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财务数据分析,不少人可能头都大了,觉得那是会计们的事儿,一堆报表,密密麻麻的数字,看着就晕。我一开始也差不多,觉得这玩意儿玄乎得很。后来自己折腾点小买卖,不看数据不行,钱怎么来的,又花哪儿去了,稀里糊涂肯定得赔本。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自己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几个特别重要的数据,都是大白话,保准好懂。
第一块:到底挣没挣钱,挣了多少?
这肯定是顶顶重要的,开公司做买卖,不图挣钱图啥呀?我最先盯上的就是收入和利润这两个数。
我那时候刚开始,就拿个小本本,后来学聪明了用Excel表格。每天、每周、每个月,我都会把总共卖了多少钱(这就是收入)给记下来。光看收入不行,还得看花了多少钱,也就是成本和费用。比如我进货花了多少,房租水电多少,给伙计开工资多少,这些都得一条条列清楚。
然后,月底或者一个季度末,我就用总收入减去总的成本费用,看看是正是负。如果是正数,那这个月(或季度)就挣钱了,心里踏实。如果是负数,那可就得赶紧找找原因了,是卖得少了,还是花得太多了。
我还特别关注一个叫毛利率的东西。比如说,我卖一个杯子10块钱,进货花了5块钱,那毛利就是5块,毛利率就是50% (5除以10)。这个数高一点,说明咱这买卖的直接利润空间还行。要是毛利率太低,那就算卖得再多,也可能累死累活不挣钱。
第二块:咱家底儿厚不厚,欠的钱多不多?
光会挣钱还不行,还得看咱的家当稳不稳当。这就涉及到咱的资产和负债了。
我会定期扒拉一下,我总共有多少东西(比如现金、银行存款、存货、设备这些,都算是资产),又欠了别人多少钱(比如欠供应商的货款、银行贷款这些,就是负债)。
这里头,我特别留意一个叫资产负债率的玩意儿。简单说,就是总共欠的钱,占了你所有家当的百分之多少。比如说,我总共有100万的家当,但欠了60万的债,那资产负债率就是60%。这个数要是太高了,比如超过70%甚至80%,我就得警惕了,说明大部分家当都是借来的,万一资金周转不灵,还不起债就麻烦了。
还有就是手头的流动资金够不够。特别是银行有多少存款,有多少短期就能收回来的钱。这个很重要,万一突然有个急事要用钱,或者哪个供应商催款催得紧,要是没钱,那真是叫天天不应。所以我会大概估摸一下,未来一两个月可能要付出去多少钱,手头的活钱能不能顶得上。
第三块:钱在手里转得快不快?
做生意,现金流就是命脉。钱只有转起来,才能生出更多的钱。所以我还特别关注几个“周转”的指标。
一个是应收账款周转。啥意思?就是我卖出去东西了,但客户还没给钱,这些就是应收账款。如果这些钱老是收不回来,或者收回来的速度特别慢,那看着账面上挣钱,实际上钱都在别人兜里,咱自己手头紧巴巴的。所以我那时候就盯着,哪些客户回款快,哪些客户老拖着,对那些拖欠的,就得勤快点去催。
另一个是存货周转。就是我进的货,多久能卖出去。如果货进了一大堆,结果卖得特别慢,都堆在仓库里,那不仅占地方,还占用了我的资金。时间长了,货还可能过时、坏掉。所以我得看这个存货周转得快不快,哪些货好卖,赶紧补;哪些货不好卖,就得想办法促销清掉,别压手里太久。
说白了,财务数据分析没那么神秘,关键就是把复杂的数字跟你实实在在的经营活动联系起来。我这实践下来,感觉最重要的就是看懂这几个大方面:挣钱能力咋样(利润情况),家底儿厚不厚能扛事儿不(资产负债情况),还有就是钱流动起来顺不顺畅(周转情况)。
把这些搞明白了,对自己的生意状况就能有个大概的把握,做决策的时候心里也更有底。咱也不是要当专业的会计师,就是图个明白,别辛辛苦苦干半天,还是笔糊涂账。希望我这点粗浅的经验,能给大家伙儿一点启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