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今天聊点啥?就聊聊我自个儿琢磨过的这个“大数据财务管理专业学什么”。当年我刚听到这个专业名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财务就财务,大数据就大数据,这俩玩意儿凑一块儿,到底要干后来自己摸索了一阵子,也算是有了点心得,今儿就跟大家伙儿说道说道我当初是怎么一步步搞明白的。
最初的困惑与摸索
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对“大数据”这仨字儿,感觉就是高大上,听着就厉害,但具体厉害在哪儿,跟咱财务有啥关系,我是真不清楚。我寻思着,财务不就是记账、算账、报税、做预算、搞分析嘛顶多用个Excel,了不起了上个财务软件,这大数据能咋用?
于是我就开始自己找资料,看人家学校的培养方案,到处打听。我发现,这玩意儿还真不是简单地把两个词儿一加就完事儿了。它更像是一种升级,给传统的财务工作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打好财务基础是关键
我琢磨明白了第一点,就是财务的底子你还得有。这就像盖楼,地基不牢,上面再花哨也白搭。像什么《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这些,那都是压箱底的本事,必须得学扎实。你想,连借贷都搞不明白,报表都看不懂,给你再多数据,你也分析不出个花儿来,对?
还有像《经济法基础》、《税法》这些,也得懂,不然做出来的东西不合规,那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经济学原理》、《管理学基础》这些,能帮你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企业的运作,对财务决策也有帮助。
拥抱新技术,大数据工具上手
光有老的财务知识肯定不够,不然为啥叫“大数据财务管理”?接下来就得啃硬骨头了。我发现,这个专业会加入很多跟数据处理、分析相关的课程。
比如说,至少得了解《大数据技术应用基础》或者类似的东西,知道数据是怎么采集、存储、清洗、分析的。有的学校可能还会开《Python程序设计》,这玩意儿在数据处理方面可厉害了,能帮你自动化处理很多以前得吭哧吭哧手动干的活儿。
我还注意到,像《Excel在财税金融中的高级应用》这类课程,就是把咱们熟悉的工具往深了用,结合一些数据分析的理念。还有的会涉及到一些专门的财务分析软件或者BI工具(商业智能工具),这些都能让财务报表分析更智能、更直观。
两者的融合:产生化学反应
学了财务,又学了大数据技术,那最关键的就是怎么把这两者捏合到一块儿,让它们产生“1+1>2”的效果。这部分内容,我当时觉得是最有意思,也是挑战最大的。
比如,《大数据财务报表分析》,这就不再是简单看看同比环比了,而是可能要结合海量的业务数据、市场数据,去做更深层次的挖掘和预测。还有《智能风控》、《投融资管理》(结合大数据分析),这些都是把数据分析能力应用到具体的财务场景里去。
我还看到有些地方提到了“财务机器人应用”,也就是RPA(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用软件机器人去自动完成一些重复性的财务操作,比如凭证录入、对账什么的,把人解放出来干更有价值的事儿。
整个学下来,我感觉就像是把自己从一个传统的“账房先生”,升级成了一个既懂财务,又能玩转数据的“数据军师”。
我的实践感受总结
我琢磨下来,“大数据财务管理”这个专业,就是要培养咱们:
- 扎实的财务功底:这是根本,不懂业务,技术再牛也是空中楼阁。
- 数据分析的能力:能从海量数据中淘金,发现问题,找到机会。
- 运用工具的技能:不管是传统的Excel、财务软件,还是新的Python、BI工具、RPA,都得会用。
- 跨界融合的思维:能把财务知识和数据技术有机结合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可能挺辛苦的,毕竟要学的东西不少,既要懂老的,又要学新的。但你想想,现在哪个行业不讲究个数据驱动?财务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要是跟不上这个趟儿,那可真就落伍了。我觉得这个方向还是挺有搞头的,至少我自个儿是这么觉得的。希望我这点儿摸索过程能给大伙儿一些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