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大家伙儿聊聊我当年报考注册会计师(就是大伙儿常说的CPA)的时候,都折腾了哪些科目。想当初我决定要考这玩意儿的时候,也是一头雾水,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从哪儿下手,更别提要考啥了。
干啥事儿都喜欢先自己琢磨琢磨,搞清楚来龙去脉。第一步,我就先上网扒拉资料。那会儿可不像现在这么方便,信息也没那么多,我就在各种论坛、官方网站上翻来覆去地看。看了半天,总算大概知道了,这注册会计师考试,它分阶段。
专业阶段都考啥
专业阶段是重头戏,也是最先要攻克的。我记得当时查到的,专业阶段有六门课,那家伙,一看科目名字,我就觉得不简单:
- 《会计》:这个不用说,肯定是核心中的核心,所有账务处理、报表编制的基础都在这儿。当时我就想,这门肯定是硬骨头,必须第一个啃下来,不然别的学起来也费劲。
- 《审计》:学完会计怎么做账了,就得学审计怎么查账。这两门课关系可大了去了,简直是亲兄弟。
- 《税法》:企业经营要交税,各种税种,怎么计算,怎么申报,都在这门课里。我当时觉得这门也挺实际的,跟会计也多少有点关联。
- 《经济法》:这个就偏法律条文多一些了,什么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之类的。当时感觉这门课可能相对死记硬背的东西多点儿。
- 《财务成本管理》(大伙儿都叫它“财管”):这门课就比较偏计算和分析了,什么投资决策、成本控制、业绩评价,公式模型一大堆,感觉对数学逻辑有点要求。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简称“战略”):这门课听着就挺高大上的,讲企业怎么制定发展方向,怎么规避风险。感觉理解性的东西会多一些。
当时了解完这六门,我心里就大概有个数了。这六门专业阶段的科目,你得一门一门地考过,而且好像还有个年限限制,得在几年内全部通过才行,不然先考过的就作废了,得重来。这压力可不小。
综合阶段是啥玩意儿
等专业阶段那六座大山都给搬走了,还有一个综合阶段的考试等着。这个综合阶段就不是考单科知识点了,而是把专业阶段学的所有东西,什么会计、审计、税法、财管、战略,都揉在一起,给你出个大案例,让你分析,让你出方案。说白了,就是考你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时我了解到这里,就觉得这考试设计得还挺全面的,先打基础,再考综合应用。
我当时是怎么琢磨报考顺序的
知道了要考哪些科目,接下来就是怎么安排考试顺序了。我这人不喜欢一次性给自己太大压力,就想着一年报个两三门,稳扎稳打。根据我打探到的消息和自己的分析:
《会计》是基础,肯定要先上。这个没啥好说的,地基不牢,房子盖不稳。
然后,就考虑搭配。有人说“难易搭配”,也有人说“联系紧密的放一起”。我当时寻思着,《会计》和《审计》联系最紧密,但这两门都是大头,一起上怕消化不良。所以我当时是先报了《会计》,然后搭配了一门相对来说文字性强一点、计算少一点的《经济法》,想着可以调剂一下学习节奏。后来事实证明,这个搭配对我来说还行。
也有朋友是把《会计》和《税法》一起报的,因为这两门也有些关联,计算方面可以互相促进。还有的学霸,直接《会计》、《审计》、《税法》三门一起上,那真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就是这么一步步了解清楚注册会计师到底要考哪些科目的。先是自己上网查,然后结合一些考过的人的经验,再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和报考策略。这个过程虽然有点折腾,但把这些都搞清楚了,心里就有底了,学习起来目标也更明确。
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希望能给准备考CPA的朋友们一点小小的参考。这玩意儿确实不好考,但只要踏踏实实学,把这些科目一个一个攻克下来,总能成功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