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将从百米海底驶过,如果说高铁是用无缝轨道的话?
我看了所有的回答,没一个说在点上;
唯一的说法就是,铁轨是被紧固件扣在混凝土路基上;但是铁轨膨胀的力量是很大的,怎么可能摁住?
高铁的轨道,出厂的时候就是100米一根,然后建设铁路的时候,焊接成500米一根,然后再现场焊接成2公里一根,逐步拼接起来:有时候能够达到一千千米长的一根。
普通铁路的热胀冷缩现象十分严重,因此要留下大量的伸缩缝,而高速铁路的铁轨不用,是因为在铺装的时候使用了预应力技术;
首先评估一下,当地的气温,尤其是钢轨表面可能达到的温度,例如当地夏日暴晒轨道温度可能达到70度,于是我铺设的时候,直接将铁轨加热超过70度,
这样整个铁轨就是伸长的状态,此时直接用专门的扣件,将铁轨固定在轨道枕木座上。
高铁的扣件是特制弹簧钢,强度很高,由于钢轨是伸长状态,安装的,当钢轨冷却后,缩不回去了,因此整个高铁轨道内部就有了应力,由于日常气温都在热伸长温度以下,所以钢轨不会膨胀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高铁的轨道不能用碎石的原因——不坚固就会被拉回去。
铁轨一长,就像面条一样软第二种方式,就是不加温,常温铺设,计算伸长量,对钢轨施加拉力,直接拉长到位,安装,扣件扣死,在这种情况下,铁轨道就有了预应力,这个力量可以抵抗热胀冷缩变形。
这个道理如同老房子挂窗帘,钉两个钉子,上面挂一铁丝,你挂窗帘,时间长了就下垂了,但是你一侧铁丝固定,另外一侧铁丝用个重物挂着,垂下来,这样重物的拉力能保持铁丝不下垂。
这叫预应力;
预应力技术在桥梁建筑中特别常用,有些高层建筑,大型水池也会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浇筑。
另外,高铁在很多桥梁位置上也是有接缝的。
一般的铁路是直接缝的,所以有况且的声音;
普通铁路轨道接缝高铁在桥梁处的接缝是斜的,有点类似道岔的接缝:
两根钢轨变细,交接,这样在桥头处就能平稳交接,保证个高铁形势稳定,但是这种斜交缝隙是铁路的薄弱地方,需要经常巡查,另外,高铁平时对轨道的维护也比较重要,检查应力散放的情况。
最后补充一点点机械小常识:
斜交会平稳这个原理在汽车变速箱上也常用,一般的赛车,手动挡,多半采用直齿轮。
另外载重的汽车上也多半采用直齿轮,承受的扭矩更大,效率也高一点。
载重汽车上的直齿轮而我们一般的家用车,未来让换挡过程更加平顺,多半用了斜齿轮;
乘用车变速箱的斜齿轮斜齿轮增加了变速箱的平滑性,只不过效率略有降低····
乘务员会强制拉上窗帘?
我是举双手一百个赞成乘务员强拉窗帘的举措。这要从一件“灵异事件”说起。
前些年,我带着5岁半的女儿从长春去浙江台州探访亲戚。乘坐的车厢是卧铺,火车过道上带椅子和小桌子的那种软卧。因为女儿第一次出远门,好奇心重。当时已经半夜11点多了,她睡醒了就非得嚷嚷着:要坐车厢里过道的那把“神秘”的小椅子。
我刚抱着她从卧铺刚坐下,回头看打扰到其他人休息没有。这孩子却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恐惧的嘴里嚷嚷着有个怪物,长着白色的一巴掌长的大耳朵,在火车窗户外忽忽悠悠地飞走了。
这一下车厢里可乱套了。乘客们都起身探着脖子观看个究竟。有嘟囔骂骂咧咧说影响睡觉的,有眼睛瞪着我恨不得揍我一顿的。其中有个乘客阿姨心地好,下来仔细安抚着孩子。而孩子发觉影响别人了,只是瘪着嘴说是真的看见怪物飞进隧道了,却不再大声叫喊了。
我心里正七上八下,不明所以的时候。列车员从休息室那边赶过来,看孩子只是小声啜泣,没有大声喧哗。乘务员就用手势比划着大家安静。悄悄地问我女儿:也许你看错了,这里荒山野岭的,隧道周围都没人家。火车在铁轨上速度这么快,即使有怪物也追不上火车啊?
女儿不否认乘务员,只坚持说自己没说谎。我也了解女儿,胆小也懂事,应该不会撒谎。
这时车厢里七嘴八舌,有的说是不冲着啥灵异东西了?有的说小孩眼睛尖,能看见大人看不见的东西。就在大家一头雾水时,女儿一头扎向我怀里:爸爸,那怪物又在火车外面了。
乘务员定睛一看哈哈大笑,其他人也都被逗乐了。原来是铁路轨道上不知道哪来的白色垃圾袋,被火车的车速一带,从车窗边忽上忽下的翻飞。可不长着俩“耳朵”嘛。乘务员赶紧安慰我女儿:看姐姐制服这怪物,没啥可怕的。嗤啦一声一把将1米多长的绒布窗帘拉了个严实。
乘务员看下手表紧接着数落了我5分钟:小孩不懂事,父母咋还不懂事?这深更半夜,黑灯瞎火的,能看什么风景?不怕把孩子吓着?我赶紧又跟乘务员和乘客们赔礼道歉,打扰大家休息了。
之后我又跟女儿解释了半天,她总算知道那不是怪物。可是,当天因为受到惊吓,女儿在火车上就出了好些汗,等到了台州,也明显不那么精神。我也跟着上火,牙疼了一个多礼拜。
有了这次经历,再次坐火车时,不到半夜,我甚至就会提前提醒乘务员,或者我自己动手把绒布窗帘拉上。也一百个支持乘务员拉上窗帘,不想有人在火车上重蹈惊吓的覆辙。
毕竟这种经历虽然对我是小概率事件,但别忘了,不论飞机还是高铁,抑或绿皮火车。再小的概率,乘以数以亿计的人数。事件的发生率都是极大的:那为什么火车上,半夜时乘务员会强拉窗帘,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我听过几种比较荒诞的说法:1是乘务员拉窗帘是怕火车路过山坟野岭,遇到不可描述的画面。这简直无厘头,科学发展到今天,妖魔鬼怪与风水迷信,基本没现实案例经得起推敲。至少我是不相信鬼神那些迷信说法的。上述我的坐车经历,不就证明了凡事要讲科学嘛。
2是乘务员拉上窗帘会避免外国情报机构采集记录火车外部沿途数据,对运输系统造成泄密。警惕心是该有,但不是这种用法吧?火车无处不在,若想窃密,盗取情报的方法多的是,何必搞这种费力的方式呢?这也太上纲上线了。
3是乘务员节约用电。毕竟火车的电力比家用更珍贵难得,节约用电也是社会一直提倡的,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可我总觉得不该这么简单,毕竟我们还没到印度一样缺电,紧张到发指的程度呀?
那到底是什么现实原因,导致乘务员会在半夜强拉窗帘呢?经过我自身的经历,和问询铁路职工的亲戚朋友,大致总结乘务员强拉窗帘的两点主要原因:
首先,乘务员是为了预防突发事件,维持职责范围内车厢里秩序平稳:我国的治安情况在世界名列前茅,仅次于新加坡,日本等寥寥几个国家。火车上也不例外,一般最少都要配备3-4名乘警。负责车厢巡视,安全隐患检查,打击盗窃扒手等日常工作。在火车上很少会发生大型刑事类案件。这并不需要乘务员过多操心,只要严加防范就可以。
那乘务员最操心的是什么呢?反倒是日常琐事,都是影响车厢内平稳秩序的。比如很多没有素质的乘客,喝多了大声喧哗。占座霸座,无理取闹的。尤其是午夜时分,大家都在休息。列车乘务员等工作人员也在休息,还要出来维持车厢内秩序。杂七杂八也不是几分钟就能解决的问题。
而乘务员拉上窗帘,1是心理暗示乘客们到了休眠时间,休息时不能大声喧哗,要自觉以免吵到别人。2是像我女儿一样睡不着觉的,也别顾着看窗外风景,有惊吓等突发行为打扰大家或她。
当然这是乘务员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内容,甚至个别铁路基段也有明文规定。总之,维持火车运行时车厢内的平稳秩序,让旅客安全,舒心地结束旅程,是乘务员的第一要务。
其次,乘务员人性化的举措,以己推人:睡眠时避免灯光,阳光等光线刺激眼球,创造个优渥的睡眠环境,这是居家必备的常识。更何况在旅途中火车上那种躁动不安的环境下,乘务员拉上窗帘不是更能令乘客快速入睡,符合休眠习惯嘛。
虽然半夜,火车外面基本没灯光。村落又离得远,有灯光也影响不到车厢内的人。但火车错车时大家都懂,不拉窗帘的火车相 弛 呼啸而过,刺激眼球不说,双方火车上的人都没法睡觉了。
另外,冬季时,尤其是北方的冬天。火车内会挂上一层冰霜,特别是夜里12点左右。乘务员拉上窗帘会明显阻挡寒流入侵,这是南方朋友理解不了的。除非真正来北方体验和经历一回。
反正我觉得并不是乘务员有什么机密,或者保护乘客隐私,怕乘客走光之类的。不说硬座,软卧中也没乘客入睡要脱衣服休息吧?又不是在家里,而且只是暂时居住,至少也要穿睡衣。空间就这么大,哪里有什么隐私不隐私的。也不 是 乘坐私人飞机。所以这应该是乘务员在自身经历体验下的习惯,才以己推人。
但无疑乘务员强拉窗帘十分人性化,以己推人背后透漏着莫大的善意。因为人性化,所以我十分支持。我也一直在做,不是工作和职责范围内的事,才是更令人感动的。
总之:
在大白天,或者短途火车上,很少能见到乘务员强拉窗帘。这大多发生在长途列车上。时间上也比较特殊,一般是乘务员为预防突发事件,维持车厢范围内秩序平稳。当然也有超出职责范围的人性化举措,以己推人。并不是有什么隐私和机密泄漏,也没什么鬼神怪谈。不该过分解读。
没有过惊吓经历的人,理解不了乘务员强拉窗帘的操作。但我是举双手赞成乘务员半夜强拉窗帘的。无论乘坐什么交通工具,也无论是儿童,青年,或者老人,舒心的旅程才是普罗大众期望的。感谢这些铁路基层的工作人员,有你们才有越来越好的中国铁路服务。
你坐火车遇到过什么难以理解的事情呢?不想敞开心扉聊聊吗?欢迎下方留言探讨。(图:网络)
高铁上能立硬币?
一位在中国旅行的外国人,将一枚硬币竖立在正在京沪高铁上以时速300公里飞驰的列车窗台上,硬币竟然能够屹立8分钟而不倒,而且在列车到达常州北站减速直至停稳时竟然仍能立得稳稳当当,只是在列车要进站时,因为需要变换轨道,导致列车出现大范围横向移动,硬币才竖立不稳倒掉。
这位外国友人将视频传到YouTube上后,在海内外引起了热议。这位外国友人说,我最近去上海旅行,成功地在时速300公里的列车上竖起了一个硬币。现代化的高速铁路非常快也很舒适,中国企业已经成为高铁的全球领导者。由于高铁是在高架桥上行驶,路基稳定相当好,都是直线,而且速度高速稳定,竖立硬币当然没问题。
航母吨位大,且设计时就考虑到抵御风浪影响(比如减摇鳍),稳定性极佳,另一种主动式稳定系统是主动式减摇水舱,这种系统会随着船体的摇动不断切换水在船体侧面的位置,然后依靠水的重量使船在航行中保持平衡。如果气象条件好,航母上竖立硬币也是可以的。风平浪静,航母竖立硬币绝对没问题,一般的风速和海浪也没问题。但是,大风大浪会有影响。
年底列车运行图调整?
青岛去中西部更加方便了。
目前列车运行图已经完毕,买票的预约时间也已经正常了。自12月12日起,全国主要干线旅客列车车票互联网、电话订票预售期恢复30天。
此次调整列车运行图,对青岛而言,新线将开行石家庄至青岛、太原南至青岛北、同时还延长了部分高铁列车运行区段,包括青岛北至西安北等。虽然青岛早在1899年开通铁路,是中国最早开通铁路的城市之一,但处于路网终端的尴尬需要大力破局。
新线将开行济南西至石家庄D1602/D1605次、威海至石家庄D1616/D1615次、青岛北至运城北D1636/7 D1638/5次、石家庄至济南西D1601/D1604次、石家庄至济南西D1603/D1606次(周末线)、石家庄至青岛北D1611/D1612次、太原南至青岛北D1634/1 D1632/3次、运城北至济南西D1642/39 D1640/1次等8对高铁动车组列车,并延长了部分高铁列车运行区段,将济南西至西安北G1831/G1832次延长至汉中,济南西至太原南G1706/7 G1708/5次延长运城北,改车次为D1644/5D1646/3,青岛北至西安北G1838/5 G1836/7次延长至重庆西,使山东与山西、川渝地区等中西部内陆城市互动更加密切。
新图充分考虑山东半岛去往中西地区中小城市群众出行需求,对新线列车积极安排停站停点,22个新城市高铁车站首次与山东高铁网络实现联通。
青岛的“高铁版图”再扩容。高铁成为现在区域经济的生命线,甚至成为企业投资、人口流动的主要指标之一。
还有好消息,千万别忽视了青岛货车沿线的景观。比如,在火车北站北侧,两侧绿植茂密,中间还有不少小空地和小广场设计独特美观。你在车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看你,有驴友攻略如下:“十分钟到一刻钟不等,列车便从此处驶过,在这里观赏列车最合适不过。而在靠近北客站位置还有一个高大的过铁路天桥,在天桥上俯瞰列车慢慢驶入驶出,遥望环湾路和铁路在胶州湾畔并列延伸,也是十分惬意”。
高铁为什么夜间没有?
高铁在晚上不运行主要是包括下面三个原因:
1、出于一个运送旅客量的考虑,夜间乘坐的乘客数量比较少,因为高铁行驶是需要电的,为了节省电资源的浪费,节约用电;
2、高铁设置动卧车的数量是非常少的,所以连夜进行运营的高铁是非常少,一般高铁是选择晚上不进行运行的;
3、出于对高铁进行检修的考虑,高铁需要定时每天进行日常的检查维修和保养,每天会选择在晚上进行一个大型的检查维修工作,也是出于对乘客安全的考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