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杀:2020年那会儿的会计继续教育考试
时间过得可真快,一晃都好几年过去了。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就翻出来以前的一些资料,其中就有2020年那会儿我们会计人员搞继续教育,那个网上考试的题。现在回头看看,还挺有意思的。
我记得那年也是,单位催着,赶紧学,学完了赶紧考。网上学习嘛就那样,点点点,播播播,有时候,确实能学到点新东西,有时候也就是走个过场。但那个考试,还是得正儿八经对待的,毕竟关系到证能不能顺利延期。
考试题型嘛老几样:单选、多选、判断。
我瞅了瞅当时的记录,单选题里头,有些概念题还是挺基础的,比如问你啥是“现金等价物”,那会儿标准答案就是说“企业持有的期限短、流动性强、易于转换为已知金额现金、价值变动风险较小的投资”。这种属于送分题,只要认真看了书,基本没问题。
还有些就稍微绕一点,比如考“商誉”的,问哪个说法不对。A说商誉是不可辨认资产,B说商誉不摊销,每年年末搞减值测试。这种就得对会计准则理解得透彻点儿,不然容易选错。
判断题也挺多的,我记得有一道是说“会计凭证按照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 这个算是基础知识点了,基本都得答对。
具体题目回忆点滴
我还翻到一些当时觉得有点意思或者说有点偏的题:
- 比如有一题问“鲜活类产品在餐饮行业会计中应记入()账户核算”,说可以直接进“主营业务成本”,不用先走“原材料”。这个就比较行业特色了,不是搞餐饮会计的,可能一下反应不过来。
- 还有关于政府补助的,像是“公交公司收到政府财政拨款与其日常经营活动相关,所以用于补偿已发生损失的财政拨款应计入( )。”这种题目,就得把补助的类型和会计处理方式搞清楚。
- 甚至还有碳排放权的会计处理,记得题目里提到“重点排放企业使用无偿取得的碳排放配额履约清缴时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这个在当时算是比较新的东西了,跟政策结合很紧密。
- 还看到一道题,好像是考“会计报表中列示项目的文字描述或明细资料”指的是答案应该是附注之类的。
整个过程就是,先在网上把课时刷完,有些课程老师讲得还行,有些就纯粹念PPT。刷完课时之后,就可以预约考试了。考试的时候,那真是得找个安静没人打扰的地方,摄像头得开着,对着自己。题目嘛都是从题库里随机抽的,所以每个人考的可能不完全一样,但大方向和知识点都差不多。
做题的时候,有些题一眼就能看出来答案,有些就得琢磨琢磨,回忆一下当时老师是怎么讲的,或者书上是怎么写的。遇到实在没把握的,也只能凭感觉蒙一个了,哈哈。毕竟是开卷考,你懂的,但真到考试的时候,时间也挺紧的,没那么多功夫让你慢慢翻书细查,主要还是靠平时的积累和对课程内容的熟悉程度。
考完提交,系统当场就出分了,看到“合格”俩字,心里那块石头才算落了地。然后就是等通知,去打印合格证或者电子证书存档,这一年的继续教育任务就算完成了。
2020年的那套题,感觉还是挺全面的,既有基础知识,也有一些结合实务和新政策的内容。每年这个继续教育,虽然有时候觉得挺折腾人的,但静下心来学学,再通过考试检验一下,确实能让自己对一些模糊的知识点重新巩固巩固,也能了解到一些新的变化。
现在回过头来看这些题目,就像是回顾了一下那段时间的工作和学习状态。时间不等人,会计知识也是一样,得不停地学,不停地更新,才能跟得上趟儿。今天就先跟大家伙儿分享到这儿,算是一点小小的实践回忆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