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最小博士生仅18岁,梁启超有几个儿女?
谈到梁启超,大家对于他的最深印象可能就是他曾经参加过清朝末年中国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和著名的文章——中国少年说中那句“少年强则中国强”代表中国新生的口号。
梁启超是中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文学家,也是一位真正热爱祖国、身怀热血、深爱祖国的知识分子。
其实,梁启超更自豪的是自己对自己儿女的培养。在梁启超的悉心教育之下,梁家一家子不仅都是知识分子,更整整齐齐都是和他自己一样,热爱祖国,身怀热血、深爱祖国的爱国英才。
梁启超其实出身并不高,他的家境不算太殷实,但也不能算太贫寒,属于半儒半农的乡绅家庭,祖父是村里唯一的秀才,非常重视读书,自小梁启超就跟随祖父读书识字。
最终,梁启超却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自身成就了得,成为一代大家,还让儿女均成国家大才,为国家作出巨大贡献。
也就是说梁启超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金牌奶爸”!
梁启超是如何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举世闻名的爱国英才聚集地的呢?梁启超一共有9个儿女,4位女儿,5位儿子,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更是被称之为“一门三院士”,其他6位儿女基本都是英才,真正意义上的书香门第,满门才俊。
下面来介绍一下梁启超儿女:
梁思顺(1893-1966):梁启超大女儿,著名外交官周希哲的夫人,也是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专家,中国北京文史馆馆员,编有《艺蘅馆词选》。梁思成(1901-1972):梁启超长子,他最出名的可能是与民国才女林徽因喜结联姻,共结连理。其实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工科男(那个年代的工科男是非常精贵的),先后毕业于美国著名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耶鲁大学建筑系,本可以呆在当时安稳和平且富庶的美国国内,学成后的1928年,不顾国内条件艰苦和社会动乱,毅然决然的归国,成为一名大学教授,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他还参与了新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徽等作品的设计,是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后担任中国北京研究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之父。
梁思永(1904-1954):梁启超二儿子,中国近代著名考古学家,也是近代中国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后来还成为中国北京研究院院士。他注重田野发掘,后来别人戏称其为“锄头考古学”。
曾经组织、参与过中国近代历史上诸多著名考古遗迹的挖掘工作,比如龙山遗址和殷墟遗址都是梁思永主持下进行挖掘考古的。
他还第一次从近代考古学的角度明确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先后顺序和这两个遗址文化与殷商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这是中国近代考古史上又一次具有划时代的重大发现。
梁思忠(1907-1932):梁启超三儿子,毕业于美国著名军校——西点军校。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他也和其他兄弟姐妹一样,毅然决然回到国内,成为一名前线战士,后来还参加过淞沪抗战,24岁的他就成为一名炮团团长,前途无量,可惜最后在行军中不幸病逝身亡,为国捐躯。
梁思庄(1908-1986):梁启超二女儿,获得美国著名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精通英、法、德、俄等多国语言,熟悉了解各种中西方工具书和相关书刊资料;她熟悉西方图书的分类编目,是中国公认的图书馆西方学术编目方面权威专家。她重新整理了一遍北京大学图书馆,对里面浩如烟海的书籍进行了全面分类整理,为此奠定了北京大学图书馆西方图书编目的基础。
后来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是中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梁思达(1912-2001):梁启超四儿子,著名经济学家,参与过编纂《中国近代经济史》,属于中国第一批研究经济这门现代学科的经济学者。梁思懿(1914-1988):梁启超三女儿,1933年,梁思懿考进燕京大学(现在的北京大学)医学预备班,准备以后进入协和医学院学医救人。后来,受到鲁迅先生的影响,觉得学医拯救不了国人,救身先救心,国人的思想才是最先要被拯救的。
于是准备参加革命,为了更好的参加革命,她转入燕京大学历史系,学习仁人志士的思想与经历,1935年开始组织学生运动。
她后来担任“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大队长,是“一二·九”运动中的学生骨干人员,也是燕京大学一位杰出的学生积极分子。
最后变成一位为国家积极奔走的社会活动家。
梁思宁(1916-2006):梁启超四女儿,在南开大学读书,后因学校被日军炸毁而被迫辍学,对日本的厌恶加上受到姐姐梁思懿的影响,最终参加了新四军,在新四军从事宣传工作,成为一位光荣的战士。梁思礼(1924-2016):梁启超五儿子,中科院院士,中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也是中国导弹系统的奠基人之一。在新中国,他是“导弹之父”钱学森的得力助手,是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为中国科技事业作出巨大贡献。
这足以看出梁启超对其子女教育的成功。
梁启超这位“金牌家庭教师”,是进行怎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全家都是英才的呢?一、强烈而有个性的父爱之情。中国对爱的表达一直都是很含蓄,有些人甚至羞于表达爱的情感。
就算在开放宽容的今天,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直接的对自己孩子表达自己对他们的爱。
但是梁启超与众不同,他一直都在用自己的独特语言和行动证明自己有多爱自己的孩子。
梁启超家书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肉麻”,最让人掉鸡皮疙瘩的家书,比如梁启超对自己几位孩子的书信中这样写:“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九个儿女,各个性格不同,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
他给自己的三位女儿都取了一个昵称,大女儿梁思顺叫“大宝贝”,有时候也称呼为“我最爱的孩子”;二女儿梁思庄叫“庄庄”或“小宝贝庄庄”;三女儿梁思懿因为小时候最为聪慧机敏,于是被梁启超叫她“司马懿懿”,后来全家人都叫顺路了,都不叫梁思懿的真名,直接叫她为司马懿。
儿子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了,梁启超对他们的态度是严厉严谨且严格,可能是因为随着年纪越来越大,父爱越来越慈蔼的缘故,他的教育对大儿子是抓得最严的,对小儿子抓的最松的(相比于别人,依旧是非常严厉的)。
女儿是小棉袄,那儿子就是皮大衣,比较抗揍。
五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梁思礼有个奇奇怪怪的称号“老北鼻”(老baby),这代号取的真不走心,只能说,肯定是亲生的。
至于自己的大儿子梁思成,梁启超一向很是正经,导致梁思成做事也是一板一眼,当然也有逗梁思成的时候,比如他在信中这样写到:“在西洋礼堂里行礼,你的名字应该入乡随俗,按照西洋习俗,需要加上我的全名,就叫作“思成·梁启超”(从没有看过这样的习俗,梁启超就是在逗自己大儿子玩),这样就表示你以长子身份继承了你老爸的所有的名誉。”
二、对儿女教育的目的一直都很明确,就是不管儿女学习成绩如何,都要在社会上尽力做事,多实践。梁启超经常告诫儿女们,一定不要骄傲自满,但也不可自懦弱,做人要心怀梦想,做事要脚踏实地,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要尽自己全力去做,能做多好就做多好,只有如此才能有所成长,有所学习,也能对得起自己的努力和才能。
而这才是对国家和社会作贡献的表现。
梁启超儿女大多数都去国外留过学,在这儿女先先后后去国外留学学习行的时间内,梁启超与儿女家书来往更多了。
在梁启超的那些家书中,梁启超对儿女们学习、专业、职业、兴趣爱好、习惯、学校、未来发展等等方方面面都给予细心的指导。
他与孩子们之间除了是父子之外,还是一位知心的老朋友,一位严厉且关心的人生导师。
三、梁启超的教育方式结合中国传统与西方开放,既自由又严格。梁启超认为:如果成为一个人,智识肯定是越多越好;如果做不成一个人,智识却是越多越坏。
梁启超对自己儿女的教育原则是不干涉兴趣爱好,也不要求学习成绩,只进行指导,不强制儿女的选择。
但是梁启超对孩子唯一的干涉也是最重要的干涉就是关于品行的。
关于孩子们的品行,他一向都是传统中国“严师出高徒”教育方法的方式,那就是严谨、严厉、严格,而且做对了一定要奖励,犯错了一定要惩罚。
而且有意识的加强对孩子们的爱国教育。
这也是梁家儿女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强烈的爱国情操和专业的职业素养的重要原因。
比如在抗日战争中,梁思成、梁思永是美国留学生,完全可以带着全家人和弟弟妹妹们去往美国,但是他们却不在国家危难之际离开,而是义无反顾的带着全家踏上一条颠沛流离、吉凶难测的流亡之路;
梁思顺在自己的丈夫病逝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就算生活极为艰难困苦艰辛,但依然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
梁思忠更是热血青年,直接参军对抗日军,在“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前线上为国家浴血奋战;
其他两位小女儿梁思懿、梁思宁则选择了成为一名新四军,来报效祖国。
梁启超所有儿女中,大多数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而且都是耶鲁、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名校,是真正的国家精英。
但是他们所有人学成学业之后,全部选择了回到自己满目苍痍、一贫如洗的祖国。
无一例外,无一例外,无一例外。
重要的说三遍。
在梁家所有人心里,“报效祖国”这四个大字,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他们为之践行一生的崇高信念。
这才是梁氏一家倍受世人尊崇的真正原因。
故而梁启超“启蒙思想家”的称号当之无愧。
在这个急功近利,崇尚金钱至上的时代,当全国上下都认为出国留学就是为了加入外国籍,成为高人一等的外国人的时候,总会有贤人来提醒芸芸众生,什么才是真正的国家精英、国家英才,什么才是真正的富有,什么才是爱国精神。
梁启超有九个儿女?
我们大家都知道,梁启超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学问家,却很少知道他同时还是一位成就斐然,超越时代的教育大家。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并各有所长,甚至创造了一门三院士的教育奇迹,三位院士分别是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一个家庭中走出三位国家级院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更难得的是,除了在学业上的成就,他的子女在品性修养、为人处事、人生观、价值观,甚至理财健康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梁启超的全面的教育,可以说,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在100年前就非常的先进。
那么具体来说,他的九个子女分别都是怎样的呢?
梁思顺,梁启超最宝贝的长女,小名令娴,生于1893年,自小梁启超亲自教她读书,为她写过很多诗词,加上她自身酷爱诗词和音乐,著有《艺衡馆词选》一书,曾多次再版成为经典,嫁给民国著名外交官周希哲。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著名的建筑学家,古典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生于190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24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他与才女林徽因的恋爱,成为了二十世纪民国的一段经典爱情故事。
梁思永,梁启超的次子,1904年生于澳门,是我国著名的考古学家,中国野外考古的奠基人,考古界公认的中国近代考古学和近代考古教育的开拓者之一,目前,中国学界对中国史前龙山文化的研究,仍然基于梁思永半个世纪前的创见和研究。
梁思忠,梁启超的三儿子,军官,小名忠忠,1907年生于日本,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陆军学院和西点军校,回国后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炮兵校官,1932年在参加对日战争中牺牲。
梁思庄,梁启超的次女,是梁启超的宝贝疙瘩,梁启超经常在家书中称之为小宝贝庄庄,1908年生于日本,在加拿大上中学,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院,中国著名图书馆学家,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
梁四达,梁启超的四儿子,小名达达,著名经济学家,1912年生于日本。
梁思懿,梁启超的三女儿,被梁启超称为“司马懿”,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生于北京,建国后,长期从事对外友好联络活动。
梁思宁,梁启超的四女儿,在姐姐梁思懿的影响下,年轻时就投奔新四军。
梁思礼,梁启超最宠爱的小儿子,小名老白鼻,1924年生于北京,著名航天专家,我国航天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导弹控制系统的带头人,长征2号运载火箭的副总设计师。
当年退役究竟经历了什么?
首先我感觉郭跃离开国家队是非常可惜的。郭跃当时参加了三界奥运会,获得了四个冠军,打败过王楠、张怡宁、李晓霞,男子化的打法也让郭跃在很小的时候就获得了世乒赛的冠军,也是世乒赛年龄最小的保持者,可以说是前途一片光明,并且被认为是张怡宁最好的接班者。
至于当年郭跃为什么离开国家队,一种说法是伤病所致,一种说法是施之皓打压,无奈选择退役。我个人认为其实这件事情有三方面的原因:一是施之皓的问题,二是郭跃自己的问题,三是国家队对于运动员培训的机制问题。
一 施之皓对于运动员缺乏包容
当年2010年世乒赛,施之皓上任。郭跃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打乒乓球,东北女孩却是男子的性格,从小也没学过什么文化课。在施之皓眼里,郭跃是一个没文化,性格倔强,不听管教的运动员,在2010年世乒赛就没有派郭跃参加,而是让年轻的刘诗雯和丁宁参加,结果两人都败给冯天薇,导致女团冠军丢掉。
施之皓作为教练,如果对运动员起码的包容都没有,而且在沟通出了问题以后而又不去主动解决问题,并且对于这么优秀的运动员没有尽到一个教练员起码的责任,在运动员出了问题以后,不是主动帮助解决问题,而是雪上加霜,这真的没有尽到一个教练的责任。
在世乒赛这么关键的比赛中,没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带领,只是让没有经验的运动员参加,而且弃用郭跃以后,竟然都不去主动解释,甚至在这么重要的比赛面前以自己的认知为导向,而不以国家的利益为重要,实在不应该,郭跃离开国家队,施之皓应该负主要责任。
二 郭跃个人意气用事,不应该依着自己的性子来
其实这件事郭跃也有自己的问题,在自己和教练之间出了问题以后,依着自己的性子来,教练毕竟是领导层,在沟通上出了问题应该及时的承认错误,不应该跟教练呕气。
哪怕教练说的不对,起码不应该当众顶撞教练,而且国家队的队员都是要服从统一的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人都不能搞特例,国家队向来不缺世界冠军。不要认为自己怎么怎么样,还是要以自己的事业为重,任何其他的沟通问题、管理问题都应该尽量去服从教练组的安排。
知道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存在问题时,不应该是由着性子来,毕竟国家队有自己的纪律,应该适当改变一下自己性格,以大局为重。
在教练组弃用自己以后,虽然自己有伤病,但是运动员谁不是克服着伤病坚持的。应该坚持下去,主动找教练沟通,哪怕是承认错误,在当打之年因为意气用事,就放弃了自己的乒乓球事业,实在是令人惋惜。
三 国家对于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有缺陷,忽略了对运动员基本文化课的培养
运动员不应该只有训练,而且是从那么小的年龄开始的,国家需要技术水平高的运动员,但同时更需要有素质有修养的运动员,过分的注重技术的训练,忽略了基本文化课的培养,就会导致运动员是有缺陷的,在处理事情上就没有足够的从容淡定。
可以说郭跃这种技术一流,但是缺乏文化课熏陶的例子很多,国家队需要反思,世界在发展变化,对运动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代表国家最高水平的运动员不只是乒乓球的技术,更应该具备基本的文化素养,能正确的处理问题。
可以说,郭跃离开国家队早早的退役是非常可惜的,令人惋惜,多方面的因素综合下来,我们只能说要有前车之鉴,以后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
退役后的郭跃没有让自己沉沦下去,她拿到了清华大学的金融硕士学位,在一家金融监管机构工作,并且在攻读自己的博士学位。
在这期间郭跃还参加了一些综艺节目,《星光大道》担任嘉宾,并且和月赛选手一起演唱国乒歌曲,忆往昔岁月,不过歌线一般,没有太大的反响。
最近也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节目中与父亲的相处模式也让人大吃一惊。
总之现在郭跃的生活很丰富,看得出来她也特别想得到大家的认可,这可能是被施之皓打压留下的病根,但是不管怎么样,事情都过去了,郭跃也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事业,也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祝福她吧!
乔冠华还在世吗?
1983年,重病缠身的乔冠华在北京医院与世人永远告别了,享年70岁。乔冠华于1913年出生于江苏省盐城县东乔庄(现建湖县庆丰镇东乔村),他天资聪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读初高中时,成绩十分优异,跳了几次级,高中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哲学系,那时年仅16,成为了大学同届中年龄最小的学生。后相继在日本、德国留过学,并在23岁时顺利取得了德国哲学博士学位。1942年,乔冠华来到重庆担任新闻主编,在重庆待了三四年,这期间,他结识了周总理、董必武、等人,并因一次病与第一任妻子龚澎喜结良缘,伟人称他俩是“天生丽质双飞燕,千里姻缘革命牵。”

新中国成立后,乔冠华担任外交部的顾问、助手,开始参与中国外交事务,包括板门店朝鲜停战谈判、日内瓦会议等,跟随陈毅外长、周总理出席一些重要外交会议,并在万隆会议结束后被任命为外交部部长助理。经过十年多的积累,乔冠华对外交事务逐渐娴熟,乔老爷的美名也被大家熟知。
乔冠华这个大名真正被世界历史铭记的时间应该是1971年,乔冠华被伟人委以重任,率领中国代表团参加第二十六届联大会议。周总理、叶剑英等领导人亲自送行,还有几千名群众热情欢送中国代表团走进联合国大会议厅的时刻被称为“历史性的时刻”。
在大会上,乔冠华代表新中国第一次站在联大讲台上发言,他的发言,震惊了联合国在场各国,也震惊了全世界的人民。发言结束后,雷鸣掌声不绝于耳,“乔的大笑”称为中国外交自信的符号!
你有什么电视剧或者电影可以建议观看?
五月新剧前瞻,你在追吗?
四月俨然已经过去,五月已经到了,在五月之初,许多新剧纷纷上线,接下来的话,就为大家推荐一下五月新上线的剧目,看看你有没有在追呢?
【1.】《远大前程·双龙会》这部网剧是电视剧《远大前程》的番外篇,于4月30日上线,由刘昊然和尚语贤领衔主演,番外篇主要讲述了第四代上海大亨霍震霄和江湖少年陈峥,二人于狱中相遇并且相识,随后在几股势力的境况之下,二人从冤家渐渐变为兄弟,一起合作、成长,最终完成了他们的蜕变,演绎出属于他们的热血传奇。
【2.】《温暖的弦》由张翰、张钧蜜领衔主演的一部都市言情大剧,该剧于4月30日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首播,《温暖的弦》讲述了南弦和温暖之间的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这段爱情故事中他们经历过懵懂的青春时光,也体会过十年的分离之苦,好在最后走到一起,相濡以沫。
【3.】《莽荒纪》该剧是刘恺威、王鸥领衔主演的一部东方玄幻传奇大剧,改编自我爱吃西红柿的同名小说,于4月30日在安徽卫视播出,《莽荒纪》的故事发生在盘古开天辟地之时以及三皇五帝之后,一切的一切缘于一个部落的灭族之灾,不过,在这场灾难中,这个部落的领主之子纪宁存活了下来,他开启了他的复仇之路,在经历各种磨难与冒险之后,渐渐地成长为一个强者,这时的他,已经明白当年那场灾难的背后有着更大的阴谋,他联合各方的力量,一起守护夏朝的安宁与平静。
【4.】《她很漂亮》该剧是由张歆艺、郭京飞领衔主演的一部都市职场轻喜剧,于4月30日于芒果TV上线,轻松的风格,用心的时装造型,加上职场元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轻量体网剧,《她很漂亮》主要讲述了身为霸道女总裁的张晓娜,和一位海归的理工男常青在都市互联网职场之下,一段熟龄恋爱故事。
这些新上线的剧目中有没有你中意的一部呢?如若有的话,不妨说出来,我会认真倾听
『所说倾听』认真倾听你所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