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财政局,2021年河北省公交车运营补贴文件?
河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2021年农村道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2020年度)资金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财政局,有关省财政直管县财政局,雄安新区改发局:
根据财政部等四部门《关于调整农村客运 出租车 远洋渔业 林业等行业油价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16〕133号)和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20年度农村客运和出租车油价补助政策实施情况考核工作的通知》(交办财审函〔2021〕1274号)的有关规定,以及省交通运输厅《关于下达河北省县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补助资金的分配意见》,现对已下达的2020年度农村道路客运、水路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资金进行调整(详见附件1、2)。调整后新下达的资金用于“县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补助,2021年预算收入科目列“1100299 其他一般性转移支付收入”,支出功能分类等其他资金信息详见附件2。
请各有关县(市、区)财政局与交通运输局做好工作衔接,按照附件3的格式及要求认真填写资金绩效目标表,并随试点实施方案一并报送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绩效目标将与试点实施方案一同批复,并作为预算绩效管理、绩效评价的依据。各有关县(市、区)要按照预算管理和中央油价补贴资金,以及《河北省开展县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创建实施方案》(冀交运〔2021〕332号)的相关规定使用资金,加强资金预算管理,加快预算执行,提高使用效益,确保绩效目标如期实现。同时,接受财政部河北监管局和审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我考上了河北省的选调生和县里的财政局?
肯定是选调生好了,起点都不一样,选调生已经算是中国考试里面比较公平的了,不要怕家里没有人!!!
编外人员清退政策是什么?
“清退编外人员,利国利民。符合我国的国情,是顺应历史潮流的决策。”
估计我这么说,肯定有人骂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会说,事情没有发生在我的身上,我感觉不到疼。
那我就说下三大理由。
节省财政开支像很多的事业单位,都是编外人员的数量,是正式员工数量的N倍。本来国家财政只需要养10个人,加上编外人员,就变成了30人、50人。
虽然这些编外人员没有正式的编制,但是工资待遇可不差。要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的人,千方百计要进事业单位,哪怕当个临时工也愿意。
把这些编外人员全部清退,能给国家政府节省一大笔的钱财。
我们国家目前最缺啥?
钱!
那个社保基金,每年都是亏损,所以才有“延迟退休政策”和“提高社保最低缴费年限”的讨论。
没办,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交社保的人越来越少,领养老金的人越来越多。国家财政又没钱补贴,长此以往,别说每年养老金增加了。能不能正常发放养老金,都是一个问题。
国家把这省下来的钱,补贴进社保基金里面。可能都不需要再弄啥“延迟退休政策”了。
所以,清退编外人员,最明显、最直接带来的好处,就是省钱。国家政府少了一大笔的非必要支出。就能把更多的钱投入到经济发展、教育、医疗补贴上面。
减少贪污腐败别的地方我不清楚,但是我老家那边,经常听到这样的事情:某某家里孩子的孩子,通过关系,花了十几万、几十万,进了某个单位。
事业单位的工作,哪怕没有编制,福利待遇也是吊打其它的岗位。所以。很多人都是千方百计想要进入。
那怎样才能进去?
靠关系,靠金钱。
这些钱财最后都去了哪里?不用多说,大家也都明白。
为啥很多事业单位,有这么多的编外人员?大概原因就是这个吧。
如果把这些编外人员都清退,或者是大幅度缩减名额。就能有效的减少贪污腐败现象,社会的风气也会清明很多。
减少底层民众,对事业单位的不满意我们以前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报告,某事业单位出了纰漏,有员工做错了事情,在社会上惹了众怒。
然后该事业单位,马上就发通告,说做错事的是编外人员临时工。该员工不能代表单位的态度,然后再把该员工开除,后面就万事大吉了。
“临时工”成了事业单位的护身符,只要出了啥事情,全部都推到编外人员身上。至于到底犯错误的,是不是编外人员,就只有该事业单位才知道。
这种事情多了,社会大众根本就不相信。只会在内心认为,一些事业单位就是“藏污纳垢”,出了事情就推托的一干二净。
现在好了,编外人员被清退,以后再出现问题,总不能再说是,单位的“临时工”干的了吧?
所以,清退编外人员,肯定能让事业单位做事情更小心谨慎,不会再像以前那样肆无忌惮的犯错误。
很多人担忧,一下子清退那么多的编外人员,会不会造成严重的失业问题?这个担忧根本就是多余的!
首先,事业单位编外人员,并不是多么庞大的群体。只要是好工作,好待遇,那必然是少部分群体,才能享受到的。
而且,当年国家政府,让大批国企单位员工失业,也没见到社会发生啥乱子。现在清退一部分编外人员,估计浪花都不翻一个。
其次,很多编外人员怎么来的,都心里没点数吗?
如果真的是很有能力,能办事的人,单位会清退吗?就算清退了,还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吗?
如果是靠钱进入的,那就更不用担心了。你都能拿很多钱,去还一份工作,说明家里根本不差钱。都不差钱,一时半会失业,也没啥影响。
最后,我个人认为,不但编外人员多余得到晚清退。很多编内人员,只吃饭不干活的,也要及时清退。
有很多网友说,最该被清退的,是那些编制内光拿钱不干活的人。平时什么事情,都让编外人员干,自己占着编制,一点作为都没有。
这话说的没毛病,编制内的成员,也该好好的整治一下。这些人吃的、喝的,都是纳税人的钱。不能一遇到吃喝,样样门清,一遇到正事,双手一摊,啥都不会。
清退编外多余人员,这个政策符合国情,可以说是利国利民的。肯定会有一部分人在网上说不好,那肯定是被波及的人。不管如何说不好,也改变不了政策的施行。
清退多余编外人员,利国利民!
天津养老金上调细则如何解读?
退休人员最盼望的就是每年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涨啦。进入7月以来,全国各地养老金调整推进工作你追我赶,此起彼伏。继上海之后,辽宁、广东、江苏、湖北、陕西、河北、安徽、天津等地也纷纷公布了自己地区的养老金调整方案,开始组织落实发放。
2020年7月9日,天津人力社保局和财政局公布了2020年退休人员调整养老金的具体方案,228万退休退职人员因此受益。增发的养老金7月起落实发放,同时会补发1月~6月应增加的金额。
参加调整的人员范围是2019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完退休、退职手续,并已正式领取养老金的退休退职人员。此次调整后,天津企退人均养老金从2019年的人均3220元,提高至2020年的人均3376元,人均增加金额为156元。顺便回顾一下,天津企退人均养老金2018年为3073元,2017年为2895元。
在调整举措上,今年一方面煞费苦心、大刀阔斧的实质性改革,控高提低,进一步加大了向养老金水平偏低,缴费年限较长的退休退职人员的倾斜力度,“杀富济贫”;另一方面,也秉持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调整原则,一手抓效率,一手抓公平。
另外,今年继续对高龄、企退军转干部以及企退低收入退休人群倾斜。调整的思路简洁清晰,致力于缩小养老金水平的贫富差距,构建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那么,今年天津退休人员养老金的调整方案有哪些特点和具体变化呢?青青概括了四大特点和三个变化。
1、 四大特点特点一:控高提低,定额调整向企退人员倾斜
定额调整部分,今年企业退休人员定额增加60元,机关事业单位定额增加53元,企业退休人员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多增加了7元,体现了对企业退休人员的关心和爱护。
特点二:与缴费年限挂钩分档调整,长缴多得
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今年增加15元。对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部分,加大了与缴费年限成正比的调整比重,缴费每满1年,再增加1.5元,致力于体现长缴多得的激励原则,利于养老保障制度长期可持续发展。
特点三:与养老金水平挂钩部分,多缴多得
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实行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彻底并轨,今年一律按1.6%增加养老金,多缴多得。
特点四:向养老金水平偏低人员倾斜
倾斜调整部分,有一条体现天津地方个性化的倾斜政策,即养老金低于人均水平人员,缴费年限超过15年的,有额外倾斜性照顾。
方案规定,超过15年的部分,每满1年额外再增加1.2元。但最高不能超过人均水平。这一条非常难得,令全国大多数地区的朋友羡慕。天津养老金水平偏低,且缴费年限较长的人,有福啦!
2、 三个变化对比2019年的调整方案之后,青青发现,天津2020年的调整方案做了实质性的改革,出现了三个变化,可概括为一增两降。
变化一:定额调整标准明显增加
今年企业退休退休人员增加6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增加53元。
2020年比2019年的标准有了明显的提高。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在去年50元的基础上提高到60元,增加了1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在去年45元的基础上提高到今年的53元,提高了8元。企业退休人员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多增加7元。
变化二:与本人养老金水平挂钩,明显降低
与本人2019年12月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1.6%,比2019年的2%的标准降低了0.4%。进一步缩小养老金贫富差距。对养老金水平偏低人员是福音,也是保障。不过,养老金水平偏高的退休人员今年这部分调整的金额,和往年相比会明显减少。
变化三:倾斜调整标准局部调降
对年满65岁不满70岁的女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增幅做了微调,减少了5元。由2019年的10元改为2020年的5元。
3、 2020年天津养老金调整细则1、定额调整
向企退职工倾斜,控高提低。企业退休退职人员增加60元,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退职人员增加53元。
2、挂钩调整
(1)与本人缴费年限挂钩
长缴多得。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都是缴费年限不满15年的,一律增加15元。超过15年的部分,缴费每满1年,增加1.5元。不满1年的部分,按1年计算。
(2)与本人2019年末养老金水平挂钩
多缴多得:企事业机关单位完全并轨,按1.6%的比例增加。
3、倾斜调整
(1)高龄倾斜
对女满65岁至69岁人员,增加5元,比2019年的10元,降低了5元;对年满70岁、75岁、80岁及以上人员,分别增加30元、50元、70元,和2019年标准相同。
(2)对企退军转干部倾斜
调整后,养老金属水平不低于本市企退人均养老金水平3376元。
(3)提低:对养老金水平偏低人员倾斜
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高龄调整后,养老金水平仍低于3376元的,对其缴费年限15年以上的部分,每满一年,再增加1.2元。调整后,最高增加到3376元。
4、 案例演示企退职工曹伯伯,缴费年限38年,2019年12月71岁,调整前养老金水平为3600元,今年能增加多少养老金呢?经过计算,今年可以增加197.10元养老金,调整后月养老金水平为3797.10元,涨幅为5.48%。
其中,定额调整金额:60元;
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15元+(38年-15年)*1.5元=49.5元;
与调整前本人养老金水平挂钩增加:3600元*1.6%=57.60元;
年满70岁,不满75岁,享受高龄倾斜调整金额:30元
四部分合计增加金额:53+49.5+57.60+30=197.10元
事业单位在编人员能考公务员吗?
事业编制能转成公务员吗?对于这个问题,笔者就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在当前体制内实际运行当中,事业编制是能够转为公务员的。笔者主要就基层事业编转为公务员的集中途径简单介绍一下:
一是参加公务员考试。在每年的公务员考试中都是允许事业编参加的,这是事业编转为公务员最直接有效的方式,而且只要自己努力,有能力就可以考上,不需要什么人际关系。
二是事业单位改革。当前,事业单位改革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改革中,有部分事业单位比如:行政执法类的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是非常有可能转为行政或者参公的,这也为其转为公务员提供了条件。
三是通过晋升提拔。在事业单位中,也是可以通过晋升提拔渠道成为公务员的,一般在基层到了正科级就可以在行政与事业之间调动,但是在基层要想成为事业编正科级领导干部可能性微乎其微,因为职位太少。
综合来看,事业编在基层转为公务员虽然比较困难,但通过努力还是有可能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