福利费的预提,是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考虑,(而非对会计处理的规范),不要求(也即不在准予)企业按规定统一的标准预提职工福利费计入成本费用。
但预提的这种方式是符合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的,因为职工福利费的支付与职工提供的劳务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取消统一计提的比例以后,出于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等基本原则的考虑,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参考历史经验数据,采用相对稳定可靠的计提方式,确定合理的计提比例,在日常核算中仍采用预提方式,确定应计入相关成本费用项目的职工福利费,到年末再按照实际支出情况进行调整。
税务方面,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实施条例》第四十条的规定“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的14%部分,准予扣除。
”这里14%是最高扣除限额,实际发生(即已经实际支出)数不超过该限额的,准予据实扣除,超过的部分不能税前扣除。
应付职工薪酬为什么要计提?
计提就是计算和提取,计入相关科目(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等),再计发。提取时: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在建工程等,贷:应付职工薪酬发放时:借:应付职工薪酬,贷:银行存款(或现金)应付职工薪酬是负债类科目,贷方是在计提职工薪酬时候产生的,借方是发放工资时冲减应付职工薪酬余额,计提职工薪酬是财务做账的一个事项,不是会计科目,计提时借机相关费用,贷记应付职工薪酬。扩展资料:
1、企业在计量应付职工薪酬时,应当注意是否国家有相关的计提标准而加以区别处理。
2、企业应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或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交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赞、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应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的住房公积金,以及应向工会部门交纳的工会经费等。
3、国家(或企业年金计划)统一规定了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计提}而职工福利费等职工薪酬。
4、国家(或企业年金计划)没有明确规定计提基础和计提比例的,企业应当根据历史经验数据和实际情况,合理预计当期应付职工薪酬,当期实际发生金额大干预计金额的,企业应当补提应付职工薪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