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琢磨着怎么能更好管住自己的钱包,特别是开的小店,老是觉得账算不溜。就听了个术语叫“变动成本法”,但这玩意儿听上去太高大上了,老子又不是专家,得亲自试试才行。
为啥突然想整这事儿
前几天搞了个小买卖,自己卖烤串儿,开业第一天就糊了。一算账,发现自己瞎猜成本,卖出的串串多了却赔钱。想不通!蹲厨房喝了半瓶啤酒,想着得找个实用法儿。朋友提了句“变动成本法”,说能帮我只看关键变动的部分。我心一横,反正闲着也是闲着,不如亲自折腾一把。
先乱学一通看看
抓起手机一顿搜,看网上说的那些“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啥的,头皮发麻。比如:变动成本就是随着卖的串串量变来变去的钱,像食材羊肉、竹签;固定成本是不管你卖不卖都花的钱,像烧烤炉租的月费。我记了笔记,但还是晕乎乎的。接着翻老书店,借了本破书翻了又翻,纸上写得密密麻麻,越整越糊涂。心想着,这也太虚了,得找个法子接地点。
实际套在烤串摊上试试
上个月末,我撸起袖子,把摊儿重新支起来。把上礼拜的账本掏出来:卖了一百根串,每个卖十块钱。那变动成本?羊肉、调味料这玩意儿用一根串少一点儿;固定成本就烧烤炉费、我租小铺位的月租钱三千块。我先按老法儿算,把固定成本三千块也摊进成本去一算,发现每根串要“成本”四十块,卖十块还倒贴钱!我去,这不对呀。干脆,只用变动成本法搞:只看羊肉那堆变动的钱,一根串大约花三块五,再加点调味料啥的。一算,卖十块一根,还赚不少。
- 第一天实战:我硬是只记羊肉钱、竹签钱这变动的部分。
- 第二天卖多了:从一百根蹦到两百根,变动成本也跟着涨了点。
- 结果晃着账本一瞅,这法儿让我瞬间觉得轻松多了。
但这中间儿乱子了:记账忘了个调味料钱,差点算亏本。
碰到的大坑
实践起来各种出错。最恼火的是,固定成本那烧烤炉费,我觉得非得往里塞,结果账一团糟,还跟老婆吵嘴儿——她嫌我瞎算浪费电钱。折腾了三四天,烤串生意也乱哄哄,顾客还抱怨串串咸淡不稳。气死个人!我就蹲在摊边抽烟反思:这变动成本法要没固定成本的干扰,但现实中我租铺位钱就是跑不了。老婆来劝了,说“你这法儿不就是想聚焦能变的部分,简化账嘛”,我猛一拍脑门——对,该分开看。
用个超俗例子顿悟原理
后来哄娃睡觉时,想了个超简单的点子。比如:卖冰棍的小推车。变动成本就是冰棍棒子和冰块钱——你卖一根冰棍,这些钱就跟着变;固定成本,推车租金不管你卖不卖都每月交五百块。那么,变动成本法只管冰棍棒子这部分变来变去的,算出来一根冰棍成本两块钱。你卖十块钱一根,赚八块;别管推车租钱了,那是另一摊账。这样一来,每次决策只盯能控制的部分。我立马在摊上试:只看羊肉这变动钱,铺位钱单独丢大账里。账清了,日子也好过点。
收获和教训
折腾一周多,总算弄白了这变动成本法就是让账活点儿、别卡死自己眼珠子。缺点嘛它不包房租那类固定钱,不能当总账用。现在摊儿正常了,我记账快多了,老婆也夸我学东西靠谱。劝大伙儿,遇到这类专业法儿,别死磕书,找个现实例子撸起干就懂了——不然像我开头那烤串摊差点炸飞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