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律基础,法律事实与经济法律的关系?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直接原因是法律事实,或称经济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事实可以分为两类:
①事件,是指不以经济法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例如:甲、乙签订10万元的合同,双方约定,甲向乙支付10万元,乙于07年2月1日交付货物,但是在07年1月20日发生强烈地震。,此时的地震就属于事件。
②行为,是指以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
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消灭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有作为法律依据的经济法律规范,即依据什么发生、变更和消灭。
2.有经济法主体,即谁承担发生、变更和消灭的权利与义务。
3.有经济法律事实出现,即什么原因引起发生、变更和消灭。经济法律事实可以分为(客观)事件和(主观)行为两类:
(1)事件是指不以经济法主体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能引起经济法律关系发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两种。自然现象称为绝对事件;社会现象称为相对事件。
事件的出现都是不以人们(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不可抗力的特征。
(2)行为是指以经济法主体意志为转移的,为达到一定经济目的而进行的有意识的活动,包括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
经济法律关系的特征:(1)经济法律事实是客观事实的一部分,那些不为法律规范所规定,不能引起任何法律后果的客观事实不是经济法律事实。(2)经济法律事实中,事件与行为的区别在于是否以经济法主体的意志为转移。(3)有的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只需一个法律事实出现即可成立;有些经济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消灭则需要两个以上的法律事实同时具备。
什么是旅游法律产生的经济基础?
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政策与法规
第一节旅游法律概述
一旅游法律的产生基础
(一)旅游法律产生的经济基础
(二)旅游法律产生的政策基础
(三)旅游法律产生的法律基础
二旅游法律的发展历程
1 萌芽阶段(因为交通不发达,参加旅游的人很少,从而限制的旅游活动的规模)
2 发展阶段(19世纪40年代英国出现了旅行社)
3 推动阶段(世界经济和社会新发展以及科学技术重大突破,对旅游业起了很大的推动)
4 高速发展阶段(20世界60年代开始,旅游业发展最为迅猛)
5 鼎盛阶段(因为对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国际、国内旅游企业的无序竞争、利益冲突,所以旅游法律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规范旅游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保护和促进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而产生的法律)
三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
2013年4月25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月10日实施
(一)专门的旅游法律制度体系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为龙头,以《旅行社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方法》三项行政法规为主干,以《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风景名胜区条例》《自然保护区条例》《娱乐场所管理条例》等部门规章为基础的旅游法制体系
四旅游法的概念
狭义的旅游法是指专门的旅游法,如《旅游法》;广义的旅游法是指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在《旅游法》未颁布实施前,旅游法都是指广义的旅游法第一,旅游法的调整对象是旅游活动领域中的各种社会关系。
第二,旅游法是旅游法律规范的总称。
第二节我国现代旅游发展立法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要求有哪些?
1.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志
2.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
3.建设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
4.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权利
法律基础包括?
法律是以经济关系、政治、政策为基础的。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为什么思想道德和法律维护一定的经济基础?
因为思想道德和法律不能脱离一定的经济基础而存在,必须相一致。
经济法律体系构成的要素?
答:要素是:主体,客体和内容三个要素构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