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雀,为什么吉林讷殷古城被称为失而复得的古城?
讷殷古城是国内仅存的一处女真部落森林古城,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池南区。据《清史稿》记载,1593年11月,努尔哈赤命额亦都率兵攻打讷殷部落,遭到讷殷部落的顽强抵抗,经过108天血流成河的苦战才终于攻破。通过这次战役,努尔哈赤完成了统一长白山三部的进程,封长白山洗参池为王池,收编讷殷部子弟组建镶白旗,讷殷部从此销声匿迹。
讷殷部源于肃慎,是建州女真八大部落之一,因祖居讷殷江而得名,鼎盛时期控制势力达3000多平方公里,有一营七寨,其中的一营即漫江营讷殷兵城,占地面积30多万平方米,是长白山西南的交通门户,位于锦江与漫江交汇处也就是今天的讷殷古城。
这里历史悠久,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早期,生活在长白山西南地域的人类已经具有高度的文明和智慧。2014年发现的长白山石斧告诉我们,五万年前的先民们打造的劳动工具不仅精致实用,还具有对称的美。
长白山地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代。走进讷殷古城大门,首先进入一座弧形的建筑-祭祖殿,里面供奉着与东北地区和女真族相关的22位历史人物。从商周到清代,仿佛从三千年的历史中一路走来。
三千年前的商周时期,中华文明已进入有文字的记载的时代,东北的历史也在这一时期同步开端。祭祖殿里第一位人物箕子就生活在这个时代。商纣王的叔父箕子佐政时,见纣王生活日渐奢靡,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舆马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然而他的苦心劝谏却不被理会。眼看着成汤打下的六百年江山即将断送在纣王手里却无能为力,只能装作疯癫,每日弹唱“箕子操”以发泄郁闷。公元前1124年周武王兴兵伐纣,商朝覆灭。箕子趁乱逃往箕山(今山西晋城市陵川县棋子山)隐居起来。求贤若渴的周武王找到箕子请教治国之道。箕子将夏禹传下的《洪范九畴》讲给武王,武王想请箕子出山帮他治理国事,却被箕子拒绝了:"商其沦丧,我罔为臣仆"(《尚书·微子》)。武王走后,箕子便带领族人离开箕山向东方而去,在朝鲜半岛建立了箕子朝鲜,教化民众,带去了中原文明。
箕子朝鲜臣于周、秦,为属国,西汉初年被卫满朝鲜所取代,为汉之“外臣”、属国。汉武帝时出兵征讨后划为四郡,为汉朝的边疆辖区。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之四郡,到后来高句丽、渤海国,构成了东北历史的框架,而箕子朝鲜则被认为中国东北史的开端。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不咸,有肃慎氏之国”。不咸山是长白山古时的名称,肃慎氏则是东北先民的始祖之一,也被认为是女真即满族的祖先。《竹书纪年-武帝纪》记载:“肃慎者,虞夏以来,东北之大国,方圆数千里。禹定九州时、周武王、周成王时,肃慎均遣使来贡”,其中最著名的贡品当数楛矢石砮,所用原材料为产自长白山的硬木和黑曜石。《史记·孔子世家》曾详细记录了孔子在陈国鉴定楛矢石砮来源于肃慎的故事。黑曜石在我国仅在长白山天池区域存在,因异常锋利,被用来制作手术刀,肃慎先民用其做箭头,在冷兵器时代堪称战争利器,而讷殷古城所在的漫江据考证曾经是肃慎国的武器生产地。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长白山这片土地作为中华文明史的一部分也在不断上演着朝代的更迭,其中占据时间最长的就是高句丽。经历了五胡乱华的动荡,中原又迎来了大统一的时代,隋炀帝三次东征,成为唯一一个达到长白山脚下的中原帝王。唐太宗亲征止步于辽河,却严重削弱了高句丽的国力,为后来薛礼征东决定性胜利打下了基础。从曹魏讨辽东,毌丘俭大破丸都山城开始,这场经历四个世纪牺牲数百万人的惨烈战争,终以国祚七百余年的高句丽灭亡宣告结束。渤海国的建立填补了东北地区的权力真空,唐玄宗遣使崔忻前往长白山下册封渤海郡。从敦化被掠走现存于日本皇宫建安府前院,重五十余吨的刻字石见证了渤海国归入大唐版图的历史。
辽太祖建立契丹国十年之后国力日盛,东征灭渤海国,设长白山女直大王府,长白山从此得名并沿用至今。女直即女真,后来发展壮大灭辽建立了金国。讷殷部因与金国皇族完颜氏通婚而地位显赫。公元1193年,作为金国文化水平最高者,雄才大略的金章宗完颜璟册封长白山为“开天宏圣帝”,从此长白山开始享国家春秋祭祀。随着蒙古崛起,金国灭亡,女真各部分散在东北各地,元灭明立,东北名义上归于明辽东巡抚。
《清史稿》记载:布库里雍顺是传说中的满洲始祖,其身世充满了神话色彩:仙女佛库伦在天池南面的圆池沐浴,吞下神鹊衔来的朱果,孕育生下了布库里雍顺。后来他平定了鄂漠辉三姓之乱,奉为国主,定国号满洲。
努尔哈赤与讷殷古城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被李成梁追杀后,努尔哈赤逃到讷殷部落投靠搜稳,在府中打理军务。搜稳女儿月儿仰慕努尔哈赤英才,两人日久生情,很快进入热恋之中。一天,努尔哈赤服侍搜稳就寝为搜稳打洗脚水,努尔哈赤不小心加过了热水,烫到了搜稳,搜稳一气之下将努尔哈赤一脚踢倒,意外发现了努尔哈赤脚上的七颗红痣,之前曾有人卜卦说搜稳会遇到一个脚底有七颗红痣的人,此人将决定搜稳的生死,搜稳将努尔哈赤抓进大牢,却被与努尔哈赤有交情的牢卒和月儿营救放走。
后来努尔哈赤投靠叶赫部,势力逐渐壮大,向搜稳提亲却遭拒绝。搜稳令女儿速与完颜部成婚,月儿表面答应,却在暗自准备。在婚礼之上月儿拔剑自刎,另一只手里还握着努尔哈赤送的黄玉。这枚黄玉后来在讷殷古城一颗大树下被发现,见证了努尔哈赤这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努尔哈赤听到消息后痛哭不已,下定决心为月儿报仇。几年之后,努尔哈赤灭掉了鸭绿江部,宣称讷殷部、朱舍里部归其所有。搜稳集结三万大军讨伐努尔哈赤,结果铩羽而归。1593年11月,努尔哈赤命额亦都率兵攻打讷殷兵城,杀搜稳,收编长白山各部。
努尔哈赤能征善战,完成了统一女真大业,为后来满清入主中原打下基础,被奉为清太祖,满清的开国英雄。笔下豪侠无数的金庸先生曾这样评价他““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中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传下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得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全世界所向无敌。”
就在努尔哈赤收编的讷殷部子弟之中,有一位富察·额色赫因突出的才干和战绩成为清初的栋梁之臣。在军事方面,他收服了明军名将祖大寿,在文治方面,他担任过朝鲜断狱,还编辑了清朝的重要历史史料《太宗实录》,额色赫先后担任过刑部启心郎、会试正考官、殿试读卷官、议政大臣、保和殿大学士,户部尚书、国史院大学士等职,被尊为康熙的老师。他培养的孙儿福敏是乾隆的帝师,从6岁到16岁,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乾隆饱读诗书,成为颇具文化造诣的帝王之一。乾隆在其60岁、70岁、80岁和84岁时,共为福敏写了四首御制诗,在福敏病逝后,乾隆皇帝专门下旨,大意为:大学士福敏,是朕的受业老师也,人品学问,巍然为国家的栋梁元老,朕还要亲自撰写碑文,以表彰他的临终葬礼大典。祖孙两人同为帝师辅佐康乾盛世两代帝王,在历史上并不多见。
661年,做太子老师4年的额色赫病逝。6年之后,康熙帝怀念恩师额色赫的教导,派大臣武默纳前往额色赫出生地额赫讷殷并勘验长白山,这是大清入关以来首次勘察长白山。武默纳带领200余人从吉林乌拉乘17条小船沿松花江逆流而上,经过11天跋涉到达两江交汇处下船上岸。在漫江写下诗句“垒石聊记登山路,留得桃源好再寻”。一行人沿锦江登上了长白山,长白山壮美的风景深深震撼了武默纳。回去后武默纳在上报题奏中向康熙帝汇报了所见和神奇的遭遇,并十七次提到额色赫,以慰藉康熙帝思念恩师之情。康熙从此下定决心设柳条边封禁长白山以确保龙脉的神圣,下旨封“长白山之神”每年享祭如五岳。
当代学者余秋雨曾这样形容长白山:“中国起步时,你是历史走廊;中国辉煌时,你是半个大唐;中国蒙难时,你是冰雪战场。完成了这一切,突然发现,你还是全世界最稀缺的生态天堂。 ”金戈铁马随岁月远去,刀光剑影淹没在滚滚红尘。如今盛世太平,岁月静好,讷殷古城已建成一处探索满族历史文化和生态休闲度假的旅游胜地。走在茂密的大森林里,看野花纷纷,听松涛阵阵,闻鸟鸣声声,尽情享受大自然的和谐之美。
来到古城的街道上,一路漫步一路参观,酒坊、豆腐坊、商铺、山货庄,都修建成古时的样子,沿用着传统的工艺,保持着过去的味道。仿佛穿过时光隧道,走进数百年前的森林部落
如果一天的游览意犹未尽,不妨住下来慢慢体会。散落分布在山林间的小木屋外部原始古朴,内部却并不简单,各种设施配备齐全。安静舒适的栖居让身心彻底放松,充分的休息之后再继续古城探秘。
走进祈福堂,有白衣仙人端坐其中,里面的萨满文化展示更显神秘。万物有灵,人神沟通,这种古老的民间信仰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如今已濒临失传,即将成为化石一般的文化符号。
过廊桥进入讷殷博物馆,从石器时代的长白山手斧,到努尔哈赤与月儿的定情信物黄玉,从祭拜的各路山神到世代居住于此的满族民俗风情都有着丰富的陈列,为了解探索满族的历史和文化提供了详实的资料,也让我们更深一步了解到讷殷古城的背景和底蕴。
一座神秘的古城历经千年岁月,却最终湮没在茫茫林海。四百多年后,点滴残存的痕迹似乎在诉说着它曾经的繁华,也在提醒着我们文化的消逝。
沉睡了四百多年后,讷殷古城迎来了新生,在相关部门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投资3亿多元,将古城重建复原。建成后的古城共有五个体系:
以城墙、城门、城楼、烽火台为标志的城防体系;以古渡口、督将府、古部落居住区为标志的民俗建筑体系;以古商业街、讷殷古牌坊、山货行为标志的古商业服务体系;以长白山祠、灵应宫、长白山祭祖殿、长白山之神像、把头庙等为标志的宗教寺庙体系;以长白山手斧、讷殷部博物馆、浮雕、黑矅石刀片等为标志的长白山历史文化体系。
消失了四百多年后,一个曾经辉煌的部落古城正在揭开神秘的面纱,向世人展示着古老的文明和岁月的传奇。
附作者介绍:行影,头条优质旅游领域创作者,悟空问答作者,青云计划获得者,乐途旅游网灵感游记专栏作家,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特约旅行作家,特约摄影师,世界旅行体验师、环球旅行体验师联盟成员,新浪微博旅游博主,头条文章作者,企鹅号、搜狐号、百家号、一点号作者,途牛大玩家,马蜂窝认证攻略作者,汽车之家旅行家,中国旅游达人百强榜TOP10。
鬼误注音版?
鬼guǐ误wù
驴lǘ村cūn严yán氏shì , 为wèi苕sháo中zhōng旧jiù族zú 。 其qí亭tíng馆guǎn皆jiē芜wú秽huì不bù葺qì 。 有yǒu客kè宿sù其qí外wài楼lóu , 败bài槛kǎn折zhé棂líng , 积jī尘chén满mǎn几jǐ 。 客kè殊shū胆dǎn弱ruò , 人rén静jìng后hòu , 蒙méng被bèi而ér卧wò 。 忽hū闻wén楼lóu上shàng橐tuó橐tuó声shēng , 心xīn栗lì焉yān , 以yǐ为wéi鬼guǐ来lái矣yǐ 。 俄é而ér声shēng渐jiàn绕rào榻tà , 心xīn益yì怖bù , 以yǐ手shǒu启qǐ被bèi , 出chū两liǎng目mù视shì , 于yú黑hēi影yǐng中zhōng见jiàn渺miǎo小xiǎo鬼guǐ搴qiān帷wéi直zhí入rù 。 客kè大dà骇hài , 跃yuè起qǐ , 持chí被bèi扑pū鬼guǐ , 而ér裸luǒ居jū其qí上shàng , 坚jiān坐zuò达dá曙shǔ 。
主zhǔ人rén出chū , 呼hū客kè下xià榻tà , 共gòng视shì之zhī , 则zé其qí家jiā扑pū雀què狸lí也yě 。
鬼误小古文拼音版
guǐ wù
lǘ cūn yán shì , wèi sháo zhōng jiù zú 。 qí tíng guǎn jiē wú huì bù qì 。 yǒu kè sù qí wài lóu , bài kǎn zhé líng , jī chén mǎn jǐ 。 kè shū dǎn ruò , rén jìng hòu , méng bèi ér wò 。 hū wén lóu shàng tuó tuó shēng , xīn lì yān , yǐ wéi guǐ lái yǐ 。 é ér shēng jiàn rào tà , xīn yì bù , yǐ shǒu qǐ bèi , chū liǎng mù shì , yú hēi yǐng zhōng jiàn miǎo xiǎo guǐ qiān wéi zhí rù 。 kè dà hài , yuè qǐ , chí bèi pū guǐ , ér luǒ jū qí shàng , jiān zuò dá shǔ 。
zhǔ rén chū , hū kè xià tà , gòng shì zhī , zé qí jiā pū què lí yě 。
鬼误小古文翻译
驴村严家,是苕中的贵族遗旧。他们家的亭台馆舍荒芜腐朽有失修缮。有位客人住在他家的外楼,(那楼)栏杆破败窗格断折,尘埃积满茶几。(那)客人胆子特别小,(夜深)人静后,蒙着被子睡觉。忽然听见楼上有笃笃声,心中颤栗,以为鬼来了。一会儿那声音渐渐地绕到床边来了,心中更是恐怖,用手掀起被子,露出两只眼睛来察看,在黑影中看见很小的鬼撩起帐子进来。那客人非常害怕,跳起来,拿被子扑鬼,就裸体坐在上面,坚持坐着直到天亮。
(清早)主人进来,叫客人起床(时),两人一起看那鬼,是他家抓麻雀的猫啊。
鬼误小古文注释
(1)苕:湖州古称。
(2)葺:修补,修整。
(3)败槛折棂:栏杆损坏,窗格断裂。败,坏。槛,栏杆。棂,窗格。
(4)橐橐:象声词,硬物相碰撞发出的声响。
(5)搴:通“褰”,揭起,撩起。
(6)扑雀狸:一种捕鸟雀的猫。
我觉得王安石墙角数枝梅?
王安石的《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就其诗中去看,并不存在什么数理问题。至于题主所说的二以上不能为独,和独自开,实不存有必然连系。
"独"字诗中之意是写,大地酷寒,百花寂灭,唯有梅花凌寒独放,幽香浮动。
这道小诗形象的刻画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一,二句是写梅花不畏严寒,傲然独放。在历代书写梅花的诗作中见之颇多。
显得新颖别致的是三,四句,道出了"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妙处。暗香浮动,一片纯静洁白,绝胜白雪,起到了香色俱佳的视角艺术感染力。
诗是抽象的艺术,不能一概地拿文字去儿"钻牛角尖”。什么"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能听到吗?夜半还有钟吗?把诗作当儿戏!
古道西风瘦马这几句看起来是名词罗列?
古典诗歌有繁复密集运用意象的特点,在诗中紧密地排列众多意象形成意象组合以表情达意。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就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特色,以意象组合来表现悲凉哀伤的意境。马致远这首著名的小令通过画面或镜头组接的方式,简洁传神地勾勒出夕阳西下,游子独行无依的晚景图,表达出一份浓浓的羁旅之愁。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该曲在表现形式上最显著的特点,是人们一眼便可看到的:它是由一连串独立的意象构成的意象群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个意象各自独立,像九个大小相等的鹅卵石般分三组堆积在一起,彼此之间没有任何语言形式将其勾连在一起。
一、留白之妙这首小令的前三句就一连推出了九种景物: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九种景物由九个名词构成,当中没有谓语等成分,但并不会让人感到混乱,而是激发读者跳跃的思维,进而组合画面。这种大跳跃式的组合,给读者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和宽广的想象空间。留下一定的空间让读者去想象,这是作者智慧高超的体现。
二、修饰情景之妙《天净沙·秋思》中前三句的九种景物,有八种景物是修饰语加中心词的结构(“人家”一词不是)。这些修饰语,大部分是冷色调的,如藤是枯的、树是老的、乌鸦是在黄昏的乌鸦、马儿是瘦的。总之是没有生命力的、悲凉的。
意象在结构的交叉中形成对比,构成强烈的反差,营造出极不和谐的意象并置氛围来表现游子因无法逃避现实生活而产生的厌恶和无可奈何的心情以及对理想生活的渴望。理想和现实的矛盾与“断肠人在天涯”和谐相生,形成由景生情,景人合一的美妙图画。
三、动静结合之妙如《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中,所写的景物有动景、有静景。昏鸦、流水、西风、瘦马是动景,枯藤、老树、小桥、古道是静景。这些景物既相互对照,又相互依托,真可谓出神入化,妙不可言,令人拍案叫绝。
无论是回忆还是憧憬,都恰好印证了 “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的观点,勾起了浓重的乡思和无家可归的孤独感,更加衬托了羁旅游子内心无尽的悲凉之感
四、抑扬顿挫的节奏和韵律之妙诗歌是用来吟唱的,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因此,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三美” 理论,首先说的就是音乐美。唯有很强的韵律 性,唱起来才有一唱三叹、回环婉转、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节奏感,给人以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艺术享受。《天净沙·秋思》在声上就体现了永恒的艺术魅力。
《天净沙·秋思》的韵脚第一、三、五句押的是“a”韵,而第二、四句押的是“ ia ”韵,都属于“a”韵,体现了押韵的古曲规律,而且平仄相间,韵律辉映,与结构形式的交叉交相呼应。“a”韵具有发音悠长的特点, 具有“秋雨绵绵无绝期”的韵味,给人以苍凉凄切之情,令人拊胸掩面,催人泪下。
短短二十八字中排列十种意象,这些意象既是羁旅断肠的生活写照,更是内心沉重忧伤悲凉的载体。十个意象分哀景和乐景两部分,第一、三句是哀景,第二、四句是乐景,六四分组。首句以电影镜头般的聚焦与变换将枯藤、老树、昏鸦三景并置,以“枯,老”和“昏,三个灰冷色调形容词修饰实景,勾勒出了一幅萧瑟衰颓的暮秋图。次句白描出富有静谧恬淡田园色彩却转瞬即逝的景物,与首句点染的萧瑟衰颓构成了明显对比,色调冷暖相对。
紧接着作者又白描了萧飒的西风搜刮着伸向远方的古道和踟蹰独行的瘦马,与首句重新建立起萧瑟苍凉的内在关系,最后在“夕阳西下”的苍茫暮色中倒映出断肠人的无尽凄凉和痛苦,进一步强化了与意象之间萧瑟苍凉的内在关系。
意象的对比不但没有使作品审美境界的整体性受到破坏,反而在萧瑟苍冷的秋景之美以外,进一步开拓了新的审美空间一漂泊异乡的旅人在萧瑟苍冷的暮秋图景中对静谧恬静的田园生活的憧憬和怀念。但无比悲哀的是,这种憧憬和怀念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支离破碎。这种意象的组合和交叉更进一步地强化了现实的残酷无情及内心深处那种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祈求和憧憬。
在农村看露天电影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看露天电影,是70后80后小伙伴们儿时特有的成长记忆。那时候我们村里和隔壁村都会放露天电影,那时候的乡叫“公社”。因为露天电影,我差点被丢了。
。
放电影的前一天或者两天, 村里会有个口头通知,只要有这样的通知,小伙伴便会奔走相告, 首先去告诉自己的好朋友, 然后和小伙伴们一起盼望电影队快些到来。
那几天象等过年的日子一样漫长,好不容易等到电影队的人从村里那条唯一通往外界的来了。
我们小伙伴的世界就开始沸腾。我们和小伙伴就开始欢呼。
电影队他们大约有三四个人, 他们或背或挑些放电影的必需工具,电影队工作人员一到放电影的晒谷场,就开始摆弄机器,搭架子、拉幕布、安放柴油发电机等。
那时候放电影是卡带机, 电影胶片是卷在一个小轮子上的 一端有个大轮子,用传输带连接两个轮子, 在放的时候就把小轮子上的胶片传输到大轮子上,然后再通光照把胶片上的影像投映到前方的幕布。就是现在的投影仪原理, 只是一个裸露的一个是精简内置而已。
那时候,我们公社的放电影的人姓肖, 我们都叫他肖叔叔, 在我们小朋友眼里他可帅了, 其实那时候的肖叔叔只是一个哥哥而已,因为他每次来放电影都会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因此我觉得特别帅, 我记得有一个比我们大两岁的小姐姐说等她长大了就要嫁给那个肖叔叔。
有电影节目那天就象过节一样,村子里的所有小伙伴都集结到村子的晒谷场, 每个人都会早早带着凳子去站一个好位置, 那天村子里的大人也会早早收工或者下午都不出工,那天爸爸会特别和蔼可亲,在家等待晚上的电影,妈妈就会早早做好夜饭,通常那晚上的夜饭很丰盛,我们小孩就急急忙忙吃完晚饭,赶晒谷场,在自己的长条凳上等待夜幕降临。
那时候会有很多邻村的人们也提着凳子赶来,一会儿整个晒谷场人都满,人们的喧闹声淹灭柴油发电机工作的声音。, 那些来晚了的人只能把凳子搭在离幕布很远的地方。
当天色暗下来时,放映工作人员就会开始放映预告。
夜全黑下来,就开始放正片, 那时候,数百上千人的晒谷场鸦雀无声,整个山村只有电影的声音。
可能是太小, 我好像总是看不懂电影, 但是我想知道 谁是好人谁坏人, 总是盼望着坏人快些死, 因此很多时候我都在等电影里那个坏人快些死,有时候我把电影看完我可能还是不知道放的什么电影。
每次放电影都会让我烧脑很久。我有太多的疑问。我会想电影里的人是怎么进去的, 因此我会常常到电影幕布的背后去看, 看看那背后有没有人躲在那里表演,或者我会挤到那个肖叔叔放电影的机器边, 一条黑色带子大圆和小圆上互换位置, 发出像电流一样的嘶嘶声响,我会呆呆地看着那条黑色带子很久。我想不通幕布上的人像是怎样产生的。
一场电影通常两到三小时, 按根据季节不同,差不多也快到夜里10点,人们很快就散去了。
我常常不愿离开, 因为我想知道,电影是怎么演的, 那些幕布上的人他们去哪里了, 或者看看有没有人从幕布里走出来,通常我的爸爸就会把我和妹妹一起背在背上回家。我会带着这个疑问久久不能入睡。
因为天黑太晚, 电影队通常会村里住下, 因此第二天我会早早去到电影队工作人员住的地方, 等他们收挡,但是看见的和昨天一样——几个箩筐的工具挑子。
我们村子还有个小朋友也和我有相同的想法和相同的疑问, 他比我大两岁,于是我们就商量跟着电影队走,当时我就想,我们跟着电影队走了,就成为电影里的人了, 再也不用带我妹妹了,我记得我还给小红说“我特别不喜欢我妹妹那个叛徒,每次我做什么都要告诉我妈妈, 然后我就被骂或者挨打”。
就在一个冬天,电影队又来了,好像是放的一个叫《红灯记》的电影,(我当时根本不懂叫什么名字)因为里面有个李铁梅,那是我妈妈教育我榜样(我妈妈教我说 ,爹爹挑的重担800斤, 铁梅就挑1000斤)。晚上电影放完之后,我就和小红约好第二天早上晒谷场见, 那天早上,我们如约而至, 电影队工作人员早饭后就挑着他的工具四人一行走了, 我就和小红跟在后面, 电影队工作开始也没有在意我们, 但是后来叫我们回去, 我们就躲田埂下一小会儿,然后远远跟着他们,一直跟到乡里,就走丢了。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到“人类最高级文明的地方——公社”。
到了公社, 我们就不知道电影队去哪里了, 我和小红两人都没有吃饭。然后我们就在公社街上走来走去, 很快就到晚上了, 我们俩有点害怕了。后来街上全关门了,我给小红说我们回去吧,那时候才知道害怕 因为怕回去被打。
小红说去他亲戚家, 然后我就带着小红去他亲戚家。但是走了一会儿,他说不知道路了。
我们又返回公社。
我们就商量:就守在公社最大的门边,明天天亮一定会有人出来,然后我们就问电影队在哪里;于是我和小红就去公社最大那个大门边靠着。(当时我们不知道那是公社大门)。
四川的冬天,晚上好冷。因为只穿一双单布鞋, 脚像刀子割一样疼,开始我以为我的脚趾被冻掉了,就把鞋脱下看是不是脚趾被掉在鞋里;我说我很冷, 小红说他用屁股坐在我脚上就不冷了, 我就让坐在我脚上,可是还是很冷。我一生都没有那么冷过。现在特别怕冷可能就与儿时的记忆有关。
我不知道我们是怎挨过那个寒冷的冬夜的。
第二天,我醒来时,已经在医院里,我妈妈守着我。我还以为在我家睡觉呢,我妈妈说了我怎样到了医院,我被吓哭了,因为我怕被我爸爸打。但是我妈妈抱着我说爸爸不会打我,他们在家里找了一天,村里所有的水塘和露天厕所都找偏了。
那晚上,因为太冷我被重感冒发高烧住院。
我妈妈说早上乡广播里“八村有两个娃娃跟着电影队的人到了公社,有个娃娃已经发高烧送医院了,快来领人”。
写到此处,我的眼睛湿润了 父母把我们养大真的好不容易。。那一年我6岁,是继我4岁离家出走的第二次,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七八年代都是自然生长, 那时候有太多的太多的不懂与好奇, 但是没有谁能帮我们解答, 父母也不关心我们的内心世界,整个社会都不关注小朋友的成长, 我们自然地生长的自然疑惑。现在的孩子真的好幸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