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基亚6300刷机,在网上怎么选路由器?
我们先说一说,一款优秀的无线路由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基本要求:
1.稳定不掉线
2.速度快,网络延迟低
锦上添花:
3.设置简单方便,轻松上手
4.有一些特色功能,如内置硬盘、QOS等、去广告等
5.外观美观
选购误区:
1.无线路由器不是天线越多,信号就越强的。
2.穿墙路由只是噱头。
3.无线信号好,不代表网速就快,还要看路由器的硬件和固件性能。
4.不要只看商家给出WIFI的速率,也要看WAN、LAN的网络接口的速率。
下面说说选购路由器你都需要关注哪几个点:
一、选择路由器的速率
这个速率要看三个点:
1.WAN口的速率:建议选千兆WAN口的
Wan口是网络输入口,连接着宽带猫,网络从这个口进入路由器,影响着你使用路由器的最大网速。举个例子,你的宽带是200M的,如果你的路由器wan口是百兆wan口,那么你上网速度会被限制在了100M。
2.LAN口的速率:建议选千兆LAN口的
Lan口是网线输出口,一般用来连接电脑、电视等设备,影响着你电脑、电视的网速。比如说,你的宽带是200M的,WAN口是千兆口(1000M),而Lan口是百兆的(100M),那么你如果用网线连接电脑、电视,它们依然是百兆的。
3.看无线WIFI的速率:这个就是商家在商品标题中给出的速率,如450M、1200M、2600M等。
这里需要给大家科普一下
2.4G的wifi单根天线最大网速约150Mbps,5G天线单根最大网速约433Mbps。
把每一根天线的速度加起来就是无线WIFI的总速度。
因此大多数300M的无线路由器都是2根2.4G的天线,而450M的就是3根2.4G的天线。而1200M的双频路由器,是两根2.4G的天线(300Mps)+2根5.0G的天线(867Mbps)≈1200M。
我们拿一款具体的产品来说明一下。
比如这款:2100Mbps双频路由器
我们先看它的WIFI的速度:
它的天线是6根,我们知道“2.4G单根最大网速150Mbps,5G天线单根最大433Mbps”。也就是说这个路由器两根天线负责2.4G的300Mbps(即2.4G是2×2mimo),4根负责5G的1733Mbps(即5G是4×4mimo)。
至于什么是mimo我会在后面详细的讲。
再说个有意思的,它的5G wifi理论值为1733Mbps,实际使用中最大只能达到约600Mbps~800Mbps,单位转化后(除以8),最大下载速度在75MB/s~100MB/s之间。
而且能达到这个速度的前提是:你的手机等接收设备要支持4×4mimo,也就是要有4根wifi接收天线才能达到75MB/s~100MB/s的下载速度,如果你的手机只支持2×2mimo也就是说只有2根wifi接收天线,网速还要降一半。
有意思的是现在的手机wifi最高也就是2×2mimo,也就是两根天线的,还有大部分不那么高端的手机都是1根天线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手机网速远远达不到商家给出的速度的原因之一了。
在浏览商品信息的时候我突然发现这个路由器的Wan口和Lan口居然都是百兆的。
wan口和lan口只有百兆???
合计2000Mbps无线速率的路由器,网口只有百兆?那我买它能干什么?难道只是为了跟好基友用wifi局域网(内网)分享小视频的时候速度能快一些?
所以我是无脑建议买Wan口和Lan口都是千兆口的路由器
二、看WIFI信号连接稳不稳定
1.建议买双频(2.4G和5G)无线路由器。
双频路由器会生成两个WIFI,一个是2.4G频段的;一个是5.0G频段的。
2.4G频率使用的最广,信号覆盖面积大,穿墙能力强,但干扰也最严重,你手机中长长的一串wifi列表大部分都是2.4G的,包括蓝牙、无线鼠标、手机的4G信号等等都是2.4G频段的,它们之间相互干扰,就像老旧、窄小的公路上各种堵车一样,会拖累你的网速。
而5G频率的是近些年新出的,具有干扰就小、速度快、延迟低等特点。缺点是遇到障碍物信号衰减严重、穿墙能力弱。
所以如果你看视频、打游戏总觉得卡、慢、延迟高还经常掉线,不妨换成5G的wifi,那感觉简直舒畅。
日常使用2.4G和5G两者互补才是双频路由器的精髓,但是来回切换wifi也挺麻烦的。
不过现在已经有路由器支持2.4G和5G双频合一的技术了,它只会生成一个wifi,会根据你的使用场景自动切换2.4G和5G。
说到5G wifi,不得不说的就是wifi传输标准了。
那么大一坨都不用看,都是老旧的标准,速度慢。而802.11.ac是现在最强、最快的,有这个的才是真正的5g路由器,购买时认准802.11.ac就可以了。
当然你也可以期待下一代的802.11.ax,比802.11.ac更快,更稳。
2.一定有很多人关注路由器信号强不强、覆盖范围广不广、穿墙厉不厉害。
首先要知道,天线的数量跟信号强不强没有一点关系,不是说天线越大、数量越多信号就越好的。
影响路由器信号强不强,穿墙厉不厉害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二是天线的增益。
发射功率: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越大,信号覆盖也就越广,但是过大的信号覆盖会导致无线信号更加拥堵,导致信号干扰更加严重,所以相关部门规定无线路由器发射功率不得超过100毫瓦,比我们手机上网的功率都要小的多,要知道我们使用手机4G网络上网时的信号发射功率就已经是200毫瓦了。
天线增益:既然路由器的发射功率被限制死了,我们就要看影响信号强度的另一个因素了,天线增益了,商家宣传的穿墙路由等都是使用了天线增益。
但是天线增益不是万能的,可以看下图。
天线增益只是在一个方向上对信号进行增益,增益低的时候信号覆盖是个圆形,但随着增益越来越强,信号虽然传播的更远了,但范围也更窄,变成了椭圆形,也就是说,天线增益越高,信号的覆盖面越窄,信号死角也越多。所以厂家一般也不会对天线做太高的增益,一般为5dBi~6dBi。
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想告诉大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穿墙路由器,如果家里面积比较大,安装几个无线信号扩展器对无线信号进行接力才是最好的选择。
还有一点:光是信号好、信号强是没用的,天线只是负责把无线信号发射出去,真正影响网速的是路由器的硬件。
三、路由器的硬件性能(CPU、内存、固件)
路由器也是一个智能设备,需要CPU、内存和固件(固件可以理解为路由器的系统)协同工作来处理网络数据,而它们影响着无线路由器的网络性能,比如掉不掉线、稳不稳定、速度快不快、延迟高不高、能稳定连接多少个无线设备等。
CPU:
CPU芯片负责处理路由器所有的数据,目前主流的CPU芯片厂家有 美国博通、联发科(MTK)、高通、瑞昱(俗称螃蟹芯片)、还有华为的海思芯片。
像华硕、网件这种高端路由器一般用的都是博通的处理器,什么都好,就是发热比较大。
而联发科MTK的处理器也很不错,因为价格便宜,所以市场占有率非常高,比如小米的大部分型号、斐讯、极路由等,它最大的特点是便宜,因为市场占有率高,所以很多大神都会开发基于MTK芯片的刷机固件,可玩性很高。
而螃蟹芯片和华为的海思芯片,可玩性很低,几乎没有可以刷机的固件。
高通的芯片也很好,只不过在路由器上太小众,使用的不多。
内存:
此外内存和闪存大小也影响着路由器的可玩性,比如能装多少插件,能不能跑的起第三方固件等。以前老式的路由器仅有几兆的内存和闪存,现在稍好的路由器都是128M起步的,一些高端的型号甚至有512M的闪存和内存了,总之不差钱的话是越大越好。
固件:
固件可以理解为路由器的系统,这个也影响着路由器的性能
比较典型的就是网件的路由器,硬件贼强,但固件差,界面难设置不说,稳定性也不行,刷了一些比较好的第三方固件后性能大增。
比较出名的第三方固件有梅林、openwrt、ddwrt等等,这些第三方固件的优势是可以装一些去广告插件、梯子、多拨提升网速、游戏模式等一些比较高级的功能。
而官方自带的固件做的最好的就是华硕,美观易用性能稳。
四、路由器的一些“特色”功能
QOS:Qos决定数据传送的优先级,作用类似于 游戏优先、网页优先、视频优先等。
比如说好几个人同时使用一个wifi,有的人在下载东西、有的人在看视频、有的人在玩网络游戏,我们在路由器的Qos功能里设置了游戏优先后,游戏的数据会优先通过,即使有人在下载东西 也能优先保证游戏的流畅性。
这个功能对于多人共用一个路由器,并且宽带速度不高,容易产生网络拥堵的情况下(比如学生宿舍、餐厅、企业等)比较有用。
内置或外挂硬盘:有这种功能的路由器可以作为你的私人云盘,这种路由器可以方便的备份你的照片等数据到自带的硬盘上,也可以在上班的时候远程控制路由器下载电影等,这样等你下班回家就可以直接看了,它也可以做为文件分享中心,与家人朋友共享照片、视频等。
Beamforming+信号智能追踪技术:目前来说可有可无的功能。作用是根据用户所在位置,将信号集中输送给用户,以此来达到信号增强的目的。这个技术只能说概念是好的,但测试实际效果并不明显,可有可无。
双频合一:顾名思义就是把2.4G的WIFI和5G的WIFI合并为一个WIFI,并且会根据你的情况自动切换对最适合你的频段。不过这个也是新出的功能,好不好用还要经过市场的检验。
五、关于无线路由器你还不知道的东西(有兴趣的可以了解一下)
MIMO:MIMO其实是一个很强大很实用的技术,正是因为有了MIMO技术,市面才有了那么多千兆wifi的路由器。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路由器有很多根天线,在没有MIMO技术的时候,路由器都是只有一根天线的,路由器每次只能使用一根天线进行无线信号的收发,而每根天线的网速又有上限,这就导致无线速度比较慢。
而有了MIMO技术后,路由器的天线多了起来,MIMO技术就是利用路由器的多根天线同时发送数据,以达到提高传输速度的目的,但要求接收设备比如说手机也要支持MIMO多根天线。
比如说你的路由器是2根天线的2×2MIMO,如果你的手机也支持2×2MIMO,那么路由器会用两根天线同时给手机传送数据;如果你的手机是1根天线的,那么它也只能用到路由器的1根天线,速度会比2根天线的慢一半。这个时候路由器其他的天线都是在偷懒的。
可能有人会问,那我再连个1根天线的手机,是不是就能把路由器的另一根天线也利用起来了?答案是否定的,你再连的手机同样也只能用到那一根天线,这个时候两个手机会均分那一根天线的网速,速度就更慢了。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路由器是2根天线的,就算你连接了10部1根天线的手机,也同样只能用到路由器的一根天线。
现在的智能手机最高也就支持2×2MIMO,大多价格不足2000元的手机都还是1×1MIMO的,因此市面上大多数的路由器天线数量都不超过4根(其中2根负责2.4G;2根负责5.0G)。
但是科学技术总是在不断进步的,为了进一步提高无线速度,杜绝天线过多而导致的天线“偷懒”的情况,就出现了MU-MIMO技术。
MU-MIMO:
这是近两年新出的技术,也是18年路由器厂家大肆宣扬的技术。它目的是解决MIMO中天线“偷懒”的现象,但目前技术不完善,很难发挥作用。
理想的情况是:假如你的mu-mimo路由器有4根天线,而你的两部手机都是2×2MU-MIMO的,这样你的两部手机都能各自分得路由器的两根天线,以达到最高的传输效率。
但实际情况是mu-mimo这个技术还很不成熟,兼容性有很大缺陷,需要满足手机、电脑等你所有接入路由器的设备都支持mu-mimo才可以,只要一个不支持就无法启动mu-mimo。而且所接入的MU-MIMO设备的芯片还必须要求是同一个牌子的(比如高通芯片和intel芯片就不能兼容)。
遗憾的是目前所有的苹果手机包括iPhoneX都不支持MU-MIMO;而好的消息是,一些使用高通骁龙820、835、710、845的手机是支持MU-MIMO的,如果你们的路由器支持MU-MMO,而连接这个路由器的所有设备都是这些高通高端芯片的手机,那么恭喜你,MU-MIMO这项技术对你们是很有用的。
由于MU-MIMO功能开启的条件太过于苛刻,因此只能说,它是一个面向未来,但技术还不是很成熟的东西,目前作用不大。
最后:
路由器中最强的厂家是华硕,硬件、固件都很强,性能稳。
网件硬件虽然不错,但固件不行,可以刷优秀的第三方固件来提高性能,如果价格比华硕便宜的话可以买。
TP-LINK、水星、FAST:其实他们三个是一家人,水星和FAST都是TP-LINK的子品牌,产品有高端有低端的,中低端价格便宜,外观设计符合国人审美,平时家里买个百元左右的用着也不错。
腾达:腾达AC9是博通芯片,可玩性有,但是发热比价大;其他的AC6、AC10等是螃蟹芯片,刷机就不要想了,而且体型不仅巨大,塑料感还很强 。
小米:小米路由器的硬件还不错的,就是固件太吃配置,稳定性不行。
斐讯:斐讯这种0元购的这种模式,上车有风险。路由器产品还不错,刷机的资源比较多,可玩性很强。如果有人肯低价出2手路由
### 频段与带宽
早期的无线路由只支持2.4GHz一个频段,现在的主流无线路由器都支持2.4GHz和5GHz两个频段,就是所谓的双频路由器。也有部分高端路由器支持一个2.4GHz和两个5GHz频段,就是三频路由。2.4GHz的信号波长长,衍射和反射能力强,在室内环境下比5GHz的信号覆盖的范围更大。缺点是目前工作在这个频段的设备太多,相互干扰比较严重,大家互相抢占带宽,速度会比较慢。而5GHz的信号,由于支持新的协议并且目前设备较少,所以相对速度要大一些。
带宽就是信道的宽度。2.4GHz的总带宽为60MHz,5GHz的总带宽为460MHz,每个信道20MHz。一些协议支持将相邻的信道绑在一起以增加带宽。
### 协议
IEEE 802.11协议簇是用于无线局域网通用的标准。常用的协议包括802.11a, 802.11b, 802.11g, 802.11n, 802.11ac。每种协议都有自己支持的特性和最高速度。其中802.11bgn工作在2.4GHz频段,802.11a和802.11ac既可以工作在5GHz频段,也可以工作在2.4GHz频段。
协议|最高速率(单信道)|2.4GHz|5GHz
-------|-------|-------|-------
802.11a | 54 | n/a | 支持
802.11b | 11 | 支持 | n/a
802.11g | 54 | 支持 | n/a
802.11n | 72.2 | 支持 | 支持
802.11ac | 433.3 | n/a | 支持
### MIMO
MIMO是multi in multi out的缩写,多输入多输出。能利用发射端的多个天线各自独立发送信号,同时在接收端用多个天线接收并恢复原信息。这是无线电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MIMO技术可以成倍地增加带宽。假设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有一组天线,记做1x1,此时的带宽为x。那么如果发射端和接收端各有两组天线,且都支持MIMO,记做2x2,此时的带宽为2x。目前的技术最高支持到8x8。
MIMO也包含SIMO(单输入多输出系统)和MISO(多输入单输出系统)。SIMO和MISO的好处是可以增加信号的灵敏度。
MU-MIMO是最新的802.11ac wave2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天线beamstreaming技术可以让路由器同时和多个终端建立联系。这样可以做到互不干扰,而且只需发射端支持即可。
### 调制方式
正交幅度调制(QAM,Quadrature Amplitude Modulation)是一种在两个正交载波上进行幅度调制的调制方式。这两个载波通常是相位差为90度(π/2)的正弦波,因此被称作正交载波。802.11n使用64-QAM在40MHz带宽下最大速率可以达到150M,802.11ac使用256-QAM在80MHz带宽下最大速率可以达到433.3M。
高通推出了无线方案,对802.11n信号进行256-QAM调制,突破了协议限制的最高速率,可以达到200M,称为Turbo Qam。对802.11ac信号进行1024-QAM调制,突破西医限制的最高速率达到541.7M,称为Nitro QAM。要使用这种技术,需要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支持才可以。
### 组合
将以上参数排列组合,我们可以得到各个协议在各个信道上的最高速度,这将成为我们解读路由器广告中参数的基础。这里只列出了802.11n和802.11ac的速度。其他协议已经不太常用了。
#### 802.11n
天线数量|20MHz|40MHz|40MHz(256QAM)|40MHz(1024QAM)
-------|-------|-------|-------|-------
1x1 | 72.2 | 150 | 200 | 250
2x2 | 144.4 | 300 | 400 | 500
3x3 | 216.7 | 450 | 600 | 750
4x4 | 288.8 | 600 | 800 | 1000
#### 802.11ac
天线数量|40MHz|80MHz|160MHz|80MHz(1024QAM)
-------|-------|-------|-------|-------
1x1 | 200 | 433.3 | 866.7 | 541.7
2x2 | 400 | 866.7 | 1733.3 | 1083.4
3x3 | 600 | 1300 | n/a | 1625.1
4x4 | 800 | 1733.3 | n/a | 2166.7
## 参数解读
在理解了各个频段的速度之后我们来看一下市场上的路由器。因为TPlink是目前全球市场出货量最大的路由器,且产品线丰富,这里我们就以TPlink举例来分析一下。
例如TPlink wdr6500,这是一款支持2.4GHz和5GHz的双频路由,支持802.11ac协议,MIMO技术。在两个频段各有三组天线。所以这台路由器的理论最大带宽为150M x 3 + 433M x 3 = 1749M,因为宣传需要就直接四舍五入为1750M。我用一张表总结了部分TPlink路由器及价格,可以看到理论最高速度基本是随着价格的增长而增长的。
型号|MU-MIMO|TurboQAM|千兆有线|2.4G天线|5G天线|2.4G带宽|5G带宽|实际带宽|宣传带宽|价格
-------|-------|-------|-------|-------|-------|-------|-------|-------|-------|-------
wr742N | N | N | N | 1 | 0 | 150 | 0 | 150 | 150 | 78
wr842N | N | N | N | 2 | 0 | 300 | 0 | 300 | 300 | 85
wr890N | N | N | N | 3 | 0 | 450 | 0 | 450 | 450 | 129
wr5600 | N | N | Y | 3 | 1 | 450 | 433 | 883 | 900 | 209
wr6300 | N | N | Y | 2 | 2 | 300 | 866 | 1166 | 1200 | 249
wr6500 | N | N | Y | 3 | 2 | 450 | 866 | 1316 | 1300 | 238
wr7500 | N | N | Y | 3 | 3 | 450 | 1299 | 1749 | 1750 | 319
wr8500 | Y | N | Y | 3 | 4 | 450 | 1732 | 2182 | 2200| 489
wr8600 | Y | Y | Y | 4 | 4 | 800 | 1732 | 2532 | 2600 | 999
读懂了这些参数后我们就知道如何选择路由器了。
首先要看家里的宽带速度,如果大于100M就一定要选择千兆有线路由器,否则就浪费了宽带的带宽。如果家庭内有NAS这种需要高速连接的设备,也要选择千兆接口的。要注意目前现在的无线路由器都宣称千兆路由,这个千兆其实指的是无线速度。比如wr6500就有百兆有线和千兆有线两个版本,买的时候要小心。
无线方面双频路由是目前市场的主流,支持802.11ac的终端也越来越多,单频路由除非特别原因已经不值得购买了。但是路由器在实际使用中是很难达到理论最高速度的,一方面是因为会有其他无线路由器的信号干扰,另一方面是因为终端设备并没有那么多组天线支持MIMO。一般来说低端手机是一组天线,iPhone是两组,iMAC和一些高端笔记本是三组,支持四组天线的终端屈指可数。所以没有必要刻意追求标高速率高的路由器,一般来说2.4GHz和5GHz各有两组天线,即标称1200M的路由器已经足够。
如果家里终端数量较多,还是要选择高端一点的型号。高端路由内存大,cpu性能好,才能保证在多设备连接的场景下也不会卡顿。
## 噱头
### 天线内置或外置
天线内置或外置并不影响信号的强度。但似乎国内市场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多外置天线的路由器,动辄6个以上外置天线。这点上TPlink尤其明显。其在国内的产品,300元就能做到6天线,而国外价格2000+的高端产品也只是3个可见的外置天线。但显然后者的信号是更强的。总之,外置天线数量和信号强度没有正相关。
### USB接口
这个通常出现在中高端路由器上,一般是用来接存储或打印设备。考虑到我国家庭的打印机保有量,大家一般都是挂移动硬盘来下电影,起到一个低端NAS的作用。但由于路由器的芯片计算能力比较差,通常IO性能都比较弱。还有些路由器由于设计问题,usb3.0接口太靠近2.4GHz天线,会影响2.4GHz信号,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
### 第三方固件
路由器其实可以看做是一个嵌入式系统,这个系统在出厂预装后就不再有更新,厂商也很少升级。在某个事件后,大神们明白了路由器的系统是如何操作路由器硬件的,于是就有了第三方固件。第三方固件的好处是可以支持更多的功能,比如去广告,科学上网等。常见的第三方固件有openwrt,padavan,ddwrt等。通常来说刷第三方固件都会是你的路由变得更不稳定,但是如果你是魔法师的话,还有什么可畏惧的那。目前国内市场上的一些所谓智能路由,都是基于openwrt系统,加上一些插件和管理app。和非智能路由刷第三方固件的效果是一样的。
### 0元购
没错说的就是斐讯这个神奇的路由器。
k1相当于买159元的理财产品一个月,送价值60元左右的路由器。
k2相当于买399元的理财产品一个月,送价值100元左右的路由器。
k2p相当于买799元的理财产品三个月,送价值150元路由器是干什么的?
如果你的网线只有一台电脑上网,那可以直接把网线插到电脑上,然后设置网络供应商提供的账户就可以直接上网了。但如果需要不止一台电脑上网,这时就需要一台设备可以把一个入口的网络分发为多个接口。
除此之外,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一般都使用无线网络,因此家用一般都使用路由器来连接外网和上网设备。
在选购路由器时,需要关注以下重要参数:
1.无线传输协议:
无线传输协议需要路由器和电子设备同时支持,国内的无线设备常见的协议是下面的几种:
第二代802.11b,只使用 2.4GHz,最快11Mbit/s,正逐渐淘汰;
第三代802.11g/a,分别使用 2.4GHz 和 5GHz,最快54Mbit/s ;
第四代802.11n,可使用 2.4GHz 或 5GHz,20 和 40MHz 信道宽度下最快72和150Mbit/s ;
第五代802.11ac,可使用 2.4Ghz 和 5GHz;
第六代802.11ax,最高达 9.6Gbps 的传输速率、允许更多的设备连入(相同连接设备数量下的速度是第五代的4倍)、降低终端设备的电池消耗;
由于第二、三、四代推出时间已久,就好比手机上网中的2G、3G,速率较慢逐渐无法满足当今的需求。
和第四代标准相比,第五代标准主要是引入了256-QAM调制模式、80/160MHz频宽,所以第五代无线协议最大的优势就是传输效率更快,在家用宽带不断升级的情况下,显然更能满足家庭用户的需求。
到了第六代标准,除了传输速率上升,在如今家庭网络设备不断增多的情况下,允许更多设备连入的同时,也提升了每台设备的速度。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第五代协议支持MIMO功能,MIMO是multi in multi out的缩写,多输入多输出。能利用发射端的多个天线各自独立发送信号,同时在接收端用多个天线接收并恢复原信息。这是无线电技术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
第六代协议支持OFDMA上下行链路技术,简单来说我们可以理解为MIMO技术的升级版。需注意的是,就算终端设备不支持WiFi6,其性能也会因为使用WiFi6的路由器而增加。
MIMO技术可以成倍地增加带宽。假设发射端和接收端都有一组天线,记做1x1,此时的带宽为X。那么如果发射端和接收端各有两组天线,且都支持MIMO,记做2x2,此时的带宽为2X。目前的技术最高支持到8x8。
所以购买路由器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否支持第五代标准,一般的家用路由器,标称速度为1200M及以上的路由器,都支持第五代协议,即支持双频2.4G和5G。
这里插一个小广告——网件所有的路由器都支持第五代标准,而支持第六代标准的路由器也已经面世。
另外,也需要注意手中的终端设备支持的WIFI协议。比如:iPhone 4S支持无线协议为:IEEE 802.11 n/b/g,不支持802.11ac,而iPhone 6S Plus支持的无线协议为:IEEE 802.11 a/b/g/n/ac
2.频段的选择
2.4GHz和5GHz其实都是无线信号的频段,而2.4GHz要早于5GHz而出现,所以2.4GHz的通用性要比5GHz更好,不过这也造成了2.4GHz频段过于拥堵,而5GHz频段则刚好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
可以将两者的区别总结为两句话:
速度上:5GHz Wi-Fi要比2.4GHz Wi-Fi的速度更快;
覆盖范围:2.4GHz Wi-Fi要比5GHz Wi-Fi的覆盖面更大。
此外,如今2.4GHz与5GHz的共存形态(双频)也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双频Wi-Fi设备的优点在于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更稳定的的Wi-Fi无线信号、更快的传输速度,所以在选择的时候,双频路由器是值得被首先考量的。
3.WAN口速度和LAN口速度
WAN即广域网,LAN为局域网,分别对应路由器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因此两个端口的选择取决于你的接入带宽,而我们上网最终网速的源头是还是受限于运营商接入带宽。
目前路由器的接口为千兆和百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全国宽带网络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家庭使用的是100M、200M的宽带,部分城市甚至提供了千兆网络,所以选择千兆网口才能让网速发挥其最大能力。
当然还要注意有些路由器虽然自称千兆,但很可能是百兆WAN口+千兆LAN口,输入太少,所以输出也不可能超出百兆,在购买时一定要认真查看参数。
4.穿墙和天线
Wi-Fi本质上还是一种电磁波,在遇到障碍物时会产生信号衰减,距离越远、信号越差,墙越厚、信号越差。
影响路由器穿墙能力主要是受无线信号的发射功率,功率越大,信号也就覆盖越广,相同距离的接收端接收得也就越多。
但是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功率过大的话产生的信号就越拥堵,反而干扰信号,另外有若干数据显示过高的功率对于人体可能有轻微影响,因为国家对于无线设备的发射功率有明确的限制。
根据国内外预防医学专家的实验结果,当高频电磁辐射超过国家标准限值时,会使人出现神经和精神紊乱性疾病,如紧张、失眠、头胀、头痛、全身无力等。过分超标的电磁辐射,将会损伤人的大脑,破坏内分泌功能和影响人的生育能力等。
在选购的时候记得要仔细检查看看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商家对于路由器产品的宣传就是天线越多信号越强。目前的终端设备大多只有双天线设计,比如有一些4天线设计的路由器,实际上还是用的双频2x2的芯片方案,和使用两根天线同方案的产品相比,并不会有理论性能提升。同时,信号强度和天线的发射功率有关,和天线数量也无直接关系。
在考虑安全性的基础上,如果想实现大面积/多楼层的全方位覆盖,建议还是采用分布式无线路由系统,从地下室到后院,全覆盖的WIFI系统可以覆盖到近千平方米的范围,即使有更多的设备连入,也能提供理想的网速。
在大户型的家用无线路由器的选择上,需要结合到住房面积和接入设备的实际情况来进行组合,一般来说1个主机搭配1-2个分身基本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当然,你还可以通过选择免费上门安装的服务,让我们的工程师来帮你解决组合和安置的问题。
*在京东/天猫旗舰店均支持北上广深杭上门安装服务,仅限Orbi5系用户。
5、带机量
不同路由器的带机量可能不同,可以根据需要接入网络的终端数量来选择合适的路由器。
一般,无线规格越高,带机量越大,双频无线路由器带机量远远高于单频无线路由器。如果家用同时联网设备较多,需要注意带机量的参数。
通常情况下,家里网速开始出现网速变慢或者死机的状况,很可能就是因为路由器的带机量不够。如今,家庭设备需要联网设备变得越来越多——手机、电脑、平板、空调、扫地机器人等等,这也就是为什么WIFI标准在最近升级到了第六代,这里比较建议的是购买支持最新标准的路由器。
6、硬件
路由器也有自己的CPU、内存甚至硬盘存储设备,但对于家用只有几十M的入网带宽来看,普通路由器基本可以不必太过于关注这些参数。
一般是CPU越好、内存越大,价格也就越贵。目前路由器 CPU 最好的两家为博通和高通,高端路由器市场基本上都是采用这两家的芯片,其次再是英特尔等厂商。
7、可扩展性
这个可能也是发烧友需要考虑的问题,一般路由器都内置了网页管理工具,登录进路由器管理员页面可以修改路由器的很多参数;有些路由器还支持访客功能、静态Mac绑定、防蹭网功能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网络生活。
也有一些路由器可以刷第三方固件,就可以有更丰富的玩法,比如绑定花生壳、内网穿透、组建家庭云等。
综上,结合你实际的入网带宽、住房面积、终端数量和使用场景,选择最适合你的路由器。当然,鉴于最近两年开始万物互联的普及率越来越高,我们比较建议大家购买品质较好的路由器来使用,这样也能有着较好的上网体验。
N6300保密码忘记了?
.
把手机放一边不动,至少等15分钟后输入12345或者4012157370试试。诺基亚有自我保护,连续输错5次密码后,就锁定了,15分钟后再输入密码才有效
2.
如果都搞不定,只能找维修点刷机了。在保的话就送客服免费刷机,过保了就送维修店花20块钱刷机
如何看待新发售的一加8和一加8Pro?
直接给大家看看我刚做的测评吧!
2014年对于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了,在那一年里,我正式结束了我的校园学习生涯,离开学校,开始到处碰壁。也是在这一年,OPPO前副总经理刘作虎带着他的一加手机1开始冲向互联网手机市场,并喊出了“不将就”的口号。当时,因为兴趣和爱好,不将就和一加1成为了我在一次次碰壁之后,喜欢和小伙伴谈论的事情,并且乐此不疲,我也因此结识到了更多搞机的“道友”。
在那个智能手机准备进入到全新的金属机身时代之前,市面上的产品大都还使用着塑料材质的机身,而且基本上塑料面也仅仅只是通过简单的处理,没有现在的玻璃手机处理上有那么多种复杂的工艺。而当时的一加手机就开始在手机材质的用料上投入到更多的精力,比如说砂岩黑和Baby Skin白,虽然都是一样的材质,但是能够给人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感受。
除了处理工艺上带来不同之外,一加甚至还带来了由竹子、凯夫拉等不同材质制作而成的手机外壳。当时的这些手机外壳并不是套在手机上的保护壳,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更换的手机背壳。所以当时一加手机的一大特色就是可以更换外壳,享受不同材质所带来的不同手感。相较于当时的互联网手机厂商讲性价比、讲跑分、讲处理器……一加当时似乎就是不务正业的存在。
……
回到现在,我差不多在职场上混了5、6年,而当初在发布会上不惜爆粗来讲述一加手机的手感的刘作虎,也在即将过去的四月份发布了最新款一加手机。和我在职场上混的情况不同,一加手机已经从当年的旗舰杀手变成了当下的旗舰产品。一加8 Pro,就是这家当年因为早早使用三星AMOLED屏幕导致产品被诟病为抹布屏的公司所带来的屏幕机皇。
是的,一加手机已经从当年的屏幕偏科生变成了如今几乎全能的屏幕特长生。而一加手机发布会的重点,也从原来爆粗才能准确描述的手感、硬件配置等变成了屏幕的旦用难回以及顺带描述一下的硬件配置和手感。因此,在这篇偏向体验的评测文章当中,我也会先从屏幕这一块来和大家聊聊一加8 Pro这款产品。
一加 8 Pro是同班同学中的屏幕特长生
说到手机屏幕,一加其实有一段“黑历史”的。一加手机使用AMOLED屏幕最早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加3手机,这家公司从2016年就开始使用来自三星的AMOLED屏幕。从LCD屏幕转到A屏之后,一加手机面临着用户、网友的一个吐槽就是那块屏幕,那块屏幕被戏称为抹布屏、三星边角料屏……总而言之,就是当时的一加手机可以说是智能手机中的屏幕偏科生。
然而,一加在屏幕这一块严重偏科的情况在2019年发生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切的转折点就是一加 7 Pro。一加 7 Pro手机采用了一块当时独一无二的90Hz刷新率、2K分辨率的AMOLED屏幕,在显示效果上DisplayMate也给到了A+的评级,可以说是当时应用在智能手机上最为先进的屏幕之一。一加也由当年的屏幕偏科生摇身一变成了屏幕特长生。到了今年的一加 8 Pro手机上,屏幕再一次进化,使得一加手机在屏幕这一块仍然领先于许多其他厂商。
一加 8 Pro手机上采用的屏幕刷新率再次刷新一加 7 Pro的记录,达到了120Hz,是目前市面上许多手机的屏幕刷新率的两倍。高刷新率对于屏幕显示来说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就是能够让屏幕内容滚动的时候变得更加自然、更加顺滑……这种顺滑是能够明显感受到的,我能够随手写出来的一个区别体验场景。你在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用手指或者滚动鼠标滚轮反复快速上下滑动这段文字,如果你是在一块60Hz屏幕上看,那么你很大概率能够看到重影,不信你现在就可以试试。而这种体验基本上你是不会在120Hz刷新率的屏幕上看到的。
120Hz刷新率屏幕对于手机的日常使用的提升是明显的,基本上存在于你操作手机的每一个场景,快速翻看微信聊天记录、翻当天的朋友圈内容甚至于说你打开应用文件夹,都能够带来肉眼可见的提升,确实会让你使用手机的时候变得更加舒服。即便是你在某个时间段里相当无聊,在一加 8 Pro的120Hz屏幕上仅仅只是快速滑动微博信息流,也是一种很舒服的体验,甚至还能解压。对于这块屏幕所带来的体验,你会在2-3天的使用时间内快速适应到新手机当中,享受那种纵享丝滑的体验,这时你再回到旧手机的60Hz屏幕上,就能够明显地感觉出来原来手机的掉帧情况。
成年人当然是全都要
在旦用难回这件事上,我始终认为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我承认由奢入俭难,但是我上次评测完三星S20之后,无痛无痒地回到了自己的iPhone使用上。
另一方面,对于游戏玩家来说,高刷新率屏幕就是快速提升自身实力的捷径。比如说我是一个王者荣耀玩家,我很喜欢玩百里守约这个射手(其实就是喜欢伏地……),在高帧率选项开启与否两种情况下,二技能瞄准、甩狙等体验都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别,我一度把我菜的原因归咎在刷新率不够上。后来实际证明确实如此。游戏体验的提升,则是120Hz刷新率的屏幕对于游戏玩家的一个极大吸引力。我可以嘴硬否认旦用难回,但是,在游戏上,我是真的不愿意再妥协回去用60Hz刷新率的屏幕。
哦,我是王者玩家,现在这游戏还只有60Hz帧率可选。在高帧率游戏的内容上,根据一加方面公布的消息,目前已经有穿越火线、QQ飞车以及堡垒前线等12款热门游戏支持高帧模式。一加表示他们已经和腾讯、网易等游戏公司紧密合作,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会有更多高帧游戏出现。
此外,针对视频内容,一加 8 Pro还搭载了一颗独立芯片,通过MEMC运动预测和运动矢量补偿的算法,提供高帧率视频内容。目前,Bilibili、腾讯视频、腾讯体育、优酷、爱奇艺等主流在线视频平台都已经支持一加MEMC插帧技术,B站更是支持插帧到120帧。实际使用上来看,插帧技术对于视频观影体验的提升还是很大的,但是这种插帧体验并不是覆盖所有视频,比如B站的电影会插帧,其他视频测试了几个都没有进行插帧。
对于目前一加 8 Pro所采用的视频插帧技术,我觉得如果你喜欢看那种慢慢悠悠的文艺片的话,那么你确实能够通过这款手机获得更好的观影体验。至于其他方面,从目前能够实现的插帧效果来看,在手机上进行视频插帧的前景还是值得期待的。关于视频插帧技术的详解,也可以点这里参考我们之前写过的课堂文章。而一加成为行业里率先吃螃蟹的品牌,咱们先不论这个螃蟹有没有毒,如果螃蟹相比其他食物在口感、味道上有比较大的差别,那么你适应螃蟹这种食物本身就需要时间。
除了120Hz刷新率之外,一加 8 Pro手机上的这块屏幕还支持2K分辨率(3168×1440),并且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并非是二选一的存在,它为成年人提供了选择。其他数据上,一加 8 Pro的屏幕最高亮度可以达到1300尼特,日常使用的部分场景下(比如在大太阳地下)全屏最高亮度也可以去到800尼特以上的亮度,所以基本上不会出现亮度不够看不清楚屏幕内容的场景。而关于屏幕亮度,我发现一加 8 Pro这块屏幕在自动亮度的情况下即便处于最低亮度模式,人眼观察下亮度相较于其他手机也还是比较高的。
除了120Hz刷新率之外,一加 8 Pro的屏幕还拥有3168×1440的分辨率,最高亮度可达到1300nit,4096级自动亮度调节,JNCD ≈ 0.4,支持10bit色阶,显示多达10.7亿色彩。那么这块号称是智能手机上应用的顶级屏幕,对比桌面专业显示器会怎么样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对于一加 8 Pro手机和华硕PA329C专业显示器的测试数据(来自超能网测试数据)吧。
最高亮度色域色准色温
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一加 8 Pro在显示亮度上会比专业显示器要高得多,这是因为两者的使用场景不一致,实际上这个数据没有什么可比性。而在显示效果上,我们的测试数据显示,一加 8 Pro手机的屏幕和华硕PA329C的屏幕在默认模式下的色域覆盖已经十分接近。
在色准对比上,默认模式下,一加 8 Pro的平均色准其实要比专业显示器要好。但是,对于需要使用到专业显示器的用户来说,默认模式在开机之后应该不会存在太长时间,他们会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进行调整,调整之后的色准数据就要比一加 8 Pro的数据优秀得多。也就是说,一加 8 Pro的屏幕可以说是一块显示优秀的屏幕,但是还达不到专业级别。经过这次的对比之后,我就更加好奇索尼Xperia Pro的屏幕素质了。
实际观感上面,在一加今天推送新固件之前,开启显示设置项内的“舒适显示”(类似于iPhone的原彩显示)之后,屏幕的显示效果让人明显就能感觉出来是偏绿的,关闭之后就正常许多。而在更新今天的新固件之后,情况正好相反。所以,一加 8 Pro手机本身拥有一块硬件素质好的屏幕,但是,也能够明显看出来一加方面对于这块屏幕的调校火候还是有待提高的。
还是真TM好的手感?
正如文章开篇的时候所说,我从一加发布这个品牌的首款产品的时候,就乐于和我的小伙伴谈论那款产品,并且也向我的亲人安利过。当时想法比较简单,喜欢跟着厂商的宣传去看产品,所以当时拿到一加手机1的时候,经常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和大家吹这手机手感真TM好。其实就是Baby Skin白的那个后盖摸起来的时候很舒服。实际上,一加1这款产品当时的设计特色是悬浮屏,它甚至没有后来一加产品发布的时候刘作虎在台上很卖力地介绍的反复雕琢的腰线。
而在一加 8 Pro这款手机上,在外观设计上我基本已经找不到当时一加1的那种感觉了,除了背后的那个摄像头模块还能有一点当年的那个感觉。也正是因为这个从去年一加 7 Pro上传承下来的摄像头模组设计,让一加 8 Pro这款产品在今年的那一堆矩阵相机模组中显得相当清新并且还好看。那么在经过这么大的设计变迁之后,手感上一加 8 Pro还会那么顶吗?
实际上,我把一加 8 Pro拿上手的时候,第一感觉是“哇,这手机好沉。”官方标注的数据是199g,我们在经过一周的上手体验之后,加上单SIM卡、没有撕掉出厂膜以及使用的时候沾上的一丢丢粘性物,称重202.7g。相较于我自己使用的186g的手机,带来的坠手感是更明显的,而我原来对于自己的手机一般的调侃描述是砖头一样。
在视觉效果上,屏幕尺寸接近7英寸(实际6.78英寸)的一加 8 Pro这款手机给我的第一映像不是好大,而是好长。这个也是现在的智能手机往大屏发展的方向,大家都通过把屏幕做长来增加尺寸。一加 8 Pro采用了一块19.8:9的屏幕,加上采用弯曲角度还比较大双曲面柔性屏,就使得这款手机整体看上去非常长。
成功突破成年男子的牛仔裤兜
在这些比较主观的感受背后,一加 8 Pro采用了前后双3D曲面玻璃设计,背面玻璃的处理上,使用了镜面和AG磨砂处理两种工艺。我手上的这部青空版一加 8 Pro,采用的是AG磨砂工艺。根据一加方面的消息,一加 8 Pro青空版的后壳玻璃表面的雾度达到了72%。经过磨砂处理之后的后盖玻璃,在光的反射表现上就做得非常好,它就像以前我们课室内的黑板,即便是在强光照射下,依然能够做到不管从哪个角度观看,都能不刺眼。所以,当我把一加 8 Pro手机放在办公桌上的时候,我就喜欢背面朝上放着,因为我头顶上方就是灯,灯光打在屏幕上反射出来的光会让眼睛有点不适。
另一方面,经过AG雾面处理之后,一加 8 Pro的背面在不同角度的光照下,还能呈现出颜色的变化,通过某个角度观看,这种青色甚至会有蓝色的感觉。关注一加的小伙伴应该就知道,一加在2018年发布的一加6T手机上就使用过AG玻璃处理工艺,当年的电光紫一加6T也带来了足够骚气的配色。
此外,经过雾面处理之后的玻璃,也能够带来更加细腻的触感,摸起来的话说一句真TM好也没有啥问题。还有就是,雾面处理之后的玻璃表面,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留下指纹痕迹。双3D曲面玻璃设计也让一加 8 Pro能够拥有比较好的握持感。
整体上来说,一加 8 Pro相较于当年的一加1,在设计上已经发生了DNA突变一样的变化,毕竟做了这么多代产品。但是有一点没变的是,一加这家公司对于手机表面的触感的那份执着的DNA是没有改变的,他们依然会在“手感”这样的细节上花费很多功夫。不过,我不会再像当初那样很盲目地夸赞一加 8 Pro的手感真TM好,在触感和握持感之外,我并不喜欢那种拿在手上沉甸甸的感觉,当初我是怎么嫌弃索半斤的,现在就会怎么不喜欢一加 8 Pro。当然了,就跟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一样,智能手机的使用也是千人千面,就像我的朋友圈里,也有人喜欢沉沉的手机。
无线充电/IP68的补齐,让一加 8 Pro更加全能
一加 8 Pro手机这次支持无线充电,并且开始就直接给30W无线快充,确实是一个很yes的亮点。我相信除了我之外,还有其他不少加油也都在等这样一个功能。我非常愿意用刘作虎的官话来描述无线充电功能,“你们可以不用,但一定要有的。”对于我来说,无线充电带来体验上的提升是明显的,晚上洗过澡准备睡觉的时候,我并不想再在我桌面上一堆的数据线里找到一根跟手机充电,我就想在床上躺着刷一会手机然后随手一放就睡觉。无线充电就能够满足我这样的欲望。所以这次一加 8 Pro手机不管是支持5W、10W还是30W,我都觉得很yes。
针对一加 8 Pro的无线充电功能,一加还发布了一款立式无线充电底座。和市面上大部分产品采用分离式设计不同,一加立式无线充电底座和充电线、插头是一体化的,为了解决无线充电的发热问题,充电底座内还有散热风扇。实际使用上,一加 8 Pro在一加无线充电底座上充电的时候,手机的温度会明显升高,手掌触摸能够明显感受出来,但是这种升温并不会导致手机发烫。关于这个充电发热问题,我们测试的环境是一个比较舒适的办公室环境,穿衣介于一件短袖+一件薄长袖以及一件短袖之间。
另外一加无线充电底座是单线圈设计,你只能以一个角度对一加 8 Pro进行充电。对于我而言,一加这个无线充电底座还有一大用途就是充当一个底座,我可以横着把手机放在上面刷剧。具体充电效果可以参考下图。
从测试中可以看到,使用一加无线充电底座给一加 8 Pro手机进行充电的话,从0充满到100%所需的时间为105分钟,两个小时不到。整个充电过程的速率算是比较稳定的了,前20分钟的充电速率会相对较快。而使用标配的有线充电的话,充电的速率就会更快,从0充到100%所需的时间大概为78分钟,也就是一个小时多点,前30分钟可以冲到50%左右。
另一个让我觉得很赞的一个点就是支持IP68级别的防水,我不用再刻意的在一些可能会让手机沾水的场景下收好手机,也不用担心外出突然下雨的时候衣服裤子被淋湿而担心手机被损坏。而且,这些年来我已经被培养出一个喜欢洗手机的习惯,当我觉得手机沾上很多指纹的时候,我是会直接把手机拿到水龙头地下冲洗的,洗完之后我觉得我的手机又像新的了一样,看起来心情都愉悦不少。
拍出来都是爱你的形状
洗手机的场景算是一个加分项,实际上IP68的防水还是很有必要的。举一个充满味道的例子就是,假如你在上厕所的时候不下心把手机掉下去了,你真的就可以捞上来然后冲洗干净的……又或者许多宝爸宝妈会遇到的问题,有时候宝宝真的就会直接拿着手机直接就往水桶里扔的,在当下吃喝拉撒睡都要碰一下手机的现状下,带着手机给宝宝洗澡的情况也是不少的,这时候对于手机防水性能的需求就绝对不仅仅是防泼溅这么简单。
相信当时和我一起粉一加的加油,现在成家立业的应该也有不少了,宝宝差不多也到了一个能扔手机的阶段了。
在我自己的实际使用当中,我还曾经把手机的摄像头放进水里面进行拍照,想要拍出和我们正常看到的世界感觉不太一样的画面。这时候手机的防水性能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只不过,一加 8 Pro手机的这块屏幕过于灵敏,比如说我刚打开水龙头水往下冲的时候,水流就能把通知栏拉下来……而我把摄像头探到盆里水下的时候,水已经在操作屏幕,会出现一些AI操作的乱象……当稳定下来的时候,我尝试按下快门键进行拍照,但是实际上手机是处于不可操作的状态。
所以,暂时来说一加 8 Pro的IP68防水功能是能够让你把手机放到水龙头下冲洗的,但是如果你想借着这个特性做使用场景延伸的时候,可能就会遇到更多困难。对了,IP68防水的手机进水之后也是不保修的,放在水龙头下冲洗的时候水流不要对准孔位,坏了我们也不负责。
续航能力测试:120Hz+2K真的可以都要
之前我们评测三星S20(点这里回顾)的时候,因为考虑到续航的问题,三星给到120Hz和2K分辨率的选项是二选一,我们只能当个孩子。而在一加 8 Pro手机上,一加给到了我们当成年人的选择,120Hz和2K分辨率都要。那么,一加 8 Pro所拥有的4510mAh电池能够满足120Hz刷新率+2K分辨率使用要求吗?
从我们的测试结果来看,120Hz+2K的一加 8 Pro在爱奇艺在线视频播放、和平精英游戏两个场景中的续航能力都是要比三星S20(1080P120Hz或者2K60Hz,4000mAh)强的。而在今日头条刷文字内容上,120Hz+2K的一加 8 Pro续航就不如三星S20了,而把分辨率调到1080P的时候,一加的成绩就比三星S20好。
综合换算下来,24小时中度使用消耗的电量为58%。所以说,一加 8 Pro同时开启120Hz刷新率和2K分辨率之后,还是能够比较好地满足大家的日常使用的,你可以放心地当个成年人。如果你使用手机的频率相当高的话,那么在常呆的地方备个一加无线充电底座,基本上就不会出现电量焦虑了。
当年扁平的充电线已经变圆了
双4800万像素摄像头能带来怎样的体验?
一加 8 Pro手机这次在相机上的升级可以说是这个品牌有史以来最“大”的升级点了。去年的一加 7 Pro使用的主摄是索尼的IMX586传感器,因为这颗传感器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所以我一度认为这会使得在屏幕那么拔尖的一加 7 Pro上使用这颗传感器有点掉价。而今年的一加 8 Pro的相机升级,则是妥妥地干掉了我的这样的心理不认可的态度。
一加 8 Pro手机搭载了索尼IMX689主摄,4800万像素,拥有1/1.4 英寸传感器,f/1.78 大光圈,使用四拜耳阵列,四合一之后单像素可达2.24微米;支持10bit色深RAW输出,支持原生的双ISO降噪,可以在白天和晚上用两档高低不同的原生ISO拍照。同时,IMX689 还可以将四个像素合成一个,让整个传感器区域都可以快速进行对焦(全像素全向对焦)。这也是在手机发布之前我最大的一个期待。
后置四颗摄像头
此外,一加 8 Pro手机还使用了索尼IMX586传感器(就是去年一加7T Pro上的主摄传感器)作为超广角镜头,4800万像素,120°视角,还支持3cm微距拍摄,能够适应更多不同的使用场景。对于这个微距镜头,我觉得需要指出来的一点是,如果你想进行微距拍摄,你需要通过屏幕顶部的菜单项手动开启微距模式。如果相机的各个功能能够做得更加自动化的话,体验应该会好很多。
除了两颗4800万像素的摄像头之外,一加 8 Pro还有一颗800万像素3倍混合人像镜头以及一颗500万像素滤光镜头。
微距样张,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在相机的实际表现上,一加 8 Pro手机在色彩还原、宽容度、逆光拍照等表现都是值得肯定的,暗光环境的表现同样值得肯定。而3cm微距,则是我喜欢并且会高频使用的一个模式,通过这个模式,你可以把镜头怼到拍摄主体上去拍。但是在照片放大之后,照片的细节依然经得起考究。不过,一加对于一加 8 Pro的相机硬件调校,我感觉就是还有提升的空间。
HDR照片,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一加 8 Pro的相机硬件仅仅是在我手里没有达到我的期待值。另外,一加 8 Pro手机还采用了三颗高精度麦克风,官方宣称支持Audio Zoom、降风噪和立体声收音,实际体验里,一加真的应该花更多精力来充分发挥这款产品的硬件实力。
更多样张:普通模式
夜景模式
逆光
微距
超广角
1x
2x
30x
超广角微距
还有一点想和大家分享拍照细节。对于一加 8 Pro这样的后背元素排布,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布局的,它让我感觉到手机的背部元素更加规范,以至于我会觉得它很好看,再加上AG处理工艺下的绿色配色,一加 8 Pro青空版真的很耐看。但是,在我个人的拍照经历里得到的一个小细节是,当我想要拍地上的落叶的时候,我是更希望摄像头模组能够更靠近地面的,摄像头靠近地面和摄像头远离地面的最终拍照效果对比如下图。
摄像头靠近地面摄像头远离地面所以说,居中设计的摄像头模组能够带来更好的视觉感受,并且在绝大部分拍照场景中也不会产生影响。而边角放置的摄像头模组在面对更多的场景下则是能够带来更加灵活的拍摄角度。
其他体验
立体声扬声器作为一个手游玩家以及喜欢把手机靠在无线充电底座上看剧的我来说,双扬声器这个配置是关键的。而且,一加 8 Pro还拥有一块6.78英寸大小的120Hz屏幕,在这次评测当中,刷剧和打游戏也成为一个重点体验的环节。
根据一加的介绍,一加 8 Pro手机支持双立体声扬声器,支持杜比全景声。在上手这款产品之前,说实话我是比较期待扬声器的表现的。实际上手之后,一加 8 Pro手机在扬声器的音质表现上也能让人感到满意,并且音量也足够。但是,在我使用手上的这台机器的时候,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就是声音是集中在听筒部分的,底部扬声器相对来说存在感是相对较弱的,你能够明显感受到这种差异。
我曾经尝试以听筒位置的扬声器正对我们而底部扬声器开孔是侧向的为理由尝试说服我自己,但是,这种情况在iPhone上不是能够明显感知的,在之前测试的三星S20手机上也不是能够明显感知的,而一加 8 Pro手机的这种情况是相当明显的。所以整体上,一加 8 Pro有时候会让我觉得底部扬声器坏了。
游戏性能游戏手机并不是一个什么新概念,在我还上初中的时候,我就开始接触诺基亚QD,那就是当时的游戏手机。实际上,手机游戏的出现要比手机相机出现的时间早,1998年的时候,诺基亚就把贪吃蛇做进了6110手机当中,而手机相机则是直到2000年才出现。在当年诺基亚6110推出之后,也不知道是手机成就了贪吃蛇还是贪吃蛇成就了6110,当年的这款手机销售火爆,贪吃蛇也成为了一款现象级作品。
Hannu Korhonen在自己的研究文章中写道:“手机游戏时代始于 1997 年,当时诺基亚在 6110 机型上发布了第一款名为贪吃蛇的手机游戏。这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手机游戏之一,全球有超过 3.5 亿部手机提供这款游戏。”
所以说,手机游戏自其诞生之日起,就拥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和需求。或者说,大家都喜欢在手机上打游戏。发展到今天,一加 8 Pro已经拥有了当下最强之一的手机处理器骁龙865,我们手上的这台机器还拥有着12GB LPDDR5内存以及256GB UFS 3.0闪存,更有着2K分辨率、120Hz刷新率的屏幕。实际表现上,在QQ飞车这款游戏的测试当中,开启120帧以及最高游戏画质之后,游戏运行的平均帧率可以维持在116.1,除去开头和结束之后的拖后腿情况,游戏过程基本维持在120帧,处理器温度平均56.5℃。
QQ飞车
在和平精英、王者荣耀、崩坏3的测试当中,游戏过程的帧率也都能够稳定在60帧,游戏过程中机身表面温度升高是一个正常现象,一加 8 Pro在长时间游戏(测试)之后也都能把CPU温度控制在60℃以内。所以,在一加 8 Pro这款手机上,与其说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游戏体验,还不如期待下什么时候才能有能够撑爆这款产品的硬件平台的游戏作品比较好。
崩坏3
和平精英
在游戏性能之外的一点体验就是这款曲面屏。这个可以说是带来游戏不适感的一个点,比如说我打王者的时候,需要点开装备面板了解情况,但是因为点击的选项正好就在曲面上,于是就经常出现似乎没点到的情况。这不是说这块屏幕不够灵敏,毕竟240Hz的触控采样率比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产品都要高了。我举得这个例子主要就是想说明,你需要去适应双曲面屏。这种情况不仅出现在游戏当中,日常使用的其他场景中也会遇到。
在触控之外的另一个点是显示效果,曲面显示真的会带来一丢丢的图像畸形。而对于大家说到的误触问题,在我的使用过程当中是没有遇到过的,如果硬要凑的话,在我握着手机(屏幕朝向掌心)的时候,倒是出现过几次手机屏幕被点亮然后进入到桌面的情况,然后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了一些看不懂的人工操作……
氢OS系统使用体验在国产手机厂商的定制ROM当中,一加的氢OS可以说是最接近原生安卓设计的产品了。并且,从氢OS发布之初,因为轻量化的原因,一加在国内也收获了不少粉丝,或者说收获了那部分追求轻量化的用户。对于一加的氢OS来说,轻快一直是他们打造这款系统的主旋律。而在轻快之外,如今的氢OS又将给我们带来怎么样的体验呢?
还是先从那块长屏幕说起吧。一加 8 Pro手机使用的6.78英寸挖孔屏幕,确实也是给原来的软件开发带来了更多的东西。在氢OS上,我感觉应用对于这块屏幕的适配情况是参差不齐的。比如说手机内置的设置应用和钱包应用,设置应用打开的整个动画看起来是相当协调的,而钱包App在按下图标之后,顶部状态栏的变化过程是很突兀的。具体效果可以参考以下动图。
这种突兀的情况发生在许多日常刷手机的场景当中,比如同是微字辈的微信和微博,在一加 8 Pro手机上,微信的整体体验就会比微博的体验在视觉效果上好得多。对于这种情况,我不知道一直追求流畅的刘作虎是怎么看待的,也不知道当初描述90Hz刷新率屏幕旦用难回的那部分是怎么看到这种突兀的动画的。对于当时追随着一加不将就的我来说,我只想对一加说,在坚持轻快的同时,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更用心些吧,隔壁ColorOS都开始对用户可能不怎么观察到的图标动画下功夫了。
对于我来说,我不会去关注这样的情况是系统优化不到位还是应用适配不好造成的,我只会想到,我只是在一加 8 Pro这款手机上体验到这种不好的体验。
第二个则是广告问题。这两年来对于手机ROM的热点讨论问题是系统广告。怎么说呢,在大家吐槽甚至是骂系统广告的时候,我看到的那个对象更多会是MIUI、Flyme,而一加的身影是比较少看到的。因此在上手一加 8 Pro手机之前,我基本上没有想到过广告问题。而在实际上手之后,一加的氢OS确实也没有什么广告,但是在我打开应用商店的时候,我看到了大大的一加 8系列手机的开屏广告。嗯,当时我会告诉自己说,可能这仅仅是新品上市的广告,后面就会没了。一加通过很实际的行动告诉我,“没错,我们就是设置了每次启动的开屏广告(微笑)”。
对于这种每次打开都要显示的开屏广告,我个人认为是十分影响用户体验的。第三方应用在启动的时候,你说什么要生存要赚钱,适当展示一下开屏广告,OK,我理解。但是,你作为一个手机内置的应用商店,一个大多数用户安装应用的途径……好吧,建议是跟小米学学吧,至少小米手机的应用商店还没有这样的“硬广”。想想当初“不将就”的初心吧。
还有一个我觉得是针对当下的长屏幕体验非常好的点。打开应用文件夹的时候,氢OS是从底部弹出来文件夹的,如果你把所有的应用图标、应用文件夹都放在靠近底部单手可触及的地方,那么这样一个特性就非常适合单手操作。而如果你不是一个偏执的或者会主动为相关特性去重新适应手机使用的用户来说,那么这个特性就会带来使用上的疑惑,它不符合视觉直觉或者操作的连贯性。
最后一个说说Breeno语音助手吧。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可能会觉得手机上的智能语音助手没X用。我说一下我的使用情况吧,我在一加 8 Pro手机上设置好了之后,几乎也是没有使用这个功能的。但是,为了迎接劳动节五天假期,4月26日是需要上班的,而我的闹钟就设置在周一到周六。25日当天晚上放下手机的时候,我发现还没设置闹钟。于是,我喊了一句“小布小布,设置一个早上7点半的闹钟”,随后,我就可以安心睡觉了。那天晚上,小布对我很温柔。
总结:一加 8 Pro就是一款准旗舰
在大学毕业前后,我带着我的简历四处碰壁,最后进入到原本自己兴趣所在的科技数码领域,我原来的兴趣爱好变成了我的工作内容。因此,对于科技数码产品的理解,除了原来的刷机、听厂商介绍之外,我自己也开始变得专业,对待这些产品也有了比以往更深的理解。所以这次,也带着自己对于产品的一些理解,来和大家聊聊一加的这款新产品。
而一加手机,也从当年的那个互联网品牌手机,推出旗舰杀手产品,到了现如今的准旗舰产品。一加 8 Pro手机可以说是一加这个品牌在一代一代产品的迭代之后,进化出来的一款全能的旗舰产品,它拥有当前智能手机行业顶级的接近专业的屏幕,有着当前最强悍的手机处理器之一的骁龙865,有着最新的LPDDR5内存,有着UFS3.0闪存,有着顶级的相机硬件,有着优秀的续航时间……
所以在硬件层面上,一加 8 Pro可以说是一款没什么好挑剔的产品。并且一加品牌出来的产品,在做工方面也是对得起旗舰定位的。
不过,在软件层面上,确实还是一加需要花费更多精力的地方。对于我来说,轻快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我的使用需求,我追求更加舒服的使用体验,这种体验绝对不仅仅是在系统的轻量化层面以及高效运行层面。我希望我和手机的交互能够更加自然、更加直观。恰恰就是在这方面,一加的进步远没有其硬件的进步来得大。
其他方面,虽然一加 8 Pro这次在硬件上的堆料足够,但是,我还是要追求轻薄一些、尺寸再小一些的产品,因为我会把它放进我的口袋、长时间拿在手上玩……
价格方面的话,一加也从当年1999元的产品做到了现在5999元,6年的时间跨度,4000元的价格跨度。当年追求性价比的我,也成为了一个更加追求产品的综合体验的我。不管我对一加 8 Pro这款产品的态度如何,值回票价的说法基本上都没啥毛病的了。
家用NAS有哪些实际的接地气的用途?
关于NAS介绍
NAS 可以看作“简化版”“私人”存储服务器,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它以数据为中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彻底分离,集中管理数据,从而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保护投资。它能做到的事情有很多,许多刚接触到 NAS 的玩家,大多是看上它的超大网盘、多人共享、远程下载等功能,但是具体到底能做到那些并不能够了解得很清楚。那么笔者可以简单梳理一下 NAS 能够带给玩家的功能:1、私人云盘,随时随地存储,跨平台文件共享,而且轻松跑满带宽。2、NAS 具有超大容量,还有超高可靠性,比如说 RAID 阵列。3、NAS 支持多种协议,如 NFS、CIFS、FTP、HTTP、SAMBA 等等。4、NAS 可以多平台访问,比如安卓、iOS、Windows、MacOS、Linux、平板都行。5、NAS 可以当做下载机、影音中心、虚拟机、软路由、游戏机等。以上的体验需要再加上等等两个字,因为太多大神能够开发太多的玩法了,比如影音娱乐、搭建远程磁盘、架设服务器、架设网站论坛、当 DNS 服务器、代码仓库、中转代理、跑虚拟机、跑脚本、挖矿等等。而这些新奇的功能往往都是吸引大众的地方,因为“未知”和“高玩”。玩家如果想要拥有一台适合自己的 NAS,选择无非是盘位、处理器、网口速率以及价格等方面,这里也不一定指的是白裙、白威联通等机器,毕竟现在可供折腾的玩法太多了,有:1、黑裙、黑威联通;2、用 Windows 做 samba;3、路由器插 U 盘;4、用 MacOS 装 brew;5、还有自己上手安装 FreeNAS、unraid、EasyNAS、nas4free、openmediavault、openfiler 等等 NAS 开源或闭源系统。6、直接硬盘冷备份。在拥有这么多选择的前提下,玩家如果想买到适合自己的 NAS,那么在购买之前,一定要明确两点:自己的能力有多少,能够折腾到什么地步?自己的需求在哪里,买回来主要作什么用途?等琢磨清楚后,剩下的就是选择合适自己的 NAS 了。这次我们不讨论黑裙、Windows、FreeNAS、unraid 等玩法,因为太复杂会导致篇幅过长,咱们这次只是讨论一下正版在售的 NAS 产品。—分割线——分割线—NAS领域最新动态6、绿联于2022.9月份发布DX4600,价格待定。5、华为于9月份发布2盘位NAS,配盘价格为2999与4999元,网上评价两极分化严重。4、威联通于2022.1~8月份发布TS-216、TS-416、TS-264C、TS-564、TS-464C、TS-664等众多NAS,QSW-M2116P、QSW-2106系列万兆交换机以QHora万兆路由器新品,价格方面诚意满满;3、群晖于2022.7月份发布DS1522+,价格为6300元,网友戏称开倒车;2、极空间于2022.6月份融资近1亿,同时发布Z2S、Q2与Z4S三款新品;1、绿联于2022.5月份发布DH2600,价格2399元,有向极空间追赶趋势。选购篇1、选择NAS阵营传统NAS厂商:威联通、群晖等考斯更愿意称呼他们为“存储服务器”厂商,独家系统功能非常完善,你所想要的功能基本上应有尽有,无论是企业环境还是居家环境都能轻松胜任,存储方面的技术底蕴扎实深厚。但是系统设计偏向服务器端,对于小白玩家而言,可能略微复杂。轻NAS厂商:联想、极空间、海康威视、绿联、奥睿科等考斯更愿意称呼他们为“NAS”厂商,这些厂商系统设计的理念较新,拥有互联网思维,贴合家庭小白玩家的需求,家庭功能如影音播放、下载、外网访问等考虑周到全面,基础功能设计简单好用,但是系统较为单薄,存储技术底蕴浅。2、分辨X86与ARM架构X86架构NAS:采用X86架构处理器的大多数是中端以及高端NAS,其中大多数X86处理器性能较强,可以玩的拓展应用非常多,适合玩虚拟机、玩Docker、玩软路由、挂PT等等。ARM 架构NAS:采用ARM架构处理器的NAS大多数都是入门消费级NAS以及企业级NAS,其中大多数ARM处理器功能偏向于基本存储、万兆传输与影音功能,其他玩法涉及较少,如果只是存储与影音可以考虑,如果有其他需求建议选择X86 NAS,当然ARM架构也能玩Docker、挂PT等。ARM 架构过去称作进阶精简指令集机器(AdvancedRISCMachine,更早称作:AcornRISCMachine),是一个 32 位精简指令集(RISC)处理器架构,其广泛地使用在许多嵌入式系统设计。由于节能的特点,ARM 处理器非常适用于移动通讯领域,符合其主要设计目标为低耗电的特性。如果用在 NAS 领域,就相当于更偏向于存储等原始的 NAS 功能,相对应的拓展可玩性就大幅降低。X86 结构处理器在性能方面拥有极大优势,而且围绕着它所建立起来的软件生态也十分庞大,它拥有高拓展性、高兼容性、极大的软件开发的方便性及可使用工具的多样性。所以一般极客玩家会优先选择 X86 架构用来各种折腾虚拟机、Docker、跑各种各样的服务等等。3、NAS机型选购推荐本部分有表格,会提供历史最低价,同时针对每个产品进行点评,大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购买。3.1、2盘位NAS在售汇总结论:2盘位最强性能与拓展:威联通TS-264C;2盘位最便宜:威联通TS-212P3;性价比较高:威联通TS-212P3、威联通TS-262C、威联通TS-264C、绿联DH2600。加勒比考斯的推荐:只存照片与重要数据,推荐购买威联通TS-212P3,便宜够用;如果需求增加上影音的话,可以选择威联通TS-216与极空间Z2S;如果需求增加PT、Docker的话,可以考虑威联通TS-262C和群晖DS220+;如果所有功能都要,追求一步到位,推荐:威联通TS-264C威联通TS-264C作为2盘位年度最佳旗舰,它的处理器是全新的IntelceleronN5105,性能非常强,比上代J4125处理性能强30%,集显性能强4倍。它还提供了2个M.2NVMeSSD插槽,HDMI2.0接口,2个2.5GbE网口,无论是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的机型。威联通TS-216是TS-212P3的升级版本,采用全新的瑞芯微RK3568处理器,拥有单独的GPU与NPU模块,特色是影音功能特别强悍,很多蓝光播放器都是采用这CPU,它支持4K解码和1080P编码,内置独立的NPU,可用于轻量级AI应用,对于NAS而言再合适不过,而且它还有2个NVMe SSD盘位插槽,威联通SSD即可作为Qiter分层存储,还可以作为单独存储卷,玩法诸多。威联通TS-262C是x86架构NAS,采用了最新的英特尔赛扬N4505,相比较于上一代J4025而言,处理器性能提升30%,集显性能提升3倍,可以轻松玩Docker,有HDMI接口可以组建HTPC家庭影院,而且还配置了2.5G网口,对于入门级玩家是一个极佳选择。群晖DS220+作为群晖的销量爆款,它采用的是上一代的处理器英特尔赛扬J4025,2核心2线程处理器性能略弱,适合装Docker、挂下载啥的,能完成家用环境各种操作,但是对于稍高负载的应用,性能就会略有吃紧。群晖DS720+作为群晖的高性能2盘位NAS,采用的J4125处理器整体而言还是十分强劲的,它拥有2个NVMeSSD盘位,支持高速缓存加速,可以完成家用环境各种操作,无论是虚拟机、软路由、Docker院都可以支持,但是性价比略低。极空间Z2S采用瑞芯微RK3568处理器,它的特色是操作简单,即使没有公网IP也可以外网访问,影音功能很强下载功能也给的齐全,4GB版本拥有Docker,适合新手玩家。极空间Q2采用瑞芯微RK3568处理器,它的特色是操作简单,即使没有公网IP也可以外网访问,影音功能很强,下载功能也给的齐全,拥有Docker,适合新手玩家。此外,它支持无线连接。绿联DH2600采用了英特尔赛扬N5105处理器,属于旗舰级别的性能,同时配置了2个NVMe SSD,1个2.5G网口,性能非常强。它的特色是操作简单,即使没有公网IP也可以外网访问。华为家庭存储的处理器猜测HTD286,没有查到相关资料,处理器大概率是ARM架构,拥有两个盘位,适合家庭相册存储,拥有NFC一碰就传照片功能,拥有指纹解锁,其他功能未知。以上为特点介绍,玩家请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3.2、4盘位NAS在售汇总结论:1、4盘位最强性能与拓展:威联通TS-464C、极空间Z4S;2、4盘位最便宜:威联通TS-416;3、4盘位性价比较高:威联通TS-416、威联通TS-462C、威联通TS-464C、极空间Z4S加勒比考斯推荐:如果只是存数据的话,推荐购买威联通TS-416;如果需求增加上影音且需要下载、Docker的话的话,可以选择TS-462C;如果所有功能都要,追求一步到位,推荐:威联通TS-464C、群晖DS920+。如果追求极致影音,考虑TBS-464。威联通TS-464C是2022年4盘位旗舰,性能也达到了家用天花板级别。它的处理器是全新的Intel celeron N5105,性能非常强,比上代J4125处理性能强30%,集显性能强了4倍。它还提供了2个M.2 NVMe SSD插槽,HDMI2.0接口,2个2.5GbE网口,无论是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的机型。威联通TS-416是TS-428的升级版本,采用全新的瑞芯微RK3568处理器,特色是影音功能特别强悍,很多蓝光播放器都是采用这CPU,它支持4K解码和1080P编码,内置独立的NPU,可用于轻量级AI应用,对于NAS而言再合适不过。它适合主要需求为存储的玩家,可以兼备PT与影音。威联通TS-462C是2022年4盘位中高端机型,性能也十分不错。它的处理器是全新的Intel celeron N5105,性能非常强,比上代J4025处理性能强30%,集显性能强了3倍。它还提供了HDMI2.0接口,1个2.5GbE网口,无论是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虚拟机需要内存加够也能很好支持。群晖DS920+采用的是上一代英特尔赛扬J4125处理器,性能十分不错,它还提供了2个M.2 NVMe SSD插槽、2个千兆网口,无论是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实时转码性能比N5105机型弱很多。群晖DS420+是一款4盘位NAS,它采用的是上一代的处理器英特尔赛扬J4025,2核心2线程处理器,性能略弱,它还提供了2个M.2 NVMe SSD插槽、2个千兆网口,无论是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但是对于稍高负载的场景,如虚拟机性能会有吃紧。极空间新Z4采用的是与群晖DS920+以及威联通TS-453Dmini相同处理器J4125,性能十分不错。它还提供了1个M.2 NVMe SSD插槽、2个2.5G网口,它的特色是操作简单,即使没有公网IP也可以外网访问,影音功能很强,下载功能也给的齐全,拥有Docker,适合新手玩家。极空间Z4S有两个版本,普通版本采用的是N5015处理器,旗舰款采用的是N6005处理器。性能已经是家用天花板级别。它还提供了2个M.2 NVMe SSD插槽、2个2.5G网口、HDMI2.0接口,它的特色是操作简单,即使没有公网IP也可以外网访问,影音功能很强,下载功能也给的齐全,拥有Docker,适合新手玩家。以上为特点介绍,玩家请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3.3、3+2盘位(威联通独家)NAS汇总结论:5盘位设计方式只有威联通NAS。TS-532X特点明确,市面上最便宜的万兆NAS。TS-564是5盘位旗舰,和TS-464C区别:少了一个3.5英寸盘位。加勒比考斯推荐:追求万兆,那么可以考虑市面上最便宜的威联通TS-532X。2、如果所有功能都要,追求一步到位,推荐:威联通TS-564。威联通TS-564是2022年5盘位旗舰,和TS-464C区别是少了一个3.5英寸盘位。它的性能也达到了家用天花板级别。它的处理器是全新的Intel celeron N5105,性能非常强,比上代J4125处理性能强30%,集显性能强了4倍。它还提供了2个M.2 NVMe SSD插槽,HDMI2.0接口,2个2.5GbE网口,无论是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的机型。威联通TS-532X是一个ARM机型,为万兆存储而设计,它是市面上最便宜的万兆NAS。它的处理器是AnnapurnaLabs Alpine AL324 64-bit ARM Cortex-A57 4 核心 1.7GHz 处理器,拥有2 个 10GbE SFP+万兆网口与2个1G网口,适合视频与设计创作者。以上为特点介绍,玩家请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3.4、5\6盘位NAS在售汇总结论:1、6盘位都是旗舰级别,部分偏向企业级别,无论是性能还是拓展性远超4盘位及以下。2、6盘位家用最推荐:威联通TS-664;3、6盘位家用/企业最便宜:威联通TVS-675;4、6盘位企业/家用性能较高:威联通TS-673A、群晖DS1621+加勒比考斯推荐:1、家用环境一步到顶丨万兆、虚拟机、HDMI:威联通TS-6642、商用环境推荐:威联通TS-673A、群晖DS1621+,注:TS-673A拓展性比群晖DS1621+更强。威联通TS-664是是2022年6盘位旗舰,支持PCIe拓展万兆,支持商用与家用。性能达到了家用天花板级别。它的处理器是全新的Intel celeron N5105,性能非常强,比上代J4125处理性能强30%,集显性能强了4倍。它还提供了1个PCIe3.0插槽,2个M.2 NVMe SSD插槽,HDMI2.0接口,2个2.5GbE网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的机型。注意:这个插槽可以拓展万兆网卡、SSD盘位拓展卡,无线网卡等等。威联通TVS-675是家用与商用均可的NAS,它采用了国产兆芯开先KX-U6580真8核处理器,这个性能很强。而且TVS-675还提供了2个PCIe3.0插槽,2个M.2 SATA/NVMer SSD插槽,有HDMI2.0接口,有2个2.5G网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注意1:这个插槽可以拓展万兆网卡、SSD盘位拓展卡,无线网卡,显卡等等。注意2:TS-675兼容QTS或QuTShero操作系统,企业组织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应用需求,灵活更换NAS操作系统。威联通TS-673A是高性能偏向商用也可家用的NAS,采用AMD Ryzen V1500B四核心处理器,性能是以上推荐NAS里面最强的,本身没有集显,如果不插显卡视频转码效率较低,装了显卡性能爆表。它还提供了2个PCIe3.0插槽,2个M.2 NVMe SSD插槽,HDMI2.0接口,2个2.5GbE网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的机型。注意1:这个插槽可以拓展万兆网卡、SSD盘位拓展卡,无线网卡,显卡等等。注意2:TS-673A兼容QTS或QuTShero操作系统,企业组织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应用需求,灵活更换NAS操作系统。群晖DS1621+是高性能偏向商用也可家用的NAS,采用AMD Ryzen V1500B四核心处理器,性能是以上推荐NAS里面最强的,本身没有集显。也不可以拓展显卡。它提供了1个PCIe3.0插槽(拓展万兆),2个M.2 NVMe SSD插槽,,4个1GbE网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Docker都能轻松驾驭。以上为特点介绍,玩家请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3.5、8盘位NAS汇总整理结论:8盘位最顶级机型:威联通TVS-872XT。2、8盘位企业/家用性能较高:威联通TS-873A、群晖DS1821+3、8盘位主打万兆传输:威联通TS-832PX加勒比考斯推荐:1、如果只是进行万兆传输,场景是视频剪辑,推荐购买威联通TS-832PX;2、如果家用,需求8盘位,那么推荐威联通TS-873A、群晖DS1821+。注:TS-673A拓展性比群晖DS1621+更强。3、如果追求家用最顶级:威联通TVS-872XT威联通TS-873A是高性能偏向商用也可家用的NAS,采用AMD Ryzen V1500B四核心处理器,性能极强。本身没有集显,如果不插显卡视频转码效率较低,装了显卡性能爆表。它还提供了2个PCIe3.0插槽,2个M.2 NVMe SSD插槽,HDMI2.0接口,2个2.5GbE网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的机型。注意1:这个插槽可以拓展万兆网卡、SSD盘位拓展卡,无线网卡,显卡等等。注意2:TS-673A兼容QTS或QuTS hero操作系统,企业组织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应用需求,灵活更换NAS操作系统。威联通TVS-872XT是家用最顶级的NAS,搭载Intel i5-8400T处理器,它还提供了2个雷电3接口,2个PCIe3.0插槽,2个M.2 NVMe SSD插槽,HDMI2.0接口,1个10GbE网口,2个1G网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HTPC家庭影院都能轻松驾驭。注意1:这个插槽可以拓展万兆网卡、SSD盘位拓展卡,无线网卡,显卡等等。TS-832PX是一个ARM机型,为万兆存储而设计,它的处理器是AnnapurnaLabs Alpine AL324 64-bit ARM 4核心处理器,拥有2个10GbE SFP+万兆网口与2个1G网口,适合视频与设计创作者。它还有一个PCIe插槽,可以拓展SSD拓展卡,搭配Qtier自动分层储存,提升整机存取性能。群晖DS1821+是高性能偏向商用也可家用的NAS,采用AMD Ryzen V1500B四核心处理器,性能是以上推荐NAS里面最强的,本身没有集显。也不可以拓展显卡。它提供了1个PCIe3.0插槽(拓展万兆),2个M.2 NVMe SSD插槽,4个1GbE网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Docker都能轻松驾驭。以上为特点介绍,玩家请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3.6、5+4盘位(威联通独家)NAS汇总结论:1、9盘位家用偏商用旗舰:威联通TS-h973AX2、9盘位偏向万兆传输:威联通TS-932PX加勒比考斯推荐:1、家用偏商用环境一步到顶丨万兆、虚拟机、U.2:威联通TS-h973AX2、万兆传输丨适合视频创作者:威联通TS-932PX威联通TS-h973AX是高性能偏向商用也可家用的NAS,采用AMD Ryzen V1500B四核心处理器,性能极强。本身没有集显,视频转码效率较低。它还提供了2个U.2 NVMe SSD盘位(兼容SATA SSD),1个10GbE网口,2个2.5GbE网口,3个USB3.2 Gen2接口,无论是4K高码率视频创作、万兆文件传输、win11虚拟机、软路由、Docker、都能轻松驾驭,可以说是一步到位的机型。注意:TS-673A兼容QTS或QuTS hero操作系统,企业组织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应用需求,灵活更换NAS操作系统。TS-932PX是一个ARM机型,为万兆存储而设计,它的处理器是AnnapurnaLabs Alpine AL324 64-bit ARM 4核心处理器,拥有2个10GbE SFP+万兆网口与2个1G网口,适合视频与设计创作者。以上为特点介绍,玩家请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4、如何为 NAS 选购硬盘如何为 NAS 选购硬盘?首先罗列一下 NAS 可用的硬盘:1、希捷酷狼,希捷酷狼 Pro系列;2、西部数据红盘、西部数据红盘 Pro、西部数据红盘 Plus;3、东芝 N300 系列;4、希捷银河 Exos 系列企业盘;5、西部数据 Elments 元素拆机盘;6、西部数据 Ultrastar 系列企业盘。这上面性价比最高的无疑是西部数据 Elments 元素拆机盘以及,海淘价格大家可以搜张大妈历史,老司基必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售后真的很麻烦,只有坏了才可以转保。新手建议多观望。其次性价比较高的就是希捷银河 Exos 系列企业盘和西部数据 Ultrastar 系列企业盘,这些企业盘的质量极其可靠。其中希捷银河 Exos 系列企业盘又分为Exos X以及Exos 7E8和5E8系列。其中Exos X系列最高可达16TB,使用氦气技术,MTBF为250万小时,售后5年质保。Exos E系列主打Exos 7E8 硬盘,它由 200 万小时 MTBF 评级支持,并支持每年 550TB 工作负荷,是台式机硬盘的 10 倍。凭借最先进的缓存、速度极快的纠错算法以及旋转振动设计,Exos 7E8 可帮助确保在复制和 RAID 多硬盘系统中实现一致的性能。西部数据企业盘主要是Ultrastar DC HC600系列,Ultrastar DC HC500系列,Ultrastar DC HC300系列。其中最低的HC300系列MTBF为200万小时,并支持每年 550TB 工作负荷。与希捷企业盘一样,都是7200转的。最后就是 NAS 盘了,NAS 盘属于企业盘和家用盘之间的一种硬盘,比较出名的就是希捷酷狼和西数红盘,这两个盘也是大家购买的最多的盘,关于他们的评价褒贬不一。希捷有酷狼以及酷狼Pro系列。两个系列都利用 AgileArray 优化化网络存储。AgileArray 拥有最先进的电源管理,支持在多盘位环境中实现双面平衡和 RAID 优化。 还使用致力于预防、干预和恢复的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积极保护您的 NAS 网络存储。此外还采用了旋转振动 (RV) 传感器,同级别中首款采用 RV 传感器的硬盘,可在多硬盘 NAS 网络存储硬盘盒中保持高性能。其中酷狼是100万小时MTBF,3年质保。酷狼Pro是120万小时MTBF,5年质保。值得一提的是,它的全系都是CMR硬盘。最后一个重点,自8月25号之后,2020.1.1以后出厂的所有酷狼产品都带免费的3年数据救援服务。西部数据有红盘系列、红盘Pro系列以及红盘Plus系列。这3个系列都采用了独家的NASware3.0 技术,该技术采用西数独家的高级固件技术,可为苛刻的 NAS 环境中运行的系统提供无缝的集成、强大的数据保护和最佳的性能。NASware 3.0 的高级技术内置于每个 WD Red Pro 硬盘,提高了兼容性、集成度、可升级能力和可靠性,进而改进存储性能。此外,经过改进的双平面平衡控制技术可极大地提高硬盘的总体性能和可靠性。硬盘不平衡可能会 造成多盘系统中的振动和噪音过大,缩短硬盘寿命,久而久之会降低它们的性能。其中红盘系列和红盘Plus系列是100万小时MTBF,3年质保。红盘Pro系列是100万小时MTBF,5年质保。此外西部数据红盘系列有部分采用SMR技术,官方已给出具体型号。而后续新推出的Plus系列是全系采用CMR技术。首先从可靠性方面而言:企业盘>NAS 盘>监控盘>普通盘很多玩家会在企业盘和 NAS 盘之间纠结。企业盘明明可靠性最高,但是为什么 NAS 盘火了呢?之前看到一个玩家的想法,觉得很适合解答,NAS 盘的设计思路是:低功耗,静音,IO 不用拉满,靠谱程度 60 分就 OK。而企业盘的设计思路是:功耗随意,音量随意,读写快一些,靠谱程度起码 80 分。两者对比而言,NAS 盘的转速低、功耗低,噪音低,发热低!企业盘转速高、功耗高、发热大,最重要的是企业盘炒豆子的声音对于有些玩家来说难以忍受!还有一部分玩家选择监控盘。紫盘是西部数据出的监控盘,它也是 7×24 小时工作环境设计,采用独家的 AllFrame(全帧)技术,这是为了可减少画面丢失的问题,采用的是 Intellipower 和 intelliSeek 技术,从而降低功耗和噪音,质保期 3 年。但是相对红盘而言,它没有 NASWare 3.0 技术、没有 3D 主动平衡增强技术和 RAFF 技术来增强硬盘的振动保护,如果安装在 NAS 环境,损坏率可能会增高。并且较便宜的路由器都有哪些牌子?
据了解,自行刷新路由器固件可以获得一些个性化的功能,但是自行刷固件会使得路由器失去正常的保修服务,因此不建议自行刷机。至于其他品牌的路由器是否可以刷华硕固件,因并未做过相关测试,不确定是否可行,建议可以通过相关的咨询网站或者论坛来搜索了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