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个新会计科目表,我可真是有一肚子话想说。最近公司不是要规范化管理嘛财务这边首当其冲,一套崭新的会计科目表就发下来了。
拿到新表的初步感受
刚拿到手的时候,我瞅了一眼,嚯,密密麻麻的,跟咱们以前用的那套比,感觉细致了不少。我心里头是有点打鼓的,毕竟用惯了旧的,这一下子要换,肯定得有个适应过程。这科目一变,以前的账务处理习惯都得跟着调整,想想就觉得头大。
开始研究与对比
没办法,工作需要嘛我还是老老实实坐下来,把新表从头到尾捋了一遍。第一步,我先把新表和我们之前在用的旧表放在一块儿,一项一项地对比。我发现,大的分类,比如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这些,框架是没变的,这让我松了口气。关键是底下那些二级、三级明细科目,变化可不小。
- 有些科目是名称变了,但核算的内容差不多,这个还换个叫法而已。
- 有些是新增的,以前可能都归到一个笼统的科目里,现在给单独拎出来了。比如以前我们“管理费用”底下可能没那么多细项,现在什么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都分得清清楚楚。
- 还有些是合并了,或者干脆取消了,估计是觉得没必要那么细或者不符合现在的核算要求了。
理解变动的逻辑
对着这些变动,我就琢磨,为啥要这么改?我寻思着,一方面肯定是跟最新的会计准则接轨,国家有新规定了,咱们企业也得跟上。另一方面,科目分得细了,对我们内部管理、成本控制、财务分析肯定是有好处的。 以前可能一笔费用进去,看不出具体花在哪儿,现在一目了然。
实际操作前的准备
光看明白还不行,关键是怎么用。我把那些变动比较大的,还有新增的科目,都用红笔给圈了出来,重点记忆。特别是那些常用科目的编码,以前闭着眼都能敲出来,现在得重新记。我还特地找了几笔公司最近发生的典型业务,比如采购原材料、支付工资、报销差旅费这些,尝试着用新的科目表在草稿纸上重新做了遍分录。 这么一练,感觉心里就有谱多了,知道哪些业务会涉及到哪些新科目,借贷方向怎么走。
与同事的讨论和确认
一个人琢磨肯定有不到位的地方。我们财务部几个人也凑在一起开了个小会,专门讨论这个新科目表。大家把各自理解的、有疑问的地方都提出来,一起研究,有不同意见就讨论,实在搞不明白的就去请教领导或者咨询专业人士。这么一碰撞,很多模糊的点就清晰了。
逐步应用与适应
从上个月开始,我们就正式启用这套新的会计科目表了。一开始做账的时候,确实有点手忙脚乱。以前顺手拈来的科目,现在总得停下来想一下,或者翻翻那张新旧科目对照表。尤其是月底结账、出报表的时候,更是小心翼翼,生怕哪个科目用错了,影响整个报表的准确性。 那段时间,我们加班也比平时多了点。
现在的感受
不过用着用着,也就慢慢习惯了。现在基本上手了,做账速度也恢复正常了。回头看看,虽然刚开始折腾了一阵,但新的科目表确实让账目更清晰、更规范了。现在要查某一类具体的支出或者收入,直接调出对应的明细科目就行,方便多了。 所以说,任何新东西,一开始可能觉得麻烦,但只要用心去学、去适应,总能发现它的好处。这回换会计科目表,对我来说,也算是一次挺有价值的实践经历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