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唠唠投资回报率这事。我可不是什么专家,就是吃了不少亏才琢磨出点门道。之前看别人赚钱眼红,脑子一热就把辛苦攒的钱扔进股市,结果跟打水漂似的,心疼得我直抽抽。这才逼着自己非得把这账算明白不可。
踩坑踩出的觉悟
一开始真是一头雾水。啥百分比、年化率、复利,听着就头大。我寻思着,管他,投进去一万,过段时间变成一万二,这不就赚了2000块嘛那会儿就觉得回报率是20%,感觉自己老厉害了。结果?踩了大雷!
- 坑一:忘记钱的时间价值。今年赚20%跟十年赚20%是一回事吗?根本不是!十年才涨20%,我存银行定期的利息可能都比这高。
- 坑二:瞎比较不同投资。我拿炒股的收益去跟存银行的比,还觉得炒股赚翻了。后来才懂,风险和收益是对等的,高风险就该要求高回报。
- 坑三:忽略投入的时间和精力。那段时间盯盘盯得眼都花了,工作也受影响,这成本压根没算进去,白高兴一场。
亏了钱才明白,不算清楚账,投资就是瞎蒙。
逼出来的三个笨方法
不想再当冤大头,只能逼自己学。第一招:最土的法子——简单回报率。甭管时间长短,就死磕两个数:你投进去多少本金,拿回多少钱(包括本金)。像这样算:(拿回来的钱 - 投进去的钱) / 投进去的钱 × 100%。我用这法子复盘了之前买的一只基金:投了8000块,一年后赎回来了9000块。赚了1000块对?那回报率就是(1000 / 8000) × 100% = 12.5%。简单是简单,但明显没解决时间长短的问题。
第二招:逼格提升——考虑时间因素的年化回报率。这个稍微复杂点,得知道钱在里面待了多久。比如有个奶茶店小项目,我朋友拉我一起做,投了3万。3年后退出,总共拿回4万5。要是按老法子算:(45000 - 30000) / 30000 × 100% = 50%,看着挺美。但这50%是三年的总收益,摊到每年是多少?总不能说每年都是50%!那太忽悠了。当时我找了个在线计算器(自己算忒麻烦),输入本金、收回金额和时间,点一下,结果出来了:年化大概14.47%。心里就有谱了——平均每年有14个多点的收益,这比存银行强点,但也没想象中那么暴富。
第三招:终极粗糙法——看现金流。这招适合那种边投资边有现金回来,或者需要不断投钱进去的项目。前年投了个小生意,一股脑投了2万启动资金。结果头一年还往回拿了5000分红,第二年生意不行了,又让我追加了3000进去,到第三年底才总算卖掉股份收回2万2。这进进出出的,要是光看收回的2万2和最初投的2万,简单回报率是10%。但这绝对不对!因为期间有拿回的钱也有再追加的钱。我用了个Excel表格,笨手笨脚地把每一笔钱进出的时间点、金额都列出来:第0年投20000(支出是负数),第1年收入5000(正数),第2年又投3000(负数),第3年收回22000(正数)。然后我用了表格里的一个叫XIRR的功能(别问具体咋算的,我也是一步步按着网上的教程来),算出个年化回报率,才不到4%!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合着折腾三年还没跑赢通胀,净亏时间。
算明白了真安心
这三招走下来,虽然粗糙,但对付我日常遇到的投资项目基本够用了。方法都不复杂:
- 简单回报率:摸底毛收益。
- 年化回报率:衡量平均每年赚钱效率。
- 现金流计算(XIRR之类):对付复杂进出钱的项目最靠谱。
现在看项目或者复盘,必定三管齐下。至少要知道自己这笔钱一年下来,跑赢了存银行没。算清楚了,投得心里才踏实,亏也亏得明白。为啥我能唠这个?都是之前瞎投亏麻了才悟出来的。特别是我老妈上次买了个啥“高回报”理财,我就拿年化回报率给她一算,看着一年几十个点的花架子戳破了,实际平均年化才六点几,她总算明白了没被忽悠,省得掉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