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个税税率及起征点?
一、以下是中国大陆历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起征点的一些重要变化:
1. 2011年至2018年个人所得税税率及起征点:
- 起征点:每月3500元。
- 税率表:
- 不超过1500元:3%
- 超过1500元至0元:10%
- 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
- 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
-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
-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
- 超过80000元:45%
2. 2019年至今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及起征点:
- 起征点:每月5000元(从2019年1月1日起)。
- 税率表:
- 不超过3000元:3%
- 超过3000元至12000元:10%
- 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20%
- 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25%
- 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
- 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
- 超过80000元:45%
请注意,上述税率和起征点仅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普通居民个人所得税,具体的个人所得税政策可能会因特殊情况、不同地区以及特定税收优惠政策而有所不同。此外,在不同年份内,政府可能会进行调整或修订税率和起征点,因此,具体适用于您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和起征点应以最新的财政和税务法规为准。建议向当地税务机关或税务专业人士咨询以获取最新信息和相关政策的具体指导。
二、以下是中国大陆历年个税税率及起征点的一些信息:
2011年起征点为3500元,税率分为7个档次,分别是3%、10%、20%、25%、30%、35%、45%。
2018年起征点提高至5000元,税率档次及比例为3%、10%、20%、25%、30%、35%、45%。
2019年起颁布新的个税法,起征点不变,仍为5000元,税率分为7个档次,分别是3%、10%、20%、25%、30%、35%、45%。
2020年个税税率与2019年相同。
2021年起征点调整为5000元,税率档次及比例为3%、10%、20%、25%、30%、35%、45%。
这些是历年个税税率和起征点的一些概况,具体的个人所得税计算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计算。同时,这些信息可能不完全准确或有遗漏,如果您需要更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建议您查阅中国国家税务总局或相关税务部门的官方发布的最新税率和起征点。
三、以下是历年个税税率及起征点:
- 1980年,个税起征点确定为800元;全国平均工资64元。
- 2006年,提高到1600元;全国平均工资1750元。
- 2008年,提高到2000元;全国平均工资2436元。
- 2011年,提高到目前的3500元。全国平均工资3538元。
- 2018年,提高至5000元。全国平均可支配收入6512 。
四、历年个税起征点是5000
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一万零三百个税扣多少?
一、一万零三百个税扣205元。现行扣税政策是工资应纳税额扣除5000基数,超出部分3000以内按百分之三税率纳税,超过3000以上不足10000的按百分之五纳税,实行累进税率。一万零三百扣除5000后3000按百分之三纳税90,另外2300按百分之五纳税115,合计205元。
二、
一万零三百元工资扣税¥159,一个月10300元交税后到手10141元
1、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2、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以上就是最新版个人所得税税率表,2020年工资纳税,就是按照以上税率表计算金额。一般情况下,工资越高,那么纳税金额就越多。
三、一万元该交个人所得税290元。
税额为:应纳税所得额=(月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月收入10000元;五险一金0元;起征点5000元;一发确定的其他扣除0元;专项附加扣除0元;适用税率10%;速算扣除数210元
四、不确定
一万零三百个税扣多少?不确定。
根据国家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按年累计计税,年免税额为人民币六万元,综上所述可以得出,在不知道前期累计收入的情况下,无法确定是否纳税及纳税税率,也就无法计算一万零三百应纳个税额,所以,一万零三百个税扣多少?不确定。
五、在广州来说的话一万元该交个人所得税290元.
个人所得税法实施细则全文最新?
一、第一条 本细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以下简称税法 )第十四条的规定制定。第二条 税法第一条所说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的个人,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满三百六十五日的个人。在纳税年度内临时离境的,不扣减日数。
前项纳税年度指公历每年一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第三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满一年,但未超过五年的个人,其从中国境外取得的所得,只就汇到中国的部分缴纳个人所得税;居住超过五年的个人,从第六年起,应当就从中国境外取得的全部所得纳税。第四条 税法第二条所说的各项所得,其范围如下:
一、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在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等单位从事工作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等所得。
前项奖金,不包括科学、技术、文化成果奖金。
二、 劳务报酬所得,是指个人从事设计 、安装、制图、医疗、法律、会计、咨
询 、讲学、新闻、广播、投稿、翻译、书画、雕刻、电影、戏剧、音乐、舞蹈、
杂技、曲艺、体育、技术服务等项劳务的所得。
三、 特许权使用费所得,是指提供、转让专利权、版权及专有技术使用权等项的所得。四、 利息、股息、红利所得,是指存款、贷款及各种债券的利息和投资的股息、红利所得。
五、 财产租赁所得,是指出租房屋、机器设备、机动车船及其它财产的所得。
六、 其它所得,是指上述各项所得以外,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确定征税的所得。第五条 下列来源于中国境内的所得,不论支付地点是否在中国境内,都应当按照税法规定纳税:
一、 个人在中国境内工作、提供劳务的所得。但在中国境内连续居住不超过九十日的个人,从中国境外雇主取得的报酬,免予征税。
二、 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股息、红利。但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城乡合作组织分得的股息、红利,免予征税。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政府机关派往国外工作人员取得的报酬。
四、 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特许权使用费、利息和出租中国境内财产的租金以及经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它所得。第六条 纳税义务人兼有税法第二条规定的各项应纳税所得,应当分别计算纳税。第七条 纳税义务人取得的应纳税所得,如有实物或有价证券,应当按照取得时的市场价格折算金额。第八条 税法第四条第一项所说的科学、技术、 文化成果奖金, 是指个人在科学、技术、文化方面有发明创造的成果,由中国政府或中外科技、文化等组织发给的奖金。第九条 税法第四条第二项所说的在中国的国家银行、信用社储蓄存款的利息,包括人民币和外国货币储蓄存款所得的利息、国家银行委托其它银行代办储蓄存款的利息。
对个人在中国各地建设(投资)公司的投资,不分红利,其股息不高于国家银行、信用社储蓄存款利息的,也免予征税。第十条 税法第四条第七项所说的各国政府驻华使馆、领事馆的外交官员薪金所得,是指各国驻华使馆外交官、领事官和其他享受外交官待遇人员的薪金所得。
各国驻华使、领馆内其他人员的薪金所得的免税,应当以该国对中国驻该国使、领馆内的其他人员给予同等待遇为限。第十一条 不在中国境内居住的个人,从中国境内取得的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和财产租赁所得,应当就收入全额纳税。第十二条 税法第五条所说的劳务报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财产租赁所得的每次收入,是指只有一次性的收入或完成一件事物(务)的收入,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属于同一项目连续性的收入,不能划分次数的,可以对一个月内连续取得的收入,合并为一次。第十三条 两个以上的个人共同取得同一所得项目的收入,按照税法规定需要减除费用的,可以对每个人分得的收入分别减除费用。第十四条 扣缴义务人在支付各种应当纳税的款项时,必须按照税法规定代扣税款,按时缴库,并专项记载备查。
前项所说支付各种应当纳税的款项,包括现金支付、汇拨支付、转帐支付和以有价证券、实物支付时折算的金额。第十五条 扣缴义务人和自行申报纳税人,应当按照税法规定期限报送纳税申报表。如遇特殊原因,不能按照规定期限报送时,应当在报送期限内提出申请,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以适当延长。
缴纳税款和报送纳税申报表期限的最后一日,如遇公休假日,可以顺延。
二、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以下简称税法)的规定,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称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是指因户籍、家庭或者经济利益等原因在中国境内经常居留的个人。
第三条 税法第一条第一款所称居住一年,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在中国境内居住满365天。 临时离开不扣除天数。 前款所称暂时离境,是指一个纳税年度内一次离境不超过三十日或者多次离境累计不超过九十日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