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倍余额递减法公式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如何计提折旧?
回答如下: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种常用的计提折旧方法,适用于资产在初始阶段价值快速下降的情况。下面是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步骤:
1. 确定资产的原值(即购买成本)和预计使用年限。原值指的是购买资产时的实际支付金额。
2. 确定资产的残值,即预计使用年限结束后,资产的剩余价值。通常情况下,残值可以设为0。
3. 计算折旧费用。折旧费用等于资产的原值减去残值,再除以预计使用年限的两倍。这个计算公式可以表示为:折旧费用 = (原值 - 残值) / (预计使用年限 × 2)。
4. 在每个会计期间末,计提折旧费用。折旧费用可以通过将每期折旧费用除以预计使用年限的总期数来计算。
5. 在资产财务报表中,将折旧费用添加到资产的累计折旧账户中,同时减少资产的净值(原值减去累计折旧)。
需要注意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的折旧费用在前几年较高,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少。这种方法可以更快地降低资产价值,但在后期可能导致折旧费用过低,需要灵活调整折旧政策以确保准确计提折旧。
会计双倍余额计算公式?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5、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预计净残值)/2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在使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时要注意在最后两年计提折旧时,将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
2、由于双倍余额递减法不考虑固定资产的残值收入,因此,即不能使固定资产的账面折余价值降低到它的预计残值收入以下。当下述条件成立时,应改用直线法计提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计算公式:
1、年折旧率=2÷预计的折旧年限×100%,年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折余价值×年折旧率。
2、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3、月折旧额=年初固定资产折余价值×月折旧率。
4、固定资产期初账面净值=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
5、最后两年,每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累计折旧-净残值)/2。
扩展资料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残值的情况下,将每期固定资产的期初账面净值乘以一个固定不变的百分率,计算折旧额的一种加速折旧的方法。
我国现行财会制度规定允许的加速折旧法主要有两种: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因此,尽管制度明确了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算规则,但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根据折旧的具体情况,对规则作必要的修正,以保证折旧的计算结果合理、恰当。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最后两年的前面各年,用年限平均法折旧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在固定资产使用年限的最后两年改用年限平均法,将倒数第2年初的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在这两年平均分摊。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加速折旧法的一种,是假设固定资产的服务潜力在前期消耗较大,在后期消耗较少,为此,在使用前期多提折旧,后期少提折旧,从而相对加速折旧。
双倍余额递减计提折旧方法?
双倍余额递减法公式为: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寿命(年)×100%
年折旧额=原价*年折旧率
双倍余额递减法:是指在不考虑固定资产预计净残值的情况下,根据每期期初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后的金额(即固定资产净值)和双倍的直线法折旧率计算固定资产折旧的一种方法。
年限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三个区别?
1、二者计提的基数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每年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价值基数不同:双倍余额递减法的计提基数逐年递减,是扣除已提折旧后每年的期初余额;年数总和法的计提基数每年都是固定资产原值扣除期末预计净残值之后的余额,年年如此。
2、最后两年计提的处理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最后两年的处理不同。在最后两年,双倍余额递减法是倒数第二年期初余额扣除净残值后的余额在最后两年平均分摊折旧,两年的折旧额是相同的;年数总和法是按照尚可使用年限的递减折旧率按固定基数计提。
3.折旧率的内涵不同
双倍余额递减法与年数总和法的计提比率不同,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一个固定的双倍直线比率,除了最后两年不使用外,其他每年相同;年数总和法是一个等差递减数列式的递减折旧计提比率,计提出来的折旧额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