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想跟各位聊聊“会计师证好考吗”这个话题。这事儿,我自个儿也算是亲身淌过水,有点儿心得想跟大家伙儿掰扯掰扯。
我的“考证折腾史”
想当年,我刚从学校出来,那会儿也是一头雾水,觉得得有个证傍身,心里才踏实。听人说会计这行当稳定,就琢磨着考个会计相关的证。那时候,我对啥初级、中级、CPA的,也是两眼一抹黑。
第一步:摸索与选择
我先是到处打听,上网查。发现这会计证还分好几个等级!什么初级会计职称、中级会计职称,还有那个传说中的注册会计师(CPA)。当时我就寻思,这玩意儿肯定是从易到难。我一个刚入门的,肯定得从基础的开始。
- 初级会计职称:听说是门槛,考《初级会计实务》和《经济法基础》。感觉上,就是要你懂点基础的账怎么做,基本的法规是
- 中级会计职称:这个听着就比初级难点儿,要考《中级财务管理》、《经济法》(跟初级那个不一样,更深)、《中级会计实务》。说是考过了,就能往什么会计主管、财务经理方向瞅瞅了。
- 注册会计师(CPA):这个我当时一听科目数量和别人描述的难度,直接就“哇”了。说是财会界的“金字塔尖”,难考是出了名的。
我掂量了一下自个儿的斤两,决定先从初级会计职称下手。毕竟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嘛
第二步:备考初级——埋头苦干
定了目标,就开始行动了。我去书店买了教材和辅导书,那时候也没啥经验,就是觉得官方教材肯定得看。每天下班回家,吃完饭就摊开书本,从最基础的借贷记账法开始啃。刚开始那阵子挺枯燥的,一堆数字和规定,看得我头昏脑胀。
我还记得,《初级会计实务》里那些分录,一开始老是搞混方向。《经济法基础》,条条框框的,得使劲儿记。我当时给自己定了计划,每天看多少页,做多少题。周末基本上也是泡在书堆里。刷题,对着答案修改,再回头看书,理解错在哪儿。那段时间,真是除了上班就是学习,没啥娱乐活动。
差不多准备了小半年,感觉知识点都过了一遍,题目也刷了不少,心里稍微有了点底。
第三步:上考场与结果
考试那天,还挺紧张的。进了考场,拿到卷子,深呼吸一口就开始答题。考完两门出来,感觉也就那样,不好不坏。等成绩那段时间还挺煎熬的。
后来成绩出来了,两门都过了!不高,但确实是过了。那一刻,真是松了一口气,觉得之前的辛苦没白费。这初级证,对我来说,就是这么考下来的。要说好不好考,我觉得只要你肯花时间,认真学了,过初级还是有挺大希望的。
关于中级和CPA的“道听途说”与观察
考完初级后,我也动过心思要不要接着考中级。我身边也有不少同事或者朋友在考中级,甚至有挑战CPA的勇士。
中级会计职称:我观察下来,考中级的朋友,那真是下了苦功夫的。他们花的时间比我考初级那会儿多多了,而且普遍反映《中级财务管理》和《中级会计实务》难度不小,知识点又多又杂,还得在两年内把三门都考过,压力挺大的。通过率确实比初级低不少。
注册会计师(CPA):至于CPA,那更是重量级。我认识一个哥们,考CPA考了五年,每年报两三门,过了这门,那门又差点儿。用他的话说,就是“非人的折磨”。科目多,内容深,还特别考验毅力和学习能力。我看那些通过率数据,专业阶段单科能有百分之二三十就不错了,确实是难于上青天。
会计师证到底好不好考?
绕了这么一大圈,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会这么说:
- 初级会计职称:相对来说,是这几个里面“最友好”的。只要你不是零基础到完全不沾边,肯花几个月时间认真学,做做题,通过的概率还是挺大的。它更像是一个入门的敲门砖。
- 中级会计职称:这个就有一定难度了。需要你有一定的会计基础,并且能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系统学习。不是随随便便就能过的,得有点真本事。
- 注册会计师(CPA):这个就别问好不好考了,直接就是难!非常难!能坚持下来并且考过的,都是大神级别的,毅力和能力缺一不可。
你要问我“会计师证好考吗”,我得先问问你指的是哪个证,以及你愿意为它付出多少。像我当初,就是从初级开始,一步一个脚印。每个人的基础不一样,学习能力不一样,目标也不一样,感受自然也就不同。
我这实践下来,感觉就是,没有哪个证是躺着就能拿的,都得下功夫。初级算是“努力就有回报”型,中级是“加倍努力才可能有回报”型,CPA那就是“拼尽全力再加上点运气才能看到曙光”型了。希望我这点儿折腾经历,能给大伙儿一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