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得从我上个月撸串说起。那天老张蹲在小马扎上边剥毛豆边叹气,说他那小厂子今年税单看得脑壳疼。“不是说国地税合并能减负吗?咋我这数还往上蹦?”
一、较真劲儿上来了
回家就把电脑桌堆的票据山刨开,先翻出三年前的完税证明。当时还是国税开增值税专票,地税撕营业税票,光整理这堆纸就花了俩通宵。
- 2019年凭证:增值税按17%交了八万三
- 同一张订单:营业税另外剐走五万六
- 附加费更绝:教育费河道费愣凑出七千整
再看今年新税票,机器打的电子票就一张纸,但金额那栏数字看得我手抖——整整十四万六!
二、蹲税务局柜台搞明白的事
专门请半天假冲去办税大厅,排号条撕到第47张。穿制服的小姑娘听我问“为啥税变多”,直接把显示器转过来:“您自己看哈!”
- 旧模式:一个订单交两遍税(增值税+营业税)
- 新模式:营业税没了全按13%增值税,但...计税基础变大了
重点就在这计税基础上。比方说老张厂子卖二十万的设备:
- 以前:设备本身交增值税,安装服务交营业税
- 连设备带安装打包算二十万,全部按13%征税
柜台姑娘敲着计算器:“打包价超15万就得交更多,您朋友是不是接了安装大单?”
三、拿真实案例算笔账
翻出帮老张做的账本截图:
- 2020年某单:设备12万(增值税) + 安装8万(营业税)=总税负 12万×13% + 8万×5%=2.36万
- 2023年同款单:打包报价20万直接×13%=2.6万
但隔壁老王做建材批发的反而降了——以前要跑两个局报税,现在电子端十分钟搞定,连会计工资都省了六千块。
四、蹲厕刷新政悟出的门道
深夜蹲马桶时刷到财税文件才整明白:
- 生产加工型:以前能拆分的业务现在打包计税容易涨
- 纯贸易型:省了多头申报反而可能降
- 小微企业:季度45万免税没取消,街边小店照样乐
上周碰见老张在汽修厂给车打蜡,他说把设备销售和安装拆成两个公司了:“老子不打包报价还不行?单设备开13万票,安装队单独接七万活!”税管员来喝茶也没挑出毛病。
所以你说税负升降这事儿?就跟拆盲盒似的——有人拆出隐藏款,有人踩中雷包。但有个真理颠扑不破:只要砖头还想往高处搬,总得有人扛秤砣。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