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唠唠查事务所排名踩的那些坑。为啥要研究这个?前两天帮朋友的小公司找审计,琢磨着挑个大点的所靠谱,结果一头扎进榜单迷魂阵,好家伙,水比想象的深。
第一步:懵圈地打开搜索
我直接在搜索框敲“中国会计师事务所排名”,跳出来一堆“十大榜单”,名字看着都挺唬人,什么“最权威”、“国际视野评选”、“客户满意度TOP”。当时心想,这不就是答案吗?随便挑个靠前的不就得了?现在想想,忒天真。
第二步:收集榜单,越看越迷糊
我把前几页能找到的所谓“十大”、“二十大”榜单全扒拉下来了,贴了个满屏。好家伙,这一对比可热闹了:
- 名次打架: 同一个所,这张榜单排第二,那张就掉第五去了,甚至还有十名开外的,跟闹着玩似的。
- 名字花哨: 啥“全球领先本土所百强”、“区域影响力王牌”,听着高大上,细看评选标准?要么只字不提,要么写一堆“综合实力”、“品牌价值”这种虚头巴脑的词。
- 新面孔?野路子?: 好几张榜单里,冷不丁冒出几个我压根没听说过的所,排得还挺靠前,旁边注释写着“新锐力量”……这靠谱吗?我心里直打鼓。
第三步:揪着榜单找依据
这回学精了,不再看排名数字,而是死盯着他们是怎么排出来的。我挨个点开榜单的“评选方法”或者“数据来源”那一栏,差点给我气笑了:
- 最离谱的: 好几家压根没写!就光秃秃列个名单,意思“我说它牛它就牛,你看着办”。
- 玩文字游戏的: 写着“基于公开数据深度挖掘”、“结合专业评估模型”,听起来特专业对?但具体挖什么数据?啥模型?对不住,商业机密!说白了,还是不知道。
- 暴露马脚的: 有一家倒是“老实”,小字注明了“部分参与评选机构为合作单位”。呵呵,这不就是花钱就能上的意思吗?合作单位交钱,然后上榜秀肌肉?
第四步:盯上特定几家,自己动手查
看了七八张榜单后,圈定了三四家反复出现的“老面孔”。排名顺序我不信了,但名字反复出现至少说明有点东西。我抛开榜单,自己动手:
- 查正经娘家: 跑去财政部的官网,还有中注协(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网站,看他们公布的业务收入排名。虽然也只是一项指标(主要看钱赚多少),但人家发布机构靠谱,数据来源清楚(事务所自己报的,要审),这比网上那些野榜强多了。
- 看监管处罚: 搜这几家所近几年的新闻,特别是财政部、证监会发布的处罚公告。干的漂亮,罚单多的,名声在行业里肯定臭,这点骗不了人。真查出某家“知名”所因为审计栽过大跟头,直接被我排除了。
- 问圈里人: 厚着脸皮问了两个在财务圈混了十几年的老鸟。他们第一句话就是:“网上那些乱七八糟的排名你也信?” 然后告诉我,行业里真正认的就是收入排名和口碑,特别是大项目上的表现和风控。口碑这玩意儿,圈子里传得门儿清。
那点大实话
折腾这一圈下来,血泪教训:榜单水分太大,纯粹参考就是自找麻烦! 真想找靠谱事务所:
- 认准官方数据: 财政部、中注协发布的业务收入排名,最起码数字有谱。
- 深扒黑历史: 去官网看处罚公告,没罚过不一定罚得狠的一定要小心。
- 口碑最重要: 脸皮厚点,直接问同行朋友!做过项目、被审过的人感受最真实。
- 看菜下碟: 你是要找管大公司的审计巨头,还是服务中小企业的本地所?别迷信“十大”,关键看它擅不擅长干你家这种活儿。
反正,这些网上光鲜亮丽的“十大”,看看热闹得了,谁信谁傻。老板们,擦亮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