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们儿姐们儿,今天跟大伙儿聊聊我拿下那个“国际财务管理师”证的事儿。这玩意儿折腾了我小半年,总算是揣兜里了,感觉还是挺有收获的。
为啥想不开要考这玩意儿?
当初为啥想考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在公司干财务干了几年,感觉自己那点知识储备,在越来越国际化的业务面前,有点不够使了。天天听领导说什么“国际视野”、“资金运作”、“风险管控”,自己却老是插不上话,或者理解得一知半解,心里头那叫一个憋屈。想着得整个啥证书给自己镀镀金,也顺便系统学学东西。
我当时就寻思,不能光学国内那套,得跟国际接轨。就在网上瞎摸索,搜来搜去,就看到了这个“国际财务管理师”,英文缩写好像是IFM。一看介绍,说是“国际财经管理专业领域的一套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感觉挺高大上。
开始摸索和准备
第一步,肯定是先打听打听这证的含金量。 我问了几个行内的前辈,也上网查了查。发现这证书是“国际财务管理协会”搞的,好像还跟咱们国内的“中国总会计师协会”有过合作,办过什么论坛。这就让我感觉,这玩意儿不是野鸡证书,在国内还是有一定认可度的。而且听说,这证“是保留的合法有效的、国家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还有“政府的大力扶持”,这就让我心里踏实了不少。
第二步,了解考试难度和内容。 我最怕的就是那种难上天,考个七八年都过不了的。打听了一下,有人说跟CPA比,IFM要容易多了。CPA那是奔着执业签字去的,要求严苛得不行。IFM更侧重于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支持,对我这种在企业里干活的,感觉更对口。看了看考试大纲,涉及国际会计准则、国际金融、投资决策、风险管理这些,都是我工作上能用到的,或者说是我知识的短板。
第三步,下定决心,报名! 了解到这些后,我就下定决心要考了。它好像还分好几个级别,什么初级、中级、高级之类的。我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了个合适的级别就开始准备了。我记得当时是找了个培训机构报的名,想着有人带着学,总比自己瞎琢磨强,毕竟平时工作也挺忙的。
漫长的学习和备考过程
教材到手,开始啃书。 拿到那一堆厚厚的教材,头都大了。全是密密麻麻的字,还有不少英文词汇。没办法,自己选的路,跪着也得走完。我就制定了个学习计划,每天下班雷打不动看两小时书,周末更是整天泡在图书馆或者培训班的自习室。
上课听讲,疯狂做题。 培训班的老师讲得还行,能把一些晦涩的理论掰开揉碎了讲。但我发现,光听课不行,还得做题。那段时间,我买了好多练习册,真题、模拟题,一顿猛刷。错题本都记了好几本,把错的知识点反复看,反复记。
最头疼的还是那些国际准则和案例分析。 国内的会计准则我熟,但国际会计准则(比如IFRS)跟咱们的还是有不少差异,转换起来挺费劲。还有那些案例分析题,特别考验综合运用能力,得把学的知识点串起来,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一开始真是摸不着头脑。
那段时间,真是戒掉了一切娱乐活动,朋友约饭、约看电影,全都推了。每天就是公司、家、自习室三点一线,感觉自己都快成苦行僧了。
终于等到考试,然后拿到证书
考试那天,紧张又兴奋。 准备了那么久,终于要上战场了。提前一天就把准考证、身份证、计算器这些东西都准备考试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飞快,答题的时候手心都出汗。有些题目觉得挺有把握,有些题目就只能靠蒙了,哈哈。
焦急等待成绩。 考完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那段时间真是度日如年,老是忍不住想去查成绩出来了没有。心里七上八下的,生怕自己白努力了那么久。
收到通过的通知,那一刻真的想蹦起来! 终于,查到成绩那天,看到“通过”两个字,我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赶紧给家里人报喜。那种感觉,就像是打通了一款超难游戏的一关,浑身舒畅!
没过多久,证书也寄到了。看着那张印着我名字和“国际财务管理师”字样的证书,心里美滋滋的。虽然它只是一张纸,但它代表了我那段时间的努力和付出,也算是我职业生涯里的一个小小的里程碑。
考完之后的一点感悟
知识面确实拓宽了不少。 以前我对国际结算、外汇风险、跨国公司财务这些,都是一知半解。通过这回学习,系统地梳理了一遍,感觉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完整了。现在再跟领导讨论国际业务,或者看一些行业报告,理解起来就顺畅多了。
工作上更有底气了。 以前遇到一些复杂的国际财务问题,心里就发怵。现在嘛虽然不敢说啥都懂,但至少知道从哪些方面去分析,去查找资料,心里有底了。
也认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培训班里,认识了不少同行,大家一起学习,一起吐槽,互相鼓励,也算是意外的收获。
考这个“国际财务管理师”的过程虽然辛苦,但结果还是挺让人满意的。它不光是一个证书,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过程,我实实在在地学到了东西,提升了自己。如果你也在财务领域,想往国际化方向发展,或者想系统提升一下自己的专业能力,我觉得这个IFM还是值得去了解一下的。任何学习都得靠自己下功夫,证书只是一个敲门砖或者说是一个阶段性的证明,持续学习才是王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