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净资产高好还是低好,商誉的内容?
商誉是会计的一个科目,也是很多企业最喜欢动手脚的地方。
“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从会计准则对商誉的定义中可以得知,商誉是在企业购并中才产生,跟公司日常经营没关系,也不是对企业品牌的价值提现。
因为商誉和信誉比较接近,并且在购并中产生,那么就有关联方或者利益相关方刻意做大商誉。作为无形资产的一个科目,又需要摊销,即能增大资产,又可以调解利润,所以很多财务造假就喜欢在这里动手脚。现在,商誉是被重点核查的,尤其是大额商誉,一定要小心是不是有猫腻。
合并商誉的计算公式?
企业合并商誉计算公式:合并商誉=投资成本-净资产公允价值
企业合并所形成的商誉,至少应当在每年年度终了时进行减值测试。商誉应当结合与其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进行减值测试。相关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应当是能够从企业合并的协同效应中受益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不应当大于企业所确定的报告分部。
对于已经分摊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无论是否存在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每年都应当通过比较包含商誉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减值测试。
商誉占净资产比例多少合适?
此前,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公布了2018年年报与2019年一季报,个别上市公司因为商誉计提减值而出现业绩亏损,甚至是业绩变脸而爆雷,买入或持有此类上市公司的投资者真心是郁闷不已。
只不过,即使这样,仍然有不少投资者对于商誉爆雷找不到北,甚至压根不知道什么是商誉,在此,杰克科普一下。
什么是商誉?
商誉,翻译自英文Goodwill, 概念上是指在过去的时间周期为公司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本化价值。在一些关于商誉的理论之中,商誉被列为无形资产,在我国的实践之中,商誉与无形资产单列,显示在[资产负债表]之中。
从概念上看商誉比较生涩,难以理解,简单来说,商誉产生于上市公司对其他公司的并购,换言之,没有并购就没有商誉,计算公司如下:
商誉=收购成本-被收购方净资产
简单打个比方,A上市公司在2018年收购游戏行业的B公司,B公司的净资产是2000万,A上市公司收购B公司的收购成本是3135.51万,3135.51-2000万=1135.51万,这部分就属于商誉,在A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之中的[资产负债表]的商誉显示的就是1135.51万。
除此之外,一些没有进行收购动作的上市公司则没有商誉,在[资产负债表]之中的商誉就会显示一条横线,进一步讲,没有商誉的上市公司就不具备商誉爆雷的潜在风险。
商誉与净资产的比率,杰克给予的定义叫做“商誉评估值“,一般来说,商誉评估值不超过30%则属于在安全范围之内,商誉评估值超过30%的上市公司则需要小心谨慎一些。
道理很简单,净资产是真实反映上市公司财富实力的核心财务指标,在上市公司遇到困境时能够直接解决问题的是净资产,而非商誉,因此,占比超过30%就表明上市公司在关键时刻的解决难题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
关注杰克,让你快速看懂股市,文中内容仅供学习交流之用,不构成投资建议!感谢阅读,欢迎点赞评论,有投资疑问可私信互动交流。商誉什么时候需要按比例结转?
就是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部分处置,仍然属于权益法核算的情况下,按比例结转。
商誉是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在企业合并时,商誉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的价值计算?
首先,商誉是购买企业投资成本超过被合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本题中,甲公司的投资金额为33 000 000;被并企业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可辨认净资产账面价值+评估增值=34 000 000+(200 000+5 000 000+200 000+600 000)=40 000 000由于这里甲公司是非全资购买,所以上面这个公允价值要乘以80%即商誉=33 000 000-40 000 000*80%=1 000 00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