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整理工资条的时候真是肉疼得不行,每月扣税那块儿数字特别扎眼。正好刷手机看到2020年的个税政策调整,我一拍大腿:这玩意儿不琢磨透,不就是白白给税局多送钱吗?马上撸起袖子开干!
第一步:翻工资条对数字
我把最近三个月的工资单全从邮件里扒拉出来摊桌上,掏出计算器叮叮当当按。重点盯着“应纳税所得额”和“税率”这两栏。越算越觉得不对劲——同事老王跟我基本工资差不多,上个月他到手怎么比我多两百?肯定是哪里没搞明白!
第二步:查政策发现“盲点”
直接搜了“2020年个税月度税率表”截图存手机里。原来每月5000块免税额度我知道,但最容易漏的是“三险一金”和“专项附加扣除”也能减钱!去年给孩子报的舞蹈班、房贷利息这些,我居然一直没在App里申报!打开“个人所得税”软件,果然发现待确认的红点——感觉错过了一个亿!
立马把这几项补填进去:
- 房贷每个月填1500块减税额度(银行APP能拉还款记录)
- 娃的教育支出填了1000块(发票拍照上传)
- 顺手把租房信息也更新了(合同照片压箱底翻了十分钟)
第三步:用笨办法算“省税空间”
拿我自己1万5工资当例子,套着税率表硬算:
- 先扣掉五险一金:工资条写着每月扣2200元
- 再扣5000免税基数:15000-2200-5000=7800元
- 专项附加扣除加上去:7800-1500-1000=5300元(这步最关键!)
- 查税率表:5300在第二档税率10%里
- 交税:(5300×10%)-210(速算扣除数)=320元
之前没报专项扣除时,我的计税金额是7800,要交(7800×10%)-210=570元!里外里一个月差出250块,够我加满半箱油了!
踩坑经验敲黑板
- 公司财务才不会主动提醒你申报抵税!等你自己折腾!
- 租房合同、房贷合同千万别随手扔,电子版存网盘最保险
- 年终奖单独计税还是合并?我拿2023年的数字试了试,基本工资低的合并划算,高的选单独计税——建议你两个方案都拿计算器敲一次
折腾完这波操作跑去问老王,好家伙!人家去年就把父母的养老抵扣挂自己名下了!得,2023年退税补申报表已经填上了,坐等开春退钱买新手机——实践出真知,抠门使我快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