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伙儿晚上今天得空,跟大家伙儿好好聊聊我们公司前阵子刚弄完的这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事儿。这玩意儿听着高大上,真自己上手去办,那可真是里里外外一堆道道儿,今天我就把我们当时一步步咋过来的,给大家伙儿捋一捋。
一、下定决心,摸清门道
公司领导层合计着,咱们公司技术也还行,产品也有点特色,要不冲刺一下这个“高新”?毕竟这名头拿下来,不光听着响亮,国家还有政策扶持,什么税收优惠,项目补贴,想想都带劲。于是乎,我就领了这任务,开始研究这“高新认定”到底是个啥章程。
我先是上网扒拉了一堆资料,又找了些办过的朋友打听,总算对这事儿有了个大概的轮廓。感觉就像升级打怪,得一关一关过。
二、硬性条件逐个攻破
这高新认定,它不是你想申就能申的,有一堆硬杠杠在那儿摆着:
- 公司成立年头: 这是头一条。人家要求你公司注册成立得满一年,也就是365天,少一天都不行。我们公司成立好几年了,这条轻松过关。
- 知识产权: 这可是个重头戏!你得有自己的“独门秘籍”,就是说,你得有自主研发、买来的、别人送的或者合并来的知识产权,而且这些知识产权得跟你的主要产品或服务紧密相关,是核心技术。这些产权还得是在中国境内拿到的,还在保护期内。什么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都算。当时我们赶紧盘了盘家底,把手头上的专利、软著都归拢了一遍,看看数量和质量够不够硬。
- 技术领域: 不是说你随便搞个啥都能算高新。你公司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它那个核心技术,必须得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里规定的那八大领域,比如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啥的。我们是对照着那个目录,一条条看,还我们的技术方向在目录里能找着对应的。
- 科技人员占比: 这也好理解,高新技术企业嘛搞技术的人肯定不能少。要求是公司里搞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的科技人员,得占到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我们人事部门就开始统计,把技术部门的兄弟姐妹们都算上,还比例达标。
- 研发费用占比: 这条跟钱挂钩,也挺关键。就是说,你公司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花在研发上的钱,得占到你同期卖东西总收入的一定比例。这个比例还不一样,看你公司一年卖多少钱:
-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含)的,比例不低于5%。
-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5000万元到2亿元(含)的,比例不低于4%。
- 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在2亿元以上的,比例不低于3%。
为了这个,我们财务部门可是忙活了好一阵子,把近三年的账本翻了个底朝天,各种票据、合同都得对上,确保研发投入的数字实打实的。
三、准备材料,漫漫长路
上面那些硬性条件都摸清楚,并且确认我们公司基本符合之后,就进入了更繁琐的材料准备阶段。那真是个体力活加细心活。什么企业注册登记文件、知识产权证书、人员情况说明、研发活动证明材料、财务会计报告、近三个会计年度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反正就是一堆一堆的文件要整理、要盖章。
我们专门成立了个小组,几个人分工合作,有负责整理知识产权的,有负责梳理研发项目的,有负责对接财务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的。那段时间,办公室里堆满了各种材料,大家天天加班加点,就为了把这些东西按要求弄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四、提交申报与等待结果
所有材料都准备齐全,反复检查了好几遍,确认没啥大问题了,就通过指定的系统提交了申报。提交上去之后,心里就有点七上八下的,毕竟准备了那么久,就等这一哆嗦了。
然后就是等待审批。这个过程也挺熬人的,时不时就想去系统上看看有没有新动态。大概过了一段时间,具体多久记不太清了,反正有一天,好消息传来——通过了!
那一刻,真是松了一大口气,感觉之前所有的辛苦和熬夜都值了。公司上下也挺高兴的,毕竟这块牌子对企业来说,不光是荣誉,更是实打实的政策支持。
这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确实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拿下来的,它对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等等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但只要你企业真是踏踏实实搞研发,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把这些条件都摸透了,一步一个脚印去准备,成功的机会还是很大的。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希望能给有需要的朋友一点点参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