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上班族,每到月底最关心的莫过于到手的工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发工资”。而实发工资的计算,除了要扣除五险一金,近年来还需考虑个人所得税的影响。尤其是2019年个税改革以来,税率、扣除项目等都发生了变化,不少人对新的个税政策和实发工资的计算方式感到困惑。
一、实发工资的计算方法
实发工资是指员工每月实际到手的工资,它是从应发工资中扣除相关费用后得出的。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 - 五险一金 - 个税 - 其他扣款
其中:
应发工资:指员工每月应得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奖金、加班费等。
五险一金:指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个税:指个人所得税,是根据应纳税所得额按照税率表进行计算的。
其他扣款:指除了五险一金和个税以外的其他扣款,例如:工会会费、借款、罚款等。
二、个税新政策的影响
2019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了个人所得税法修订后的新个税政策,对工资薪金所得的征税方式和税率结构进行了调整,主要变化如下:
1. 起征点上调:个税起征点从3500元/月上调至5000元/月,这意味着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纳税人无需缴纳个税。
2. 税率结构调整:将税率级距由7级调整为6级,并降低了部分税率。
3. 专项扣除增加:新增了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赡养老人、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纳税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用扣除项目。
4. 累计预扣法:对综合所得实行按年计税,并采用累计预扣法预扣预缴税款。
三、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个税的计算方法主要分为两步: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 税前收入总额 - 社保及公积金(个人部分) - 起征点 - 专项附加扣除费用
其中:
税前收入总额:指员工每月应发工资的总额。
社保及公积金(个人部分):指员工每月缴纳的社保和公积金个人部分。
起征点:目前是5000元/月。
专项附加扣除费用:指纳税人可以选择享受的专项附加扣除费用,例如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等。
2. 计算应纳税额:
应纳税额 =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其中:
税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的税率级距确定。
速算扣除数:根据税率级距对应特定的速算扣除数。
四、个税新政策对实发工资的影响
个税新政策的实施对实发工资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1. 起征点上调:个税起征点上调后,更多人将不再需要缴纳个税,这将直接增加他们的实发工资。
2. 税率结构调整:税率结构的调整,以及新增的专项附加扣除,可能会导致一些纳税人缴纳的个税有所减少,从而增加实发工资。
3. 累计预扣法:累计预扣法是指根据全年收入情况进行预扣预缴,如果全年收入超过了起征点,但部分月份收入低于起征点,则会存在部分月份不需要缴纳个税的情况。反之,如果全年收入低于起征点,但部分月份收入超过了起征点,则需要在部分月份缴纳个税。
五、个税计算实例
以下是一个示例,假设某员工月收入为8000元,五险一金为1000元,且已选择享受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000元。
| 项目 | 金额(元) |
|---|---|
| 应发工资 | 8000 |
| 五险一金 | 1000 |
| 专项附加扣除 | 1000 |
| 起征点 | 5000 |
| 应纳税所得额 | 8000 - 1000 - 5000 - 1000 = 1000 |
| 适用税率 | 3% |
| 速算扣除数 | 0 |
| 应纳税额 | 1000 × 3% - 0 = 30 |
| 实发工资 | 8000 - 1000 - 30 = 6970 |
六、如何查询和计算个税
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查询和计算个人所得税:
国家税务总局网站:可以查询个税政策和相关文件,以及计算个税。
手机APP:国家税务总局开发了“个人所得税”APP,可以方便地查询个税缴纳情况、进行个税申报等。
税务机关:您也可以前往当地税务机关咨询个税相关
七、结语
个税新政策的实施对个人实发工资的影响是复杂的,不同的情况会有不同的结果。建议您根据自身情况,仔细了解相关政策,并进行计算,以确保您的税务合规,并最大限度地节省税款,提高自己的实发工资。
您认为个税新政策对您的实发工资产生了哪些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