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跟大家唠唠“并购”这事儿。可能大伙儿听着这词儿觉得挺高大上,什么商业巨擘,资本运作的。真要自己上手干一回,或者哪怕是作为被并购公司的一员经历一下,就知道里头的门道和辛酸了。
并购这事儿,听着挺高大上,..
就喜欢琢磨事儿,也爱把自个儿经历过的东西拿出来说道说道。并购这玩意儿,我可不是纸上谈兵,是实打实地参与过,也算是从头到尾跟过几个案子,有成功的,也有黄了的。
第一步,你得想明白为啥要买。
这不是菜市场买白菜,看着顺眼就拎回家。公司并购,那可是真金白银砸下去的大事。我们当时琢磨并购的时候,就是内部反反复复地开会。老板会问,我们现在缺是缺技术,还是缺市场,还是想干掉个竞争对手?或者说,看上了人家的团队?这目标必须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我记得有一次,我们看上一个小公司,技术特别牛,但就是没市场。我们琢磨着,把他们买过来,用我们的渠道,那不就起飞了?这就是一个明确的目标。
第二步,找目标,然后就是扒家底了。
目标明确了,就开始满世界踅摸。有时候是自己找,有时候也托朋友、托中介。找到了看着差不多的,就得开始做“尽职调查”了。这词儿听着文绉绉的,说白了,就是把对方公司从里到外扒个底朝天。财务报表得看?有没有欠一屁股债?有没有啥法律纠纷?客户稳不稳定?员工有没有怨气?核心技术是不是真那么牛?我跟你说,这阶段老费劲了。得派专门的人过去,查账本,访谈员工,看合同,有时候还得请外头的会计师、律师帮忙一起看。记得有一次查一家公司,发现他们核心技术人员的合同快到期了,而且好几个人都准备自己出去单干,这风险就大了,后来这事儿就没成。
第三步,谈价钱,定条件。
要是前面调查下来,觉得这公司还行,那就到了最刺激的环节——谈价钱。这跟菜市场讨价还价可不一样,一分一厘都是大钱。我们得先给对方估个值,他们自己心里也有个数。然后就开始拉锯战,你来我往,唇枪舌战。除了价钱,还有交易方式也得谈。是给现金,还是给股票,还是现金加股票?是一次性付清,还是分期付款?这些都得掰扯清楚。我经历过一次谈判,为了一个付款条件的细节,双方团队熬了好几个通宵,会议室里烟雾缭绕,跟打仗似的。
第四步,签合同,走流程。
谈妥了,就得落在纸面上了。那合同,厚得跟砖头似的,全是法律条文。律师会计师都得请上,各种合同文件能堆成山。签完字,还不算完,还得根据情况,可能要去什么证监会,工商局备案审批。这个过程也挺磨人的,各种材料准备,各种部门跑。
整合才是真考验。
你以为签完合同就万事大吉了?早着!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那就是“整合”。两个公司揉到一块儿,文化不一样,制度不一样,系统不一样,人员也得重新安排。这阶段最容易出问题。我见过太多并购案,买的时候风风光光,结果整合没做闹得一地鸡毛,甚至把原来的好业务都拖垮了。人员的安置,新旧团队的磨合,业务流程的统一,这些都是细致活儿,急不来,也糙不得。
要说我咋知道这么清楚,那可真是亲身经历,刻骨铭心。当年我还在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干着,突然有一天,老板把我们几个核心的叫过去开会,说是有家大公司看上我们了,想把我们给收了。那段时间,公司里天天神神秘秘的,时不时就有几拨西装革履的人来回转悠,看这看那,问东问西。我们这边,财务、人事、技术,各个部门都跟打仗似的,天天被拉去核对数据,提供材料,那叫一个折腾。后来总算是谈成了,签了字。本以为抱上大腿了,结果?新老板新规矩,两个公司的文化要硬凑到一块儿,那叫一个别扭。我们原来的好多做事方法,在新公司那边根本行不通。然后就是“优化”,说白了就是裁人。眼瞅着身边好多老同事一个个地离开,心里真不是滋味。
并购这事,真不是拍脑袋就能干的。外面看着风光,里面的水深着。每一步都得小心翼翼,每一步都充满了变数。今天就先跟大家分享到这儿,下次有机会再聊聊并购里头的一些具体坑,保准你们听了能少走不少弯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