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门速度和光圈,摄影中光比和光圈之间怎么算?
简单的讲,光比就是摄影中被拍摄物体的亮部与暗部受光的对比(两者的比例),至于光比和光圈的关系及计算,只要是对光圈的通光原理有所了解,其实也很简单。为便于理解,我们假设,当相机快门和ISO事先都设定好并且不动,只对光圈做调整。此时对被摄对象亮部测光,调整光圈到F8曝光合适的话,再对被摄对象暗部也进行测光并调整光圈,如果也是F8合适的话,此时光比就是1:1,说明被摄对象受光均匀。而如果测得暗部光圈为F5.6曝光合适的话,说明暗部与亮部相差一倍的受光量,此时光比为1:2,如果测得暗部光圈为F4曝光合适,则相差两档光圈的光比就是1:4。以此类推,光比与光圈关系及计算有以下规律:1:2^n (n为光圈级差),通常光圈超过一级不足两级则定义为1:3。
街拍用多少快门?
这个并没有标准,光圈和快门速度,需要由摄影者基于个人经验对环境光线进行判断,同时根据拍摄对象和所表现在主题来决定的。
你不可能想要整条街的远近高低都拍得清晰时,和拍一个特定的人或者物时的所用的光圈、快门速度都是同一个标准。摄影,没有所谓的标准,全凭个人的经验对某样东西的感知。你拍得好时别人不一定认同,别人觉得拍得不错时,你不一定认可。和绘画一样,梵高生前的画在那个时代一文不值,现在呢?街拍要求的是快速抓住一瞬间,要么你的经验丰富到能快速判定并调整拍摄参数,就使用手动模式,要么你用全自动模式。
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P这三个档是在哪种场合比较合适?
相机快门优先、光圈优先和P档属于半自动和自动档位。
先说说P档。P档属于程序自动曝光,在P档时,相机根据测光自动设定光圈、快门、感光度等参数,拍摄者只需对焦、按动快门拍照。因此,P档更适应于初学者,有一定经验的摄影师,更多的是根据不同拍摄题材自行设定拍摄模式。但P档也不是没有用,例如在紧急情况下,拍摄者没有时间调整相机设置,P档可以实现举起相机就拍,例如从室内忽然转到室外,来不急调整相机,还有街拍等等,P档可以令拍摄者最大限度的保证先拍到。
再說说快门优先档。快门优先,顾名思义就是优先考虑拍摄的快门速度,其它的相机设置都在其后。在拍摄运动的人或动态的图像时,我们更多的会使用快门优先模式。例如在拍摄行走的人物、奔跑的马群,我们会调整到较高的快门速度,以保证拍摄的人和马匹清晰。在拍摄水流瀑布时,我们有意设定一秒、甚至数秒的慢门,以表现水流瀑布的雾状效果等等。拍摄这些动态图像时,我们会优先考虑用什么拍摄速度抓取图像瞬间,而光圈、感光度等调整则放到其次。
最后说说光圈优先档。光圈设置的大小,影响的是图像的景深效果,光圈越大图像的景深越小,光圈越小图像的景深越大。在拍摄时我们利用光圈的这一特质,在拍摄风光照时运用小光圈取得更大的景深,以使拍摄的风景最大限度地保证前景和背景都清晰。而在拍摄静物花卉时,为了突出前景的花朵,而有意开大光圈制造浅景深,从而突出前景的花朵,而使背景模糊等等。光圈优先档更多运用在拍摄风光等静态图片时,它的作用就是控制景深的大小。
照相机的光圈优先和快门优先用什么字母来表示?
快门优先:佳能、宾得的快门优先是TV,尼康是S。
光圈优先:AV、A档。
进阶级以上的数码相机除了提供全自动模式,通常还会有光圈优先AV、快门优先TV两种选项,让你在某些场合可以先决定某光圈值或某快门值,然后分别搭配适合的快门或光圈,以呈现画面不同的景深(锐利度)或效果。
减光镜与快门光圈换算公式?
减光镜有ND2(一档)、ND4(两档)、ND8(三档)等等。
如果光圈和ISO不变的情况下,加一片ND2,就是减一档的曝光,所以相对的,快门速度会慢一倍。同理,加一片ND4,快门速度减慢两倍;加一片ND8,快门减慢三倍。
同样的,如果快门和ISO不变,加一片ND2,光圈则大一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