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注册会计师教材,我这过来人可得好好说道说道。想当年我决定考注会的时候,头等大事就是琢磨买啥教材。毕竟这玩意儿是咱打仗的“武器”,选不对,那可就出师不利了。
我的教材选择之路
刚开始备考那会儿,我也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我就先上网到处看,问了些考过的朋友。他们都说,官方教材肯定是首选,毕竟是考试大纲的直接体现。这官方教材,就是那个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中注协)每年组织编写,然后由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那一套。
知道了这个大方向,我就开始行动了。我记得那年新教材差不多是三月份出来的,我就掐着点儿,第一时间去出版社指定的网店下单。那时候心里还挺激动,想着“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
等快递一到,拆开一看,好家伙!《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专业阶段这六大本,每一本都跟砖头似的,分量十足。我当时心里就嘀咕,这得啃到啥时候去。
拿到教材后,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大致翻了翻。官方教材嘛给我的感觉就是知识点写得特别全,也特别权威,毕竟是考试的根本。但是,对我这种可能基础不是那么扎实的,或者说习惯了更“接地气”讲解方式的人来说,有些地方确实显得有点干巴巴,理解起来稍微有点费劲。
这时候,我就开始琢磨着是不是得找点“辅助”了。我又去请教那些考过的学长学姐,他们就给我推荐了一些市面上口碑比较好的辅导书。有人说,如果你是第一次考,基础又一般,可以看看像《CPA大蓝本》这类书,据说讲解得比较细致,能把官方教材的知识点给你掰开揉碎了讲,更容易理解。
还有人推荐了像“梦想成真”系列里面的《经典题解》。这类书的特点就是题目多,而且会有很多解题思路和技巧的我寻思着,光看懂知识点不行,还得会做题才行,毕竟考试是要实打实地去答题拿分的。
我的实践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第一步,官方教材是必须买的。这是根本,所有的考试内容都源于此。我把官方教材当成“字典”和“圣经”,遇到不确定的知识点,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官方教材上来核对。
- 第二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辅导书。我当时觉得自己《会计》和《财管》这两门比较弱,就针对这两门额外买了讲解比较详细的辅导书,用来帮助理解官方教材的难点。对于《经济法》、《税法》这种需要大量记忆和理解条文的,我也会配合一些带有总结和案例分析的辅导材料。
- 第三步,做题是王道。除了辅导书自带的题目,我还特意买了历年真题和一些高质量的模拟题集。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找出薄弱环节,然后再回头去看教材和辅导书,查漏补缺。
整个过程下来,我感觉官方教材是“体”,辅导书和习题集是“用”。光有“体”不行,理解不深,运用不活;光有“用”也不行,没有根基,容易跑偏。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
说到注会教材,我的经验就是,官方教材是核心,雷打不动。然后根据自己的学习习惯和薄弱科目,适当搭配一两套口碑好的辅导书和习题册,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点,提高做题能力。千万别贪多,买一堆看不完,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找到适合自己的组合,然后踏踏实实学下去,就对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