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个月,我突发奇想学会计,完全零基础起步。
我啥都不懂,就拿手机搜了个在线课程,直接点击播放。
刚开始学的时候
视频讲得头头是道,我听了两节会计基础,结果完全懵了。术语一堆堆涌出来,什么"借贷平衡"、"资产负债表",我脑子都嗡嗡响。我还不服气,翻出家里那本厚得像砖的会计书,硬着头皮啃了几页,发现太难了。知识点太多,我记不住、理解不来,还常常把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搞混。每次做题都出错,差点没把我气炸了。
后来朋友建议我找个实际案例练手,我就下载了个记账软件。结果试了半天,连个简单的收支表都做不完整。我发现学不进去,就想放弃,但转念一想:这不行!白白浪费时间。于是我复盘整个经历,发现了4大误区。
识别到的误区
这些误区坑惨了我,我得详细说说:
- 误区1:总觉得要先看完所有书才能开始实战。我买书狂啃,结果知识点越积越多,脑子糊成一团。
- 误区2:光记公式,忽略了理解原理。我死背计算规则,比如"收入减支出"的公式,结果一做真实账目,就卡壳犯错。
- 误区3:不搞实操,光听理论。我没找小项目练手,就瞎看视频,感觉学会了,实际一用就崩盘。
- 误区4:学习计划乱糟糟的。我兴趣来了学半天,累了就扔一边,进度拉垮,没个系统性。
避开误区的实际过程
痛定思痛,我重新规划方法。第一周,我把那本厚书扔抽屉,专盯一个免费教学APP,挑最基础的日常记账练起。不再死背公式,而是模拟开个小卖部账目:记录每天的卖货收入和成本支出,动手算一遍,立马就明白了原理。
中间碰上困难,比如利润计算不清,我就暂停APP,找个真实小企业案例来参考。我花两天时间,用Excel做个简化模型,一步步填数据、分析差异。这回实操下来,借贷关系顺溜了,我还总结出个小技巧:每次做完账,再回看理论要点补充理解。
为了克服计划乱的毛病,我设置闹钟,固定在每晚八点学习半小时,不多不少。坚持两周后,感觉轻松多了:账目处理得心应手,还帮朋友做了个家庭预算表。
收获和现状
现在回头看,那4大误区差点儿让我放弃。但调整了心态和方法,我觉得会计并不难!避开误区后,少走不少弯路,我基本能处理简单账务了。下一步,我准备挑战企业会计实战,做个小型项目练练手。整个过程教会我:万事别怕零基础,关键是动手+避开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