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我来给大伙儿叨叨一下我当年弄那个2020年公司福利费扣除标准的事儿。那会儿我刚接手公司的一摊子账,头都大了。
摸索阶段:这福利费到底咋回事?
那年是2020年嘛年底要做那个叫啥来着,对,“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我一看账本,发现“职工福利费”这块儿有好些支出,什么过节发的东西,还有些补贴啥的。我就寻思,这玩意儿报税的时候能全算成本扣掉吗?心里没谱。
我就开始到处找资料,问了几个老会计朋友,也上网扒拉了一些政策文件。模模糊糊记得好像有个比例限制,但具体是多少,当时真是一头雾水。毕竟咱也不是专业学这个的,很多东西都得从头学起。
理清头绪:抓住关键的“14%”
我总算是给扒拉明白了。核心的一条就是,企业发生的职工福利费支出,不是你想报多少就能扣多少的,它有个上限。这个上限是跟你公司当年发的“工资薪金总额”挂钩的,具体来说,就是不超过你公司全年“工资薪金总额”的14%。在这个比例内的部分,国家准你扣,算是认可你的成本。要是超了,那超出的部分就不能在税前扣了,得老老实实并到利润里去交税,这在会计上叫“纳税调增”。
我当时就赶紧扒拉我们公司2020年全年的工资单,把每个月发给员工的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这些都加起来,算出那个“工资薪金总额”。这个数可得算准了,不然直接影响后面那个14%的扣除限额。
具体操作:算账与调整
算出来工资薪金总额之后,我就拿这个总额乘以14%,得到了一个我们公司当年福利费可以税前扣除的最高限额。然后,我就去把我账上实际发生的职工福利费给加总起来。这一步也挺费劲的,得一笔一笔核对,确保都是正儿八经的福利费支出,别把别的费用给混进来了。
接下来就是关键一步了:比较。
- 如果实际发生的福利费小于或者等于那个14%的限额,那好办,实际发生多少,税前就扣除多少。
- 但如果实际发生的福利费大于那个14%的限额,那就麻烦点。比如,假设我们算出来限额是10万,但实际花了12万,那多出来的2万块,就不能在税前扣了,得做“纳税调增”,意思就是这2万要加回到应纳税所得额里面去交企业所得税。
我记得我们公司当年算下来,好像还真超了一点点。当时我还紧张了一下,赶紧按规定做了调整。这个过程,说复杂也不算太复杂,但就是特别繁琐,得细心。
经验平时就得留心
经过这么一折腾,我算是彻底搞明白了这福利费扣除的事儿。最大的感触就是,这玩意儿不能等到年底报税的时候才想起来弄。最好是平时做账的时候,心里就有这根弦。每个月大概花了多少福利费,工资总额大概是多少,心里有个数。
还有一点,就是那个“工资薪金总额”的范围,也得搞清楚。哪些算工资,哪些不算,这都影响最终的扣除限额。反正,自从那次之后,我对这块儿就特别上心了。每年到年底,这块儿的计算我都会特别仔细地再核对一遍,省得到时候出岔子,多交冤枉税或者被税务查出来有麻烦就不好了。
行,今天就先跟大伙儿分享到这儿。希望我这点儿实践经验能帮到有需要的朋友。这税务上的事儿,真是得一点点啃才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