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费用支出明细表,费用明细表怎么做?
制表人要制作费用明细表的,应设计制作如下内容,一是表头部分,即表明某某费用明细表。
二是序号,三是主体内容,包括费用明细内容、发生额、发生日期、余额、备注、经办人等内容即可。
四是制作完成后,再为明细表添加边框线即可
会计科目明细表及解释?
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
1、资产类科目:按资产的流动性分为反映流动资产的科目和反映非流动资产的科目。
2、负债类科目:按负债的偿还期限分为反映流动负债的科目和反映长期负债的科目。
3、共同类科目:共同类科目的特点是需要从其期末余额所在方向界定其性质。
4、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按权益的形成和性质可分为反映资本的科目和反映留存收益的科目。
5、成本类科目:包括“生产成本”,“劳务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6、损益类科目:分为收入性科目和费用支出性科目。 收入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等科目。 费用支出性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支出”,“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事业单位会计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包括那些?
1、基本支出包括三个内容:
一、工资福利支出(在职人员的工资、津贴、奖金、加班费、各类社会保险)
二、商品服务支出(即日常的办公费、水电费、旅差费、工会费、福利费等)
三、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困难职工生活补助、抚恤金、学校的奖学金、对职工个人工作奖励、独生子女保健费等)
2、项目支出,指的是由于单位的业务需要某块(个)业务开支的经费额度较大的,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将这些开支较大的业务分类进行申报,如:事业单位可以有专门的购买设备专用款项,行政单位可以有专项研究费用。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财政部1997年,为了让国内的国有事业单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根据《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制定的会计制度,从而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加强会计管理,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该制度自1998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1988年发布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同时废止。
为了进一步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对《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进行了修订。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7年7月17日财政部印发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预字﹝1997﹞288号)同时废止。
费用分类明细账十三栏填写范本?
十三栏费用明细分类账的填写方法:先填写日期,摘要(业务活动简要说明),按借贷方向填写金额,还要在相关明细的坐标处填写金额(贷方金额用红字填写),如果是月末,则要结出合计金额(纵向与横向),纵向和横向的合计金额要相符。
如果满页了,要按页合计,过次页(盖章),下一页把前页合计金额按项目结转过来,摘要处盖承前页章。
请问收支情况明细表应该怎么做?
收支明细制作流程:
一,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管理费收入+停车场收入等=主营业务收入;特约服务收入+公共区域广告收入等=其他收入。编好表格往里填写数字即可。
二,支出明细,一般有:总表和分表,总表是各分项目的汇总,分表是各分项目的具体支出情况。一般分表项目有:人员工资福利明细、公共区域维护养护明细、办公费、法定税收、清洁保养费用、保安维护费用等。
三,用总收入-支出=利润,该表最少需要反应出3个数据,收入、支出和利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