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在厂里盘账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今年收的花生还没处理进项税问题。会计小张支支吾吾半天说不明白,气得我直接自己上手查政策。折腾两天终于搞清楚了,关键就三件事,缺一不可。
第一轮瞎搞:拿错发票白忙活
我翻出去年的单据当模板,让村里老王给我开了张增值税普票。结果税务所老李直接把我单子甩回来:"你收农产品得用收购发票!" 这才知道收购方自己开的带"收购"字样的发票才管用,普通发票就是废纸。
- 连夜翻出空白的收购发票本
- 按老王身份证号手工填开
- 农产品名称写"花生"还不行,得具体到"带壳花生"
第二轮掉坑:吨数对不上
把新开的收购发票和入库单拍给会计,第二天小张哭丧着脸说系统退单。跑到税务局才搞明白:发票净重1.5吨,仓库入库单却是1.48吨。 那0.02吨差在运输损耗上,但税务系统死认发票数。只好把收购价格从4000/吨改成4040/吨重开发票,总金额保持不变。
冲刺:抵扣算法藏玄机
最坑的来了!我按发票金额×9%算抵扣额,申报时却跳出红字警告。原来收购发票根本没有税额栏,得倒算:含税价÷(1+9%)×9%。三万块发票实际只能抵2477块,不是2700块。差点多抵税被系统预警。
现在总算搞明白了:收购发票要自己开,数量和价格得匹配,抵扣按9%倒推。少做一步就被打回,多错两回会计费比税还贵。建议大伙开发票前先拿计算器按三遍,税局跑腿可比种地累多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