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地排查割青麦行为,将未成熟小麦提前收割做青贮?
- 很多专家对农民将小麦卖青储持反对意见?
- 关于近日河南山东等地出现高价青贮小麦大家怎么看?
- 你还记得小时候烧麦穗吃的场景吗?
- 如果是韩信会如何对付像司马懿这种只守不攻的战术?
多地排查割青麦行为,将未成熟小麦提前收割做青贮?
首先,针对这个问题,我只能说,人性真的很自私,这种问题也问的出口?农民也是人,种田也是一种谋生手段和职业行为,要谋生就要考虑经济利益!农民按照自己意愿处理自己的劳动成果怎么就碍着某些公知和键盘侠的事了?不要拿粮食安全、大局意识等等来道德绑架,也不要过度的苛责他人,种田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能少付出劳动多收益,何乐而不为?
回到主题,这个行为违不违法?举个例子,你向老板提出加薪你觉得违法吗?你觉得你现在工作太辛苦,想跳槽违不违法?顺便说一句,中国农民人均耕地很少,再加上中国粮食价格很低,农民收入水平很低,单纯靠种田是无法满足生存要求的。同时,化肥、农药、种子、机械等价格昂贵,农业投入成本高,相应的净产出就比较低,谁都想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不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谴责别人的合理行为,也不要混淆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说都会说,发出谴责之声的人扪心自问自己对国家有什么奉献?自己道德水平又有多高?角色互换一下又能做的怎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什么?很多人会说那句经典的名言,但其实,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说到和做到”。不要在自己的知识与经历的盲区去妄加评论,这样并不会显得有多高尚或多博学,只会让人认为人云亦云,丑态毕露!最后说一句,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对错,只是小范围的行为!并不需要过度的解读和渲染!很多专家对农民将小麦卖青储持反对意见?
珍爱生命,远离短视频!
小麦做青储,拍这个视频的人不懂农业。
一,“再苦一苦百姓!”
觉得这么做影响粮食安全,背后有大棋的人,更不懂农业。
他们被这几年的疫情,战争,干旱,粮食危机等网络舆论给绑架大脑了:
他们天天喊着耕地红线不能动,保障粮食供应,但照样挤地铁去写字楼上班,没人回家种田 种蔬菜水果,更没人回老家养牲畜。
网上和电视上说,搞养殖致富,农村土特产电商,花卉中药培育发大财,无非就是镰刀下沉到农村去割韭菜罢了。
为什么大家拼命都要离开农村?
因为不挣钱,还特么特别辛苦,哪怕是初中学历的中老年农民群体,男的到城市送外卖,进工厂,到工地做民工,女的干保洁,扫厕所,做家政,当月嫂,都不愿回老家种地要么撂荒,要么包出去,几亩地累死累活一年连一万块都赚不到,还没社保,手停口停!
种子化肥农药农机燃油各种费用都在涨,小麦价格20年涨了两毛,每亩地国家全部补贴不到200,平均亩产千斤左右,生长期八个月,劳动时间40个工作日,十亩地纯利润不到五千,有机会卖青储,一亩地两千出头,还不用支付收割费,不用耽误工作回老家收割晾晒入仓出售,这个简单的算术题做完之后,谁都会做出最优选。
以上说法,很多杠精不服的。
好吧,现身说法!
二,青储和农牧业
作为老家有五亩小麦的山东人,每年卖玉米青储的郊区农民,来讲讲这个事情。
1,以玉米为例,简单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青储。
所谓青储,基本就是养殖户把片地的玉米,在成熟之前半个月左右,连秸秆和棒槌一起收割,然后切割或者粉碎,压实,发酵,是为青储。
到了冬天,拿出来给牛羊吃,秸秆叶子和玉米芯含糖,富含纤维和糖分,玉米富含淀粉,也有点蛋白,以青储辅以豆粕或其他含蛋白,矿物质的饲料。
2,简单说说现代畜牧养殖业。
和电视上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诗情画意,是两回事,靠那种原始的放牧模式,我们喝不上牛奶,吃不上冰淇淋,吃不起牛羊肉,就算欧美澳新进口也不够。
因为需求太大,必然会导致价格狂飙。
现在牛羊是在类似于车间厂房那样的围栏棚子里长大,和集约环保的养猪养鸡行业本质没什么区别。
而这些动物,主要是靠吃饲料长大的,然后被屠宰,分割,运到超市冷柜,然后被你买回家做牛排火锅烧烤。
乳制品,则加了工厂加工这一道环节。
一句话,食品工业的源头是种植业。
就像工业的源头是能源矿产,信息产业的源头是芯片和软件,一个道理。
3,地理和气候对农牧业的影响。
中国的牛羊猪鸡养殖业,尤其是前两者,基本都集中在秦淮以北的西北,华北 ,东北。
其中,西北降水量小,且到经济发达的东部输成本过高,东北寒冷季节太长,还是商品粮基地,无法发展大规模的牲畜养殖。
这些肉蛋奶的来源,主要集中于华北,也就是晋冀鲁豫苏北皖北陕北关中,这几个地区,史书合称为中原。
同时,中原地区是中国主口粮之二的小麦最大产区。
暮春初夏,是华北平原春小麦灌浆抽穗的季节。前段时老父亲刚给地里上了化肥,尿素据说涨到180一袋了。
这个季节的小麦,如同牧草一样,清脆多汁,风吹过墨绿色麦田,弥漫着清新香气,类似于城市草坪刚割完的青草味儿。
在青黄不接的五月份,青麦收割之后,压实发酵,是喂养牛羊等牲畜的上好饲料。
在牛羊养殖业发达的地区,养殖场收购小麦青储,公平买卖,是一个非常理性的市场化选择,就像你去超市买牛奶,不用家里自养奶牛,趴下挤奶一个道理。
小麦卖了青储,不产生秸秆焚烧污染,消除火灾隐患,所有营养物质能量,传递到了牛羊那里 ,对于终端消费者来说,少吃馒头面条,多吃肉多喝奶,营养更均衡,膳食更合理,从种田的农民,到养殖场,屠宰场加工厂,再到都市商超,整个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链盘活了,农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企业盈利,解决就业,内循环,从农村到城市,实现了多赢。
多好的事情!
关于近日河南山东等地出现高价青贮小麦大家怎么看?
用小麦做青储饲料并不合适,小麦做饲料的转化价值不如玉米,生物量也不比玉米高。除非因雨水多、小麦播种晚、种植不当等情况导致产量预估极低;否则做青储饲料不划算,也不合适。
当前正值春耕生产最关键的时期,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春季农业生产决策部署,落实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精神,近日,农业农村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全力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不误农时春耕春播,及早安排夏收夏种,确保种足种满、种在适播期,保质保量完成全年粮食播种任务。
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将落实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作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的重要内容,落实到市到县到地块。各级党委政府要提高政治站位,坚决扛起保障粮食安全责任,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春耕、“三夏”生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决不能以疫情防控为由减少粮食播种面积,要组建工作专班,强化政策协同配套和资金保障,坚决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完成年初下达的粮食和大豆生产目标任务,力争面积有所增加。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落实好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统筹实施好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推进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稳定农民收益预期。充分发挥产粮产油大县奖励、耕地轮作补贴、农业社会化服务补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等政策资金作用,引导农民合理安排种植结构。尽快把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等政策资金发放到农民手中,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你还记得小时候烧麦穗吃的场景吗?
直接吃,可以保持小麦的原汁原味,很嫩,但是远远没有烧熟的麦香味。找一块空地区,隔年的稻草点火开烧,稻草燃烧特有的气味,加上麦子散发出的清香,令人陶醉。在火上反复烧几分钟,麦芒被烧掉,麦粒变得更加饱满,听到噼啪的响声时,麦子就烤好了,把麦子放在地上冷却几分钟。烤的黑乎乎,却散发出最原始的香味。烧烤的麦穗,双手平伸,用力揉搓,用嘴吹去,麦康饱满的卖力就留在了手中,一口下去,嘴里越嚼越香,属于童年独家的味道。也可以蒸着吃,放在锅里蒸五分钟左右,麦子的香气就开始溢出来。用手揉搓颗粒饱满,取几粒放在嘴中,慢慢嚼,别有一番滋味。一转眼已经过去很多年了,好怀念它的味道,怀念小的时候,怀念那些一去不复返的快乐时光,只有吃货的人才记得这种味道,只有吃过的人才有和我们一样这样的童年。小的时候,麦子黄的时候就是放暑假,现在的孩子不会了解那些关于麦子的故事,更不会体会到夏季收季节农家孩子的快乐。在缺乏娱乐的那个年代,麦子带给我们的欢乐,不仅如此,还一种快乐,是和很少人的一种行动。那时候一般两个人结伴或者单独行动,跑到一处稍微偏僻的麦田里,在确定不会被人发现的时候,走到麦田深处。将齐腰高的麦子压倒躺在大地上,深下软绵绵的麦子,将土地完全和自己隔开,将书包当枕头,看这天空,听着耳边麦子的婆娑声,整个人变会进入另外的世界。小麦最原始的味道,随着火苗散发在空气里,想起那时候心里还是美美的,满满的都是回忆。
如果是韩信会如何对付像司马懿这种只守不攻的战术?
司马懿只守不攻,韩信也不会有什么办法。这个假设中,韩信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司马懿,还有司马懿背后的魏国。没有刘邦、萧何、张良、陈平这样一群给力的队友,靠韩信一个人是搞不定的。
论能力,司马懿不在韩信之下。两人相差四百多年,韩信会的,司马懿会,韩信不会的,司马懿也会。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贬低韩信。
韩信为刘邦带兵,灭了各个诸侯国,最后垓下之围,灭项羽,帮刘邦建立汉朝。韩信是那个时代军事上的巅峰,又为刘邦立下不世之功,被后世奉为“兵仙”。
韩信是后世兵家的榜样,也可以说是后世兵家的祖师爷,司马懿、诸葛亮等都算得上是他的徒子徒孙。时代在发展,兵家也在不断地总结和进步,不可能会像金庸武侠小说里面的武功传承一样,越传越弱了。司马懿作为三国时代的顶尖人物,能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足为奇。
司马懿也是以奇谋著称的,与韩信的路数相似。司马懿用坚守的战术,是因为遇到了厉害的诸葛亮,硬钢打不赢,只能如此。只要司马懿不动,就不会有破绽,诸葛亮就没有机会,剩下的就交给国力来决胜负了。
司马懿遇到跟他不是一个级别的对手时,就没有这么猥琐过,无论是孟达、公孙渊,还是曹爽,都是轻松搞定。
把韩信放在三国,就相当于让韩信跟他的徒孙较量,而且还是一群非常优秀的徒孙。无论是司马懿,还是司马懿背后的魏国,都不会给韩信多少机会。
韩信能消灭一个个对手,帮刘邦打下江山,就是因为对手给了他机会,韩信巧妙地利用这些机会,施展奇谋,取得成功。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取关中
项羽分封诸侯,成为西楚霸王,但是他选择衣锦还乡,将章邯、董翳、司马欣封在关中,监视刘邦。章邯虽然是名将,他手下二十多万秦军投降项羽后被杀,虽然被封为雍王,实力肯定强不到哪里去。而且在秦人恨之入骨,不得人心。
同时刚封好的东方各国也开始乱了起来,项羽出兵攻齐,但是杀戮太重,不得民心,齐地平了复叛,项羽虽然能打,却始终平不了齐地。
韩信便趁机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出汉中,很快就打下了关中,只有章邯在负隅顽抗。这时项羽又中了张良之计,放弃了章邯,继续攻打齐国,给了刘邦在关中站稳脚跟的机会。直到刘邦联合诸侯,凑出56万联军打下彭城,项羽才反应过来,原来刘邦要的不是关中,而是天下。
背水一战灭赵
刘邦在彭城被项羽大败,各诸侯又倒向楚国。刘邦便在正面与项羽僵持,周旋,韩信带兵从北方开辟战场,灭掉诸国。
韩信与张耳带几万人马攻赵。赵王歇亲自率二十万大军驻守井陉。
广武君李左车认为韩信一路取胜,锐不可当。但是打仗,最重要的是确保士兵吃饱肚子。井陉口地形狭窄,运粮不方便。韩信行军数百里,粮草一定跟不上。
李左车建议成安君陈馀给他三万奇兵,由他从小路去截断汉军粮草。陈馀则深挖壕沟,高筑营垒防守。从而让汉军进退无路,不战而败。
但是陈馀自恃正义之师,又仗着自己兵力是韩信的十倍,不屑用奇谋诡计,否定了李车左的建议。
韩信得知后,大胆地部署起来。以背水一战的勇气结合上屋抽梯之计,大破赵军,斩杀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擒获李左车后,亲自为他松绑,以师礼相待,然后向李左车请教攻燕、伐齐之事。
截杀龙且灭齐
韩信攻齐,项羽派龙且率兵援齐,号称二十万。
有人向龙且献计:齐楚之兵战力不如汉军,不如深沟高壑,坚守不出。已经沦陷的城池得知齐王还在,楚军来援,一定会反汉。汉兵转战两千里,齐地都反汉,汉兵连吃的都没有,可以使他们不战而降。
但是龙且不把韩信放在眼里,认为汉军不战而降,自己没有功劳。只有在战场上打败汉军,才能得到一半功劳。
龙且与韩信在潍水两岸对阵。韩信连夜派人用沙袋截住潍水上游。韩信率军过河进攻,龙且出迎,韩信诈败。龙且以为韩信不行,率军渡江追击。这时韩信命人掘开沙袋,上游河水冲了下来,龙且大半人马都没来得及过河。
韩信全力反击,杀龙且。没过河的龙且军见随龙且过河的兵马被全歼,便四处逃散。韩信率军过河追杀,俘虏楚军。
从韩信的故事中,可以看出,韩信的对手之所以会输,并非身边没有能人。只是统兵之人观念有问题,要么不屑于用计,死用兵书,要么觉得不通过交战打胜,就不算立功。放弃自己的优势,主动出击,给了韩信机会,韩信的奇谋才有用武之地。
司马懿很显然不是陈馀、龙且那样的人,曹叡的政治眼光更不是项羽能比的。韩信是找不到什么机会的。三国时期,李左车那样的人,一抓一大把,玩的就是谋。
诸葛亮不是无谋,只是都被司马懿、郭淮给识破了,司马懿也不是无谋,用了也会被诸葛亮识破,打又打不赢,还不如不动,针对诸葛亮的弱点耗下去。高手之间的过招,哪有那么多的奇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