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头疼的季度报税时间了。我们这小公司刚起步,很多事情都得自己摸索。特别是这个企业所得税季报,里面的道道还真不少。今天就跟大家唠唠我最近琢磨明白的一件事儿——那个“营业成本”到底都应该填哪些东西。
刚拿到那个A类申报表的时候,我瞅着“营业成本”那一栏,心里就犯嘀咕:咱公司这个季度发生的费用可不少,是不是都能往里填?比如说,我们租办公室的钱算不算?给行政小妹发的工资算不算?还有那些招待客户吃饭的钱?
一开始我有点想觉得只要是公司花出去的钱,跟业务沾点边的,兴许都能算进去。后来我赶紧打住,这税务上的事儿可不能瞎来。
我先是扒拉出我们公司的账本,把这个季度发生的各种支出都列了出来。什么采购原材料的钱,生产线上工人的工资,还有卖货的运费,广告费,乱七八糟一大堆。
然后,我就开始琢磨这个“营业成本”到底是个啥玩意儿。光看表上的几个字也看不明白。我就去问了几个做会计的朋友,他们经验比我足。人家一听就乐了,说我这想法太简单粗暴了。
朋友告诉我,简单说,企业所得税季报里的“营业成本”,主要就是看你利润表里的“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这两项。强调了一下,千万别把那些“期间费用”给算进去了。
啥是主营业务成本?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我们是做小零件加工的。那我们买钢材、铜材这些原材料花的钱,这就是主营业务成本的大头。还有,车间里那些直接参与生产的师傅们的工资、奖金、社保,这些也算。如果机器设备有折旧,跟生产直接相关的部分折旧也能往里搁。
至于“其他业务成本”,我们公司暂时还没怎么发生。朋友举了个例子,比如有些公司可能会卖点生产剩下的边角料,或者把暂时不用的厂房租一小块给别人用,那这些活动发生的直接成本,就填到“其他业务成本”里。
那哪些肯定不能算作营业成本? 比如我之前想的,办公室租金、水电费,行政人员、财务人员、我们这些管理人员的工资,这些都属于“管理费用”。还有,为了卖东西打的广告、给销售的提成、请客户吃饭送礼品搞促销这些,是“销售费用”。要是公司有贷款,那支付的利息就是“财务费用”。这三大块“期间费用”,是绝对不能填到“营业成本”那一栏的,申报表上它们有自己该待的地方。
搞了半天,这个季报上的“营业成本”,就是“主营业务成本”加上“其他业务成本”的总和。 跟我一开始想的“所有花销”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填报的时候,咱就老老实实按照会计账簿上这两个科目的实际发生额来填就行。我特地又翻了翻税务局发的一些辅导材料,里面也是这么说的,跟朋友讲的对上了,这下心里就有底了。
虽然说季度申报是预缴,年底汇算清缴才算总账,但咱也不能瞎填。数据填得准确,对自己公司负责,也省得以后税务局找麻烦。
这回折腾下来,我对这个营业成本算是彻底弄明白了。下次再填报,心里就有谱多了。希望我这点小经验能帮到有同样困惑的朋友们!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