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欲之死5,是7情5欲还是7情6欲?
“七情六欲”,一般地说,七情指的是:喜、怒、哀、惧、爱、恶、欲;但在医家中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惊、恐;六欲一般指的是生、死、耳、目、口、鼻;而在佛家六欲指的是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华欲、人想欲。
男人这辈子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
1、打老婆、打小孩,在外面装君子,在家里做小人,对外人亲,对家人恶,这样的男人绝对不能嫁!
2、对亲人自私又小气,自私的人往往也是小气的人,不愿多付出一丝力气,不肯多花一分钱,对合情合理的人情往来和生活开支也一毛不拔,斤斤斤计较。
3、路怒别车,现在车辆多,乱换车道乱按喇叭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很多,有些人火气大容忍性差,一旦遇上就火冒三丈,骂骂咧咧,冲动的还去别人家的车,弄不好就车毁人亡两败俱伤!
4、酗酒,有人鼓吹,男人不喝酒,不如一只狗!适量饮酒可以怡情,酗酒则有百害而无一利,酗酒滋事大有人在,世界卫生组织早已确认,酒精是人类致癌物,少饮为佳。
5、欺软怕硬,有的人一点没有正义感,对待强者像奴才,对待弱者像恶魔,从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只会落井下石欺软怕硬,做恶人帮凶,实在可恶!
6、忘恩负义,有的人缺乏感恩的心,不懂得点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长此以往,会伤害人们行善助人的热情,使社会变得冷漠坚硬,搞到最后大家寸步难行。
7、赌博,贼偷一半,赌输精光,比洪水猛兽还厉,沉迷于赌博的人,早已失去人性,输红了眼,老婆子女都敢卖,国家利益也会出卖,什么事都能做出来。
8、吸毒,一朝染上了毒瘾,一个人也就基本废了,毒,不仅损伤人的身体,而且还侵蚀人的精神,吸毒的人已不再是人了。
9、说慌,人无信不立,说慌之人,总是鬼话连篇,使人上当,轻者使人损失钱财,重者致人伤亡,还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丧失基本信任。
10、卖国,没有国就没有家,国破家必亡,任何时候爱国永远都是第一选择,保家卫国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11认贼作父,人无论在哪里,无论在任何时间,都要牢记自己的历史,切不可认贼作父,忘记祖宗,没有根,没一棵树会活。
12、揭人短处,树要皮人要脸,做事留一线,今后好相见,每个人都有犯错的经历,从来没有人未经历过失败,千万不要揭人短处!
13、顶撞上级长辈,这是非常不礼貌的做法,也是会导致严重后果的愚蠢做法,要学会换位思考,把自己身姿放底了,会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14、讳疾忌医,小病早治,花钱少恢复快,有的人,明明知道身体有问题,采取鸵鸟政策,讳疾忌医,一旦爆发,往往失去最佳救治机会,悔之莫及!
15、剥夺他人生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没有谁能逃脱法律的制裁,尊重每一个生命,爱惜每一个生命,这是自然法则,也是法则,谁也不可以违反!
一时想起这些,共勉[祈祷][祈祷][祈祷]
关于人性的电影有哪些推荐?
为什么安迪挖通了隧道,八年后才开始越狱?
01
得救之道,尽在其中
《肖申克的救赎》电影中有一个细节,很少有评论讲到。
在最终决定越狱之前,安迪与瑞德之间有一段对话。关于自己的“罪名”,安迪说:
“我太太说我是个很难理解的人,像一本合起来的书,整天这样抱怨。她很漂亮,老天,我是多么爱她啊,只是不知道如何表达……”
我倒是可以想像,一个花了二十年时间策划独自越狱的人,如果真的天天生活在你的枕边,还真是一件有点可怕的事。
关了二十年,他也有了反思,安迪对自己的“罪名”有了新的认识:
“……对,是我杀了她,虽然不是我开的枪,但是我害她离我而去,她就是因我而死的。”
这段话很重要却很容易被忽略,因为它有关本片的主题“救赎”,而“救赎”是一个西方文化背景下的词汇(就像东方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外国人也不明白),宗教色彩很强,很容易被我们误解。以前有个朋友向我推荐此片时说:“你看过《拯救肖申克》这片子吗?太好看了,那个叫肖申克的人,真是太牛了。”
可以说,原著作者斯蒂芬·金的大部分小说都有很强宗教因素。影片又加强了这一特征,加了一段书里没有的内容——典狱长第一次查房,在安迪的房间发现了一本圣经,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得救之道,尽在其中”。
这是一句双关的话,既是讲安迪越狱的小锤子藏在其中,更在讲整个影片都在讲人生的“得救之道”。
东方文化下的我们,想要理解这部电影,必须理解“救赎”这两个字。
02
救赎的三层意思
救赎,指用行动抵消、弥补罪过,使其脱离灾难或危险。所以救赎有三个基本要素:有罪——付出代价——解脱。
救赎的第一层本意,结合电影,相当于我们的“洗心革面,重新做人”——这当然是反讽。
但电影所讨论的“有罪”,远不至于此。
在影片的开头,安迪对瑞德说自己是被冤枉的,瑞德不无讽刺地说:“肖申克”这个地方,除了我之外,都是无罪的。
这里的“有罪”,是世俗意义上的犯罪。
而安迪后来说的那些忏悔:“对,是我杀了她,枪不是我开的,但我害她离我远去,是我的脾气害死了她”,“没错,是别人干的,却由我受罚”。
这里的“有罪”,是宗教意义上的“原罪”——傲慢、嫉妒和暴怒。
在基督教义中有一点很特殊,因为人类始祖亚当夏娃的背叛,人生下来就有七种“原罪”:暴食、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和暴怒,这是人类一切罪恶和灾难的根源,而人生就是一个“救赎”的过程。
所以“救赎”的第二层意义,是宗教上的,指为陷入罪孽的灵魂,支付代价,给予其真正的解脱和光明,使其灵魂得以净化。
监狱表面上是为你犯下的罪而受罚,实际上,你也在摆脱你的“原罪”。
安迪表面上看是蒙寃入狱,但此片的宗教意义下,监狱却是人生“救赎”的最形象化的体现。
入狱后,安迪靠着之前当银行家的经验,帮狱卒和典狱长逃税和洗钱。这事儿,他之前肯定没少干过,不过之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是“原罪”,之后是为了“给我的同事每人三瓶啤酒,因为户外干活有了啤酒,才像正常的工作”,是为了维护人的尊严,这就是一种“救赎”。
典狱长为了方便安迪为自己洗钱,把他安排到图书馆,安迪却利用这个机会扩大图书馆的规模,帮助那些罪轻的人掌握一技之长,出狱后更容易获得新生活,这也是一种“救赎”。
典狱长利用安迪为自己洗钱,这是私欲的“原罪”,他为之付出的代价是:安迪利用他的信任越狱,并反过来告发,使他的下半生在监狱中度过,让典狱长也为自己的“罪”与“原罪”进行“救赎”。
不过,“救赎”还有第三层意思,是心理学和哲学层面的。
03
人性的另一种“原罪”
需要救赎的不仅仅是安迪和监狱长,还有肖申克所有的人。
肖申克所有的人都是因为犯罪,到这儿寻求救赎,但监狱的这个特殊环境,却激发了人性的另一种“原罪”——对人生麻木,失去人生的意义。
瑞德说:希望是危险的东西,是精神苦闷的根源。
大家都记得那个经典情节,在监狱里过了一辈子的囚犯被释放后,因为无法适应外部世界而自杀。
这就是心理学和哲学上的“救赎”,我们是自由的,但却被囚禁地自身的牢笼中,被巨大的未知恐惧所包围,只能有限的世界里寻找短暂且易逝的快乐去麻木自己的灵魂。
安迪是如何摆脱麻木感,实现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救赎”的呢?
就是越狱。
电影因为叙事节奏的问题,对越狱的很多细节忽略过去,以至于很多人质疑电影有BUG,比如说:
为什么安迪几十年都关在同一间牢房里,没有遭遇过一次查房?
为什么没有人跟他同住?
一个小锤子就能把监狱的钢筋混凝土墙挖通?
这些问题在原著小说中有明确的回答,还有更多的细节,读完才让你明白为什么越狱才是一次真正的“救赎”。
04
伟大的救赎
首先要梳理一下全片的时间线:
1948年,安迪入狱;
1950年,进入图书馆,帮助典狱长洗钱;
1963年,发现了真凶,要求翻案,被典狱长拒绝;
1967年,挖通了逃生通路,并发生了本文开头的对话;
但直到1975年,他才逃出生天——这正是最大的问题,为什么他要等上八年?
一切都要回到安迪入狱的第一夜,影片中有一个赌局,大家都下注,这个文静的男人会第一个受不了这个鬼地方。
可事实上,这位爱好地质学的银行家在第一个晚上就找到了可以令自己专注而忘掉痛苦的事情——研究监狱的墙。
肖申克监狱建于三十年代,当时的混凝土技术还不过关,经过这么多年风雨,安迪研究了一下,意识到这个墙也许是可以挖通的。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安迪打算越狱,他根本不知道墙壁那边是什么,他只是想找点事情,对抗此刻的恐惧。
但接下来,“三姐妹”的频频骚扰,让他开始考虑这个计划的可能性,并搞到了小锤子和那张性感明星的海报。
随着他对肖申克监狱的熟悉,他发现,从那堵墙往某个方向开挖,可以通向污水管道,通过污水排放系统又可以直接通向郊外,一个越狱计划渐渐在他脑海中清晰起来。
但这个大胆的计划在很长时间内,只是一个“备胎”,他真正的希望还是找到真凶,直到典狱长亲手扼杀了这个希望,直到1967年某个夜晚,他突然挖通了那个通道。
但安迪与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于,越接近希望,他反而越冷静了。
这个越狱方案一旦实施,就必须在十几个小时内完成,完全没有任何退路,可通道只是随便挖的,通行速度很慢,而且万一污水管的尽头是一排铁栅栏呢?他又怎么躲避追捕呢?
正是因为谨慎,安迪在挖通了通道后又继续工作了八年,去确认污水管通向的地方,并把洞挖的更宽一些,清除障碍物,以争取更快的逃跑速度。
但等待又意味着更大的风险,万一某个力求表现的新警卫掀开海报,发现这个伟大的工程,或者突然住进一个新室友、被调到其他监狱、甚至获得假释,怎么办?
正如很多质疑说的,这个计划不被发现,其实是一个幸运。安迪也深知这一点,所以这么多年来,他一直在维护自己在监狱里的特殊地位,为了争取独居一个监室,为了不被警卫查房,而做了大量努力。
没有什么事情是万无一失的,这个计划并不是电影的BUG,而是现实生活中,当你要做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时,你必须承受的风险。
这才是救赎主题最深层次的东西,整个30多年,安迪一直在对抗自己内心深处那些被这个危险环境激发出来的消极的东西:
一开始是要对抗恐惧,他需要做一些能让自己忘记这个危险处境的事;
接着是要对抗“甘心接受现实的沉沦”,他开始更大的双重冒险,白天洗钱,晚上越狱;
最后他要对抗的是内心深处的恐惧,那些恐惧来自于他无法控制的风险。他唯一的办法是谨慎些,更谨慎一些。
05
自由的枷锁
电影中最经典的一段旁白,来自原著小说:
我曾经试图描述过,逐渐为监狱体制所制约是什么样的情况。起先,你无法忍受被四面墙困住的感觉,然后你逐渐可以忍受这种生活,进而接受这种生活……接下来,当你的身心都逐渐调整适应后,你甚至开始喜欢这种生活了。什么时候可以吃饭,什么时候可以写信,什么时候可以抽烟,全都规定得好好的。
在这段话中,如果你只看到了体制对人的束缚,那就只看到很表面的东西。这种感觉你应该似曾相识:当我们离开“逼你学”的高中,进入“自由学习”的大学,我们是不是一下子不知道怎么学习了?
我们离开制度森严、流程有序的工作8小时,我们是不是有一种无力安排自己的生活的感觉?
是否因为害怕自由,才让我们甘愿把自己变得忙碌呢?
纪伯伦说,自由是人类枷锁中最粗的一条。
肖申克监狱里所有的犯人和现代社会的人一样,他们追求的自由是一种自由的幻觉,是牢笼中一时的喘息。
安迪所追求的自由,才是痛苦的自我反省、漫长的自我救赎后,体会到的真正的自由,又有他的自律、耐心、智慧做保证。
这才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真正的救赎。
西游记原著里玉兔精说自己和唐僧有宿缘他俩有什么宿缘?
《西游记》里,玉兔精亲口说:”因为爱花垂世境,故来天竺假婵娟。与君共乐无他意,欲配唐僧了宿缘.......“不少人会吃惊地说:难道唐僧和玉兔精难道说前世就有了夫妻关系吗?要不怎么可能说是”宿缘“呢?他们的理由是因为在百度汉语中”宿“字的字义是:1.夜里睡觉、2.姓、
3.旧有的;一向有的、4.年老的。所以人们就认为玉兔是为了结前世姻缘而说这句话的!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恒实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一、有人说:玉兔是因为爱花才下界的。后来偶遇唐僧,被唐僧的”高大帅“的魅力所迷倒,所以才将绣球砸中唐僧,招为驸马的。事实是这样吗?恐怕不是。
因为在原著中写孙悟空与玉兔精打斗时,场景是这样的:御花园里的百花被催折的东倒西歪。落花遍地都是。这是一个爱花之人所做之事吗?很明显,玉兔精并不是因为这个目的而下界的。也不是因为”唐僧“高大帅才砸绣球招为驸马的。这一个说法,根本与”宿缘“没任何连带关系。所以这条推翻。
二、恒实说:玉兔精所说的”宿缘“并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宿缘“。这个”宿缘“,其实是指砸绣球的”宿缘“。要了解这里所说的”宿缘“,咱们就得先了解为什么要扔绣球招亲。
在古代,一般的婚姻是要讲究一个门当户对、父母之命 、媒妁之言。而为什么出现扔绣球招亲这个奇葩的婚姻方式?
其实关于扔绣球,在少数民族里流传着一个传说。说贫穷人家的儿子阿弟爱上了邻村的姑娘阿秀。有一次阿秀在赶集时,被一个恶少看上了,非要娶阿秀为妻。阿秀以死相胁,坚决不从。当恶少得知阿爱的是邻村的阿弟时,于是就贿赂官府,将阿弟关进地牢,等待秋后问斩。
阿秀听到这个消息后,整日以泪洗面,哭瞎了双眼。日夜为阿弟缝制了一个绣球。浸透了阿秀鲜血和泪水的绣球做好后。阿秀到了监狱,摸索着从身上取出绣球戴在了阿弟的脖子上。这时,忽见灵光一闪,阿秀、阿弟和全家人就飘然落在一处没有恶霸恶少的美丽山脚下。再后来,阿秀和阿弟结婚了,生了一儿一女,靠着自己勤劳的双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慢慢这个传说流传出去,在当时,一些非主流的闺秀们,为了追求自己的婚姻与生活,就想通过扔绣球找伴郎这种方式来挑战封建礼俗。砸上就认为是承天所命,一切都是天注定,将自己豪赌一下,以好过跟一个没见面的人过一辈子好。
所以玉兔精此时所说的”宿缘“的意思是:原著说得一清二楚。玉兔对国王说:女有誓愿在先,结了这球,告奏天地神明,撞天婚抛打。今日打着圣僧,即是前世之缘,遂得今生之遇,岂敢更移!愿招为驸马。三、恒实说,玉兔精所说的”宿缘“还有一个意思。原著把这事说的很含蓄:那怪久知唐圣僧,要求配合元精液。是不是很奇怪原著为什么有这句诗呢?而”元精液“究竟是什么呢?其实原著使了一个幌眼法。你只需把”元“字去掉。真相就大白了。
这个典故咱们就要从其他传说里找了。首先:唐僧是十世修行的纯阳之体,处男之身保持的越久,元阳就愈发珍贵。而为什么珍贵?因为一旦男女交合后,只要男方元阳一泄,女方就会自 动升到大罗金仙一个层次。
而”元阳“又是什么东西呢?宋·范成大 《问天医赋》解释:“元阳之气,可斤可两。”俗亦谓男子的精气。你懂的。
而兔好淫,也是一个事实。《木兰辞》说:“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西游记》原著中也很隐晦地让白兔精说出了真实想法:仙根是段羊脂玉,磨琢成形不计年。
恒实这个说法也算是外传了吧。但确实书中有这些隐晦的记载。至于白兔精是公是母、有没有想与唐僧交合的想法、会不会一旦睡过就自动升级,那就得亲自询问白兔精本人了吧!
所以白兔精不知何时知道了唐僧这个秘密,就朝思夜想惦记上了。听说唐僧取经路马上要经过天竺国,就下界假扮公主,设计要与唐僧交合。所以玉兔精才会说”欲配唐僧了宿缘“,而且还加了一个”欲“字。这里的”欲“并不是情欲、色欲,而是朝思夜想,苦求交合成就金仙的”欲“。
所以恒实认为,玉兔所说的”宿缘“有两种解释:一、扔绣球砸中唐僧,就是上天所命,是一种缘份。再加上古代俗话曾说:百世修来同船渡,千世修来共枕眠。所以玉兔就说她与唐僧是”宿缘“。二、与唐僧交合就会上升为大罗金仙。虽说在这之前没见过唐僧,但是玉兔不知道想了多久这个事情。这些时间在玉兔看来,也是与唐僧神交多时。也是一种缘。所以玉兔就说她与唐僧是”宿缘“。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西门庆有何不同?
《水浒传》和《金瓶梅》里西门庆都是反面角色,但不同的作者,不同的写作角度,确塑造出了不同的反面形象。
一·《水浒传》是一部侠义小说,宣传的是一种江湖道义,自然不屑于西门庆之流的污秽小人。所以,《水浒传》里着重突出了西门庆恶人的形象。
1.破坏别人家庭,勾搭有夫之妇。
同样红杏出墙,《金瓶梅》里潘金莲更为主动,而《水浒传》里西门庆则更为卑鄙,甚有勾引良家妇女之嫌。其实,潘金莲是否良家妇女从《水浒传》对她身世的描述,以及与武松煮酒论情就可窥一斑。
2.穷凶极恶,参与毒害武大郎。
西门庆幕后主使,王婆出面教唆,潘金莲亲自实施毒死了武大郎。霸占人妻,又杀人灭口,这让多少读者义愤填膺,恨不能得而诛之。这正是《水浒传》所要达到的效果,不如此何以显现武松的英雄正义,不如此何以让读者为侠肝义胆拍手称快。
二.《金瓶梅》作为世情小说则更全面的刻画出西门庆富足淫靡的生活形象。
首先,《金瓶梅》里西门庆是个貌似“成功”的商人。
1.送礼行贿,巴结权贵。西门庆具备商人投资舍财的理念,清楚权与钱的利害关系,像蔡京高俅这样的朝廷重臣,西门庆也能攀附的上,那些地方官员可想而知了。
2.假公济私,中饱私囊。放“官吏债”,挪用公款放贷赚取高利息,“说事过钱”,帮人走后门找关系,从中收取好处费。西门庆巴结官府买了个“理刑千户”官职,更为他中饱私囊提供了便利。
3.人无外财不富,豪强掠夺积累财富。西门庆是商人,也谙熟为商黑白两道通的道理。他出手阔绰,和那些黑道的狐朋狗友聚会,凡吃喝嫖赌都是他买单。
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在西门庆放高利贷,欺行霸市,兼并垄断之际,这些狐朋狗友自然会挺身而出,摆平一切。
4.骗婚骗财,人财两收。西门庆举止风流,多才多艺,又出手大方,无论偷情还是狎妓都会重金以赠,这自然具备了勾引女人的本钱。邻居富孀孟玉楼,太监侄媳李瓶儿都是他骗婚骗财的成功例证,不仅得到女色还陪嫁来巨额财产。
5.头脑灵活,善于经营。若大西门府,妻妾成群,丫鬟仆人上百,仅此可见西门庆的日常开销有多大。如果没有稳定的正常收入何以能维持家庭运转,可见他的当铺缎铺等正道生意都在他的经营下谋取暴利。
其次,《金瓶梅》里西门庆更是个色令智昏的淫徒。
1.单看西门庆所猎女色就知其不择口味,凡能获囊中者尽收。
正妻:陈氏,西门大姐之母,女婿陈经济。
续妻:吴月娘,西门孝哥之母。
妾:李娇儿,卓丢儿,孟玉楼,潘金莲,李瓶儿,孙雪娥等。
情人:丫鬟庞春梅,迎春,秀春,兰香等。仆妇宋惠莲,王六儿,如意儿,贲四嫂,惠元等。
外遇:林太太等。
包妓:李桂姐,吴银儿,郑爱月,张惜春等。
2.没有《金瓶梅》就没有《红楼梦》,《红楼梦》成为不朽名著,而《金瓶梅》只能在禁书边缘打混,这就是用色过度的结果。西门庆也是这样,商界成功,政界有名,只因迷恋酒色过深而命丧九泉,遗留臭名。
再看他宠爱的妻妾情人,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等皆是贪淫放荡之辈,如此又何以能正身清心?可见西门庆色欲之深,这和《红楼梦》里的贾瑞抱着风月宝鉴精尽而亡如出一辙。
无论《水浒传》还是《金瓶梅》,西门庆的典型反面形象足以给后人敲响警钟。
乐此不彼追求金钱,孜孜不倦享受女色,不择手段谋求利益,挖空心思赚取不义之财……西门庆的成功之路几乎涵盖了资本市场运作的全部。
这些,即使放在今天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