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伙儿聊聊那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别一听这名字就头大,我知道,这些准则、解释,一套一套的,有时候真能把人绕晕。但我这人就是喜欢琢磨,遇到问题了,就非得把它给整明白了不可。所以我就跟大家分享分享我当初是怎么啃这块“硬骨头”的,特别是里头关于“专项储备”那点事儿。
初遇“专项储备”的迷茫
记得那还是好几年前了,我们公司因为搞了一批新的安全生产设备,账上就冒出来一个叫“专项储备”的科目。当时我刚接触这块,心里头直打鼓。这玩意儿是钱从哪儿来?以后又该怎么用?一堆问号在我脑子里转悠。同事们,也是各说各的,没个准谱。
没办法,咱干会计的,遇到这种事儿就得自个儿动手查。我就开始翻那些厚厚的准则书,然后就翻到了这个《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3号》。你猜怎么着?里头正好就有关于专项储备计提和使用的说明。
啃解释,理思路
我当时就一头扎进去了。这解释第3号,文字嘛还是那个调调,官方得很。但我寻思,它总得说点实际的。我就耐着性子,一段一段地看,结合我们公司的具体情况琢磨。
特别是关于专项储备这块,我给自个儿总结了几个要点:
- 钱从哪儿来(计提): 这专项储备,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按规定,比如国家对某些高危行业有要求,或者企业为了特定的安全、环保项目,得先从当期费用里头拿出一笔钱,专门放着。这就算是“计提”了。关键是,你得实际有这个计划或者规定,不能瞎提。
- 钱咋花(使用): 提出来的钱,总归是要用的。比如我们公司买安全设备,这笔开销,就得从之前计提的那个“专项储备”里头出。
- 形成资产了咋办: 这点我当时琢磨了半天。如果用专项储备的钱买了固定资产,比如一台大机器,那这台机器以后每年不是要提折旧嘛解释第3号就说了,你这个固定资产在提折旧的时候,原先计提的专项储备也要跟着一块儿摊销,冲减相关的成本费用。说白了,就是别一边计提了储备,回头又在折旧里把成本算一遍,那就重复了。
- 没形成资产直接用: 要是花的钱没形成固定资产,比如搞了个安全培训,直接就是当期费用了,那就简单了,直接用专项储备冲减就行。
我把这些点捋清楚之后,感觉脑子清爽多了。原来这个专项储备,就是先存一笔专用款,然后专款专用,账务处理上要对应起来,别搞乱了套。
实践中的小体会
搞明白了理论,就得拿到实际工作中去用。我们公司那批安全设备,我就按照解释第3号的要求,先是准确计提了专项储备,然后设备投入使用后,在计算折旧的也同步将对应的专项储备给转销了。这么一来,账目就清楚了,既反映了安全投入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准则的要求。
一开始我还担心这个“同步转销”会不会很麻烦,后来发现,只要期初把逻辑理顺了,后续操作起来也就是多一步分录的事儿,习惯了就而且这样做的好处是,报表上的数据更真实,也更能反映企业的实际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万一税务或者审计查起来,咱也能说得清清楚楚,底气足!
所以说,这些会计准则解释,虽然有时候看着挺枯燥,但它都是从实际工作中来的,也是为了规范咱们的会计处理。只要我们肯花时间去研究,去把它跟手头的工作联系起来,总能找到门道。我这就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对大伙儿有点启发。下次再遇到啥难啃的准则,别怕,多琢磨琢磨,总能搞定!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