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做数据分析的项目时,我遇到了一个头疼的问题:数据波动大得吓人,一会儿高一会儿低的,就跟股票市场似的,根本没法直接比较。同事们都说“平均值就行了”,结果一做出来全偏了,弄得我差点把键盘摔了。
想起来之前学过的一个公式
我赶紧翻出自己笔记本,上面记着一个叫“变异系数”的东西,简单讲就是量数据波动程度的。它不是直接算平均,而是看看每个点和平均值的相对大小,波动大时特别管用。我寻思着这不正好解决眼前的难题吗?于是抓起咖啡,坐下来开干。
得收集数据,我们项目是研究销量变化的。我打开Excel表格——对,就是那破软件——输入了上个月的每日销量数字:有的卖爆了上百件,有的才卖十几件,乱七八糟的。点开工具栏,找到那个破计算器图标,我啪啪敲了几个键:
- 算了平均值,就是把所有销量数字加起来除以天数。
- 接着算标准差,就是每个数字减去平均值后平方、再取平方根。
- 套公式:变异系数 = 标准差 ÷ 平均值 × 100%,得出百分比。
这步花了半小时,主要是在Excel里手动输公式时打错了好几次,气得我直骂娘,但总算搞定了。
计算结果出来了
数据波动大的时候,变异系数直接蹦出来个超高的数字——超过40%,说明销量变化贼大。我拿这个结果去和同事开会,他们用传统方法得出波动才20%左右,明显低估了。我们当场吵了一架,还是用我的算出来调整方案,避免了决策失误。
事后复盘时,老板夸我“经验老道”,我心说这公式是十年前自学的,差点忘光了。要是早记牢点,也不至于手忙脚乱了。以后数据分析,碰到浮动大的数据,就坚持用这方法——简单粗暴,但真有效。你说对不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